日期:2022-04-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大數據”與“大道理”,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作為一個學前教育領域的從業人員,我經過4年本科、3年研究生的專業學習;畢業后當老師,又給學生講過7年的兒童心理學課;再后來,便一直從事學前教育的編輯工作。各種兒童發展理論,不敢說精通,也略知一二。但是,當我面對一個具體的孩子時,他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我只覺得可愛,卻常常有看不懂的困惑:他在玩什么?為什么對這個游戲感興趣?他的學習是什么?他的發展是什么?他行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要怎么樣支持他呢? 每當這時,我就會想起韓寒導演的電影《后會無期》里的那句經典臺詞: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用這個句式描述我的惶恐則是: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讀不懂一個孩子?! 榱烁淖冞@種狀況,我開始重讀與兒童有關的書,學習的時候很興奮,躍躍欲試;可是當我面對兒童時,卻又變得生澀,就像個新手。 我很挫敗,卻又束手無策。 2016年最后一天,看羅輯思維掌門人羅振宇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他關于人工智能學習方式的解釋,猶如醍醐灌頂,讓我明白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還記得人工智能有多厲害嗎?2016年3月,谷歌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圍棋軟件AlphaGo與韓國世界冠軍李世石九段進行人機大戰,最后A1phaG04比1狂勝李世石。20l7年一開年,AlphaGo的升級版MaSter,又以60勝O負l平的戰績橫掃人類。 人工智能何以如此厲害?羅振宇解釋說,這是因為機器思維與人類思維完全不同:“人因為能力有限,思維方式是盡量簡化……這樣可以更方便地理解和傳遞知識。但是機器的能力足夠強,它不需要把世界簡化了之后再去理解。人工智能其實是讓世界恢復了原本的復雜性。于是,在人工智能邏輯里,它不關心人類對一件事情的定義,但是它可以輸出你要的答案。只要有大量的數據,它就能用跟人完全不同的思路,達到同樣的結果?!北热?,人工智能認識貓,不是依靠有關貓的定義,而是通過看一百萬張圖片“認識”貓。最后,它能精準地在一千萬張圖片中找出那些有小貓的圖片?! ∥乙恢睂Υ髷祿贫嵌?,但是,當我腦補一百萬張小貓的圖片時,那一刻,我明白了大數據的意義,也明白了我的知識短板:對于兒童的認識,我缺乏“大數據”的支撐。 未來人工智能哪家強?羅振宇說,誰的數據更多,更精準,誰的技術怪獸就會被喂養得更強?! ∽屑毾雭恚@個道理并不新,也不神秘。就好比優秀的醫生和律師,都是由大量的病例、案例“喂”出來的一樣。我認識的許多優秀幼兒教師,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大腦中儲存著“大數據”——許許多多鮮活的、各個不同的孩子。每每說起來,都如數家珍。你說到任何一個問題,他們都能給你講出一個相關的孩子的故事。 相比理論培訓,幼兒園老師都喜歡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最喜歡參觀幼兒園和觀摩活動。我們雜志社每年舉辦的南北精品活動展示非常受歡迎,我想,這也是老師們在建立自己的大數據庫?! ”本煼洞髮W馮曉霞教授曾指出,關于人是怎樣學習的系列研究發現,情境性是深度學習的特點,也是它產生的一個重要條件。情境認知與情境學習,簡單地說,指的是在要學習的知識、技能的應用情境中進行的學習,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學”。 兒童學習如此,成人學習亦如此。如果要真正了解兒童、讀懂兒童,就要從觀察一個個兒童開始,建立我們自己的兒童大數據,支撐那些大道理。摘自:《學前教育》2017.02
重溫"紀錄"--讀《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中的兒童》有感
作者:陳茹彥單位:傅堅敏學前教育名師班
04年我曾經跟隨朱家雄教授一起研究了《解讀童心》的課題,研究的重點就是記錄孩子的行為,解讀行為背后孩子的經驗,讓作為老師的自己學習去看懂孩子的學習,從而真正的走近孩子,實施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
那時的研究是在懵懵懂懂中邊實踐邊感悟邊整理,有了一些獲得但還是缺乏理論的支撐。而今,我翻看了一本《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中的兒童》書籍,讓我深深的感受到那時的研究那時的記錄是多么有意義的一件事,是蘊含著豐厚內涵值得教師好好探究的一門學問。
聯想到現在名師班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何為名師?我想只有一個能真正理解兒童讀懂兒童的老師才能算得上是一位名師。那么怎樣才能"讀懂"呢?就像朱家雄教授在此書的序言中所指出的:孩子是本讀不懂得書,"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其意義并非是要客觀地、真實地去看清楚兒童在學些什么或者是如何在學習的……"看得見"依賴于記錄,這本書里的"記錄"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記錄,即非看到什么記什么。這里的"記錄"意味著作者對所記錄的兒童的學習是經由了選擇的過程,也經由了意義賦予的過程,記錄就成里"紀錄"。紀錄是使學習過程的本質和每個兒童使用的學習策略看得見(盡管是局部的)……紀錄使解讀、重溫和評估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紀錄可以從認識論的視角下學習……
"紀錄"常常是我們教師撰寫案例的一種手段,通過實錄兒童的活動過程,分析看到的兒童可能獲得的經驗,思考自身的教育行為如何有效地推動兒童的發展。但是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們應該關注到紀錄的過程是辨證的,以情感為紐帶,也是富有詩意的,紀錄不僅伴隨著知識建構的過程,在一定意義上紀錄孕育了知識建構。紀錄是一種敘述形式,既是每個人內部的交流,也是人際之間的交流,因為紀錄為紀錄者和閱讀紀錄的人提供了反思和學習的機會。
"紀錄對于孩子來說有特別的價值,因為孩子們可以在描述的形式下,面對他們自己所做的一切,看到老師從他們的工作中提煉出的意義。在孩子的觀點中,這就意味著他們所作的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由此,他們從無名小卒的不被察覺狀態走出,發現自己的"存在",發現自己所說和所做的是重要的,被別人傾聽和欣賞:這就是價值。"特別喜歡這段話,做老師就應該把每個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尊重去欣賞。書中提到"馬提古茲曾經說,我們需要這樣的教師:有的時候是指導者,有的時候是設計者,有的時候是幕布是背景,有的時候是督促者。教師應該是既甜蜜又嚴格的,他是個電工,他分發顏料,他甚至是觀眾--有時觀看,有事鼓掌,有的時候保持沉默,充滿感情,有的時候提出質疑,有時熱情鼓掌。"
紀錄讓孩子的學習看得見,紀錄讓老師的學習看得見。
小班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孩子們從剛入園時的陌生、不適應,慢慢過渡到愿意主動跟老師、同伴交流,喜歡上幼兒園,并積極地參加幼兒園各種有趣的活動。但悅悅卻一直顯得非常膽小,她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呢?
“老師,我不會……”
活動中悅悅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我不會……”看著她畏縮的眼神,聽著她猶疑的話音,我總是鼓勵她:“沒關系,試一試吧!”可她仍然半低著頭,拒絕參與任何活動。
一次,在老師的陪伴下,悅悅終于拿起畫筆,畫了一幅畫。雖然筆觸很輕,但對她來說已經是不小的進步。我準備利用這次進步,在家長接孩子的時候,跟悅悅的家人聊聊。沒想到還沒等我開口,奶奶劈頭就是一句:“看你畫的這是什么東西啊?哪有人家小朋友畫的好……”悅悅的臉色變了,又低下了頭。我連忙朝奶奶使眼色,并大聲夸獎悅悅的進步。奶奶不吱聲了,但看得出來,她的心里并不認同。
悅悅為什么會極度不自信?她生長在怎樣的一個家庭環境里?在家里也是這樣嗎?帶著疑問,我電話約了她的媽媽來幼兒園交流。
“妹妹不如姐姐……”
悅悅的媽媽是老師,平時工作非常忙。在與她的交流中,我發現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妹妹不如姐姐”。原來,悅悅在家中是老二,大她6歲的姐姐正在上小學,成績優異。而媽媽下班后也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姐姐的陪伴和輔導上。奶奶和外婆則輪流幫忙照顧悅悅、做家務。悅悅小的時候不如姐姐長得壯實,吃得也沒姐姐多;悅悅平時不吭聲,話比較少,用媽媽的話來說就是“不煩人、蠻好帶的”;悅悅認的字也不如姐姐小時候多,媽媽輔導姐姐做作業時,她就一個人捧著一本書坐在旁邊,如媽媽所說:“經常拿倒,其實什么也看不懂”;悅悅愛哭,沒有姐姐性格開朗……
我發現,無論在媽媽還是奶奶、外婆的眼中,總是拿悅悅跟姐姐比較,而比較的結果,就是“妹妹不如姐姐”。因此,悅悅也就一直在姐姐的陰影之下,飽受打擊。慢慢地,她似乎被大家遺忘了,越來越安靜。
發現悅悅的個性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總是拿悅悅跟比她大的姐姐比較,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即使是拿姐姐小時候跟現在的悅悅比,也是如此。要知道,留在記憶中的印象往往是經過篩選的,并不客觀,而家長的這種態度對悅悅來說,只
意味著一次次的打擊?!蔽业脑捵寢寢屨痼@,她這才發現,原來悅悅平時的“安靜”“看書”,其實正是對媽媽的愛的期待。孩子通過模仿媽媽和姐姐在一起做的事情,表達著融入這個世界的愿望。
其實,悅悅有很多優點,我把平時對悅悅的點滴觀察一點一點地向媽媽做了介紹:她很有愛心,能夠主動地與同伴分享玩具;她很守規則,觀察力也很強;她的反應很快,雖然個子小,跑起來卻很快……她缺少的,只是他人的關注,尤其是家人對她的肯定?!岸嗷ㄒ稽c時間,讓妹妹也享受到你們的陪伴,你一定會發現更多屬于悅悅的個性……”
在這之后,悅悅的媽媽開始調整自己的節奏,每天安排一段時間給悅悅講故事,陪她在戶外活動;姐姐需要媽媽輔導的時候,再讓悅悅做其他的事情;我又適時地召開了“祖輩家長會”,讓爺爺奶奶們夸夸自己的小寶貝。在熱烈的交流中,悅悅的奶奶和外婆也打開了心結,發現悅悅與別的孩子不同,甚至超出其他孩子的地方。
漸漸地,悅悅變了。她在幼兒園的笑聲越來越多,朋友也越來越多;在自主表演活動中,動作優美的舞蹈贏得了同伴的掌聲;在親子講故事比賽中,和媽媽雙雙獲獎。到了中班,已經成為一個活潑、自信、自主的孩子了。
培養孩子自信心的“多”和“少”
一個自信的孩子,在面對挑戰的時候會更有勇氣,在面對挫折的時候耐受力會更強,在同伴交往中也會更受歡迎?!?-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建議家長做到下面的幾“多”幾“少”。
多一些縱向比較,少一些橫向對比
在面對家中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們常常對他的縱向發展進行比較,便容易發現孩子的進步和變化。但當這一個孩子處于幼兒園的群體之中,或者家中有兩個孩子時,縱向比較就會被橫向對比取而代之。而在橫向對比中,被比較的孩子往往處于劣勢:家長往往看到別的孩子的優點,而夸大自己孩子的缺點。實際上,各個孩子的發展并不一致,一個孩子的各方面發展也不均衡,所以橫向對比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作為家長,要理智地看待孩子之間的差別,當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之間存在的差距時,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同時創造條件幫助孩子在相應的方面進行鍛煉。比如,發現孩子的動作靈活性不夠,就多陪孩子進行戶外活動,而不是批評他“怎么沒有別人跑得快”;發現孩子自理能力不強,就多提供機會讓孩子參與,而不是一邊嫌棄他“懶”,一邊又包辦代替。家長可以經常性地和孩子回顧一周前、一個月前、一年前的發展情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從而獲得良好的自我認知,變得自信。
多幾句細節評價,少幾句空洞表揚
“你真棒!”“你很聰明!”“你是個乖孩子!”這樣的話常常是家長贊揚孩子時脫口而出的“習慣性語言”,但對孩子并不具有指導性意義,有時反而會讓孩子盲目自信,而遇到問題時卻束手無策。
實際上,細節性的評價能帶給孩子更大的能量,具有鼓勵的價值。例如,當孩子讀書讀得很認真時,家長可以這樣說:“你今天看書的時間超過了10分鐘,真有耐心!”“你在書里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細節,觀察得真仔細!”“你看完的書都擺得很整齊,看起來真舒服。”即使只是一點點進步,在這樣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描述性的評價中,孩子能夠發現自己好在哪里、哪方面是家人最為看重的,便會更主動地往這些方面努力。而這些具體的評價,也會讓孩子的自信建立在堅實的土壤之上,更為長效。
多幾處溫暖關懷,少幾處訓斥嘲笑
家庭、幼兒園中的氣氛對于幼兒自信心的建立也非常重要。一個良好的環境會給孩子帶來溫暖的心理氛圍,能修復自信心。在繪本《克麗桑絲美美菊花》中,我們看到每當小主人公在學校遭遇挫折、垂頭喪氣地回家之后,家人溫暖的懷抱、親切的話語都會讓她修復創傷,增加勇氣;而最后教師的理解和認同更讓她獲得了自信。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
所以,當發現孩子在哪些方面不如別人的時候,家長要努力地克制自己,不發火、不訓斥,而是和孩子一起坦然面對現實,耐心想辦法解決問題,積極增強孩子的能力。能力是自信的源泉,當孩子的能力增強之后,自信心也會隨之發展起來。
在幼兒園,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老師,聽聽孩子們怎么說:“張老師愛笑;趙老師喜歡和我們玩游戲;李老師關心我”等等。
但是,也有一些剛剛踏上幼師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不知道怎樣和小孩相處。上班也有些日子了,小朋友就是和自己不親、沒那么熱情。
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們傳授給你們一些秘訣吧。
用各種方法記憶幼兒姓名
記住幼兒的名字,是打通你和幼兒之間關系的一條重要通道。當你喊出幼兒的名字時,幼兒也就對你有了印象。那么幼兒才會更聽你的話。
我們可以這樣做:1、利用每天早上的晨檢時間,和幼兒擁抱一下,順便記憶幼兒的名字。利用早點前的點名時機,重復點名,刻意記憶。2、利用每個和幼兒聊天的機會記憶幼兒的名字。聊天的內容最好是關乎幼兒本身的。3、利用活動課幼兒回答問題的機會,加強對幼兒名字的記憶。4、先記住班里幾個調皮幼兒的名字和幾個能力最強的幼兒的名字,這樣既有利于你管理好幼兒,又能幫你快速記住其他幼兒的名字。
掌握幼兒的基本情況
幼兒的基本情況,你要做到心里有數。比如:哪個幼兒比較調皮,哪個幼兒家里有特殊情況,哪個幼兒有哪方面的障礙等等。
如果是小班幼兒,那就要和他們的父母多交流了。如果是中、大班幼兒,可以去問問他們原來的老師。多了解一些幼兒的發展狀況及特殊表現。
這樣,你就可以針對幼兒的不同特點,選擇合適幼兒的管理方式,更好的適應他們的特點。讓每個幼兒都能從心里喜歡你,信任你,認可你!
多和幼兒聊天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間隙時間,和幼兒聊天。在聊天的同時,你既了解了幼兒的基本情況,又了解了幼兒的喜好。
而幼兒會因為你對他的特別關注,而對你有更好的印象,把你當成他的朋友,從而更愿意親近你,更樂意和你在一起。
用愛關注幼兒的衣、食、住、行
你做了一名幼兒教師,就要把自己的位置擺正。你既是一名老師,又是幼兒的全職保姆。幼兒的父母把幼兒交給了你,那么你就要對幼兒負起責任。
你要演好幼兒“父母”的角色,用最深的愛來愛護幼兒,照顧好幼兒的衣、食、住、行。你付出了深深的愛,幼兒一定會回報你濃濃的情。
游戲——帶你快速打入幼兒群體
幼兒都比較喜歡做游戲,所以利用做游戲來拉攏幼兒的心,也是最有效的和幼兒成為一體的好方法。你只要和他玩,他就會喜歡你,進而也就會在其它活動時,給你最好的支持。很多傳統的游戲,不需要做多少準備,就可以開展。在做游戲的同時,幼兒就會在喜歡你的分數值上加上幾分。
講故事——讓幼兒崇拜你
不管是小班還是中、大班幼兒,他們都很喜歡聽故事。如果你做好了準備,記住一些有趣的故事,講給他們聽,那么他們會非常崇拜你,而且會在心里記住你這個會講很多故事的老師。
這樣,就能和幼兒盡快拉近距離,從而更好的開展你的其它活動。
作為一個學前教育領域的從業人員,我經過4年本科、3年研究生的專業學習;畢業后當老師,又給學生講過7年的兒童心理學課;再后來,便一直從事學前教育的編輯工作。各種兒童發展理論,不敢說精通,也略知一二。但是,當我面對一個具體的孩子時,他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我只覺得可愛,卻常常有看不懂的困惑:他在玩什么?為什么對這個游戲感興趣?他的學習是什么?他的發展是什么?他行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要怎么樣支持他呢? 每當這時,我就會想起韓寒導演的電影《后會無期》里的那句經典臺詞: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用這個句式描述我的惶恐則是: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讀不懂一個孩子?! 榱烁淖冞@種狀況,我開始重讀與兒童有關的書,學習的時候很興奮,躍躍欲試;可是當我面對兒童時,卻又變得生澀,就像個新手?! ∥液艽鞌?,卻又束手無策?! ?016年最后一天,看羅輯思維掌門人羅振宇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他關于人工智能學習方式的解釋,猶如醍醐灌頂,讓我明白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記得人工智能有多厲害嗎?2016年3月,谷歌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圍棋軟件AlphaGo與韓國世界冠軍李世石九段進行人機大戰,最后A1phaG04比1狂勝李世石。20l7年一開年,AlphaGo的升級版MaSter,又以60勝O負l平的戰績橫掃人類?! ∪斯ぶ悄芎我匀绱藚柡?羅振宇解釋說,這是因為機器思維與人類思維完全不同:“人因為能力有限,思維方式是盡量簡化……這樣可以更方便地理解和傳遞知識。但是機器的能力足夠強,它不需要把世界簡化了之后再去理解。人工智能其實是讓世界恢復了原本的復雜性。于是,在人工智能邏輯里,它不關心人類對一件事情的定義,但是它可以輸出你要的答案。只要有大量的數據,它就能用跟人完全不同的思路,達到同樣的結果。”比如,人工智能認識貓,不是依靠有關貓的定義,而是通過看一百萬張圖片“認識”貓。最后,它能精準地在一千萬張圖片中找出那些有小貓的圖片?! ∥乙恢睂Υ髷祿贫嵌?,但是,當我腦補一百萬張小貓的圖片時,那一刻,我明白了大數據的意義,也明白了我的知識短板:對于兒童的認識,我缺乏“大數據”的支撐。 未來人工智能哪家強?羅振宇說,誰的數據更多,更精準,誰的技術怪獸就會被喂養得更強?! ∽屑毾雭?,這個道理并不新,也不神秘。就好比優秀的醫生和律師,都是由大量的病例、案例“喂”出來的一樣。我認識的許多優秀幼兒教師,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大腦中儲存著“大數據”——許許多多鮮活的、各個不同的孩子。每每說起來,都如數家珍。你說到任何一個問題,他們都能給你講出一個相關的孩子的故事。 相比理論培訓,幼兒園老師都喜歡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最喜歡參觀幼兒園和觀摩活動。我們雜志社每年舉辦的南北精品活動展示非常受歡迎,我想,這也是老師們在建立自己的大數據庫?! ”本煼洞髮W馮曉霞教授曾指出,關于人是怎樣學習的系列研究發現,情境性是深度學習的特點,也是它產生的一個重要條件。情境認知與情境學習,簡單地說,指的是在要學習的知識、技能的應用情境中進行的學習,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學”。 兒童學習如此,成人學習亦如此。如果要真正了解兒童、讀懂兒童,就要從觀察一個個兒童開始,建立我們自己的兒童大數據,支撐那些大道理。摘自:《學前教育》2017.02
建構區總能吸引擁有建筑夢想的孩子。今天的自主游戲時間,又有一群孩子在建構區游戲。昌昌來到諾一身邊:“諾一,我要搭個陷阱,你能幫我嗎?”諾一爽快地答應了。兩人配合默契,不一會兒一個陷阱裝置搭建完畢。站在一旁的悅悅好奇地說道:“這像個發射器?!辈瘩g道:“這是防小偷的陷阱,只要一踩到這個裝置,它馬上會報警,就像羊村里的陷阱一樣,是用來防灰太狼偷能量種子的?!蹦芰糠N子是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里的劇情,羊村的村民在村長的帶領下為保護能量種子而戰斗。昌昌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于是“保護能量種子”成了孩子們自主游戲的主題?! 〗涍^大家的推舉,諾一成了羊村的村長,他立即召集大家討論,對任務進行了分工。游戲開始了,昌昌先去科學角找來一顆種子,把它當作能量種子放在一個紅色盒子里。然后諾一組為能量種子搭建能量房,昌昌組則在能量房外圍搭建陷阱。過了一會兒,能量房搭好了,外圍的陷阱還沒有全部完工。諾一組就又給能量房周圍搭了個防電墻,村長諾一則在能量房中放了個像飯盒一樣的東西,說是密碼鎖,需要指紋和密碼才能開啟能量房的大門。密碼只有村長知道,指紋是天天的。這下大家可不樂意了,認為這很不公平。于是村長召開了一次短暫的會議,最后大家用“石頭剪刀布”的辦法,決定誰擁有使用密碼和指紋的權利。游戲繼續中,村長按滅了“燈”?!疤旌诹?,天天去查看一下能量房有沒有被偷。”沒想到天天一不小心碰倒了能量房,大家唏噓不已,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我走過去對大家說:“你們動動腦筋,怎樣才能使能量房造得堅固,不容易倒掉。你們可以考慮一下房子的位置和搭建的材料?!甭犃宋业脑?,大家紛紛說:“把房子造在墻角最安全,也最穩固?!薄坝猛瑯哟笮〉拇竽谭酃拮龅鼗罘€固?!蔽艺f:“好辦法,快行動起來。”于是,大家又興致勃勃地干起了活。這時,昌昌說:“我找一顆假種子吧?”“為什么要找一顆假種子呢?”“用來迷惑灰太狼的?!贝蠹矣X得昌昌的主意不錯,便商量決定把真的能量種子放在紅色鐵盒中,擺放在能量房的第一層最角落處,把假能量種子放在奶粉罐中,擺放在能量房的第二層。這樣灰太狼從上往下找會先發現假的能量種子,以為這就是真的能量種子。孩子們在造能量房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問題。在搭到第三層時,搬運材料的悅悅匯報說:“村長,長方形的積木快用完了。”孩子們原先考慮到能量房的穩固問題,所以要把它造成一座堅固的方形大廈。現在長方形積木用完了,怎么辦呢?大家有了不同的意見,有些孩子堅持要造成方形的能量房,有些孩子希望改成其他形狀的能量房。這時,諾一發揮了村長的作用:“一二層已經搭好了,就不要動它了,第三層可以改成其他形狀。這樣有了一二層牢固的基礎,整個房子也會很穩固的?!贝蠹叶颊J同諾一的想法。第三層改成什么形狀呢?大家又紛紛找起了材料,在尋找過程中發現半圓的積木很多,就決定把第三層造成圓形的。在大家的努力下能量房基本成型。接著,大家又開始裝扮能量房,用圓柱形積木裝飾外圍,用三角形積木裝飾屋頂,創意十足?!盀槭裁礇]有樓梯啊?”“我們怎么上去啊?”“我們搭個樓梯?!薄拔覀冏鰝€手扶電梯?!庇谑悄芰糠坑辛藰翘莺褪址鲭娞?,東東還在能量房的外圍用易拉罐搭了圍墻和大門?! ∧芰糠看詈昧耍⒆觽冇X得還是要有“陷阱”,于是大家又分頭搭起了“陷阱”。結果天天組搭了“冰凍發射器”,昌昌組搭了“無線發射塔裝置”,東東組搭了“神舟七號”。三組“陷阱”該用哪組呢?有人提議三組都用,威力更大。“如果灰太狼觸發了一個裝置,其他兩個沒有觸碰到就無法發揮作用了。”我提醒大家道。東東想了一會兒,說:“可以把三個裝置連接在一起。”“怎么連呢?”不一會兒村長諾一想到了平時他和小伙伴們玩的多米諾骨牌游戲,“我有個想法,可以用多米諾骨牌把三個裝置連起來?!敝Z一的想法受到了質疑,有人認為這樣可能不行。天天說:“那就試試看吧。”于是,大家就動手操作起來,經過多次實驗、調整,終于成功了。孩子們歡呼雀躍?! ∵@是一次自主的游戲,教師幾乎沒有介入。從這次游戲來看,孩子的學習是明顯的,他們有交流、探索、合作、創造,他們不斷地發現問題、探索策略、解決問題,獲得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我想,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積累生活經驗,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摘自:《幼兒教育》2016.12
班里的建構區擺放著許多孩子們愛玩的積木。開始,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區域之一,可后來我發現去建構區玩的孩子并不多,很多孩子進了建構區,不久又走了,偶爾有幾個留下來的,搭建的作品也都很簡單,并且大家各玩各的,沒有合作,連交流也基本沒有。 于是,我在建構區投放了關于橋、路、船等圖片,希望能給孩子們提供一些搭建的線索??墒莾蓚€星期過去了,建構區的狀況沒有多大的改變,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想聽聽孩子的想法,孩子們告訴我,他們想搭大大的橋、輪船、坦克等,需要幾個人合作,但建構區容不下那么多人,搭好的作品也無法保留。我恍然大悟,決定對建構區來一次“大裝修”。我和孩子一起把午睡的床的位置作了調整,使建構區的空間大了不少。我們還把薄薄的小地墊換成了又大又厚的地墊。這樣一來,建構區又大又舒服,既解決了擁擠問題,又便于孩子們保留和分享作品。接著,我們又投放了一些新的建構材料,以保證孩子們進行各種建構活動?! 】紤]到大班幼兒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已逐漸提高,我希望孩子們在建構活動中能夠很好地合作和交流,于是我別出心裁地讓孩子們以團隊形式開展搭建活動,希望孩子們能與同伴共同商討搭建內容,合作完成搭建工作,感受分工合作的樂趣?! 〉镁安婚L,有幾個團隊出現了問題,首先碰到的問題是搭建什么內容統一不起來,每個人都有自己想搭的東西,誰也不肯遷就,即便有些孩子勉強統一了意見,一起搭了一個東西,也是不快樂的?! ∮谑牵矣忠淮魏秃⒆觽儨贤āT跍贤ㄟ^程中,孩子們了解了彼此的真實想法。有的孩子統計了一下一共有飛機、坦克、恐龍、船等七種孩子們喜歡并且想搭的東西。由此,原來的團隊形式變成了“恐龍團隊”“坦克團隊”等。這樣一來,既保證團隊有了一致的計劃和目標,又激發了孩子們搭建的興趣及合作的愿望?! ∽詮膱F隊的形式改變后,孩子們搭建的興趣提高了,探索的欲望也逐漸增強。我經常能夠看到他們在一起就如何搭建飛機的身體或者坦克的發射炮筒而認真地討論和探索,也經常能夠看到團隊中有的負責搭建飛機的身體,有的負責搭建飛機的翅膀……孩子們學會了分工與合作。建構區空間擴大后,孩子們的作品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保留,其間孩子們會互相交流,或提出自己的建議,或分享自己的搭建經驗。在分享與交流中孩子們積累了經驗,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提高了搭建水平?! ≡谟^察孩子的游戲過程中,我看到了每個團隊制定、討論、實施計劃的過程,他們與同伴協商、交流、討論的過程,包括借鑒彼此的經驗以及互幫互助、分工合作,這些都反映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共同學習的方式。放手給孩子們實踐的機會和自我挑戰的空間,支持孩子們自主、自發的游戲,支持孩子們去實現自己的想法,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也是我們需要不斷學習的專業能力。摘自:《幼兒教育》2016.12
《大班老師隨筆3篇》:大班老師隨筆第1篇 孩子們到了大班后,語言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交往能力也逐漸增強。無論在講故事和繪畫、計算、創造、表演等能力中,都能按自己的想法大膽發揮和想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簡短50篇》:大班幼兒教育隨筆簡短第1篇大班教育隨筆記錄【1】把機會給每一位孩子每一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出“站隊”的口令后,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
《幼兒園大班教學隨筆40篇》: 第1篇、大班數學撲克牌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運用編譯、破解等游戲方式,復習鞏固20以內加法、相鄰數。 2、復習10以內的合成,鍛煉幼兒運用逆向思維的方式進行運算。 3、初步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