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教師教育隨筆:一次意料之外的椅子游戲,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次戶外游戲時間,小1班的幾個小朋友從教室外面搬來幾張椅子搭了兩層,就坐在那邊,幾個人嘀嘀咕咕不知道在干什么,搭班老師正準備出聲制止這樣的行為,被我攔住了,我倒是想看看,他們在干什么?
我俯耳湊過去,發現他們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游戲,只見婷婷坐在一把椅子上對著旁邊的小朋友喊道:“吃飯啦,吃飯啦,吃飯啦寶貝!”這么一喊欣言和涵涵就在她旁邊坐了下來,琪琪坐在用椅子搭成的汽車上也被吸引地轉過頭來,欣言說:“我要吃紅燒肉!”盧韻琪也想吃紅燒肉,我的內心充滿疑惑:可是哪里來的紅燒肉呢?原來小椅子的椅背是笑臉的,有兩個圓孔是眼睛,一個彎彎的嘴巴。婷婷用手在圓孔里面挖了挖然后把手伸到言言和涵涵的嘴巴里:“來來,紅燒肉好了!”她倆張開嘴吃了起來:“啊,么么么,真好吃!”接著婷婷又把手伸到盧韻琪嘴邊,琪琪立刻接過來仔細品嘗:“可真香啊!”欣言又說了:“我要吃棒棒糖!”婷婷在圓孔里面一邊挖一邊說:“圓圓的棒棒糖來了,圓圓的棒棒糖!”旁邊的人立刻張開嘴,品嘗了棒棒糖。這時,欣言說:“你們要吃什么,我來弄。”周逸婷拍著她倆的肩膀說:“你們兩個都是小孩,不會做的。”欣言搖搖手:“不是的,你們要吃什么,我也要來做。”婷婷看著她,想了一會兒說:“好吧,我們一起來做棒棒糖吧。”他們的愉快笑聲也吸引了旁邊炘炘的注意,他走到旁邊搬了另外一張椅子坐了下來,這時周圍玩開車的小朋友開始叫了起來:“我們的工作結束了,餓了,給我們做點吃的吧。”車上的人開始探過頭來要吃的,婷婷說:“我來炒飯給你吃吧!”她從圓孔里挖了挖,“來切一個蘿卜,切切切,弄點米飯,炒炒炒,炒好了,吃吧!”車上的人都用手去接著,“好好吃啊!”琪琪說:“我要吃牛奶巧克力!”他們從兩個圓孔里各挖了一次:“加點牛奶,加點巧克力!”幾個人在椅子上搓一搓,揉一揉,“白色的牛奶,放一點,巧克力,搓一搓,做完了,來吃吧。”又有人點要巧克力蛋糕,炘炘突然站了起來說:“我先去拿一點東西,一會兒就過來。”說著走到椅子后面抓了一把沙子,走到椅子上坐下來,在椅子上灑了一下,又從圓孔里挖了挖說道:“做個巧克力蛋糕,撒點巧克力粉,擠一擠奶油。”周逸婷又說:“蛋糕是愛心型的。”就用手在外邊畫了一個愛心,高興地大聲喊道,“蛋糕好了,快來吃吧!”沙煜琪跑了過來張大了嘴巴,吃掉了蛋糕。接著黃圻又說:“我要在旁邊開一個醫院,畫一個橡皮膏(他們之前剛學了一個橡皮膏小熊的故事),再畫點藥。”三個人點點頭在椅子上開始用手作畫。這個游戲一直持續著,直到活動結束的鈴聲響了,大家才開始收玩具,結束了這個看上去什么都沒有,但在孩子豐富的想象力中,卻充滿趣味和創造性的游戲。
老師是孩子最堅實的后盾,當孩子們發現自己想要玩的游戲時,或許有的老師會認為那是瞎胡鬧,會把椅子弄壞、把衣服弄臟等類似的想法。但,在孩子們的眼中,任何東西都可以作為游戲的材料。作為老師我們要給孩子以支持。一是時間上的支持。孩子們復雜的游戲要在30分鐘之后才會產生,所以老師們要耐心等待,給幼兒充足的自由游戲時間。二是材料上的支持。在這個游戲里面孩子只是幾把椅子就玩得這么開心,那是因為這些低結構的材料讓孩子充分發揮了想象,在他們的眼睛里這不是椅子而是醫院、冰淇淋店、小汽車……平日里,我們要少一些高結構的高檔的玩具,多提供一些低結構的、隨處可見的材料,或者跟孩子一起去收集身邊的廢舊材料,可以讓孩子們盡情的玩,滿足孩子們的探究欲望和興趣。三是陪伴的支持。孩子們在活動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會產生一些畏難的情緒。這時老師就要發揮引領的作用,一些簡單的提醒,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信任的擁抱都會讓孩子再次鼓起挑戰困難的勇氣。四是記錄孩子言行的支持。孩子們游戲的時候是全身心投人的,而老師需要養成記錄孩子言行的習慣,要發現孩子的“哇"時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并用照片或者攝像機記錄下來,在孩子們完成游戲后和他們一起回顧游戲時發生的一些好玩有趣的地方,跟孩子一起解決在游戲時發生的問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給孩子創設一個想說敢說愿意說的平臺。
我們習慣以成人的角度來思考孩子,但只要你俯下身去,豎起耳來,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你會發現我們走進了真正屬于他們的游戲世界。
幼兒園教育隨筆:老師在小班游戲時最不應該做什么
幼兒老師在與小班小朋友玩游戲時,最不應該做幾件事情,幼教們必須掌握。那么到底幼兒在小班玩游戲時,不能做哪些事情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催促
小孩子本身反應就慢,而且再加上有些孩子因為性格的原因,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立刻聽懂老師的意思,如果老師一直催促小朋友的話,反而讓小朋友心慌,害怕,擔心,甚至是因為自己沒有掌握而不能主動融入到游戲里去。所以,建議老師要耐心,讓活潑的孩子先游戲起來,然后慢性格的孩子再慢慢地融入其中。
二,責罵
孩子玩游戲,本身就有自己的特點和特色,而且孩子好動,或者是沒有完全掌握游戲的規則,出現問題這實在是太正常了。如果老師一看到孩子在玩游戲時出錯,就給予責罵,孩子肯定不開心,不舒服,甚至會與你對著干。因此,建議幼教不厭其煩地給那些沒有完全掌握游戲的小朋友反復地講解,示范,也可以讓已經熟悉和掌握了游戲規則的小朋友帶領他們。
三,阻止
有些老師看到孩子玩游戲,不遵守規則,擾亂了其他小朋友的節奏時,就會沖上去把孩子從游戲里拉出來。這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對于孩子來講,他也是有自尊,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如果這樣當著眾人面把孩子拉出來,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在這里建議老師在玩游戲時,看到孩子出錯,可以在一旁用正確的動作來做示范和指導就可以。
對于小班小朋友玩游戲來講,老師盡量沒有必要非得把游戲過程卡得那么死,要允許孩子們犯錯誤,只要保證游戲過程能順利完成,而且沒有小朋友受傷就很好。而小朋友自由發揮出來的行為和動作,有時候,反而會讓整個游戲過程更豐富了。
幼兒園教育隨筆:何種識字卡片更適合小班寶寶
自從小魚哥哥接了幼兒小班以來,沒少給園長添麻煩,當然也沒少讓園長花錢。但是每每聽到是給小班小朋友準備的,園長便很開心地拿錢出來。
前幾天小魚哥哥準備給孩子們看圖識字,但是當拿到那些原有的卡片時,小魚哥哥驚呆了,不僅臟兮兮的,而且已經破爛不堪,小魚哥哥便一咬牙又向園長打了購買識字卡片的申請。園長見我又拿著申請進來,搖頭苦笑,但很大方地簽了字。
那么問題來了,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種類的卡片識字,到底要選擇哪一種識字卡片給小班的寶寶呢?例如,市面上常見的兩種識字卡片,一個是有很多的畫面加文字的,有些直接只印了文字。到底這兩種識字卡片要如何選擇呢?
圖文并茂的卡片,看上去相當形象,而且顏色分明,圖案豐富,對于孩子來講,刺激性會更大,而且這樣的識字卡片上的信息也更飽滿,對于年齡稍大一些的寶寶來講,更好一些,因為他們接受的信息多,腦子也能反應的過來。但是對于年齡還小的小班小朋友來講,這些卡片并不適合他們。
因為孩子還小,他的記憶容量并沒有那么大,他們同時加工處理不同的信息的能力也沒有那么強,從某種角度來講,如果這么多的信息同時進入到小班寶寶的腦海里,他們反而會有更大的負擔。所以,圖文并茂的識字卡片并不適合小班的寶寶。
還有,在認字過程中,如果卡片上有鮮艷的其他的圖案或者是顏色,則這些東西對寶寶的吸引力更強,孩子的集中力也不會集中在漢字上,這種情況下,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漢子了。因此,孩子們可能只會記得卡片上的圖畫,而沒有記住文字。或者是把文字與圖案當成一個整體來識記。所以,也不利于孩子識字的過程。
因此,小魚哥哥還是建議直接購買只印字的識字卡片,這樣直觀,簡捷,容易讓小朋友把注意力集中到漢字上,更能加強記憶,幫助快速認識漢字。
幼兒園教育隨筆:什么是小班延伸法教育
小班的老師們有沒有過這樣的教學經歷,你可能會問孩子,你家有幾口人,都有誰,當孩子回答正確后,老師給予表揚,授課老師就這樣結束了。
其實這樣的教學方法并沒有說不好,但是至少在延伸上做得并不好。對于這樣的教學過程來講,小魚哥哥有更好的過程,也希望和各位老師交流。
小魚哥哥認為,小班的孩子的教育多數應該用延伸法進行。因為孩子們的聯系能力是有限的。有時候,你的一個問題,只在你傳統的問答過程中結束了,就讓孩子的聯系能力也嘎然而止了。所以,你可以改變一下原本的問答環節,讓孩子們完全打開聯系的能力。
下面給大家講一下實例:
我問小明。
“小明,你家有幾口人?”
“三口人。”
“都有誰?”
“爸爸,媽媽和我。”
“小明,你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我爸爸很忙,我都很少看到他。”
“那小明有什么話想對爸爸說?”
“我希望他能多陪陪我。”
“我相信小明的爸爸一定能聽到小明的心聲,抽更多的時間陪小明的,是不是?”
“是。”
“那小明的媽媽是個怎樣的人呢?”
“媽媽很漂亮,可是有時候又特別兇!”
“媽媽在什么時候很兇?”
“我不聽話的時候,她還動手打我。”
“小明覺得媽媽打你對不對?”
“對,因為我惹媽媽生氣了。”
“那小明不想讓媽媽打小明,應該怎么做?”
“聽媽媽的話,不惹她生氣。”
“小明真乖。老師相信小明一定會是一個很聽話的小寶寶,是不是?”
“是。”
大家有沒有發現,通過這種延伸的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而且也讓孩子從中學到了邏輯能力,以及各種事件的聯系能力。
許多幼兒老師可能會嫌麻煩,如果一個接一個小朋友問下來,豈不是累死?當然不是的。有一些活潑的,語言能力發展強的孩子,你可以不用延伸法。這種方法多數是用在內向的,語言能力發展較弱的孩子的身上的。
有時候小魚哥哥想,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在自己教學的路上多一些責任性的花樣,孩子的教育又何擔心不行呢?
一次戶外游戲時間,小1班的幾個小朋友從教室外面搬來幾張椅子搭了兩層,就坐在那邊,幾個人嘀嘀咕咕不知道在干什么,搭班老師正準備出聲制止這樣的行為,被我攔住了,我倒是想看看,他們在干什么?
我俯耳湊過去,發現他們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游戲,只見婷婷坐在一把椅子上對著旁邊的小朋友喊道:“吃飯啦,吃飯啦,吃飯啦寶貝!”這么一喊欣言和涵涵就在她旁邊坐了下來,琪琪坐在用椅子搭成的汽車上也被吸引地轉過頭來,欣言說:“我要吃紅燒肉!”盧韻琪也想吃紅燒肉,我的內心充滿疑惑:可是哪里來的紅燒肉呢?原來小椅子的椅背是笑臉的,有兩個圓孔是眼睛,一個彎彎的嘴巴。婷婷用手在圓孔里面挖了挖然后把手伸到言言和涵涵的嘴巴里:“來來,紅燒肉好了!”她倆張開嘴吃了起來:“啊,么么么,真好吃!”接著婷婷又把手伸到盧韻琪嘴邊,琪琪立刻接過來仔細品嘗:“可真香啊!”欣言又說了:“我要吃棒棒糖!”婷婷在圓孔里面一邊挖一邊說:“圓圓的棒棒糖來了,圓圓的棒棒糖!”旁邊的人立刻張開嘴,品嘗了棒棒糖。這時,欣言說:“你們要吃什么,我來弄。”周逸婷拍著她倆的肩膀說:“你們兩個都是小孩,不會做的。”欣言搖搖手:“不是的,你們要吃什么,我也要來做。”婷婷看著她,想了一會兒說:“好吧,我們一起來做棒棒糖吧。”他們的愉快笑聲也吸引了旁邊炘炘的注意,他走到旁邊搬了另外一張椅子坐了下來,這時周圍玩開車的小朋友開始叫了起來:“我們的工作結束了,餓了,給我們做點吃的吧。”車上的人開始探過頭來要吃的,婷婷說:“我來炒飯給你吃吧!”她從圓孔里挖了挖,“來切一個蘿卜,切切切,弄點米飯,炒炒炒,炒好了,吃吧!”車上的人都用手去接著,“好好吃啊!”琪琪說:“我要吃牛奶巧克力!”他們從兩個圓孔里各挖了一次:“加點牛奶,加點巧克力!”幾個人在椅子上搓一搓,揉一揉,“白色的牛奶,放一點,巧克力,搓一搓,做完了,來吃吧。”又有人點要巧克力蛋糕,炘炘突然站了起來說:“我先去拿一點東西,一會兒就過來。”說著走到椅子后面抓了一把沙子,走到椅子上坐下來,在椅子上灑了一下,又從圓孔里挖了挖說道:“做個巧克力蛋糕,撒點巧克力粉,擠一擠奶油。”周逸婷又說:“蛋糕是愛心型的。”就用手在外邊畫了一個愛心,高興地大聲喊道,“蛋糕好了,快來吃吧!”沙煜琪跑了過來張大了嘴巴,吃掉了蛋糕。接著黃圻又說:“我要在旁邊開一個醫院,畫一個橡皮膏(他們之前剛學了一個橡皮膏小熊的故事),再畫點藥。”三個人點點頭在椅子上開始用手作畫。這個游戲一直持續著,直到活動結束的鈴聲響了,大家才開始收玩具,結束了這個看上去什么都沒有,但在孩子豐富的想象力中,卻充滿趣味和創造性的游戲。
老師是孩子最堅實的后盾,當孩子們發現自己想要玩的游戲時,或許有的老師會認為那是瞎胡鬧,會把椅子弄壞、把衣服弄臟等類似的想法。但,在孩子們的眼中,任何東西都可以作為游戲的材料。作為老師我們要給孩子以支持。一是時間上的支持。孩子們復雜的游戲要在30分鐘之后才會產生,所以老師們要耐心等待,給幼兒充足的自由游戲時間。二是材料上的支持。在這個游戲里面孩子只是幾把椅子就玩得這么開心,那是因為這些低結構的材料讓孩子充分發揮了想象,在他們的眼睛里這不是椅子而是醫院、冰淇淋店、小汽車……平日里,我們要少一些高結構的高檔的玩具,多提供一些低結構的、隨處可見的材料,或者跟孩子一起去收集身邊的廢舊材料,可以讓孩子們盡情的玩,滿足孩子們的探究欲望和興趣。三是陪伴的支持。孩子們在活動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會產生一些畏難的情緒。這時老師就要發揮引領的作用,一些簡單的提醒,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信任的擁抱都會讓孩子再次鼓起挑戰困難的勇氣。四是記錄孩子言行的支持。孩子們游戲的時候是全身心投人的,而老師需要養成記錄孩子言行的習慣,要發現孩子的“哇"時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并用照片或者攝像機記錄下來,在孩子們完成游戲后和他們一起回顧游戲時發生的一些好玩有趣的地方,跟孩子一起解決在游戲時發生的問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給孩子創設一個想說敢說愿意說的平臺。
我們習慣以成人的角度來思考孩子,但只要你俯下身去,豎起耳來,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你會發現我們走進了真正屬于他們的游戲世界。
任鴻益是我們班最內向的一個孩子,平日里坐在座位上一動也不動,在班里他如果不說話,你都不知道班級里還有個他,可以說是默默無聞型的,不喜歡和小朋友說話,也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
記得開學的那段時間,他媽媽送他來上幼兒園,沒有一次是他自己自愿進教室,都是他媽媽拉著他在幼兒園轉幾圈,因為每次他媽媽走的時候,他總是拉住他媽媽的手不愿意松開,自己也不愿意進教室,不愿意讓我們靠近,只要你一走近他,他就會說:“老師,走開!走開!”或“老師,我討厭你”的話,還會哭個不停。經了解知道,任鴻益的父母和老人對他寵愛倍至.他在家里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長也盡其所能滿足他需要,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動手去做,導致孩子自理能力較差、性格孤僻,與其他孩子或老師交流特別少。為了幫助他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我從精心照顧他生活起居入手,幫助他、鼓勵他、相信他,讓他感受到老師就像他的家人一樣關懷他、愛護他。
不要怕,老師幫助你。有一天,他竟然連著尿濕了兩條褲子。當時我真的想發火了,但轉念一想,小鴻益本來就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他很特殊,自理能力較差,剛來幼兒園,我的態度對他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至關重要。于是,我輕輕的將他抱起,第二次幫他換掉濕褲子。然后對他說:“別害怕,慢慢來,老師會幫助你的。”第二天上課,孩子們正在玩玩具,我發現小鴻益時不時的瞅我,當我和他目光相對時,他趕緊低下了頭。我想,他肯定有什么事情要跟我說,但是不好意思。于是,我走過去輕輕的拉住他的小手領他到一旁,摸摸他的頭說:“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跟老師說嗎?”他點了點頭馬上又搖了搖頭。看到這種情況我立馬把他攬到懷里,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說:“沒關系,說出來老師會幫助你的。”只見他指著褲子小聲的說:“我……我拉屎拉在褲子上了。”話剛說完馬上又低下了頭。我想或許他怕我責備他,又或許是害怕小朋友笑話他,他的頭一直不敢抬起來。我把他帶到班里,幫他擦干凈,給他換上干凈的褲子。小鴻益見我沒有責備他,終于抬起頭笑了。離園時,他媽媽來接他,看著小鴻益跟著媽媽高高興興的回家,一種溫馨的感覺油然而生。
要記住,每天必須做到事。為了讓小鴻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每天早晨大概9:30左右的時候都會帶他去一趟廁所,并告訴他每天都要做的事,一定要記住,要養成好習慣。漸漸的他自己也知道了什么時候去衛生間,什么時候洗手,什么時候活動,什么時候上課。在我們和家長及班里小朋友的關愛和幫助下,小鴻益在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再也沒有尿濕過褲子,再也沒有哭個不停。小鴻益的變使我對愛有了更深的理解,愛孩子不僅要保護他的安全,同時更要保護他的自尊;不僅要關注他的身體,更重要的是關注他的心理,多一點關心、多一點細心、多一點耐心,多一份責任心,即使臟點、累點、辛苦點也無怨無悔。因為,我們的付出換來的是孩子們的健康快樂成長。
有進步,老師表揚你。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小鴻益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一天,小鴻益媽媽送他來上學,放下他就走了。我怕小鴻益會因為媽媽沒帶他在園里玩一會而哭鬧,趕緊拉著他在幼兒園里轉了一圈,然后又帶他到滑滑梯那里玩了一會兒告訴他“好孩子都不哭不鬧,老師相信你,你也要做一個好孩子。”之后就回到了教室,讓他坐在座位上,并給他拿了一些積木玩,他玩了一會,走到我面前小聲說:“老師,今天我沒哭。”看著小鴻益揚起的小臉上滿滿的驕傲表情,我高興的說:“你有進步了,老師表揚你,你是好孩子!”小鴻益看了看我,高興地對小朋友說:“老師表揚我了!”通過這件小事讓我更加堅信.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閃光點,只要我們相信孩子,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主動關心、安慰,使孩子消除緊張情緒,孩子就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愛是教師最生動美麗的語言,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親切的話語都會充分地把對幼兒的愛表達出來,使幼兒真正感受到老師的呵護,在愛和信任中快樂成長。
幼兒園教師隨筆:小班要不要教小朋友背誦詩詞?
孩子在沒有接觸到復雜的社會前,他們的記憶力是十分強大的,所以小魚哥哥十分贊同在小班時就要大量教小朋友背誦詩詞。
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老師念一句,小朋友跟著讀一句,然后重復多次后,小朋友就記住了。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你長期這樣做的話,孩子后期對詩詞的興趣就下降了,根本不會再好好跟著你記了。
為什么?
成年人做一件事情,也怕重復,更別說小朋友了。所以,我們在教小朋友記詩詞的時候,不妨做一些改變。例如,可以把詩詞做成朗朗上口的兒歌的形式,讓孩子們在音樂中,就完全能享受到詩詞的快樂。還有就是可以根據詩詞的意境,給孩子們加上一些動作的表演,這樣更利于孩子培養濃厚的興趣。
還有一點就是,給孩子們教詩詞的時候,老師千萬不要一直把孩子禁錮在那里。而是單純地教十分鐘,讓孩子們表演或者是節奏唱十分鐘,就不要再教了。這個時候,就要讓孩子們去玩一會玩具,或者是到戶外活動一下,讓孩子們充分地換換腦子,接下來,再教一下,孩子們便會很努力地去回憶剛才說了什么。對于孩子來講,這種記憶詩詞的過程是非常有效果的。
小班的孩子就需要背誦詩詞,而且老師要記得,他們還是小孩子,沒有必要非得讓每一個小朋友都記住,也沒有必要非得讓每一個小朋友都在同一個時間段里記住。只需要讓孩子們喜歡上讀詩詞的這種節奏和感覺,就十分成功了。
《小班教師隨筆3篇》:小班教師隨筆第1篇 給幼兒進行一定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孩子們持之以恒,還要給孩子們起榜樣、示范的作用,利用多種機會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
《優秀教育隨筆100篇簡短幼兒園》:優秀教育隨筆100篇簡短幼兒園第1篇 幼兒園教師隨筆(一): 讓孩子學會寬容 寬容,就是寬恕容忍,指能容納異已和理解與愿望不符的事物。是一個人對社會對人生所抱有的進取的
《小班開學隨筆17篇》:第1篇小班開學隨筆 幼兒教育隨筆:愛在小班開學季 夏末初秋,天氣涼爽,這是一個開學的季節。是孩子們離開家庭踏入社會的季節,是家長依依不舍得季節,是孩子們成長的季節。 今年,我帶的是小班,下周一就要開學了,孩子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