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托班教育隨筆:我害怕,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教育隨筆:我害怕
我們班有個小個子女孩兒,叫雨欣。雖然小小的,但自理能力很強,就是愛哭,遇到一點點問題或挫折,就愛哭,哪怕你讓她回答個問題,多問她幾遍。為此,老師、阿姨、家長都很煩惱。經過和她奶奶交流,雨欣從小很宅,小的時候幾本不出去玩,很少和同齡人接觸,所以害怕和陌生人交往。以至于后來出去玩,如果滑滑梯上有陌生孩子,她就趕緊拉著奶奶的手回家了。這樣的生長環境促使她形成了極端內向的性格。
為了讓她適應集體生活,我們做出了不少努力,雖然比小班時已進步不少,但還是不敢正眼看我們,也不敢主動和我們交流。和同伴玩耍時要別人主動去拉她才會和大家一起玩。今天上音樂游戲課《卷炮仗》,大家學唱了歌曲后,就一起玩卷炮仗游戲了,先是我帶著大家一起卷炮仗、放炮仗,后來,我說:“我要選一個小朋友帶著大家一起做游戲。”話音剛落,我眼前就齊刷刷舉起了好多小手,正當我在猶豫選誰時,在密密麻麻的小手中,看到了一只小小的手,我心里一驚,想柳雨欣居然也舉手了,這不正是一次讓她展現自己的好機會嗎。于是,我說:“請柳雨欣吧!”她非常開心的放下了手。但我心里明白,如果真的放手讓她把整首歌表演下來是有困難的,為了不挫傷她的積極性,我站在她前面隨音樂做動作,整個游戲過程,她的臉上都掛著甜甜的笑容。
周五下午是評比活動,我一般都是讓孩子推選或自薦本周之星。雖然柳雨欣沒選上,但在過后發小五角星的過程中,我特意給了柳雨欣,并告訴她,因為在音樂活動課上她主動舉手了,所以得到的五角星,并希望她繼續努力。五角星貼在她額頭上的那一刻,她又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希望這顆小苗苗在陽光雨露中不斷的茁壯成長!
幼兒園教育隨筆:故事對我的啟發
洋洋小朋友長得白白胖胖的,留著一個小西瓜頭,笑起來月牙似的眼睛,特別討人喜歡。平時沒事的時候我很喜歡逗引她。可她就是有個缺點:吃飯不好,每頓飯除了一開始她自己吃外,剩余的飯菜都得靠老師喂,我們想:“孩子還是小,等長大了自理能力強了自然而然就會有所提高。”
有一天中午,所有的小朋友都吃完了飯,我就一邊喂洋洋吃飯,一邊給帶藥的小朋友喂藥,正當我去拿藥時,看見洋洋故意把稀飯灑在桌子上,之前也有過幾次,總以為是不小心碰灑了,可是今天……我走過去問:“為什么把稀飯灑了?”她一看事情不妙,哇哇地哭了起來,嘴里不停地說:“老師,下次我不這樣了。”我想:孩子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拿了一把小椅子坐在她的旁邊,安慰她說:“沒事,老師擦擦就可以了。”等她的情緒平靜下來,我就給她講了一個故事《小白豬與小黑豬》。小白豬吃飯從不挑食,大口大口的吃,每次都能把豬媽媽分給他的飯全吃完,幾個月以后長成了一個非常健壯的豬寶寶。小黑豬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每次豬媽媽分的飯都吃不完,結果幾個月后還是那么瘦小,豬寶寶們都說他是一個長不大的小豬……故事講到這里,我問洋洋:“你愿學習小白豬還是小黑豬?”她說:“小白豬。”那剛才你把稀飯灑了,老師再給盛一碗好嗎?就像小白豬那樣大口大口的吃,她點了點頭,很快就把稀飯喝完了。我真誠的表揚了她,告訴她以后就應該這樣做。
通過這個事例,讓我想到了對于托班這個年段的孩子來說,做錯事情用不著老師嚴格批評教育,只要選一個適當的教育方法,同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教育是無處不在,無所不能,一件小小的事情得到合理的解決,那么孩子們一定會茁壯成長!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作為一所百年老園,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一直具有重視利用和創設環境的優良傳統。在此基礎上,“十二五”期間,借助北京市學前教育研究會重點立項課題的開展,我園教師在創設“以兒童為本”的幼兒園環境方面進行了大膽的研究和實踐,一系列精彩的環境課程案例脫穎而出。“斑鳩孵蛋”的故事便是其中的一個。
設立鳥類觀察箱
虞永平教授曾經談到,“一個幼兒園對幼兒的發展特點、學習規律的認識是否到位,對幼兒的需要和興趣是否了解,幼兒教育觀念是否正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其物質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來加以判斷”“幼兒園的每一處環境、每一個事物都在訴說著幼兒園課程建設和發展的文化脈動”。
我園位于歷史悠久的北京師范大學校園內。幼兒園里古樹蓊郁參天、綠意盎然,是孩子們的樂園,也是鳥兒的天堂!踏進院子,清脆婉轉的鳥鳴聲不絕于耳,與孩子們開心爽朗的笑聲相映成趣。枝頭樹下隨處可見鳥兒捉蟲覓食的身影,鳥兒的一舉一動都能吸引孩子的目光,這也讓我們逐漸意識到其中蘊含的教育契機。
20l5年,正值百年園慶前夕,我園對戶外環境進行了兩方面調整。一方面,為了滿足幼兒的觀鳥興趣,讓幼兒更加方便、系統地了解鳥的生活習性,我園管理者充分利用北師大的院系資源,通過跟生命科學學院及網絡中心負責人的反復溝通與協調,最終在幼兒園內的不同樹上安裝了十幾個鳥類觀察箱,并在幼兒園南樓門口的墻壁上安裝了兩臺電視機。一段時間之后,專門的鳥類研究人員會檢查鳥類觀察箱,一旦發現有鳥兒進入的痕跡,就在里面安裝攝像頭,并通過數據線與南樓大門的電視機相連。這樣孩子們通過電視機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觀察箱中鳥兒的活動情況了。
另一方面,為了與園內的自然環境更加協調,更好地體現我園樹木繁茂、鳥兒成群的特點,我們還對教學樓的外墻面進行了重新裝飾,邀請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的教授設計并進行手繪,形成綠樹飛鳥的墻面外觀圖案。
開展有關烏的主題活動
孩子們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幼兒園環境的變化很快引起了他們的關注,“我們的墻面好漂亮啊”“墻上畫的鳥是喜鵲還是烏鴉”“樹上掛的箱子是做什么用的”……于是,圍繞著孩子們的興趣點,很多班級開展了有關鳥的主題活動。
中四班開展了《我愛小鳥》的主題活動。一個小朋友從家里帶來一只小文鳥,全班小朋友都非常喜歡。孩子們在喂養、照顧小鳥的過程中了解了鳥的生活習性、外形特征以及鳥巢的特點,并通過給小鳥設計鳥巢、制作“愛鳥宣傳卡”等形式呼吁全園小朋友愛護小鳥。
托一班的主題活動由“關于鳥你想知道什么”的話題引出,以孩子們的問題為主線串起了整個主題活動。在了解鳥的分類、鳥的結構基礎上,孩子們的關注點聚焦到鳥蛋上,圍繞“鳥蛋長什么樣”“鳥寶寶是怎么孵出來的”等問題,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收集了包括烏雞蛋、大雁蛋、鵪鶉蛋、鵝蛋等多種禽類的蛋,并跟孩子們一起利用孵化器觀察、記錄鳥蛋孵化的過程。
托三班由孩子們對鳥類觀察箱的興趣延伸到對鳥窩的興趣,從而引出了《小鳥的家》的主題活動。孩子們跟老師一起到北師大校園里找鳥窩,跟家長到郊外找鳥窩,在觀察鳥窩以及進一步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了解了各種鳥窩的外形、用料以及所在位置等特點。之后,孩子們又在家長和老師的支持下用各種材料制作了28個不同的鳥窩,并將它們布置在班級環境中,形成了一個立體、生態的鳥窩展示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成了鳥窩專家。
在這些主題活動的推進過程中,盡管不同班級的具體探究點各不相同,但其共同點都是圍繞幼兒對鳥兒的興趣點展開,并且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促進幼兒相關經驗的整合。
玉蘭樹上飛來珠頸斑鳩
之后發生的一件事,則使幼兒對鳥兒的興趣有了新的聚焦點。2015年4月23日,托三班的老師和小朋友忽然發現窗外的玉蘭樹上有一只大鳥趴在鳥窩里,更讓人驚喜的是,鳥窩里居然還有一枚鳥蛋。
托三班的老師把這個好消息發到微信朋友圈,很快被一位家長確定是一只珠頸斑鳩在孵蛋。這只斑鳩的到來真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從窗口看玉蘭樹里的鳥窩非常清楚,這里的觀察條件比觀察箱好得多。孩子們有機會能觀察到斑鳩孵化的奇妙歷程。
其他班級的老師看到這個消息后,紛紛帶著孩子們到現場觀看這只鳥。外地出差的黃園長也從朋友圈看到了這一消息,在肯定各班教師能及時抓住教育契機的同時,積極思考并為孩子們創造著更好的觀察條件。為了方便全園小朋友觀察,同時也為了減少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對斑鳩孵蛋的干擾,黃園長第一時間聯系了北師大網絡中心的老師,在樓道窗前安裝了攝像頭。就這樣,其他班的孩子和老師們不用爬到三樓,也可以在自己班的電視機上清晰地看到珠頸斑鳩孵蛋的實時視頻了。
為了豐富孩子們有關珠頸斑鳩的前期經驗,我們又特意邀請了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專門研究鳥的王老師,來給孩子們介紹珠頸斑鳩的外形特征、食性、天敵、筑巢、孵卵等情況。王老師談到,斑鳩通常一次產兩枚卵,斑鳩媽媽和爸爸會輪流孵蛋,斑鳩的天敵是烏鴉和喜鵲等等。
這次活動讓孩子們對珠頸斑鳩的興趣更加濃厚了。每天戶外活動時間,南樓門口的電視機的屏幕前總是擠滿了小腦袋,孩子們邊看邊議論著,有些小朋友還會在早晚接送的時候讓家長帶著自己去三樓看斑鳩,自豪地跟家長介紹自己的發現。
為了方便家長與幼兒更好地進行溝通,同時也為了進一步支持幼兒的觀察興趣,我們還在三樓樓道和南樓門口的電視機旁創設了互動墻飾。
在三樓樓道,托三班小朋友將有關斑鳩的知識以海報的形式張貼在墻面上。在南樓門口,除了孩子們制作的介紹斑鳩情況的畫報,老師們還創設了“斑鳩生命線”互動版塊,希望孩子們能將每天觀察到的斑鳩孵蛋的情況記錄在墻面上。大家共同參與,最終形成斑鳩孵化過程圖。
斑鳩蛋被吃掉之后
就在孩子們觀察興趣濃厚、一切都向著最好方向發展的時候,五一小長假期間,微信群里突然跳出一個視頻,讓大家的美好心情瞬間跌落谷底——留守園里的韓師傅發現斑鳩和蛋都沒了。經過調取錄像,才發現罪魁禍首原來是烏鴉,它把斑鳩蛋吃掉一只叼走一只,丟失蛋寶寶的斑鳩爸媽也飛走了。
整個假期,老師們都很矛盾,這個真相要不要告訴孩子?孩子們一旦知道真相會不會很難過?是否會對烏鴉產生偏見……反復思考之后,老師們還是在假期結束后跟孩子們進行了溝通。不出所料,孩子們掩飾不住自己的難過、氣憤、與惋惜之情。還好,在老師的引導與組織下,孩子們收獲了更多寶貴經驗。
托三班的小朋友們合作創編了《珠頸斑鳩的故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斑鳩夫婦筑巢、孵蛋以及蛋被叼走的整個過程,也在文末表達了對大自然弱肉強食現象的理解。深受感動的熱心家長還將這個故事翻譯、排版并印刷成中英文兩個版本,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套,作為孩子們成長之路上值得永久珍藏的記憶。
中三班和中四班則通過“給斑鳩媽媽的一封信”的活動,滿足了孩子們安慰、保護斑鳩媽媽的情感需求。“斑鳩媽媽,下次你們一定要找個隱蔽的地方孵蛋,別再被烏鴉吃掉了。”“斑鳩媽媽,希望你還能生兩個蛋,我會用網撈住烏鴉,好好保護你和蛋寶寶。”“斑鳩媽媽,你不要傷心,總有一天你會生下另兩個寶寶的,我送你一束鮮花,你別難過,開心起來吧。”……一封封純真質樸、愛意滿滿的信,折射出孩子們對生命的愛與尊重。
斑鳩走了,喜鵲來了
2016年春天,嬰三班老師無意間在班級窗外的空調架上發現了一只喜鵲在孵蛋,于是馬上在班長微信群里進行了分享。基于對大自然中最真實的生命課程的重視,同時也為了滿足2015年孩子們沒有看到斑鳩蛋完整孵化過程的遺憾,我們再次進行了攝像頭的安裝工作。由于位置特殊,這次的安裝困難重重,在普通梯子難以夠到的情況下,最后輾轉找來云梯車,才成功架起了攝像頭。
這一次,孩子們的觀察條件更加便捷,不僅可以在南樓外的兩臺電視上看到實時視頻,而且可以通過登錄幼兒園內部網絡,在自己班級的電腦或白板上看到鳥窩的實時視頻。
對喜鵲的觀察仍在繼續,盡管每個孩子的觀察視角和感受體驗會各不相同,但是在關注生命、關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收獲卻都是最真實可感的,這是最自然、最真實的生命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善于挖掘周圍環境中蘊藏的教育契機,通過創設支持性、互動性的教育環境,開展整合性、趣味性的教育活動,不斷豐富和深化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這正是我園環境課程的核心目標!
幼兒園教育隨筆:我害怕
我們班有個小個子女孩兒,叫雨欣。雖然小小的,但自理能力很強,就是愛哭,遇到一點點問題或挫折,就愛哭,哪怕你讓她回答個問題,多問她幾遍。為此,老師、阿姨、家長都很煩惱。經過和她奶奶交流,雨欣從小很宅,小的時候幾本不出去玩,很少和同齡人接觸,所以害怕和陌生人交往。以至于后來出去玩,如果滑滑梯上有陌生孩子,她就趕緊拉著奶奶的手回家了。這樣的生長環境促使她形成了極端內向的性格。
為了讓她適應集體生活,我們做出了不少努力,雖然比小班時已進步不少,但還是不敢正眼看我們,也不敢主動和我們交流。和同伴玩耍時要別人主動去拉她才會和大家一起玩。今天上音樂游戲課《卷炮仗》,大家學唱了歌曲后,就一起玩卷炮仗游戲了,先是我帶著大家一起卷炮仗、放炮仗,后來,我說:“我要選一個小朋友帶著大家一起做游戲。”話音剛落,我眼前就齊刷刷舉起了好多小手,正當我在猶豫選誰時,在密密麻麻的小手中,看到了一只小小的手,我心里一驚,想柳雨欣居然也舉手了,這不正是一次讓她展現自己的好機會嗎。于是,我說:“請柳雨欣吧!”她非常開心的放下了手。但我心里明白,如果真的放手讓她把整首歌表演下來是有困難的,為了不挫傷她的積極性,我站在她前面隨音樂做動作,整個游戲過程,她的臉上都掛著甜甜的笑容。
周五下午是評比活動,我一般都是讓孩子推選或自薦本周之星。雖然柳雨欣沒選上,但在過后發小五角星的過程中,我特意給了柳雨欣,并告訴她,因為在音樂活動課上她主動舉手了,所以得到的五角星,并希望她繼續努力。五角星貼在她額頭上的那一刻,她又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我希望這顆小苗苗在陽光雨露中不斷的茁壯成長!
幼兒園教育隨筆:老師,你不喜歡我
潘安辰是個淘氣包,有時很討人喜歡,有時很調皮,有時是個愛哭鬼。一次,晨間活動,孩子們紛紛搭起了積木,突然,傳來了沈瑤的哭聲,我還沒走過去,潘安辰走了過來,大聲地告訴我:“我沒打她。”我很奇怪也很驚訝,我還沒問呢?沈瑤說:“潘安辰搶我積木。”“哇”地一聲潘安辰就哭了:“我沒打她,我一不小心手碰了她一下!”我本要說什么,可潘安辰緊接著的一句話讓我有些驚訝,“老師,你一點也不喜歡我!早知道你肯定會說我打的。”我趕緊說:“怎么會呢?有人哭了,老師是肯定要問清楚的,我不可能就聽她的片面之詞!”這么一說,他哭的更厲害了“你就是不喜歡我,因為我什么也不會!”小小的孩子怎么會有這么偏激的想法。是的,最近,每次教學活動,他都以“我不會”結束,為了這件事,我還特意和他媽媽交談過了,難道是因為這件事,孩子才會有這種想法。于是,我趕緊抱住了他:“其實,我挺喜歡你的,看,你長得高高的,帥帥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又有創意,如果以后上課認真學習本領,那我會更喜歡你的!”他聽了立即眉開眼笑“哦,原來你是喜歡我的!” 過了幾天,一次我與家長交流,他媽媽說:“可能是因為上次我批評他,我對他說如果你再說你不會做,那老師肯定不喜歡你了!”看,這就是家長的教育。于是,我對他媽媽說,以后多用正面教育,多鼓勵,少批評!
幼兒園教育隨筆:他在安慰我
入廁時間,發現徐玉婷蹲在廁所的小便池邊嘔吐,我立即走過去,輕輕拍拍她的背問:“是不是心里難過?”徐玉婷邊點頭邊抹眼角。見她確實難過,我去拿手機給家長打電話,走出廁所時,安慰她:“婷婷,不要哭哦,媽媽馬上就會來接你的。”
小朋友陸續回到了座位,我發現呂浩還沒回來,走進廁所一看,只見呂浩邊拍婷婷的背邊在說著什么,婷婷也時不時抬頭回應他。“呂浩,你在干嘛?快出來,馬上要上課了。”呂浩驚恐地望著我,急匆匆地跑出了廁所。“老師,他在安慰我呢!”婷婷輕輕地告訴我。
反思:當聽到婷婷說“他在安慰我”,我立即生出強烈的自責感。呂浩平時不善言語,跟小朋友接觸也很少,每次操作活動都需要老師和同伴的幫助,在大家眼里,他是個只需要幫助、很不起眼的角色。我雖然嘴上不說,但心里也認同大家的想法。今天這一幕,讓我感動,也讓我改變了想法:原來每個孩子,即便他性格內向,不善表達,但幼小的心靈里都會有一顆關愛他人的同情心。我應該將孩子的閃光點放大,點燃他自信。
《幼兒園大班保育隨筆3篇》:幼兒園大班保育隨筆第1篇 泥土滋養人類,也孕育了人類文化,孩子愛玩泥巴似乎是人類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卻遠離了鄉土氣息,在家長和老師的“呵護”下,孩
《大班教育隨筆200篇》:《大班教育隨筆200篇》供各位幼兒園教師參考學習,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教育隨筆200篇,歡迎收藏學習!
《教育隨筆大班簡短18篇》:第1篇教育隨筆大班簡短 人生中的一道道門坎,邁過了就是門,邁不過就是坎。有的事情讓我們很無奈,有的事情讓我們很無助,有的事情讓我們很無語——不管遇到怎樣的艱難,能否挺過去,取決于對自己的信心。換個角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