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大班教育隨筆:讓孩子多看一眼,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教育隨筆:讓孩子多看一眼
大班孩子對于幼兒園里的習慣很熟悉了,但就因為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適應,對同伴們的熱烙,孩子們之間的言語和行為都比小中班更為突顯,班級里感覺是鬧哄哄的,甚至于上課孩子們的思維都不能夠跟著老師轉,想和同伴說說悄悄話,注意力很不集中“你走他在跑,你停他在走”。
那么如何吸引住孩子們的眼球呢?
1.教具的選擇與運用要注意保持新穎性,因為新穎性能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以穩定和持續。
在音樂活動《阿細跳月》中,我將月亮的教具做成了用一根線將月亮系在黑板上,將線移動,月亮也就跟著動起來了,孩子們非常喜歡,并且對活動很感興趣。
一般在選擇教具時,僅局限于平時生活中的原版、原物是不夠的,教師可對教具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做些效果處理,使教具表現出適當的夸張而與眾不同,這樣會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靜致動。
在嘈雜的環境中,孩子們會更加興奮,孩子們對活動的反應也會很激烈的。我就用音樂或者拍手的形式等先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以后,我再給予一定的任務,孩子們在安靜的情況下,效率是比較高的,同時我對孩子們也以輕聲說話為主,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會自然地集中起來。
我認為:教育孩子有禮貌、尊敬長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身教重于言教。
平時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孩子怎么在幼兒園很乖,很聽話,到家就一點也沒禮貌、不聽話。其實家長應該檢討一下自己做得怎么樣?我們家希希在這方面就比較好,每次到鄉下爺爺奶奶家,都記得要給爺爺奶奶買東西,還沒進爺爺奶奶家門就聽到她的叫聲,見到老人更是爺爺長、奶奶短說個不停。有一次,吃過晚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水果,每人都有份,我們讓孩子從家庭成員中最年長的太太開始分,最后輪到她自己,如果遇到水果有大有小,我就跟她說:大的留給老人吃,小的留給你自個兒,就這樣在有意無意之中孩子形成了習慣。在客廳分零食,我即使在小房間她也不會忘記,每次她都會顧及全家所有成員。我的孩子也許在其他方面不怎么優秀,但是在尊敬長輩方面讓我感到滿意。
我想孩子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跟我們家長平時孝敬老人的行為是分不開的,因為在平時我們不管工作有多忙,總會抽出一點時間帶著孩子去看望幾位老人,每次去時也會買一些東西給老人吃,有時還把她們愛吃的東西親自送到她們的嘴邊,漸漸地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也慢慢成了習慣。
今天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李明小朋友的母親跑來對我說:“老師,你把李明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李明在哪?他怎么不進來?”媽媽著急地說:“他今天早上不愿來幼兒園,現在在幼兒園門口,就是不進來。”我放下手中的活跟著李明的媽媽來到幼兒園門口,只見李明在車上邊哭邊喊:“我不上幼兒園,我不上幼兒園!”我過去問他:“你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傷心地哭了起來。
我好不容易、哄他來到活動室,讓他坐下,等他母親走后,我蹲下身子,撫摸著他的頭說:“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訴老師,你為什么哭嗎?”他滿眼淚水地說:“老師,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師說一聲,讓我跳舞嗎?”我一聽,終于明白了,原來舞蹈老師在排節目時,嫌他動作不到位,昨天把他裁了下來。我說:“咱們不跟舞蹈老師練舞蹈了,老師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參加咱們班的節目吧!”他說:“老師,我能行嗎?你會不會又不用我了?”我說:“不會的!”只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說:“老師你真好!”
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強,那我希望各位老師在處理孩子們每件事情上,能多考慮以下孩子們的感受!
孩子喜歡玩沙
我們幼兒園地處農村,幼兒的戶外活動場地很大,就在院子的一角有一塊沙地,平日我們都不太留意,但是最近課下活動時,我發現總有三三兩兩的幼兒蹲在沙地里玩沙子,有的還在堆沙子,有的不只在地上畫什么,直到上課鈴響,才戀戀不舍的離去。
今天戶外活動時,本來是安排滑滑梯,可是澤乾卻跑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咱們能不能玩沙子呀?”我想:何不借這次機會去看看他們到底在干什么呢!于是我領著孩子們來到沙地里,這時他們象一群放飛的小鳥,“飛”到沙地里忙了起來,一會兒工夫,子哲對我說:“老師你看我畫的村莊。”有的在畫樹和小鳥,畫得不好沒有關系,用手一抹,重新開始,有的兩人一伙在堆小山,瞧孩子們那股認真勁兒,沒想到一塊小小的沙地,卻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通過這件事,我改變了以前的看法:總以為玩沙臟幼兒不喜歡。但是現在我覺得孩子們在這塊沙地里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玩兒得非常盡興。
孩子們排著隊去上音樂課了,我整理好桌上的東西準備回辦公室,在走過小姜座位時,一本書留住了我的步伐,哎,小姜他也看《讀者》?不是我對他有偏見,實在是半年來我幾乎從沒有看到過他認真好學的樣子,就連作業有時也要我多次督促才能完成,一直認為自己還挺關注他的,難道是我對他關心還遠遠不夠,難道是數學老師的緣故,忙著批作業而很少對學生感興趣的課外書多做了解,難道……
于是拿起書本坐在小姜的座位上看了起來,不知不覺孩子們上完音樂課回來了,我放下書本,問:“小姜,這本書是你訂的嗎?”
小姜點了點頭,說:“沈老師,你拿去看吧!”
“不用了,謝謝!我剛才已經看得差不多了。這本書不錯,你可要好好看啊!”說完我又批起了作業。
本來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覺得孩子我們真的需要再多花點時間來關心和了解,可是兩天后,當我正在辦公室里備課時,小姜進來了,手里還拿了本書,“沈老師,這是剛到的,您看嗎?”
“那你先看,看完了再借給我吧!”
“沒關系的,您先看吧!”
“好吧!”望著小姜一臉真誠的樣子,我真不好意思推辭,“那我呆會兒就還你。”
“您慢慢看吧!明天給我好了。”說完就放下書走了。
瞬時,我感動之極,原來他有這么關心我,就看到過我看過他的《讀者》,新書到了,馬上讓我來做他新書的第一個讀者。
關心是一種智慧,關心也是一種感情,關心又是一種境界。培養這種情感,便于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有了這種情懷便易于達到這種境界,便會提升為神圣的使命和責任感。在具體的“人生實踐書”教師身上,學生在試著分辨什么是真、善、美。在學習怎樣思維;怎樣處理問題;怎樣和別人相處。在學習怎樣做人,老師不僅僅是學生無聲的楷模,甚至于是學生認識、評論社會的模式和標準。從而;一名老師的言行不完全屬于自己,他還屬于他率領的集體,屬于他的學生們,也屬于社會。
你往往是希望將自己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你的學生,還往往因為他們的貪玩而批評他們,他們很少記住你批評過他們,但是對于你的喜好很多孩子往往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如果有機會,一定會把你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這些家中的“王子公主”們甘愿自己排在后面。孩子就是這樣,你給他六十分之一的關心,而他卻給了你百分百的關注。多用點心看待我們的孩子,與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一定能讓我有更多的收獲!
幼兒教育隨筆:讓孩子多看一眼
大班孩子對于幼兒園里的習慣很熟悉了,但就因為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適應,對同伴們的熱烙,孩子們之間的言語和行為都比小中班更為突顯,班級里感覺是鬧哄哄的,甚至于上課孩子們的思維都不能夠跟著老師轉,想和同伴說說悄悄話,注意力很不集中“你走他在跑,你停他在走”。
那么如何吸引住孩子們的眼球呢?
1.教具的選擇與運用要注意保持新穎性,因為新穎性能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以穩定和持續。
在音樂活動《阿細跳月》中,我將月亮的教具做成了用一根線將月亮系在黑板上,將線移動,月亮也就跟著動起來了,孩子們非常喜歡,并且對活動很感興趣。
一般在選擇教具時,僅局限于平時生活中的原版、原物是不夠的,教師可對教具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做些效果處理,使教具表現出適當的夸張而與眾不同,這樣會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靜致動。
在嘈雜的環境中,孩子們會更加興奮,孩子們對活動的反應也會很激烈的。我就用音樂或者拍手的形式等先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以后,我再給予一定的任務,孩子們在安靜的情況下,效率是比較高的,同時我對孩子們也以輕聲說話為主,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會自然地集中起來。
幼兒教師隨筆:孩子的前期教育
現在許多家長都喜歡把孩子過早的送進城讀書,有的幼兒班、學前班就送去了,孩子小的才3、4歲,大的才5、6歲,大都寄宿在熟人、朋友家或寄宿在老師家。殊不知孩子過早的離開父母,缺少父愛與母愛,一個天真爛漫、活潑開朗、肯說話的孩子早早的就變深沉了,怕說話了,害羞了,性格變內向了,他們也成了留守兒童,而這些留守兒童的造成者不是別人,就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我個人認為,幼兒、學前、小學、初中的孩子的學習,重點在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打基礎,這個時候的孩子只要學得走就可以了,要求不要太高,分數在70~95之間就行,而這些除了學校教育,大的那頭還在家長。許多大人都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總是以為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老師的事,或者認為孩子送到老師那里就是最安心的,自己從來就沒有想過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就是那么6、7個小時,孩子隨父母的時間要多得多,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無形的影響著孩子。雖然集體的教育會讓孩子學到很多家里學不到的東西,老師的話對孩子有時像圣旨,但老師就是老師,他們不是爸爸、媽媽,那是有區分的。孩子的行為習慣除了小學階段7~8歲,一個最重要的階段就是初一、初二,也就是12~15歲,這段時間是最難管的,一旦學壞,九條牛都拉不回來。所以,家長們不要盲目,不要攀比,不要覺得花花綠綠就好,時髦就好,繡花枕頭大家都是知道的,就是到了自己面前總是跳不出、放不開,孩子該放在身邊的時候一定要放在身邊,不要嫌麻煩,該放出去時(高中、大學)一定要放出去,不能該捏的時候不捏,該放的時候不放,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發展都不好。我是一個過來人,也是一位老師,我的孩子都大了,最小的都滿過22歲了,兩個孩子都比較聽話、懂事,對自己的事業、工作也積極努力,從不懈怠,為人處世、與人交往也懂得寬容、理解,總是先人后己,能和諧相處,他們的成長、學習、工作、為人都與我的家庭的好的傳統教育,我與妻子的表率作用分不開,當然也離不開學習老師的教育,我的孩子高中以前就沒有送出去讀,除了我沒有錢送出去,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把孩子培養成留守兒童,不能忽略了親情教育,不能忽略了12~15歲這個關鍵期。
我說的也許是自我的體驗,也可能偏激了一點,留給各位家長參考吧。
《大班常規教育隨筆3篇》:大班常規教育隨筆第1篇 午餐里的動漫故事 孩子挑食不僅讓家長頭疼,也會讓老師束手無策。怎樣讓孩子不挑食,喜歡吃各種食物,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永遠的必修課題。在這里,我的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40篇》: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40篇第1部分 命令的口氣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說一不二,與自己的父
《大班科學教育隨筆》:第1部分不管在什么時候孩子對游戲總是很感興趣,游戲形式的多樣性也總能激發他們的興趣。 大班的孩子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也懂一點簡單的推理。因此我們班的孩子最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