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孩子碰撞之后,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教育隨筆:孩子碰撞之后
午餐后借著冬日有些陽光我帶著孩子們到一樓操場散步,在回班的路上孩子們顯得高興,晨晨在情緒激動中自己一不小心把頭撞到樓梯扶手上,撞到后有些疼痛的他免不了哭了起來,雖然意外是由他自己造成的、正當我想開口說話時,我卻發現在晨晨撞到之后同伴們表現得沉默、沒人關心,就連跟他牽手的伙伴竟也放手自顧走回班級,沒得到安慰的晨晨一步一哭地走回班上。
幼兒園里孩子們輕微的碰撞時常出現,回想以往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在情況不是特別嚴重下我們都只會對孩子說:“誰讓你不小心的、要勇敢一點不能哭……”,因為我們考慮到如果孩子在碰撞或摔倒之后成人過度的反應會放大孩子的依賴和痛苦,會讓孩子變得嬌氣,所以我們才會對孩子說出那樣的話語,本意卻是想讓孩子們學會勇敢。可是在看到今天孩子們對同伴碰撞后的冷漠卻讓我產生疑問:是因為我們的態度導致孩子們有了這樣的行為嗎?那么老師怎樣的言行才會適宜呢?
基于這樣的反思,我嘗試改變自己的行為,當孩子再次出現碰撞或摔倒時,我會用眼神關注并輕聲詢問和安慰:“不小心摔了嗎?”“感覺哪兒不舒服”“我要怎么幫助你……”。因為有了這樣的行為和言語,班級的孩子在看到之后也會模仿我的樣子,當孩子們因為擺放椅子時碰到同伴手指他們會主動道歉、跟同伴說對不起,也會在起床之際看到有同伴鬧情緒關心問候:你為什么哭啊!然后試著用自己的方法安慰同伴……
在孩子的成長中,碰撞、摔倒在所難免,而幼兒園又是孩子學習成長的第一樂園,如果這個階段我們對孩子的態度平淡,那么以后孩子們遇到問題時也會如此;但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態度溫和、親切,則孩子們今后的成長也會從容有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理性親切地處理孩子成長中的各種行為,我想適宜的態度和行為是有助于孩子親社會行為養成的。
今天我在大二班帶班,一進門看到可愛的孩子臉上洋溢起了笑容,他們都問老師你姓什么啊,我們怎么稱呼您啊,我對孩子說,孩子我姓郭,叫我郭老師就可以了,剛開始進去的時候他們班很亂,但是過了一小會,我說孩子們今天你們老師請假了,上午由我帶你們,你們要給老師留一個好的印象,讓我喜歡你們每一個大寶貝,結果他們都安靜了,特別的聽話。
到了上課時間,我發現過了十多分鐘有的孩子坐不住了,怎么坐著的都有,我笑著對孩子說,孩子們你們知道嗎如果小的時候腰板挺得直直的,你的骨骼才會長直,將來都會是小帥哥,小美女,話音剛落發現所有的孩子都做得特別直,好像都在比誰坐得直,誰最漂亮,突然我覺得孩子們特別聽話,可愛。
到了午飯散步的時候,還有兩個孩子沒吃完,我對其他孩子說我們一邊背弟子規一邊等他們好嗎,我起了個頭,我說看是小男孩背的好還是小女孩,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背的特別號,我表揚了他們,這時那兩個沒吃完的孩子吃完了。我說好了孩子們好了現在我們要去散步了,看在路上哪個寶寶最安靜,如果說話了對你剛吃飯完飯消化可不好,孩子們安安靜靜的在樓道里散步,我在前面帶隊,突然覺得我像一個媽媽,后面都是我的孩子們,覺得挺幸福的。
近日,有幸參加全**市幼兒園“自主性游戲觀察與開放”觀摩研討活動,收獲頗豐。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裝備人性化。孩子在游戲開始時,就裝備齊全。如用來給孩子擦汗的小汗巾別在胸前;防曬的遮陽帽戴在頭上;踩水的小水鞋穿在腳上等,全副武裝。
在自主游戲進行中,發現有的孩子會順手用汗巾來擦汗,工具用起來得心應手,基于孩子的考慮,很是方便。
(二)材料的功能性強。
主要體現在一物多用上。如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區域會發揮不同的作用。如輪胎在面食區,用來當桌子,小巧可愛;在野戰區摞起來可以作為沙堆、城堡,甚是氣派;搭建區可以作為搭建材料,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三)物品擺放的分類性強。
如表演區的衣服,其存放是用幾個盒子分類擺放,整齊劃一,和室內的區域游戲,有異曲同工之妙;大盒子上面會有標識,在容納各種衣服的同時,又體現分類性;搭建區的積木存放是用又高又大的鐵架分類存放,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讓孩子能及時按需索取。
老師們創意利用各種材料,貼近孩子的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導孩子在生活中體驗、感知生活。
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
在案例研討環節時,通過分析自主游戲“銀行取款機”前發生“搶錢事件”這一案例,我們通過簡短視頻可以看出,孩子前面能夠做到有序排隊,但是后來卻出現了孩子搶錢現象。那要不要繼續設“銀行取款機”呢?研討起初,教師們糾結于此。
即我們教師教研時應關注于細枝末節?還是根本的問題呢?有沒有分析過孩子不會玩?為什么不會玩?根本原因是什么?即孩子自身的經驗不足,才使得孩子不會玩,玩不起來。教師應引領孩子,通過不斷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進而使孩子的游戲力也自然提升。
的確,有體驗才會有經驗,有經驗才會有智慧。我們應引導孩子在體驗中成長。尊重孩子,引導孩子,一步步豐富其經驗,去自主地玩,到最后的創新,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哪怕是失敗的體驗,對于孩子個人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正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所有的成功體驗都是基于失敗體驗而來的。
教師在自主游戲中應“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因為自己心里的“怕”就去包辦、代替,應大膽放手,讓孩子學會自主參與、體驗!引導孩子將自己感受到的生活經驗作用于游戲中,逐步提高孩子的游戲力,愉悅著游戲!教師所做的就是善于觀察、及時回應、有效助推!
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的他們有著千般種的性格。這在剛入園的孩子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乖寶寶總是很講道理,便讓人很省心。不過,有的孩子卻不是那么“聽話”,時常的出其不意讓老師會手足無措,有時還會反抗,甚至用哭鬧、扔東西等方式來表示自己的“不愿意”。面對這樣的孩子,老師該怎么辦?
我班新來一個小男孩,他叫聰聰。他的很多行為似乎并不像是一個大班的孩子,調皮愛惹事兒,惹完事自己哭不停,這讓班上的小伙伴很反感,大家都不喜歡與他玩。與家長溝通,家長表示很無奈,媽媽說:“他太不聽話了,我和他爸爸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看著家長頭疼的表情,我想應該想辦法改掉他這個任性無理的壞毛病,不然,他的伙伴越來越少,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一天離園時,孩子們玩自主游戲,他興致勃勃地來到搭建區,先把自己需要的玩具都搬到自己的“地盤上”,不允許任何人碰,就連小朋友和他借玩具,他也是一口回絕,不答應。然后,他很認真地搭建了一個很高很漂亮的城堡。當城堡完成后,他高興地大叫起來,并且邀請小伙伴來欣賞。他大喊宇涵:“宇涵,快來看我的城堡豪華吧?”宇涵看了一眼,無動于衷。他又喊:“亭亭,看我的城堡!”亭亭好像根本沒聽見的樣子,不語。他生氣極了。把城堡一下子推到,哭起來。大聲對我說:“于老師,他們都欺負我,都不理我!”看著聰聰哭,我也難受極了,一方面我理解他沒有人分享快樂的心情,另一方面我也對他平日的任性自私感到難過。這時候,他的媽媽來接他了,他看到媽媽更是傷心地撲到媽媽懷里繼續哭。
我跟聰聰媽媽簡單溝通后,我把他叫過來:“聰聰,你知道為什么沒有人搭理你?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和你玩嗎?”他說:“小朋友們都不喜歡我。”我接著問:“他們為什么不喜歡你?”他又大哭起來:“他們討厭我,我也不喜歡他們。”說著哭地更厲害了。從他的哭聲中,我體會到他的傷心、孤單與無奈。我說:“聰聰,如果你是宇涵,我是你,你來跟我借玩具,我不借,你高興嗎?”
他回答:“不高興。”我接著問:“你喜歡總是哭鬧不講理的小朋友嗎?”他低著頭不說話。對馬上大班畢業的他來說,我覺得他完全聽的懂這些道理。我問他:“你愿不愿意老師和媽媽來幫助你,讓大家都喜歡你?”他馬上點點頭。接著,我和他就有了一下幾點約定:
1.不能任性,說哭就哭,大家都不喜歡。
2.和小朋友友好相處,遇事講道理,不賴皮。
3.主動幫助小朋友。小朋友沒有必須幫助你的義務,當別人不幫助你的時候,有本事就改變,想辦法讓大家幫助你。沒本事不許哭。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自己承擔的責任不可推卸到其他人身上。
5.自己的物品、玩具,自己收拾,不可拖拉不收拾,更不可丟一地,讓小伙伴收拾。
6. 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結交朋友,多和同伴玩耍,要學會與人共享。例如:“幼兒自己玩不到這個玩具很難受,那么別的小朋友玩不到這個玩具是不是也很難受?”要體驗對方的情感和需要,出自內心地愿意和對方共享。
7.在家里和爸爸媽媽相處時候,同樣要做到有責任心、講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說完這些,他問:“這樣做了,大家就都喜歡我了嗎?”我說:“你試試!”媽媽點頭對他表示鼓勵。在下來的日子里,聰聰很注意和同伴的交往。媽媽高興地說:“聰聰的改變太大了,以前是我們太慣著他,太小看他了,其實他什么道理都明白。”小朋友們越來越喜歡現在的聰聰。聰聰現在每天開心極了。任性不可怕,重要的是講道理,而天真的孩子們完全有能力判斷好壞。我也相信,小時候的經歷會成為他寶貴的財富,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定會健康快樂成長!
羅辰是我班的小朋友,可他看起來就像一位小小班的孩子:個小、好動,上課似聽非聽,叫他回答問題只會搖搖頭或點點頭,好像什么都不懂,這樣的孩子會討人喜歡嗎?真讓我們老師感到頭疼。
一次,我正帶領幼兒在戶外做操,發現羅辰和幾名“調皮搗蛋鬼”又在那東張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我非常生氣,大聲地要求他們把操重做一遍。于是,在我帶領下,這幾名調皮鬼只能乖乖做操,我驚奇地發現,羅辰做操時動作協調,很有節奏感,在這幾人中很是出眾。“嗯,羅辰小朋友做得非常好,以后也要這樣,知道嗎?”我隨口表揚了一句。
第二天放學時,羅辰媽媽興奮地對我說:“辰辰昨天很高興,對我們說老師表揚他做操好,這孩子從沒看到他這樣高興。”辰辰媽媽還很有興趣地對我講了許多有關辰辰的趣事。想不到我隨口的一句表揚竟使羅辰和他的媽媽如此高興,這不禁使我陷入深思。是呀,我平時表揚過羅辰嗎?我有沒有仔細挖掘過他值得表揚的一面?不僅是羅辰,還有許多像羅辰一樣的調皮鬼,我有沒有去追尋他們的閃光點?一連串問題的答案,是我沒有。對這些孩子,我給的更多的是否定。我深深地自責,為什么對他們如此吝嗇地給予贊美呢?
翻閱書籍,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身的能力外,往往來自他人的鼓勵和信任。”是呀,一個人能感到別人對他的接納喜歡,他會充滿快樂,充滿自信。反之,他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孩子不也同樣如此嗎?領悟這個道理,我將努力發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慷慨地把贊美施于他們,無論聰明或愚笨,無論乖巧或頑劣,讓他們感受老師公平的愛。
幼兒園教育隨筆:孩子碰撞之后
午餐后借著冬日有些陽光我帶著孩子們到一樓操場散步,在回班的路上孩子們顯得高興,晨晨在情緒激動中自己一不小心把頭撞到樓梯扶手上,撞到后有些疼痛的他免不了哭了起來,雖然意外是由他自己造成的、正當我想開口說話時,我卻發現在晨晨撞到之后同伴們表現得沉默、沒人關心,就連跟他牽手的伙伴竟也放手自顧走回班級,沒得到安慰的晨晨一步一哭地走回班上。
幼兒園里孩子們輕微的碰撞時常出現,回想以往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在情況不是特別嚴重下我們都只會對孩子說:“誰讓你不小心的、要勇敢一點不能哭……”,因為我們考慮到如果孩子在碰撞或摔倒之后成人過度的反應會放大孩子的依賴和痛苦,會讓孩子變得嬌氣,所以我們才會對孩子說出那樣的話語,本意卻是想讓孩子們學會勇敢。可是在看到今天孩子們對同伴碰撞后的冷漠卻讓我產生疑問:是因為我們的態度導致孩子們有了這樣的行為嗎?那么老師怎樣的言行才會適宜呢?
基于這樣的反思,我嘗試改變自己的行為,當孩子再次出現碰撞或摔倒時,我會用眼神關注并輕聲詢問和安慰:“不小心摔了嗎?”“感覺哪兒不舒服”“我要怎么幫助你……”。因為有了這樣的行為和言語,班級的孩子在看到之后也會模仿我的樣子,當孩子們因為擺放椅子時碰到同伴手指他們會主動道歉、跟同伴說對不起,也會在起床之際看到有同伴鬧情緒關心問候:你為什么哭啊!然后試著用自己的方法安慰同伴……
在孩子的成長中,碰撞、摔倒在所難免,而幼兒園又是孩子學習成長的第一樂園,如果這個階段我們對孩子的態度平淡,那么以后孩子們遇到問題時也會如此;但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態度溫和、親切,則孩子們今后的成長也會從容有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理性親切地處理孩子成長中的各種行為,我想適宜的態度和行為是有助于孩子親社會行為養成的。
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開學以后
開學將近一個月,我們的工作又要像以往一樣正常開展了。本學期我們班新來了一名男生,一個月下來,總體上每個孩子的表現都很好,只是有幾個感覺:
一、升入大班的孩子懂事了,好象一下子長大了許多,成熟了許多。
二、進入大班的孩子話好多,這不知是孩子們許久不見了的緣故還是這個年齡段該出現的現象。
三、孩子們對于事物都有了各自的價值觀,很多孩子都表現出自己明顯的性格特點
我們班級的顧小朋友,子潤小朋友都非常的能說會到,一直以來上課舉手十分的積極,但是最近兩天不知為何,總是看不到他們舉手的樣子。于是我找他們兩個談話,在相互之間友善的談話中,我慢慢的去了解他們的心聲。大班的課堂知識,對于這兩位學習能力較強的幼兒來說非常的簡單,幾乎每一個問題都可以答出來,但是作為老師為了照顧到每一個孩子,所以一節課盡量會去叫不一樣的孩子起來回答問題,他們反映有時候舉了手老師總是不叫,也就懶得舉手了。更有好玩的想法是:我想把更多的及hi給他們,看看他們是怎么回答的。孩子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也是在意料之外的,我們不停的鼓勵上課不舉手的孩子舉手,叫不同的孩子起來回答問題,但是對于一直舉手的孩子怎樣激發他們更高的積極性呢,這是我所忽略的。或許一些簡單的言語:這個問題很難,你來。你真大方,能夠把展示自己的機會讓給別人。你很棒,一直積極的舉手等等來鼓勵他們。再此次談話后的反思于實施中,孩子的表現確實有了改善。孩子大了,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要及時的關注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做孩子們最好的朋友。
教育隨筆:讀懂孩子,因勢利導巧教育
今天,外面陽光明媚,是孩子們戶外活動的好日子。外面中院草坪上活動的孩子們特別多。有一個小班的小男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個小不點,他喊著要上廁所,老師趕緊領著他直奔廁所,可到了廁所,他又說不上廁所,老師又只好把他領回活動場地,反反復復三四余次,鬧得老師筋疲力盡。
劉老師從旁邊經過發現這個情況后,輕輕地走過去,拉起小男孩的手,對班上的老師說:“你們專心組織活動,這個小男孩我帶一會兒。”劉老師將小男孩帶進辦公室,讓他坐在高高的辦公椅上,小家伙顯然對辦公室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這里瞅瞅,那里看看。劉老師從辦公桌上拿起一本兒童讀物遞給小男孩,對他說:“你先看一會書,老師也要工作了,呆會兒咱們再去玩。”小家伙拿起書,一本正經地捧起書看起來,小男孩可愛的模樣逗得辦公室里的老師都忍不住笑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劉老師又領著小家伙去院子里轉了轉。時間差不多了,劉老師將小家伙送到了班上,老遠他就沖著班上的老師高興地喊著:“老師,我回來了。”
小男孩是一個自主能力很強的小男孩,他用一系列的舉動引起老師對他的關注。未果后,他又上演頻繁上廁所的一幕吸引老師對他的注意。作為老師,我們要因勢利導,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借機和孩子在互動中提一些要求,制定一些共同的約定,這樣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兒園保育隨筆大班3篇》:幼兒園保育隨筆大班第1篇說起我在尋烏縣幼兒園工作也已經有快一年的時間了,通過這些時間來的學習、了解以及和孩子之間的相處,使我感受很深,幼兒園孩子們的表現促使我不得把思
《大班畢業隨筆3篇》:大班畢業隨筆第1篇寄即將畢業的孩子還有一個多月孩子們就要幼兒園畢業了,心中真是不舍,我班的玉珍小朋友今天問我:“王老師,我上一年級,你還教我們嗎?”一轉眼三年過去
《幼兒教學隨筆100篇大班》:幼兒教學隨筆100篇大班第1篇 幼兒園大班上學期教育隨筆1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樂游戲的教學過程中,游戲情節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