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教師教育隨筆《這是我自己弄破的》,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早上孩子們來園時,婧婧的媽媽向我打招呼,她看起來好像有事要問。但,只聽見婧婧和媽媽嘀嘀咕咕地說個不停,有些談話我聽得不太清楚。我看見婧婧卷起袖子,對媽媽說:“這是我自己弄破的。”接著,婧婧媽媽又無奈地跟我說:“老師,我先走了。”
我一看情況,就知道八九分了,看來,婧婧在媽媽面前說謊了。我耐心地問婧婧怎么啦?婧婧說:“這是我自己弄破的。”并指著手腕上的傷疤。“那你是怎么告訴媽媽的呢?”她笑笑沒回答。
我猜想:婧婧是這個學期新轉來的外地孩子,父母大多都有些不太放心,每當孩子回到家時,難免要問問孩子,老師有沒有喜歡你呀?別的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呀?等等之類的話。才出現婧婧對媽媽說謊的一幕。
婧婧是小班年齡(我帶的是中班),孩子本身就有著有意或無意說謊的心理特點。有社會的影響,也有教育方面的因素。理論告訴我們,如:使孩子產生無意性說謊。孩子由于記憶、判斷上出現錯誤而說出與事實不相符的話,這屬于無意性說謊。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兒童對觀察或認識到的事物,遺忘或錯記的現象較嚴重,加上他們富于聯想,想象力發達,而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很難準確地復述事物。這種“謊言”不是兒童有意編造的,而是由于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所限而造成的。保護性說謊。這種說謊是為了避開教師和家長的批評甚至打罵,是一種自我保護性的體現。孩子在過于嚴厲的老師和家長面前,最容易說謊,尤其是當他們說了實話,遭到了批評或懲罰時,他們就只好用謊言這個武器來“自衛”了。如果教師和家長對他們的這種說謊窮追不舍,非要弄個水落石出的話,就會促使孩子以后以更高明的手段說謊,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說謊是大人“逼”出來的。
總之,孩子說謊,家長和我們老師要謹慎地處理。仔細分析,孩子有說謊行為,不足為怪,我們不能全部責怪他們的。所以,我在聽完婧婧的話后,也沒有太追究。今后我們多注意些就是了。
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最佳時期就是小班階段,同時也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看,年齡越小越單純,可塑性越強,越容易接受各種影響和教育,此時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及習慣越易成功。同時,小班幼兒的基本動作已發展得比較自如,他們已能夠掌握各種運用大肌肉的動作和某些運用小肌肉的精細動作,這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而且他們自身也產生了獨立地進餐、盥洗、睡覺、穿脫衣服的愿望。這時,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辦一切,而要針對他們的發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會,幫助他們實現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指出:幼兒的智力發展應當同時體現在手指的操作、語言的表達和用腦的思考上,動手、動口與動腦三者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內在聯系。從小給孩子一雙靈巧的小手,是促進孩子思維發展、豐富其語匯、增強其自信心的基礎和前提。我們不要荒廢孩子雙手上的智慧,要教給孩子一些實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孩子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幼兒的共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四者認識一致、態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動一致,才會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任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還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致,結合家園同心,只有這樣,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
半年的時光匆匆走過,似乎還沒有來得及打個招呼,光陰便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了,看著他們美麗的笑容,活潑的身影,我從心里感覺暖暖地。 還記得,孩子們9月1日來到這陌生的幼兒園時,哭著鬧著喊媽媽,不吃也不喝,似乎對整個社會都要排斥,沒有組織,也沒有紀律,我們說的話一點也不起作用,我們真的很無奈,也很頭疼,吃飯要喂,上廁所要陪……總之,一切的一切都很累,累歸累,但我們很高興,有這么一句話,形容當時的我們很貼切,累并快樂著。 今天,他們一個一個的長高了,長胖了,不再是當時那個哭哭啼啼的小王子、小公主了,他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朋友間要友好相處,對老師要有禮貌,上課要有秩序等等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與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再讓爸爸媽媽抱,自己高高興興來幼兒園,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能大膽回答老師的問題,勇敢地表現自己……我真的為孩子們的進步感到驕傲與自豪!加油吧!親愛的孩子們,我們永遠會用欣賞的眼光稱贊你們的! 有的人說,帶小班不容易,很累,可我要說,如果有機會,我還要在小班!
這學期 從沒帶過小班的我帶小小班的孩子,本來以為小小班的孩子可愛、乖巧,惹人喜愛的。幾天下來發現這次帶的這十個孩子比上次帶的三十五個大班的孩子還累人。 ① 是小小班的孩子哭的問題。第一天大合哭就開場了,一會兒這個喊叫奶奶的,一會兒那個哭要媽媽的,失聲吶喊的,可憐又可惡,就是不讓大人離開半步。有時甚至是自己眼沒見到大人就哭開了。 ② 是小小班的孩子上廁所的問題。有兩三個孩子還不會脫拉褲子,剛開學前兩天就有兩個孩子尿濕褲子4次,四個孩子來不及到廁所,就在門口草地上,甚至鐵門口就尿了。剛開始幾天,讓大家一起上廁所,我好一起帶去,可是每次就只一、兩個要去,問其他人要不要去都說不去,可等到我帶回來一批人又馬上又有人說去廁所的,只好又跟去,而且小孩子尿快,兩三天來,每日汗流浹背的就權當免費減肥了,可是實在太累、太暈了,就買個尿桶放在門口,讓孩子用。 ③ 是小小班的孩子根本不聽你的,叫排隊隊搭手開火車,他就坐在地上玩玩具不理你,過去拉這個了,那個又跑了,好不容易等到手搭起來出發了,開到走廊處,幾個皮蛋就自己跑了,叫也叫不住的,生氣他也不懂不會理你的。 ④ 這十個小寶貝個個在家是老大,個個都是大人的心肝,脾氣壞又霸道,誰也不讓誰,不高興了還互拍桌子,一個比一個大力,我一批評就大哭,要奶奶啊。。。。。。要媽媽啊。。。。。。各別大人在門口一聽就過來安慰。 ⑤ 小孩子都喜歡紅花、紅旗、糖果的,可是給了以后還老樣子,不給又大哭。哭的孩子見到我手里有糖果,我說不哭了就給,他搶了就去,收起來照哭。放學發紅旗回去,問說明天來不哭才有紅旗,一個個說明天要乖、讓大人在門口等、不再粘大人。可第二天來園照哭照粘人。 晚上打電話給宇航、蛋蛋、紹智、飛陽幾個“哭長”聊天,一個個答應明天來園要表現好,不哭,不粘大人了,不知明天會如何?
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即將結束,孩子們既欣喜又焦慮。欣喜的是:可以見到爸爸媽媽了,焦慮的是:那些還在等待父母來接的孩子;每天的工作讓我已經習慣了這片歡樂的吵雜聲,看到孩子們見到父母那興奮的模樣,甚至有的小朋友還會高興的跟父母說幼兒園的點點滴滴。家長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孩子們的微笑聲,家長們的問候聲,叮嚀囑托聲匯成一片。
過了半個小時,孩子們基本上都已經回家了,只有軒軒還在幼兒園。小眉頭皺著,一聲不吭,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我不由得感到心疼。軒軒的爸爸媽媽都是教師,很難做到準時來接。放學時的慌亂讓我忽略了這個聰明的小男孩。我來到軒軒的身邊,蹲下來對他說:我們好久沒有去開娃娃車了,軒軒最喜歡開車了,而且很厲害,請你和顏老師一起比賽吧,我們一起去操場開娃娃車吧!這時,軒軒很驚奇的跳了起來,嘴里不停的喊著:“開車去了,開車去了!”這才把剛才的不開心忘掉了….,軒軒媽媽來接他時,他大聲的告訴媽媽,剛才跟顏老師的開車比賽,而且還贏過了顏老師。看到自豪快樂的軒軒,我也特別自豪,我成功了,我成功的把快樂送給了他。
小班和大班的孩子是很不一樣的,首先要明白這一點。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已有經驗及已儲備知識少,年齡特點呢,依賴性較強,喜歡唱唱跳跳,愛聽情節單一的形象的故事,對于抽象的事物、言談、概念等不感興趣,他們的思維方式正處在一個形象化的階段。因此,小班的老師最好活潑一些、語言溫柔一些,表情豐富一些,內心童趣化一些。
怎樣“籠絡”這幫小不點兒呢?
1、精神“誘惑”:小紅花啊、聰明豆啊、智慧星啊等鼓勵孩子,讓孩子感覺“在老師心中我是最棒的,老師喜歡我”,拉近師生之間的親近關系。
2、做好家園溝通工作:哪怕發現孩子一丁點兒進步,也要非常興奮的及時告訴家長,,家長回家一定會表揚孩子說:“xx老師說你怎么樣怎么樣了”,孩子一聽,奧,xx老師表揚我了,她真好,我喜歡她!家長呢,會覺得這老師不錯,真關心我家孩子。所以,這一招就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
3、會裝樣子:小班孩子的思維正處在形象化階段,基于這一特點,小班老師在上課時,要”裝貓像貓、裝虎像虎“。什么意思?也就是說,你的語言要抑揚頓挫、表情要豐富夸張、動作要形象可愛。
4、眼神:特別是講課的時候,眼神一定要始終與孩子交流,如果你的眼神飄忽不定,那么給孩子信號就是:我想干嘛就干嘛,所以課堂就很難控制,一定要學會善用眼神與孩子交流。你一個眼神過去,孩子就知道你要他干什么,如果達到這個效果,那么恭喜你,小不點兒們完全被你攻下了!
另外,一定多閱讀專業書籍,多參加一些專業培訓。要知道:給孩子一杯水我們首先要有一桶水!
開學的第一天,隔壁小班的孩子哭得可厲害了,一個個哭著喊著要媽媽,鼻涕眼淚一大把,那個可憐勁哦。俊寧小朋友捂著耳朵說:“老師,小班的弟弟妹妹哭聲好大哦,吵死了。”欣妍小朋友跑過來跟我說:“老師,小班那個妹妹不肯吃飯呢,我去喂她吧?”子杰小朋友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直嚷嚷:“小班的弟弟妹妹總在哭,吵得我睡不著覺。”
小班幼兒哭鬧是幼兒園開學最常見的現象之一,他們從以自我為中心的家庭生活進入到集體生活。孩子剛入園時,與他們朝夕相處的親人們突然都不見了,接觸到的是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這種不適應會讓他們感到不安、焦慮、恐懼、沒有安全感,而哭鬧是他們尋求幫助的方式。老師這時往往忙于照看那些哭鬧的孩子,使其他不哭的孩子找不到樂趣,我們知道小班的幼兒由于年齡小,其情緒極易受到他人的影響,一些不哭的幼兒看到同伴哭鬧后也跟著哭起來。
結合中班教學活動的第一個主題 ----朋友見面真開心,通過一系列活動,如給小班的弟弟妹妹送禮物、和他們一起玩積木、給他們講故事、給他們表演節目、帶著他們參觀幼兒園等等。活動的開展,小班孩子的哭聲漸漸小了,絕大部分幼兒能開開心心地來幼兒園。中班的哥哥姐姐就像大人一樣,關心和照顧著小班的孩子,通過這些活動增強了中班哥哥姐姐的責任感和自豪感,樹立了以身作則的自信心,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我已經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我能給小班的弟弟妹妹做一個能干的、愛上幼兒園的好榜樣。”
早上孩子們來園時,婧婧的媽媽向我打招呼,她看起來好像有事要問。但,只聽見婧婧和媽媽嘀嘀咕咕地說個不停,有些談話我聽得不太清楚。我看見婧婧卷起袖子,對媽媽說:“這是我自己弄破的。”接著,婧婧媽媽又無奈地跟我說:“老師,我先走了。”
我一看情況,就知道八九分了,看來,婧婧在媽媽面前說謊了。我耐心地問婧婧怎么啦?婧婧說:“這是我自己弄破的。”并指著手腕上的傷疤。“那你是怎么告訴媽媽的呢?”她笑笑沒回答。
我猜想:婧婧是這個學期新轉來的外地孩子,父母大多都有些不太放心,每當孩子回到家時,難免要問問孩子,老師有沒有喜歡你呀?別的小朋友有沒有欺負你呀?等等之類的話。才出現婧婧對媽媽說謊的一幕。
婧婧是小班年齡(我帶的是中班),孩子本身就有著有意或無意說謊的心理特點。有社會的影響,也有教育方面的因素。理論告訴我們,如:使孩子產生無意性說謊。孩子由于記憶、判斷上出現錯誤而說出與事實不相符的話,這屬于無意性說謊。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兒童對觀察或認識到的事物,遺忘或錯記的現象較嚴重,加上他們富于聯想,想象力發達,而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很難準確地復述事物。這種“謊言”不是兒童有意編造的,而是由于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所限而造成的。保護性說謊。這種說謊是為了避開教師和家長的批評甚至打罵,是一種自我保護性的體現。孩子在過于嚴厲的老師和家長面前,最容易說謊,尤其是當他們說了實話,遭到了批評或懲罰時,他們就只好用謊言這個武器來“自衛”了。如果教師和家長對他們的這種說謊窮追不舍,非要弄個水落石出的話,就會促使孩子以后以更高明的手段說謊,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說謊是大人“逼”出來的。
總之,孩子說謊,家長和我們老師要謹慎地處理。仔細分析,孩子有說謊行為,不足為怪,我們不能全部責怪他們的。所以,我在聽完婧婧的話后,也沒有太追究。今后我們多注意些就是了。
《幼兒園教育隨筆20篇》:幼兒園教育隨筆第1篇 隨筆幼兒園教師【第一篇】:隨筆幼兒園教師 數學操作活動時,學會和理解操作要求和規則尤其重要,可總有一小部分幼兒注意力不集中,等到開始操作時,他們
《幼兒園隨筆托班50篇》:幼兒園隨筆托班第1篇幼兒園托班教育隨筆(一):穩定情緒,樹常規看著已經入園一個月的豆豆班小朋友見全神貫注的在聽明老師講故事,此刻豆豆班的小朋友可能干了。我想到習慣的重要
《小班幼師隨筆4篇》:第1部分 都知道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總免不了哭哭鬧鬧的。我們班倪子晗小朋友上幼兒園都快一年的時間了,每天來到幼兒園跟媽媽再見的那一剎那,還是哭著大聲的喊媽媽,不但是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