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師教育隨筆《孩子,你知道該怎么做了嗎?》,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孩子,你知道該怎么做了嗎?
姿彤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夕子,夕子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她在七夕節那天出生的。正是這與眾不同的名字,令她格外引人注意。
一次的晚間區域活動,孩子們有的選擇表演吧,有的選擇了購物街......大家在一起開心的玩耍的。當我走到搭建吧時,發現夕子小朋友獨自站在一旁不高興,我走上去詢問后才知道,搭建區的小朋友不愿意和夕子玩,原因是她最近總是欺負小朋友,并且上課的時候經常搗亂。說著夕子委屈地哭了起來,我安慰她說:“你是不是特別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呢?”。“是啊,婷婷老師”夕子迫不及待地回答著我。我接著說:“那你以后應該怎樣做小朋友才和你一起玩呢?”,夕子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以后上課好好表現,也不再欺負小朋友了。”我又繼續說道:“在老師心里是喜歡你的,你想你當小班長的時候表現的很棒啊,如果以后上課也能表現好,不欺負小朋友,相信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都愿意和你一起玩游戲、做朋友的。”夕子點了點頭,看著搭建區的小朋友又看看我,我知道她是在向我尋求幫助,我順勢走了過去,和搭建區的孩子們聊了起來:“夕子小朋友知道自己錯了,你們愿意原諒她,還和她做朋友嗎?”孩子們看到夕子誠懇的態度和委屈地樣子,齊聲地說“愿意!”聽到這里,夕子臉上露出了笑容,高興地向小伙伴們走去。
通過這件事情的處理,讓我領悟到:在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時,既要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又要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孩子們都是善良的天使,只要在合理的教導下都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們面對這些寶貝的時候,有時候我們難免會有脾氣不好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可能就會用我們成人的語氣來和寶貝交流。我們會說一些相反的話。如,你給我再跑一下。你給我出去看看。你給我再講話等。我們的本意是不要他這么做,可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習慣直觀的思維。他聽不懂你那句話里面的意思,他只會聽到你話的表面意思。這樣子的教育既達不到你預期的教育結果還會把自己搞的很郁悶。
對待我們的小朋友我們要采取直接的方式對他說明即可。這樣才是最好的辦法。
與家長交談和接觸時,常聽到這種反映,說孩子在家很不聽話,讓他吃飯,讓他洗臉,大人喊很多遍他們都無動于衷,好像沒長耳朵一樣,使做父母的毫無辦法。
一是做父母的無論要求孩子做什么,總喜歡大呼小叫,一件事重復許多遍,孩子慢就不停的催促、呵斥:“快來洗手,你快點不行嗎?”,“快點吃,大口吃,快點往下咽!”不停地嘮叨不奏效地催促,使孩子慢慢習慣了,變得毫不在乎,漫不輕心。
二是正當孩子做一件事時,這時父母若要求孩子去做別的事,孩子自然不會情愿,不會順從,就好像沒長耳朵似的。
三是孩子與家長意見不統一,孩子不愿服從家長,對家長的話視作耳旁風,這時的“沒耳朵”,其實是一種反抗。
總而言之,孩子“沒耳朵”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主要責任在家長身上。當你要求孩子時要先看看孩子在干什么,然后用溫和的、帶有商量的口吻對孩子講話,講完后再聽聽孩子的意見。孩子一時任性不聽話要耐心說服,千萬不要大聲喊叫。要求孩子有時可用眼神,用手勢示意,這樣可減少口舌,增加默契。慢慢地,孩子就會有“耳朵”了
我們面對這些寶貝的時候,有時候我們難免會有脾氣不好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可能就會用我們成人的語氣來和寶貝交流。我們會說一些相反的話。如,你給我再跑一下。你給我出去看看。你給我再講話等。我們的本意是不要他這么做,可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習慣直觀的思維。他聽不懂你那句話里面的意思,他只會聽到你話的表面意思。這樣子的教育既達不到你預期的教育結果還會把自己搞的很郁悶。
對待我們的小朋友我們要采取直接的方式對他說明即可。這樣才是最好的辦法。
其實我不笨——
媽媽一直希望芹芹成長為一個斯文乖巧的小淑女,但芹芹偏偏像個男孩子一樣大大咧咧,喜歡跑跳攀爬。為了熏陶芹芹的性情氣質,媽媽把芹芹送去學習鋼琴。面對枯燥晦澀的五線譜和單調重復練習,芹芹常常心不在焉,一學期下來沒彈好幾首曲子,視唱水平也在班里排名倒數,愁得媽媽逢人便說:“我家閨女怎么總不如人呢?”
其實芹芹并不笨,只是媽媽沒有根據她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有時并不合理正確,芹芹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應該多安排運動、舞蹈等動態內容以消耗其多余精力,而媽媽卻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這種抑制孩子天性的做法必然導致芹芹無法適應、表現失常,造成媽媽誤以為孩子“很笨”的結果。
家教提示:當孩子的表現與我們的期望不符時,切勿急著埋怨、憤怒、傷心,更不要輕率地給孩子下定論,細心觀察孩子的性格特點,及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有助于避免誤解的發生。
其實我不壞——
明明和表妹在一起玩得正歡,在跑跳追逐中,明明不小心把表妹撞倒在地,正想上前扶起她時,被奶奶看到了,奶奶不由分說責備明明說:“你怎么能欺負妹妹!快點向人家道歉!”明明連忙解釋:“我是不小心的!”奶奶揚手作勢要打:“還頂嘴?這孩子現在越變越壞了!”明明“哇”地一聲哭了:“奶奶就是偏心……”
這是家庭中典型常見的誤解案例,明明雖然確有失誤,但這種犯錯并非出于本意,而且也主動補救了,奶奶不但沒有問清情況,還不聽解釋,僅憑主觀判斷就給明明貼上了負面標簽,給孩子心靈造成了傷害。家教中,最忌缺乏耐心和分析,一見孩子失誤就憑經驗給他定性,誤解也就由此產生了。
家教提示:孩子闖禍后先別急著斥責,多考慮幾種可能性:是不是孩子能力有限所以弄砸了事情?是不是孩子渴望探索才不小心造成破壞?是不是我沒有分析和傾聽就妄下定論呢?三思而后行,有助于避免誤解。
其實我不懶——
妮妮剛上幼兒園,媽媽覺得是時候培養一下女兒的自理能力了,便開始著手進行訓練。讓妮妮自己整理玩具,她一股腦塞進箱子里就完了;讓她自己疊被子,她總是把被子抱起來往床腳一堆;讓她洗自己的小衣服,沒揉兩下就喊累不肯再洗……急得媽媽一天到晚數落妮妮:“大懶蟲,什么事兒都不認真做!”
許多家長都會埋怨孩子懶,因為孩子總是對家務或學習表現出敷衍態度,不求精細,但其實,孩子“貌似懶散”的背后總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家長們卻沒有去深究。比如情景中妮妮媽給孩子安排的自理訓練就遠遠超出了一個3、4歲孩子的能力范圍,妮妮籠統、粗糙的做法和逃避的態度都是因為自己力所不及,而非媽媽口中的“懶”和“不認真”。
家教提示:在評判孩子做事前先考量一下,孩子是否有能力將其圓滿完成?我們是否傳授過正確的方法?孩子是否已經具備一定的專注力或耐性?結果的不盡如人意究竟是出于態度懶散還是經驗不足?
其實我能做——
媽媽在廚房做飯,瑩瑩想幫忙,便拿著自己的玩具小刀跑到廚房切胡蘿卜,媽媽連忙把瑩瑩趕出廚房:“別礙手礙腳的,自己玩去。”早上出門前,瑩瑩坐在門口的小凳子上自己穿鞋,急性子的媽媽忍不住說:“瞧你這笨手笨腳的樣子,媽媽幫你穿,省得又遲到了!”結果在和別人聊天時,媽媽卻總抱怨說:“瑩瑩可沒用了,在家里一點忙都幫不上,連個鞋子都不懂自己穿!”
這個案例也許家長們一看就明白問題所在:瑩瑩媽根本沒有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又怎能要求她動手能力強呢?這是很多家長常犯的錯誤。其實孩子并非做不到,早早給孩子貼上“不行”的標簽是一種誤解,雖然她可能暫時還做得不夠好、不夠快,但只要家長給予足夠的耐心和指導,孩子一定會熟練和能干起來。
家教提示:避免這種誤解最好的方法,就是暫時放下對孩子的不信任和不放心,有時候過度關愛也會阻礙孩子能力的發展。適時放手,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中更能干、更優秀。
近期幼兒園組織孩子進行了體檢,測查視力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測查結果顯示,班里大部分孩子的視力并不如預期的那樣好,甚至較上學期下降嚴重。作為老師,我覺得很心疼,小小年紀,還尚未步入小學的門檻,就要帶著小眼鏡了,那么將來如此繁重的學業,會讓孩子的視力降到哪里去?在告知家長視力檢測結果時,家長們很驚訝,大呼不能給孩子看電視了,不能給孩子玩電腦、手機了,也有的家長表示不能理解為什么會這樣。我們不妨分析一下,孩子的視力為什么會下降?
電子產品取代紙質類用書,電子游戲取代現實生活中可動手動腦的游戲,孩子們更愿意豎著小手指在手機、電腦上劃來劃去,高度集中的同時,眼睛也在受著侵害。除了長時間的看電視、玩電子產品,孩子們學習壓力增加,空余時間被各種課程安排的滿滿,而大部分的課程都是和孩子長時間用眼有極大關系,如寫字課等。孩子們戶外活動的時間減少了,接觸大自然的時間減少了,眼睛調節、休息的時間也相應減少了。不正確的書寫、看書姿勢等是造成視力下降的原因。我想,不管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祖國的花朵小小年紀就帶上“小眼鏡”,我們能做的就是多給孩子更廣泛的活動空間,提醒家長多進行戶外活動,畢竟良好的身體才是成長道路上獲取成功最重要的保障。
教育隨筆:孩子,你知道該怎么做了嗎?
姿彤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夕子,夕子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她在七夕節那天出生的。正是這與眾不同的名字,令她格外引人注意。
一次的晚間區域活動,孩子們有的選擇表演吧,有的選擇了購物街......大家在一起開心的玩耍的。當我走到搭建吧時,發現夕子小朋友獨自站在一旁不高興,我走上去詢問后才知道,搭建區的小朋友不愿意和夕子玩,原因是她最近總是欺負小朋友,并且上課的時候經常搗亂。說著夕子委屈地哭了起來,我安慰她說:“你是不是特別想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呢?”。“是啊,婷婷老師”夕子迫不及待地回答著我。我接著說:“那你以后應該怎樣做小朋友才和你一起玩呢?”,夕子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以后上課好好表現,也不再欺負小朋友了。”我又繼續說道:“在老師心里是喜歡你的,你想你當小班長的時候表現的很棒啊,如果以后上課也能表現好,不欺負小朋友,相信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都愿意和你一起玩游戲、做朋友的。”夕子點了點頭,看著搭建區的小朋友又看看我,我知道她是在向我尋求幫助,我順勢走了過去,和搭建區的孩子們聊了起來:“夕子小朋友知道自己錯了,你們愿意原諒她,還和她做朋友嗎?”孩子們看到夕子誠懇的態度和委屈地樣子,齊聲地說“愿意!”聽到這里,夕子臉上露出了笑容,高興地向小伙伴們走去。
通過這件事情的處理,讓我領悟到:在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時,既要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又要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孩子們都是善良的天使,只要在合理的教導下都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大班6月隨筆3篇》:大班6月隨筆第1篇孩子變得愛舉手了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狀況:當老師有問題要問孩子的時候,能夠用心舉手發言并且思維活躍的就那么幾個孩子,像張心瑜、王子嘉、
《保育隨筆大班19篇》:第1篇保育隨筆大班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哥哥要保護妹妹 我們班上有一對兄妹。兩個人都十四歲左右。個子都不高,矮小小的,不過比起來哥哥比妹妹稍微矮一點。剛來幼兒園的時候,他們兩人非常害羞,都躲在奶奶身后。
《托班教育隨筆17篇》:第1篇托班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樂樂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聰明活潑又可愛。喜歡交朋友,課堂上積極發言,空閑時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間。一會兒在寢室,一會兒在活動室,跑來跑去,每天總是這樣,有時不光自己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