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下學期教育隨筆《小魚死亡的原因》,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小魚死亡的原因
繼前幾天班里死了一條小魚之后,孩子們的關注點就都不約而同的關注到小魚身上了。這不,又到了每周一談話的時間了,孩子們仍是沒有忘記這件事,于是,我便針對這一事件,與可愛的孩子們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對于成人來說,小魚的死去無非就是餓死的,因為長時間的不喂食,小魚當然會死去啊。可在孩子們心中,可就不一樣了。這不,討論開始了:欣宇說:“我想可能是被我們吵死的。因為咱們說話都太大聲了!”這個觀點很快被聰明的劉建反駁了:“才不是呢!我覺得應該是憋死的,因為咱們每天放學回家都會把門關死,小魚呼吸不到空氣,就憋死了唄!”這個觀點又被益豪頂回去了:“不對不對,應該是游死的,因為它一天到晚都在游,沒有休息,所以就游啊游,終于累死了……”一邊說還一邊坐著動作,可愛極了。還沒說完,最小的壯壯又說:“不是不是,應該是太陽把它曬死的。小魚最怕太陽了,太陽一曬它就死了!”松明也來插一句:“不是吧?說不定是水臭了呢?把小魚熏死了!”佳林也接著說:“應該是生病了,拉肚子,也可能拉肚子很嚴重,結果就拉死了!”……
孩子們的討論在激烈的進行著,我在一旁一會看看這個,一會聽聽那個,忙死了,要不說,小魚就是不是喜歡那個小朋友,頭往這邊看看往那邊望望,結果……忙死了!可我沒有把我這個傻瓜原因說出了,而是在一旁聽著孩子們的討論,看他們那激動樣,我還真想笑!
對于小魚死亡的原因,我們還真應該立案偵查一下。看來我們班要誕生新一代的福爾摩斯咯!哎!小魚小魚,你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在這萬物復蘇、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帶著幼兒教師特有的激情和柔情以及對孩子的想念,走進了童話的樂園,回到了孩子們的中間。迎來了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和歌聲,隨著各項準備工作的就緒,一切都要進入正常工作。我班今年又新來了幾個孩子,他們對幼兒園都不熟悉,剛開始的時候,必須要進入一個適應階段。在這個階段里,要領著孩子們多活動、多游戲、多讓他們做交流,以便他們能盡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讓他們以為上幼兒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對幼兒園產生一種厭煩情緒,給他們創造一個活潑、舒適、溫暖的“家”,讓他們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快樂、健康的成長。
午飯后,一位教師正在花園里修剪花草。正當他剪去桂花樹枝葉時,一個中班的女孩突然跑過來對他說:“老師,您為什么要剪小樹呢?您平時不是常說不要折小樹枝嗎?”在一旁的我聽了由衷地高興,多有愛心的孩子啊!看來我們的教育已深入人心了。可也許是責問來得太突然,也許是干活太投入,這位教師隨口答道:“小樹又不是人,它不會傷心的。”小女孩愣住了,似乎在說: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愛花護草,不折枝。現在老師自己卻用大剪刀使勁地剪樹枝,這是為什么呢?看到這一情形,我便走過去笑著對她說:“一個小朋友如果頭發太長,亂蓬蓬的,你覺得好看嗎?”她說:“不好看。”“你看,老師正在給小樹理發呢。等老師理好后,你看看是不是更漂亮了。”小樹很快“理”好了發,小女孩仔細打量著修剪過的小樹,高興地說:“小樹理了發更漂亮了。”
很多教師在專門創設的教育情境中,常常會設計很多方法給予孩子正面的教育,積極的引導,但在其他自然情景中常常會自覺不自覺地放松這根弦,有時甚至表現出影響教育效果的前后不一致的言行,今天這件事就是一個實例。這又一次說明教師要尊重孩子的認知特征,以自己前后一致的言行給孩子良好的教育。
教育隨筆:孩子的觀察力
崗崗是一個慢性子的男孩,說話特別溫柔,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崗媽的工作也是天天和孩子接觸,給人的感覺就是小孩,很活潑的性子,天天就是笑呵呵的。
早晨,崗媽把他送來。崗崗就自己去玩了。和他的媽媽交流了一會崗媽就急著上班去了。吃過加餐,崗崗就拉著手走到前面對我說:“老師,你怎么不上班呀,你怎么也不背包呀,我從來沒見你背包啊。女孩子不都是背包的嗎”我一聽這話就笑了,然后對她說;“你是不是經常看著媽媽背著包上班呀”他點頭,我對他說老師這就是上班,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上課這就是在上班啊,崗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還跟我說老師我以后給你買糖。好不好。我點頭,然后崗崗自己就回到座位了。
孩子們都擁有一顆善于觀察的心,所以我們既然為人師表,就要有這么一個樣子,給孩子們帶一個好的開始,做一個好的榜樣。
教育隨筆:兒子的尊嚴
兒子三歲半了,生性活潑好動,酷愛汽車模型,不管國產汽車還是世界名車,他都能叫出不少汽車的名字,令大人們也刮目相看。
記得剛上幼兒園時,由于兒子年齡小,缺乏跟小朋友相處的技巧和經驗,所以天天有小朋友跟在老師屁股后面告狀。爸爸在家的教育理念是:“人不犯你,你不犯人”,但調皮聰慧的兒子不用調教,已經照“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去做了,每次小朋友對他稍稍有點觸動,他都會還擊。每當兒子犯錯誤,作為家長跟老師交流,我都感覺兒子的“不省心”讓我無可奈何,看見別的小朋友乖巧懂事,我真是羨慕不已,開始時,我耐心的說服教育他,他態度很誠懇很快認錯發誓再也不犯,但不過幾秒鐘的時間又犯了,幾次下來不奏效,失去耐心的我每次在他犯錯后,都以“打”告終。
一天,老師又跟我說,兒子因為跟小朋友搶桌花,把小朋友的嘴巴咬了,(兒子很積極,每次加餐加點都會主動去拿桌花),去到班里,已經顧不上當著很多小朋友的面,我怒不可歇,一頓呵斥:“媽媽不要你了,老師也不要你了”,兒子哭的更兇了,加之天氣炎熱,渾身上下都濕透了,最后很委屈的跟小朋友道了歉。
周末帶兒子去理發,兒子有一大嗜好,用他自己的話說:“媽媽,我最喜歡買東西,花錢真高興”,理完發途經一家玩具店,兒子看好一列懸浮式托馬斯小火車,129元,這樣類似的車在家已經有2輛,看我不答應,他態度很堅決的學大人的樣子說:“我是管不了你了,你不聽我的話是不?好,我回家告訴爸爸”,在他的心目中爸爸是最偉大的,因為我在幼兒園上班(保健醫生),爸爸是個醫生,工作繁忙很少接送他,爸爸性格比較溫和,從來不打罵孩子,一般講道理冷處理,所以兒子跟爸爸感情很好。一會下起了雨,兒子始終沒有絲毫讓步,任憑我使盡渾身解數也無濟于事,想到家里還曬著被子,我急得六神無主,怒氣將理智沖到了九霄云外,當著很多人的面,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拖過來一頓狠打,挨完打的兒子嚇得渾身發抖,剛才的傲慢和自信已經蕩然無存,乖乖跟我回了家。
晚上我在沙發上做艾灸理療,兒子好奇的問爸爸:“媽媽怎么了“?爸爸很認真的跟他說,因為你今天惹媽媽生氣了,把媽媽氣病了”,聽了爸爸的話,兒子一改剛才的頑皮淘氣,走到我身邊,乖乖的把小臉蛋貼在我的臉上親了又親,眼睛紅紅的泛著淚花,像只溫順的貓咪,一會去給媽媽倒水,一會又要給媽媽按摩,我從來沒見兒子如此乖巧過,想想白天的一幕,我心里隱隱作痛……
想想兒子平日里的表現,我一直是把他跟壞孩子劃著等號,難道兒子就沒有優點嗎?是否自己變得教育方式不恰當?記得兒子生病在家休息時,幫奶奶擇菜、洗菜,雖然到頭來菜沒洗凈,還弄得滿地水,但他幫大人做事的出發點是好的;每次吃飯,他都會等所有家人都坐下再按順序分筷子,說這是尊老愛幼,(因為分筷子是兒子的一大樂趣,他可以練數數,如果拿對就會受到表揚);兒子雖然在幼兒園經常犯錯,但兒子很誠實,從來不撒謊,還記得那天在幼兒園咬了小朋友,我說兒子是不是小朋友先咬你你才咬的別人,兒子很誠實的說:“媽媽,沒有,小朋友沒咬住我的嘴我咬住他的了,是他搶我的桌花,我才生氣咬人的”;兒子看電視從不麻木的看,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誰也沒刻意教他,他卻能隨著音樂,從第一個城市一直背到最后一個,順序從來不會搞亂……
帶著疑問,我咨詢了一位研究兒童心理學的朋友,朋友的話讓我受益匪淺……
平日里我們做家長的,教育孩子望子成龍的同時,“德”何嘗不是第一位的,一個品德高尚誠實的人,一定是最有人格魅力,最具發光點的人;兒子聰慧、模仿力極強,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的行為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難道就沒有疏漏嗎?想想兒子入托半年來,我一直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以大人的標準來嚴格要求孩子,這是犯了一個多么愚蠢的錯誤,在他犯錯誤受罰的時候,在他幼小稚嫩的心靈深處,是否也有很多話想對媽媽和老師說,記得葉圣陶曾經說過:“當我們對孩子期望時,我們期望的就是孩子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人格”。孩子對家長的要求并不高,一句表揚或許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孩子同樣需要尊重、理解,三歲的幼兒也不例外,當媽媽在未弄明白原因的前提下,守著那么多孩子的面呵斥他,當媽媽守著外人的面當街打罵他,他也有自尊,他也要面子,這種不尊重、打罵式教育只是助長了他的壞脾氣,在他內心深處,也許覺得反正老師媽媽都認為我是壞孩子,那我就一直破罐子破摔做個壞孩子吧,隨著時間的推移,壞脾氣未改反而鑄就了一種惡性循環,愈演愈烈!換位思考,如果尊重孩子,發生問題時先冷處理,然后蹲下來小聲跟他說話,問清原因,因勢利導,再教給他跟同伴相處的技巧、方法,教給他正確的消費理念,也許就會是另一種結果。
尊嚴,三歲的寶寶也需要理解、尊重、寬容,教育孩子,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教育隨筆:愛的感化
今年的小班不知道怎么?比以往都乖巧聽話。從寶寶班到小二班最讓我擔心的是孩子們中午在幼兒園午睡這個環節,可是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孩子都非常聽話,,以前的小班中午睡覺中班大班的老師都要下來幫忙一個多周,今年就幫了兩天,再就是我們班里的老師自己照顧,基本上每個孩子都能睡上一覺。只有怡然小朋友每天中午怎樣的方式他就是不睡覺,而且因為一點點小事她就嚎嚎大哭,其他孩子都受影響。我就觀察怡然,每次哭的時候嘴里不是說著:“我的小辮子沒有了”“我流鼻子啦!我要紙擦一擦!”一會兒又會哭喊著:“我的褲子找不著了!”如果我們安慰她,讓她別哭,她也會大聲地哭喊著:“我不哭了”,可是哭聲一點也沒有小。每天中午都會因為小怡然其他孩子睡睡醒醒。
怡然的這種哭,讓我這個作為母親的老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我要走在怡然的前面。”就是在怡然哭之前,我要把他想說的,想要的提前幫他解決。又要到快上床的時間了,我滿懷細心的跟其他三位老師說:“今天我要用一個偉大母親的愛來感化小怡然。”說完這句話,我們都笑了,其實當時我也沒有把握會成功。其他老師都和以往一樣組織孩子們上床,我呢,拿來一大包餐巾紙,抱著怡然來到小床邊,幫她脫下小鞋子放到床下,幫他脫下外褲順手疊整齊放到依然的小枕頭邊,幫她蓋好被子就開始撫摸依然的頭,邊撫摸邊說:“怡然乖,快睡覺,老師會一直在床邊陪著你,還為你拿來了這么多的紙,留著給依然擦鼻子,小辮子老師也幫你保護著,不讓它丟,放心吧,摟著你的小褲子睡覺吧。”說完這話,我就發現怡然沒有前幾天那么激動,慢慢的閉上眼睛。可是一會兒,猛的把眼一睜,剛要大哭的時候,我馬上把餐巾紙遞給她,幫她擦鼻子,并小聲的說:“不怕怡然,老師在,老師幫你擦鼻子,你的小辮子還在這,褲子也在。”怡然好像找不出什么哭的理由,就又閉上眼睛了,這樣反復了幾次,我發現她睡著了,而且睡得很香。今天小二班的孩子們都在一個安靜而溫暖的環境里甜甜的睡著了。看到孩子們都睡得那么香,我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的溫暖和開心,就像看著自己孩子小時候睡覺一樣。這一天也是我和孩子們升入小班最開心的一天,從哪以后我一直是這樣做的,所以小二班都在一個安靜溫馨的教室里睡著甜甜的覺。
案例分析: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幼兒園是一個陌生的環境,老師也不太熟悉,沒有安全感,和老師一起游戲玩耍還可以,要是在幼兒園睡覺,沒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可想而知心里會是什么樣的感受?我問過怡然的媽媽,怡然在家必須有大人抱著、摟著睡覺。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老師一定要用十倍、百倍的細心、耐心、和愛心照顧他們,讓他們感覺幼兒園就是他們的家,老師就是他們的媽媽。我愛這些孩子們。
《教師隨筆幼兒園大班3篇》:教師隨筆幼兒園大班第1篇 大一班的音樂活動開始了,我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群堆里你推我打。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后,我對他們的行為
《大班畢業隨筆3篇》:大班畢業隨筆第1篇寄即將畢業的孩子還有一個多月孩子們就要幼兒園畢業了,心中真是不舍,我班的玉珍小朋友今天問我:“王老師,我上一年級,你還教我們嗎?”一轉眼三年過去
《幼師隨筆大班出游篇》:幼師隨筆大班出游篇第1篇為了增強幼兒體質,開闊孩子視野,我園舉行了“親近大自然”游園踏青活動。圍繞“美麗的春天”這一主題,讓孩子親近大自然,感知大自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