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師教育隨筆《正確地引導孩子》,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教師要及時正確地引導孩子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秋天,我帶領幼兒在院子里揀落葉。因為園里花壇兩側種的都是常青樹,所以落葉很少。到了一棵大樹下,我底頭看了看,自言自語道:“樹下有很多落葉,何不組織幼兒把它們都撿起來呢?”于是我發動幼兒撿地上的樹葉,這時來了一陣風,只見“嘩嘩嘩”掉下了很多樹葉,孩子們歡呼雀躍。隨后,我與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揀著落葉。快揀完時,幾個男孩子跑去到花壇邊揪樹葉:“哈哈,樹葉掉下來了,快來呀!”聽到喊叫聲,有的孩子趕緊跑過去,更多的孩子加入了行列。有的一起拉住一棵樹使勁搖;有的去揪。見此情景,我趕緊制止:“大家趕快停下來,不能搖樹,不能揪!”此時,孩子們根本聽不進老師的話,十分興奮。手足無措的我只能用哨聲把大家召集起來,詢問他們剛剛的舉動,并用孩子們比較喜歡的擬人化的口吻告訴他們:“任何一個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你們這么去搖、去揪它,它會很疼的,就像你們一樣,不小心碰一下都感覺很疼,小樹小草小花也和你們一樣很疼“,只見梁浩軒第一個主動認錯:老師,以后我們再也不揪了”。其他參與的幼兒也都不好意思地底下了頭。這場搖樹、揪樹葉的風波得以平息了。
由此我想天真年幼的孩子們不懂是與非、善與惡、好與壞,因此作為一名幼兒老師在平時的教育中要時刻觀察幼兒的舉動,及時地進行正面教育和引導,將對幼兒的健康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智乾是班上最聰明、最惹人喜愛有小朋友,基本上全園的老師都認識他并喜歡他,每天早上他來園走過大門時每位園內的老師都會搶著要抱抱他。智乾在學習方面是不用人操心的,課上所講的內容他全部都能理解和運用,但是在動手方面就存在著不足,凡是動手的情事他都不愿意做,除了吃飯是他自己動手吃,其他事情全部讓你幫著做,有時在做數學作業時他都會對老師說:“我不會”要老師扶著他的手來全成。現在班上的小朋友們都是自己穿脫衣服,可是智乾他都會拿著書包過來對你說:“我不會”要你幫他。在有一次換衣服時他還是和往常一樣拿著書包讓我幫他,可是我今天并沒有幫他,我問他:“你來這是做什么?”他說:“我不會脫衣服!”這時我找來了一個娃娃在他面前又演示了一次該怎么脫衣裳,他看了看我還說:“我不會!”我對他說:“你會,你是個能干的小朋友,你也可像小娃娃一樣把衣裳脫下來的。”在我的鼓勵下他終于肯嘗試著去脫衣服了,在脫的過程中我只稍微的幫了他一下就輕松的把衣服脫下來了,這時我趕快對他進行了表揚:“你看這不是很容易就脫下來了嗎,你真棒!和小娃娃一樣棒!”智乾聽到表揚后很高興,還走到其他小朋友們的面前進行炫耀:“看是我自己把衣服脫下來的,我多棒呀!”在以后每次脫衣服時我都會悄悄的走到他身邊稍微的幫他一小下,每次當他脫下來后他都會讓我們或是小朋友表揚他。在這樣的堅持下他終于可以自己把衣服脫下來了,一點也不用我們幫忙的,看到他的進步我也是很開心。智乾其時不是不會,有時就是有點懶不愿意自己動手,在家里都是保母幫他好做一切,在幼兒園我們又怕他年齡小對他都是全方面的幫助,所以不管他是在家或是在幼兒園他什么事情都不用動手都由我們幫他,所以就養成了懶惰的習慣。 做為教師我們不應給予他太多的幫助,只有在幼兒的能力達不到時才應給一些適當的幫助,在班里我們也不應當寵愛幼兒,讓他對我們產生極大的依賴感而導到自己的事情都不愿意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盡量的改掉這樣不好的習慣并應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
在幼兒園里每個班內總有那么幾名性格內向的幼兒,在活動中他們總像是“旁觀者”、“局外人”一樣,不喜歡與同伴交往,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對他人反應冷淡,語言表達能力差,動手能力差。對這些孩子,我覺得不能疏遠他們、不理他們、放任他們不管,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關愛,想辦法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性格內向的孩子一般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不太引人注意,這就更需要我們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用心揣摩孩子的真實心理,然后對癥下藥,加以引導:首先要發現孩子的優點,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常在集體面前表揚他們,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其次,在生活中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照顧,讓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喜歡這個集體。內向的孩子在熟悉的地方比較放得開,我想這不僅與情緒有關,也與經驗有關。經驗豐富了,知道怎樣去應付各種問題,孩子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就增強了,交往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所以,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給孩子提供各種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從中得到鍛煉。當然,重在參與,要少苛求結果。性格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正如一句名言: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性格是在生活實踐中一點一滴形成的,良好性格的塑造也要從具體的行為和基本的習慣開始。
每個寶貝都有自己的一個好朋友,在活動中喜歡一起玩,一起做游戲。有的寶貝有很多的朋友,這樣讓老師很高興,因為朋友越多說明人際關系越好。
有一天,老師忽然發現他們兩個人總是坐在一起。做好早操,另一個寶貝慢了一點,也會把小椅子放在他的旁邊。如果他的身邊有小朋友坐了,他會跟旁邊的小朋友商量,或者趁小朋友不在,把之間的椅子放在他的旁邊。一開始,老師會覺得他們兩個人感情很好,經過兩天的觀察發現,上課時,兩個人經常會時不時地說話,影響老師上課。于是,老師叫了寶貝來回答問題,他看看老師,看看同學,回答不出來,老師說:“寶貝,你在做什么呀?老師在說什么你知道嗎?”這時,另一個寶貝也意識到了之間在講話,就把頭轉了過來,看著老師。老師引導說:“現在老師在做什么?我知道你和他是好朋友。可是上課應該怎樣做呢?”“應該安安靜靜聽老師講。”“好朋友不一定要坐在一起,上課的時候要自己管好自己,到了休息的時候,老師會給你們玩的時間。”聽了老師的話,他點了點頭。
到了第二天,兩個好朋友還是在一起玩,一起游戲;在上課時,兩個人就分開坐了,按照先來后到的順序,老師的臉上也充滿了笑容。往往孩子都會跟著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去做一件事,那老師就要給孩子適當的引導,指出正確的做法,讓孩子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最近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我無意間發現有孩子把玩具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可能是我沒有帶過小班,這讓我大吃一驚,孩子怎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呢?對此我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們,他們說以前小班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現象,因為小班年齡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會有意識的把它據為己有,需要老師正確的去引導他們。
一天,我又看到昊翔小朋友把一輛小車玩具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我沒有直接過去拿出來,而是等孩子們都玩完了,我在收玩具的時候故意大聲說:“哎呀,那個粉紅色的小車怎么不見了呢?小朋友有誰見到它嗎?”孩子們都搖頭。我接著說:“小朋友們晚上都要回到自己的家,我們的玩具也是一樣的,它到了晚上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里,如果它找不到自己的家,它就會傷心難過的。小朋友們希望它難過嗎?”孩子們紛紛說:“不希望”。聽到這里,昊翔小朋友慢慢的從口袋里拿出了玩具過來交給了我。我沒有去責怪他,而是說:“原來它到你那里去了,謝謝你幫它找到了家。你真棒。”我看到他的小臉一下露出了笑容,從此我再沒有看到誰把玩具裝進自己的口袋了。孩子犯錯是難免的,只要老師正確的引導,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是最好的孩子。
3歲的兒子常常會毫不猶豫地說“不!”弄得我束手無策。我嘗試著用游戲等符合幼兒心理的方法引導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事例一:媽媽陪我睡:“媽媽,我想睡覺,媽媽陪我睡。”兒子一邊揉著眼睛一邊說。“你自己睡吧,凱凱已經長大了,不用媽媽陪,媽媽要洗衣服。”兒子擺出一副很生氣的樣子,一邊哭一邊說:“壞媽媽,我再也不跟你玩了,你不喜歡我!”想到前兩天他吵著要聽講故事,我便給他講了《小小男子漢》的故事:“達達是個男子漢,達達吃飯不用媽媽喂,睡覺不用媽媽陪。凱凱是不是男子漢呢?”“我也是男子漢,我也不用媽媽陪。”兒子帶著微笑,很快進入夢鄉。
事例二:我還想睡覺
早晨,兒子不愿起床,拉他起來,他又躺下去,還邊哭邊嚷嚷:“我還沒睡夠,讓我再睡一會兒!”上班要遲到了,他還不起床,我舉起手就想打。突然我想到他常說自己是小雞,就對他說:“小雞,小雞在家嗎?我是大花貓,我們一起去幼兒園好嗎?”“好哇!你等等我!”說完,兒子便一骨碌爬了起來。
事例三:我不穿這件衣服
一次,給他穿衣服,他說什么也不穿:“我不穿這件衣服,這衣服不漂亮。”給他講道理,他聽不懂,我便想了個辦法,指著衣服上的圖案說:“喲!這上面這么多小動物哇,有老虎、小猴子,還有大獅子呢!來, 和媽媽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幾只老虎?幾只獅子?幾只小猴?”“好!”兒子高興的接過衣服,“媽媽,快給我穿上,我是老虎大王。”
事例四:讓座
吃飯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兒子看中了他爺爺做的地方,非要搶爺爺的椅子,說什么都不行,還哭著說:“爺爺的椅子好,我就要做爺爺的椅子。”我機靈一動:“凱凱,和媽媽唱首歌好嗎?”“好哇。”“爺爺年紀大呀,胡子白花花,我給爺爺搬凳子呀,爺爺笑哈哈。”唱完了,凱凱不好意思了:“爺爺給你,我不要你的椅子了。”沙子不見了
稻田趙廟幼兒園
最近,幼兒園的人造草坪上不知為什么總是撒滿了沙子。
這天,我帶孩子們到草坪上做游戲,看到老園長又拿著大掃把在掃沙子。我問小朋友:“園長奶奶在干什么?”“掃沙子。”“草坪上怎么會有沙子呢?”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 :沙子是我們的“汽油”,我們把大輪胎家滿“油”,大輪胎一滾,“油”就漏出來了。
聽了孩子們的話,我終于明白了:原來,他們把沙子當成汽油,裝在輪胎做的“汽車”里,輪胎一滾,“汽油”就撒了出來。可是,沙子撒在草坪上,既不美觀,又不安全。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又安全又開心地玩呢?于是,我對孩子們說:“‘汽油’撒了出來,汽車就會跑步動。大家來想一個更好的辦法吧。”
孩子們都積極地想著辦法:“我們可以用沙包當汽油。”“也可以用拉力器。”常彬小朋友說:“我們還可以把小球當成汽油,小球在輪胎里跟著輪胎轉,永遠也不會掉出來,‘汽油’就不會漏掉了。”大家聽了,齊聲說:“常彬的辦法最好。”
聽著我們的討論,老園長欣慰地笑了。
自此以后,草坪上再也沒有沙子了。
“
我常常給孩子們留一些“小小作業”,經過實踐,效果甚佳。
所謂“小小作業”,不是讓幼兒動筆寫,而是讓幼兒回家觀察周圍的事物和大人的活動,第二天入園后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
上周三,我又給幼兒布置了一個“晚上的天空是什么樣子”的作業。第二天,圍繞著“星星和月亮”,孩子們紛紛發了言。有的說:“我吃了晚飯后到院子里,抬頭望見天上有許多許多的星星,像眼睛似的,還一眨一眨的。”有的說:“星星像一顆五角星,幾顆一簇,幾十顆一簇,組成了好多好多的圖案。”有的說:“我看見天上圓圓的月亮像個太陽。”……
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要求講述,興致很高。我認為,諸如此類的“作業”,既增強了孩子們對各類事物的認識,又增強了孩子們的觀察力,同時對于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也起到了一定的強化作用,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把幼兒帶進糖紙的彩色世界
哪個孩子不喜歡五顏六色的糖紙?收集它,不很費難;利用它,可把孩子帶進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嘗到增進知識,能力和陶冶情性的“甜頭”。
請認一認、說一說糖紙上面畫的是什么東西?什么風景?什么圖案?看,糖紙上這樣勾勒幾筆、加上顏色,就畫出了一個小動物、一個娃娃、一片風光……咱也比著它畫一畫好不好?或者,把他們拼一拼、剪一剪、貼一貼,制作一幅更好看、大得多的圖案;或者,把它們制成壁掛、彩燈什么的,來打扮我們的教室。咱用糖紙做個比賽的游戲吧:小朋友分成幾組,每人一疊糖紙,老師請小朋友找出同一種顏色的糖紙,或者找出畫有相同數量或不同數量景物的糖紙,比比看誰找得快,找得對,找得多。小朋友也可以來學做小小糖紙收藏家,收藏時要仔細分類,或者按顏色分類,或者按圖案分類。然后舉辦一次糖紙展覽……
可見,利用糖紙的方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引導孩子搜集糖紙時,要告訴孩子不要多吃糖,以免蛀牙和影響食欲,要把糖紙清洗干凈,防止細菌從手傳入口腔。
教育隨筆:教師要及時正確地引導孩子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秋天,我帶領幼兒在院子里揀落葉。因為園里花壇兩側種的都是常青樹,所以落葉很少。到了一棵大樹下,我底頭看了看,自言自語道:“樹下有很多落葉,何不組織幼兒把它們都撿起來呢?”于是我發動幼兒撿地上的樹葉,這時來了一陣風,只見“嘩嘩嘩”掉下了很多樹葉,孩子們歡呼雀躍。隨后,我與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揀著落葉。快揀完時,幾個男孩子跑去到花壇邊揪樹葉:“哈哈,樹葉掉下來了,快來呀!”聽到喊叫聲,有的孩子趕緊跑過去,更多的孩子加入了行列。有的一起拉住一棵樹使勁搖;有的去揪。見此情景,我趕緊制止:“大家趕快停下來,不能搖樹,不能揪!”此時,孩子們根本聽不進老師的話,十分興奮。手足無措的我只能用哨聲把大家召集起來,詢問他們剛剛的舉動,并用孩子們比較喜歡的擬人化的口吻告訴他們:“任何一個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你們這么去搖、去揪它,它會很疼的,就像你們一樣,不小心碰一下都感覺很疼,小樹小草小花也和你們一樣很疼“,只見梁浩軒第一個主動認錯:老師,以后我們再也不揪了”。其他參與的幼兒也都不好意思地底下了頭。這場搖樹、揪樹葉的風波得以平息了。
由此我想天真年幼的孩子們不懂是與非、善與惡、好與壞,因此作為一名幼兒老師在平時的教育中要時刻觀察幼兒的舉動,及時地進行正面教育和引導,將對幼兒的健康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班畢業季隨筆2篇》:大班畢業季隨筆第1篇我期待著大班畢業典禮,這也就意味著孩子們三年的幼兒園生涯到此劃上了句號。兩個畢業班的家長都來了,因為誰也不愿錯過這最后的相聚。與其說是畢業典禮,不
《大班保育員午睡隨筆優秀篇》:大班保育員午睡隨筆優秀篇第1篇幼兒在園的午睡環節也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幼兒年齡小,但身體處于飛速發展的時期。幼兒經過早上來園的體操、游戲等半天的活動,身體有
《大班教育隨筆200篇長篇》:大班教育隨筆200篇長篇第1篇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 蹲下來,做孩子的朋友 和幼兒朝夕相處,我們每一天都要講很多話,而我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詞,那就是小朋友。說多了似乎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