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老師教育隨筆《關于孩子們的成長》,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隨筆:關于孩子們的成長
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時間流逝的是如此之快,孩子成長的是如此迅速。感覺昨日他們還哭哭啼啼不愿意來幼兒園,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服。而現在居然都已經在幼兒園度過了三四年的時光。而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已經不記得當初哭鬧的自己,只留下對上小學的憧憬,對長大的期望。他們是如此的急切,想要獲得更廣闊的空間。
記得在一本書上說只有老人和幼兒會自豪的報出自己的歲數。你問一個幼兒你幾歲了?他會自豪的和你說四歲半。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半歲都是長大了一點,值得言說的事。成人從不會說自己幾歲半,甚至年齡成為一種隱私,是一種隱秘不能問及的東西。孩子期望長大。這幾乎已成為每個幼兒的期望。想長大的原因五花八門,如果你去詢問,肯定會得到許多趣事。還記得有個孩子說長大了,別人就不能撓我癢癢咯。這個孩子估計被撓怕了。
那我對于孩子的成長抱得是怎樣的態度呢?其實我怕時間太快太少,我來不及教會他們所有的人生道理。有的孩子還有一點調皮,有的孩子還有一點戀家,有的孩子有的時候會鬧情緒,有的孩子還不能很好的與同伴合作。新的學期開始了,我覺得我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需要一步步消除自己的擔心和顧慮。
我相信園長的理念:在園三載,受益終身。我努力做到!
親愛的寶寶們: 轉眼間,我們已經在一起一個學期了。你們是陳老師的第一批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你們也是陳老師的老師。你們純真的笑臉,你們期盼的眼神,你們給老師出的好主意……,你們教會老師很多。老師要謝謝你們,因為你們,讓我感到自己是一名真正的教師;因為你們,老師的生活更加開心;因為你們,老師不需要打扮,因為你們眼里老師已經很漂亮。看著你們一天天長大,體重、身高變化了,自理、學習能力提高了,更有愛心、責任心,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孩子們,你們常問我,為什么老是叫你們孩子們,老師告訴你們,因為在老師眼里,你們就是老師的孩子。有的時候,你們會調皮,有時候,你們會不認真聽課,老師也會批評你們,但請相信,即使老師批評了你,也都是出于愛你們。 孩子們,和你們分享著快樂時光是一種幸福!見證你們的成長是一種幸福!因為你們,我們大二班的家庭很幸福!愿你們像那小小的溪流,將那高高的山峰作為生命的起點,一路跳躍,一路奔騰,勇敢地、勇敢地奔向生活的大海……
在幼兒園與孩子們打交道真的要有耐心、細心、愛心和責任心,特別是小小班的孩子,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于是我蹲下來細聽孩子們的童言趣語,從中發現教育的契機。
1、要學會傾聽。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孩子向你訴說高興的事,你應該表示共鳴。當孩子表達不清時,你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你關注他的談話內容,可以使用“嗯”、“是嗎”、“后來呢”等詞,表示你在認真地傾聽,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
2、要鼓勵孩子大膽發表意見。在課上,在活動中,你不能永遠一言堂,只是你說孩子聽。小小班的孩子喜歡插嘴,不管孩子講什么,老師都要鼓勵他讓他把話說完,盡量給孩子提供說話的機會,要鼓勵孩子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3、多贊美,少批評。有時我們老師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可能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重大的影響。“你怎么越來越不乖?”……這些話會讓孩子產生更強烈的逆反心理。但是恰到好處的贊美、欣賞則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所以我們老師要對孩子要多了解、欣賞、贊美、鼓勵。
世界上最純潔的地方莫過于孩子的心靈。在那里充滿了奇妙的幻想,萌生著天真的希望。在工作中我與幼兒靠得更近了,細聽孩子的心理話讓我更加了解孩子,也從中找到了更多的快樂。
一顆小樹苗,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也可能單薄無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實并不漫長,作為老師的我們,在給予孩子知識的同時,還要給予他們更多的 “愛”,我們給予孩子的愛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姐姐對弟弟妹妹的愛,朋友之間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等等。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我們還獲得了快樂與幸福,在這簡單的幸福里,我們也在不斷成長。 孩子會模仿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而且還會模仿的有聲有色,老師時時刻刻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所以,老師應以身作則,做好每一件事、說好每一句話,不可以因一次的失誤而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與發展。所以老師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啟蒙老師,那更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我們需要多聽孩子的心聲,給予孩子尊重、信任與鼓勵,還有我們的愛。孩子與老師在一起的時間是最多的,從早上入園到下午離園放學,一天的時間,孩子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除了學習知識外,更多的則是與老師相處,學習老師身上的東西,老師自身的點點滴滴都影響著孩子,在孩子的眼里,老師是神圣的、偉大的,老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甚至于每一個眼神都影響著孩子,所以說老師是孩子在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個人。 孩子與老師是互通的,是相互影響的。在我們給予孩子愛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不曾擁有的愛;在我們傳授孩子知識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教學方法;在我們給予孩子快樂時,孩子也給予了我們一張張天真的笑臉;我們在奉獻自己的同時,孩子也在回報我們。我們擁有了更多的歡聲笑語,與孩子共成長。 所以,讓我們“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讓我們的孩子可以變的更開心、更活潑,讓我們與孩子共成長而更加努力向上!
今天,艷陽高照,我帶著孩子們在院子里玩,孩子們嬉戲打鬧著,玩得可開心了。正在這時候,有一只剛學飛的小麻雀,可能是飛得太累了,就落到了地上。洋洋看到了,飛快的撲上去,一把抓住了它,并高聲大喊:“快來看呀!我抓住了一只小鳥。”孩子們都被他的喊聲吸引過來,看到洋洋手中抓住的小鳥,瞪著兩只圓圓的小眼睛看著大家,多么可愛呀!孩子們都用羨慕的目光看著這只小鳥。可能是都想體驗一下將小鳥握在手中的感覺,孩子們忍不住了,蜂擁而上,“讓我看看,讓我看看······”小鳥在洋洋手中掙扎著,哀鳴著。
我走過去,將小麻雀拿在自己手中,孩子們立刻安靜下來,我說:“孩子們,小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它們,不能傷害它們。再說,這只小鳥被你們抓住,回不了家,見不到媽媽,它傷不傷心?”“傷心!”“它的媽媽找不到孩子,傷不傷心?”“傷心!”“那我們應該怎么做?”“放了它!”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我張開了手,小鳥在我的掌心里呆愣了片刻,“撲棱”一下飛走了,還發出了兩聲清脆的鳴叫,像是跟我們告別。
我相信這只小鳥會越來越茁壯,用它堅實有力的翅膀在藍天上飛翔,就像我眼前的這些孩子一樣,將在我的諄諄教導之下,不斷的成長。
教育隨筆:關于孩子們的成長
對于大多數家長來說,時間流逝的是如此之快,孩子成長的是如此迅速。感覺昨日他們還哭哭啼啼不愿意來幼兒園,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服。而現在居然都已經在幼兒園度過了三四年的時光。而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已經不記得當初哭鬧的自己,只留下對上小學的憧憬,對長大的期望。他們是如此的急切,想要獲得更廣闊的空間。
記得在一本書上說只有老人和幼兒會自豪的報出自己的歲數。你問一個幼兒你幾歲了?他會自豪的和你說四歲半。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半歲都是長大了一點,值得言說的事。成人從不會說自己幾歲半,甚至年齡成為一種隱私,是一種隱秘不能問及的東西。孩子期望長大。這幾乎已成為每個幼兒的期望。想長大的原因五花八門,如果你去詢問,肯定會得到許多趣事。還記得有個孩子說長大了,別人就不能撓我癢癢咯。這個孩子估計被撓怕了。
那我對于孩子的成長抱得是怎樣的態度呢?其實我怕時間太快太少,我來不及教會他們所有的人生道理。有的孩子還有一點調皮,有的孩子還有一點戀家,有的孩子有的時候會鬧情緒,有的孩子還不能很好的與同伴合作。新的學期開始了,我覺得我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需要一步步消除自己的擔心和顧慮。
我相信園長的理念:在園三載,受益終身。我努力做到!
教育隨筆:不代替孩子成長
孩子是經我們來到這個世界,而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這句話,很多父母都會明白,但是在行動上卻是背道而馳。我也和千千萬萬的普通媽媽一樣,包攬了孩子的太多,讓他失去自我,沒有了自己的空間。更為嚴重的是我從未意識到這樣做的后果。直到園長推薦我看了《和孩子劃清界限》之后,才明白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需要自己的空間,會越來越走向自理和自立,我們就要割舍和松手。這就是所謂的“真愛”,就應該把孩子當成真正的人,尊重他的人格,滿足他的需要,引導他發展,而不是求私人之利。
有了這樣的理念,家長“交代”的事情我就不會一概的接受答應,我會給出他們建議,引領他們要放手,不要以愛的名義,給孩子留下終生難愈的創傷。宇的媽媽每次來送宇,都會戀戀不舍的送宇到桌子旁邊坐下,并且還會告訴老師“我們的孩子特殊,老師你多給照顧點,別讓他跑,容易咳嗽、不要大聲講話,對嗓子不好……”基本上每天早上都會給我們一個新的“任務”。父母這種事事替孩子想到、辦到的行為,其實不知不覺間阻礙了孩子正常的發展。父母所做的這一切,實際上是滿足了他們自己,壓抑了孩子。
還有的家長,孩子摔跤了或是孩子之間發生一點點的摩擦就會感覺自己的孩子吃虧了,來找老師理論,以前,我會以孩子多,難免會發生碰撞等事來說服,有時,自己也感覺我的話很沒有說服力,現在,我會告訴家長,其實孩子的社交能力就是在不斷地接觸和沖突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我們干涉、教導、管理他們,其實是在阻礙他們的成長,不如放手讓他們自己進行直接的交往、處理,經過試探、摸索,就會總結出經驗和規律來,這樣他們才有助于自信和能力的發展。
在我兒子身上,我先從兒子的生活上開始改變,我不再喂他吃飯,也不再逼他多吃點,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并且讓他承擔一定的家務,家務勞動就是生活的小百科全書,因為在勞動中能感受到他是家庭中的一份子,有一種責任感;和爸媽一起勞動,還能增進親情,感受到快樂;還能培養他關心家人,不再只是享受別人的服務,我在這方面的改變,已經收到顯著成效,兒子變得勤快了,也更加關心、體貼我,更重要的是我發現他吃飯時再也不用我催促了,并且吃得又快又好。沒有了苦口婆心的勸說,有的只是理解與尊重,我改變了,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改變了。
我們的大包大攬,使孩子的天性得不到發展,會讓他們有一種壓抑感 ,感受不到快樂。是園長的理念,帶領我們讀書,讓我從教育的誤區中慢慢走出來,不再以愛的名義讓孩子承受心理創傷。
《大班畢業教師隨筆3篇》:大班畢業教師隨筆第1篇那日午休起床后,外面下起來小雨,孩子們趴在窗口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快樂地談論著關于雨的話題。看到他們興奮不已的樣子,我怎忍心強制性地讓他們坐到小椅
《大班教師隨筆3篇》:大班教師隨筆第1篇 命令的口氣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說一不二,與自己的父母講話也用命
《教學隨筆幼兒園12篇》:第1篇教學隨筆幼兒園幼兒園教育隨筆:如何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如何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涪陵區幼兒園:況迎銀 一、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乃是激起學生對所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