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做善動腦的教師》,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點心時間到了,小家伙們一個個都開心地等著保育員老師倒牛奶,趁這等待的時間我疊又開始向孩子交待用點心的注意事項。
“小朋友喝牛奶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問題呀?”
“兩只小手拿著杯子,不當漏嘴巴的小朋友”,小家伙們大聲地回答。
“哦,那小朋友輕輕的走過去喝牛奶吧。”
“好——”話音剛落,不一會兒就傳來“啪”的一聲。
“老師,遙遙的牛奶倒出了”。好幾個小朋友大聲地向我匯報軍情。
“是么?”我馬上走到遙遙的位置上,只見桌上杯子翻到了,白色的牛奶滴答滴答往下流,地上也是白茫茫一片。看了真讓人心疼,剛想質問她。但看到了她那慌亂的眼神,顯得那么無助,像只受驚嚇的小兔子。我不忍,于是靈機一動,指著地上的牛奶說:“哇,地上開了一朵白顏色的牛奶花,好漂亮哦!是么?遙遙?”
遙遙聽了這話原本緊張害怕的臉開始放松了,用力地點點頭。(此刻對她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大講道理或批評,而是寬容和理解,因為他還心有余悸呢,即便教育也毫無意義,收不到什么效果)
我又對大家說:“牛奶花雖然很漂亮,可是倒在地上以后就不能喝了,多可惜啊!”(這時如果不作常規教育的話,恐怕等下地上開滿了“漂亮”的牛奶花了)
小家伙們看著我夸張的表情認同地點點頭,“牛奶也要哭的!”幾個孩子提醒大家。
“對啊,所以下次喝點心的時候要兩只手扶著杯子,這樣就不會弄翻牛奶了,是不是啊?”我會心地看了眼。她不停地在那點頭。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孩子們經常會做一些事情給我們帶來麻煩,如:在你照顧孩子吃飯最忙的時候,有人打翻了飯菜,弄得滿地都是;把喝不完的水倒在飲水機槽里;洗手時弄濕了衣服……但這些不一定是他們的本意,此時孩子們需要的不是大聲的呵斥或批評教育,而是像母親般的關愛和寬容。其實每個孩子都是聰明可愛,獨一無二的,就看怎么去發現,如何去挖掘。這應該就是做老師的藝術了。
我班孩子拖拖拉拉,吃飯穿衣速度慢,上學遲到的現象也時常發生。入小學即將面臨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生活、學習的節奏大大加快,要適應這一變化,必須有所認識、有所行動,如何促成幼兒的這種轉變呢?我覺得我們不要去教訓孩子,用適宜的方式去觸動他們,幫助他們。因此,選擇了告訴《快睡吧,小田鼠》,讓他們用“觀察者”的眼光去看待小田鼠,發現拖拉行為的可笑,并以“幫助者”的身份去幫助小田鼠,然后,又在希望小田鼠向自己學習的期盼心態的驅動下,比比同伴之間誰的習慣最好。我想,這樣的活動對孩子的拖拉現象有一定的幫助。通過課堂上的看圖片、聽故事、提問題等,一步一步地逐步深入學習,我班幼兒對此感觸很深,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幾個平時做事特別拖拉的孩子,在集體面前也認真地做了“保證”,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良習慣,有了積極努力改正的渴望。說明這次的教學活動是成功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
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覺當“孩子王”已經6年多了,這期間有過歡笑,有過淚水。許多事情像飛逝的流星一晃而過,而有些事情像發了芽的種子在記憶里開花、結果。
下午活動課,我坐前面和孩子們談話,說著說著我看到幾個小朋友把腿翹起來,我一下很生氣,我對他們說:“上課不能翹腿子,這樣太危險了上課就應該做做好,兩腿關大門。老師說過好多次,你們又忘了嗎?”他們看看我,一臉無辜地把腳放下來。旁邊的葉卜鳴指著我說:“崔老師,你不讓我們翹腿,可你自己還翹著呢!”我這才發現自己的兩個腿也翹著。
孩子的話讓我無以言對。同時,我也深深的感到:孩子們模仿能力強。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為人師表,要嚴格要求自己,文明教人、文明育人;更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 是啊,作為我們幼兒教師——幼小花蕾的培育者,更應該把文明放在首位。那文明是什么呢?文明就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人師表,為幼兒做出榜樣;文明就是教孩子們擦鼻涕,教孩子們穿脫衣褲、扣紐扣、系鞋帶,不怕苦,不怕累等等。
做好老師很難,做幼兒愛戴的好老師更難。有人說,我們幼兒教師像個演員,有時扮演孩子的老師,有時扮演孩子的朋友,有時還要扮演孩子的媽媽,既教他們日常的生活習慣,又教他們怎樣認識世界,怎樣做個好孩子?不管是老師、朋友,還是媽媽,我們都應該從自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真正給幼兒以好的影響,真正做幼兒學習、模仿的“榜樣”,做幼兒愛戴的好老師。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才會啟迪孩子們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快樂,甚至會影響孩子將來一生的發展,讓我們拉起文明的手,揚起誠信的帆,撒播我們的友善,做幼兒愛戴、喜歡的老師吧!
鏡頭一:孩子們的天性就是玩。如今,各式各樣的益智玩具不斷涌來,五彩繽紛、眼花繚亂,沖擊著孩子們稚嫩的眼睛。用廢舊物品進行加工,同樣能成為孩子們喜愛的玩具。于是,找來圖片、材料、模板,老師和家長朋友們合力為孩子們做了一批精致、耐用的益智玩具,孩子們很是喜愛。小小的紙盒子、毛線頭、以及被人丟棄的石頭塊、木頭塊,經過家長朋友的一番用心改造,成為孩子們喜愛的“寶”玩具。一段時間以來,孩子們操作著、探索著、成長著、快樂著,看著玩具在他們的手中傳遞著,并帶給他們無限的歡樂時,我是何等的欣慰! 近段時間,孩子們對自制玩具的感情又加深了許多,每每問到孩子們想干點什么的時候,他們會異口同聲地表示:玩自制玩具!聽到這樣的回答,除了笑還是笑,滿足他們的意愿,收獲他們的快樂! 玩具自制,自制玩具,歡樂無限,無限歡樂!
鏡頭二:活動《各種各樣的管子》即將進行,為了讓孩子們對管子有進一步的感知和了解,我們發動家長朋友的力量,協助主題進行帶來了各種好玩的管子。 一大早,孩子們饒有興趣的對其他小伙伴講述著自己的管子,那種眉飛色舞的樣子確有幾分自豪。期間,不時的有孩子來問:“老師,我們今天要上管子的課嗎?什么時候啊?”帶著焦急,也有些期待的樣子。活動終于開始:管子琳瑯滿目,孩子們睜大眼睛出神的看著、聽著。我的問題一一拋出:你在哪里見過這樣的管子?還見過什么樣的管子?因為這樣的問題來源于生活,因此孩子們的答案豐富至極,對于眼前這些5、6歲的小家伙們著實佩服。接下來,我把權力放給孩子們,管子在他們的手中轉著、傳遞著,孩子們表現出別樣的興趣,管子在他們的手中好似寶貝一樣。自由探索的過程,孩子們經過認真地觀察和討論,總結歸納出管子的分類——形狀、顏色、質地、用途······多種多樣的管子經過孩子們的一番“折騰”,竟然有如此的作用,還有孩子冒出一句:“小物大作用啊!”——點睛之說啊!管子的用處?管子的方便之處?甚至哪些東西不能通過管子?孩子們都聯系生活實際,一針見血的說出了要點。“管子變形”成為活動的高潮,一根根管子經過孩子們的拼插再造,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孩子們不由的為自己的大作鼓掌、吶喊。 各種各樣的管子在孩子們的手中玩轉,甚是好玩!在我們看來不起眼的小東東,是孩子們手心里的寶。找到孩子們的“寶”,抓住孩子們的心,快樂就在眼前!
本學期我們在中餐前面以“小喇叭”形式,每天午餐前,請一名幼兒向大家介紹當日的午餐食物,讓孩子們了解到食物的名稱,然后老師介紹食物的營養成分使幼兒知道食物的營養價值,提醒幼兒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AA是這學期轉進來的一位新小朋友,她平時不愛說話不聲不響的,特別是每次吃水果她都不主動過來取,每次都是我左一聲右一聲地叫她的名字她才慢悠悠地過來。我一般喜歡請一些膽子比較大、講話聲音比較響、能干些的孩子來做“小喇叭”報菜名,像AA這樣的孩子,容易忽視她也就沒常去注意她,去請她來當“小喇叭”。
我每天在進餐前都看誰表現好就請誰來當“小喇叭”播報員報菜,或幫我們發放餐具,每次AA都表現得很好,可我從沒想到讓她來幫忙,往往都找性格外向的能力教強的幼兒來幫忙。
一天午餐時,AA跑到我面前,一本正經地對我說:“老師,你為什么總不叫我幫你發放餐具?讓我當“小喇叭 ”?“我聽了心里一怔,支吾著說:“可能是因為你的表現不好吧?” “不,我每次都表現得很好!可是你還是沒有叫我?” AA堅持著說。我感到十分窘迫,不好意思并低聲地說:“那可能是老師沒有看到。”AA聽了,大聲地說道:“那我以后表現得更好一些。”“好,我以后一定叫你。”“真的?”AA興奮地問我,我用力地點點頭,她高興地又蹦又跳,跑出活動室。我獨自怔怔地坐在椅子上。教育要面向全體幼兒,注重個體幼兒的發展,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了,可我卻……
從那以后,我每次在餐前,午點的發放中我不只讓聰明能干的孩子幫忙,也想方設法讓所有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我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我發現,AA的思維其實并不比別人差,語言發展也較好。在每次的任務中做得特別得好。
每一位幼兒的模仿能力都是非常強的,他們是天生的模仿專家。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追隨的對象。他們愛好新事物,喜歡效仿成人的行為習慣。在幼兒的眼睛里始終保持疑惑的眼神,他們不了解成人的世界是怎樣的所以特別新奇。我們時常聽見小朋友喜歡唱成人的歌曲,常常聽見小朋友在模仿成人說過的話,“不吃飯的話讓警察抓你!”
我作為老師,和小朋友天天相處在一起,每天在幼兒園幼兒自然而然會受影響。一天,吃過午飯,我請黃奕可小朋友來當小老師。我坐在旁邊聽她在與幼兒交談,仔細聽聽我都覺得那些言語都似曾相識,只聽她對小朋友說:“小朋友,今天老師要跟你們說句話,上課時候小腳怎么放?小手怎么放?坐得不神氣的小朋友我就不喜歡他了。我要叫他到外面去!”我情不自禁笑出聲來。原來那些話都是我平時無意間經常說的,小朋友都記在心里了。雖然表面上看幼兒模仿教師的語言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但是作為教師我們得仔細深思一下:“如何才能更好地為人師表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形象?”這對我們敲醒了警鐘。幼兒沒有分辨好壞的自控能力,他們需要成人正確的引導。“人之出,性本善”!每位孩子出生時都是一樣的沒有好與壞之分,關鍵是后天的引導,良好的教育能培養一個優秀的人才,拙劣的教育往往耽誤了孩子的成長。這樣一來給我們教師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應該人人反思。良好的教育語言是平時教育的一種支持手段。改掉自己平時的口頭禪,改掉粗魯的語言,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這樣幼兒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引導,更好地得到發展。
點心時間到了,小家伙們一個個都開心地等著保育員老師倒牛奶,趁這等待的時間我疊又開始向孩子交待用點心的注意事項。
“小朋友喝牛奶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問題呀?”
“兩只小手拿著杯子,不當漏嘴巴的小朋友”,小家伙們大聲地回答。
“哦,那小朋友輕輕的走過去喝牛奶吧。”
“好——”話音剛落,不一會兒就傳來“啪”的一聲。
“老師,遙遙的牛奶倒出了”。好幾個小朋友大聲地向我匯報軍情。
“是么?”我馬上走到遙遙的位置上,只見桌上杯子翻到了,白色的牛奶滴答滴答往下流,地上也是白茫茫一片。看了真讓人心疼,剛想質問她。但看到了她那慌亂的眼神,顯得那么無助,像只受驚嚇的小兔子。我不忍,于是靈機一動,指著地上的牛奶說:“哇,地上開了一朵白顏色的牛奶花,好漂亮哦!是么?遙遙?”
遙遙聽了這話原本緊張害怕的臉開始放松了,用力地點點頭。(此刻對她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大講道理或批評,而是寬容和理解,因為他還心有余悸呢,即便教育也毫無意義,收不到什么效果)
我又對大家說:“牛奶花雖然很漂亮,可是倒在地上以后就不能喝了,多可惜啊!”(這時如果不作常規教育的話,恐怕等下地上開滿了“漂亮”的牛奶花了)
小家伙們看著我夸張的表情認同地點點頭,“牛奶也要哭的!”幾個孩子提醒大家。
“對啊,所以下次喝點心的時候要兩只手扶著杯子,這樣就不會弄翻牛奶了,是不是啊?”我會心地看了眼。她不停地在那點頭。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孩子們經常會做一些事情給我們帶來麻煩,如:在你照顧孩子吃飯最忙的時候,有人打翻了飯菜,弄得滿地都是;把喝不完的水倒在飲水機槽里;洗手時弄濕了衣服……但這些不一定是他們的本意,此時孩子們需要的不是大聲的呵斥或批評教育,而是像母親般的關愛和寬容。其實每個孩子都是聰明可愛,獨一無二的,就看怎么去發現,如何去挖掘。這應該就是做老師的藝術了。
《教育隨筆大班區域3篇》:教育隨筆大班區域第1篇 根據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和區域的更換,本周所設置的區域有——小醫院、探索區、建構區、圖書角、數學區、健康區。在每個區域中也相應地
《大班隨筆3篇》:大班隨筆第1篇  把機會給每一位孩子  每一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出“站隊”的口令后,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沖去
《大班科學教育隨筆》:第1部分不管在什么時候孩子對游戲總是很感興趣,游戲形式的多樣性也總能激發他們的興趣。 大班的孩子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也懂一點簡單的推理。因此我們班的孩子最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