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wǎng)
這是小班教育隨筆記錄《孩子的進步就在一些鼓勵和嘗試中》,是優(yōu)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午飯過后,孩子們都投入于自由活動中,有些孩子在窗口玩著益智玩具、建構(gòu)玩具;有些則與好朋友一同分享自己帶來的玩具;還有些孩子正在一角“愛心書吧”里,津津有味的品讀著一本本有趣的圖書……
就在這個時候,漂亮的嘉怡手拿一本圖書著急地跑向我:“吳老師、吳老師,斌斌不要和我一起看書!”面對嘉怡的求救,我突然犯難了。假如,我以成人的權(quán)威強制要求斌斌聽從我的命令和嘉怡一同閱讀圖書的話,他們就真的能開心地投入到閱讀中?又假如,我對于嘉怡的求救置之不理,讓她自己看書或者玩別的,她會不會很失望?放棄今天的閱讀,失去興趣?一邊思考著,一邊我順著嘉怡的小手看去。原來斌斌也在看書,既然他也樂于參與閱讀活動,那說明他對閱讀本身還是有一定興趣的,可是為什么不愿意和嘉怡一起看書呢?是書本他不喜歡?還是就不愿意和嘉怡一同看書?
帶著疑問我拉著嘉怡的小手來到斌斌的身邊,嘉怡說:“斌斌,你能和我一起看這本書嗎?”斌斌抬頭看著嘉怡說:“我不喜歡這本書。”于是又低頭看著自己的圖書。嘉怡看看我,于是我坐到斌斌邊上說:“嘉怡想和你一起看書,如果你不喜歡她手里的這本書,那她能先和你一起看你手里的這本書,看完了,再看她那本書,好嗎?”斌斌面露難色,癟癟嘴說:“我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看書,我喜歡一個人看書。”聽了斌斌的話,我心里的疑問得到了一些解答。原來。斌斌并不是不滿意書本或者嘉怡,而是還不接受同伴分享閱讀的形式。“可是,兩個好朋友一起看書,可是說說自己的想法,不是很有趣嗎?”我繼續(xù)勸說。斌斌想了想說:“哦,那好吧。”隨即,嘉怡興奮地坐到斌斌身邊,把書放在兩個人的中間,一同看起書來。期間,嘉怡講的內(nèi)容比較多,當遇到有意思的地方,斌斌也會說一說,兩個人都比較投入其中。
午睡前收好玩具后,我找機會問斌斌:“你覺得和好朋友看書,怎么樣?”斌斌笑瞇瞇地摸摸腦袋說:“挺好的。”一旁看見我們正在對話的嘉怡跑過來說:“我們下次還要一起看書!”孩子的進步就在一些些鼓勵和嘗試中。
這正是培養(yǎng)自制力、忍耐力的時期。盡管如此,有的孩子依然會有許多要求,不合已意就會發(fā)生吵鬧。如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呢?悄悄話 孩子不聽話時,就湊到他耳邊低低講幾句話,提醒提醒他。有時這種悄悄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講道理對于3歲多的孩子的要求,與其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拒絕,倒不如把理由、原因好好講給他聽,反而能使他安靜下來。轉(zhuǎn)移注意力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別處,如他高高興興地去了,就大大表揚一番。3歲兒好戴高帽子、愛奉承,剛剛還在又吵又鬧,只要一表揚,馬上就高興得笑起來,歡歡喜喜地去干其他事。斥責要有方人們常說,斥責孩子要有方;要有一致性。孩子做了同樣一件事,媽媽責備,而奶奶卻稱贊;或有時斥責一頓,有時卻聽之任之。這種沒有一致性的斥責法,會使孩子無法具有一定的價值觀,不僅缺少正確的行動準則,而且會學會察言觀色行事。 孩子淘氣并不一定就壞 但那些有可能發(fā)生危險的調(diào)皮行為或損害他人的做法則必須予以嚴厲責備、教訓。當媽媽的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證一直冷靜地對待孩子,有時免不了要動怒。該斥責的時候,是冷靜地斥責,還是感情用事般的責罵。因事態(tài)及斥責的人的不同而有所異,感情用事般的責罵并不能說不好。但是,如沒有一致性,則事情就不好辦。3歲的孩子尚不知好歹、不明善惡,對于小孩子來講,區(qū)別善惡好歹的基準全在于媽媽罵不罵而這種基準是不能因媽媽自己的好惡而定的,必須依據(jù)社會的規(guī)律行事。
體罰對于1、2歲的孩子姑且不論,但對于3歲以上的孩子來說,反而會導(dǎo)致產(chǎn)生攻擊心理。孩子滿3歲以后,已經(jīng)能聽懂大人的話,除特別情況外,一般不能遇事就打,實行體罰。特別是3歲兒最能模仿大人的行動,經(jīng)常挨大人打以后,見到小朋友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出手打人,從而會變成一個愛打架的調(diào)皮鬼的
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即將結(jié)束,孩子們既欣喜又焦慮。欣喜的是:可以見到爸爸媽媽了,焦慮的是:那些還在等待父母來接的孩子;每天的工作讓我已經(jīng)習慣了這片歡樂的吵雜聲,看到孩子們見到父母那興奮的模樣,甚至有的小朋友還會高興的跟父母說幼兒園的點點滴滴。家長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孩子們的微笑聲,家長們的問候聲,叮嚀囑托聲匯成一片。
過了半個小時,孩子們基本上都已經(jīng)回家了,只有軒軒還在幼兒園。小眉頭皺著,一聲不吭,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我不由得感到心疼。軒軒的爸爸媽媽都是教師,很難做到準時來接。放學時的慌亂讓我忽略了這個聰明的小男孩。我來到軒軒的身邊,蹲下來對他說:我們好久沒有去開娃娃車了,軒軒最喜歡開車了,而且很厲害,請你和顏老師一起比賽吧,我們一起去操場開娃娃車吧!這時,軒軒很驚奇的跳了起來,嘴里不停的喊著:“開車去了,開車去了!”這才把剛才的不開心忘掉了….,軒軒媽媽來接他時,他大聲的告訴媽媽,剛才跟顏老師的開車比賽,而且還贏過了顏老師。看到自豪快樂的軒軒,我也特別自豪,我成功了,我成功的把快樂送給了他。
現(xiàn)在孩子少了,在家里幾代人守著一個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孩子都不會主動的,獨立的去穿衣服 ,穿鞋子 ,這與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幼兒時期的教育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 ,家長們一味的包辦代替,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權(quán)利,造成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逐步退化,今天的孩子是未來社會的主人,他們的路要自己走。所以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我們通過和家長交流,決定從最簡單的穿鞋子開始,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學著自己做,為了檢驗這次活動的效果,小小班舉行了一次穿鞋比賽。
經(jīng)過家長與幼兒多日的練習 。比賽在今天下午舉行,孩子們坐在小床上,家長站在一邊,隨著老師的口令,孩子們迅速的脫下鞋子,解開鞋帶 ,然后再慢慢往腳上穿鞋,家長們在一邊鼓勵著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最快穿完 ,孩子們有的動作熟練,有的拿著鞋子穿不進去,急得滿頭大汗,曉雪第一個穿好了,亦非也穿好了,接下來一個個小朋友都穿好了鞋子,最后只剩陽陽自己了,只見陽陽拿著鞋子,反過來正過去的,鞋帶都不知道怎么解開 ,急得滿頭大汗,老師在一旁指揮著陽陽 ,總算是把鞋子穿腳上了 。陽陽媽媽的臉紅了,她告訴老師,原來他沒配合老師活動,一直沒舍得讓陽陽自己穿鞋子,今天看了穿鞋比賽,看到別的小朋友都能動作麻利的自己穿好鞋子,也覺得自己錯了 。比賽結(jié)束了,看著孩子們自豪的表情,對家長們的啟示很大,這次活動,最主要的是鍛煉了孩子們自己動手的能力 。讓孩子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體驗到了自己勞動的快樂!也讓家長受到了教育,放手讓孩子去做,別一切包辦,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
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我偶爾會聽到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看看其他小朋友多乖,多聽話,你看看你太調(diào)皮了,或者有些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在學校好好學習等等。其實,這也是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結(jié)果,但是我覺得,這件事對孩子的發(fā)展和成長不會有太多的好處。
孩子現(xiàn)在人生觀價值觀都還沒有成熟,如果這么早就當孩子的面說其他小朋友是多么多么優(yōu)秀,這可能給孩子帶來過早的壓力,甚至會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作為家長的老師,應(yīng)該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支持,盡管有時候他們做的不好。這樣,孩子們會感覺他們生活在快樂里。這樣更有利于孩子面對以后的困難和挑戰(zhàn)。如果一貫的責怪孩子,更不利于他們的成長。
午飯過后,孩子們都投入于自由活動中,有些孩子在窗口玩著益智玩具、建構(gòu)玩具;有些則與好朋友一同分享自己帶來的玩具;還有些孩子正在一角“愛心書吧”里,津津有味的品讀著一本本有趣的圖書……
就在這個時候,漂亮的嘉怡手拿一本圖書著急地跑向我:“吳老師、吳老師,斌斌不要和我一起看書!”面對嘉怡的求救,我突然犯難了。假如,我以成人的權(quán)威強制要求斌斌聽從我的命令和嘉怡一同閱讀圖書的話,他們就真的能開心地投入到閱讀中?又假如,我對于嘉怡的求救置之不理,讓她自己看書或者玩別的,她會不會很失望?放棄今天的閱讀,失去興趣?一邊思考著,一邊我順著嘉怡的小手看去。原來斌斌也在看書,既然他也樂于參與閱讀活動,那說明他對閱讀本身還是有一定興趣的,可是為什么不愿意和嘉怡一起看書呢?是書本他不喜歡?還是就不愿意和嘉怡一同看書?
帶著疑問我拉著嘉怡的小手來到斌斌的身邊,嘉怡說:“斌斌,你能和我一起看這本書嗎?”斌斌抬頭看著嘉怡說:“我不喜歡這本書。”于是又低頭看著自己的圖書。嘉怡看看我,于是我坐到斌斌邊上說:“嘉怡想和你一起看書,如果你不喜歡她手里的這本書,那她能先和你一起看你手里的這本書,看完了,再看她那本書,好嗎?”斌斌面露難色,癟癟嘴說:“我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看書,我喜歡一個人看書。”聽了斌斌的話,我心里的疑問得到了一些解答。原來。斌斌并不是不滿意書本或者嘉怡,而是還不接受同伴分享閱讀的形式。“可是,兩個好朋友一起看書,可是說說自己的想法,不是很有趣嗎?”我繼續(xù)勸說。斌斌想了想說:“哦,那好吧。”隨即,嘉怡興奮地坐到斌斌身邊,把書放在兩個人的中間,一同看起書來。期間,嘉怡講的內(nèi)容比較多,當遇到有意思的地方,斌斌也會說一說,兩個人都比較投入其中。
午睡前收好玩具后,我找機會問斌斌:“你覺得和好朋友看書,怎么樣?”斌斌笑瞇瞇地摸摸腦袋說:“挺好的。”一旁看見我們正在對話的嘉怡跑過來說:“我們下次還要一起看書!”孩子的進步就在一些些鼓勵和嘗試中。
菜場開業(yè)了,營業(yè)員們開始大聲的吆喝:“誰要來買菜,誰要來買菜,快來買菜呀!”吆喝聲引來了很多顧客,大家都擠在菜場前買菜。過了一會,來菜場買菜的人一個都沒有了,營業(yè)員們只有自己擺弄著各種材料,陳浩然拿著一個茄子放在嘴里咬了起來,貝貝則一會摸摸青菜,一會看看小螃蟹,劉文琪則忍不住了,一個人偷偷地跑到了娃娃家,玩起來娃娃家的鍋子,我看見后,馬上就找到了劉文琪,把他叫回了菜場,雖然一臉的不情愿,但是還是跟著我回到了他自己的崗位上。可是過了一會,我又看見劉文琪偷偷地來到了點心店,玩起來橡皮泥。 小班的孩子喜歡角色游戲,所以他們對于游戲的熱情還是比較高的,當游戲開始的時候,參與的人很多,他們就會覺得很好玩,當游戲出現(xiàn)冷場的時候,自制力強的幼兒能學習控制自己,但是就如劉文琪之類,自制力比較差的孩子,他們就會注意力轉(zhuǎn)移,去尋找其他游戲。當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時候,教師可以作為游戲的角色(顧客)參與到游戲中,調(diào)節(jié)游戲冷場的情況,在游戲中還可以讓菜場的營業(yè)員們學習整理游戲材料,這樣就可以轉(zhuǎn)移幼兒的注意力,當沒有客人光顧的時候,讓營業(yè)員們有事可做。另外在游戲之前,教師可以重點要求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不隨便走動。
《教師隨筆幼兒園小班3篇》:教師隨筆幼兒園小班第1篇 由于我園是農(nóng)村幼兒園,所以有大部分孩子是農(nóng)村家庭剛?cè)雸@的幼兒,九月剛?cè)雸@時,家幼分離伊始,一切都還不適應(yīng),家長舍不得孩子,總害怕幼兒離開不適應(yīng)受
《幼兒園生活隨筆200篇簡短》:幼兒園生活隨筆200篇簡短第1篇不再直接給幼兒喂飯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個幼兒因為吃了涼的飯菜而嘔吐。嚇壞的我馬上帶幼兒到洗漱間進行清洗,并告訴了其他的教師,而大家卻覺得
《小班保育隨筆18篇》:第1篇小班保育隨筆 教育隨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雖小,卻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和成人一樣有隱私,有自尊心,不想被別人嘲笑,同樣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有時鬧肚子,控制不住自己,大小便拉到褲子里,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老師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