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老師教育隨筆《午餐里的動漫故事》,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孩子挑食不僅讓家長頭疼,也會讓老師束手無策。怎樣讓孩子不挑食,喜歡吃各種食物,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永遠的必修課題。在這里,我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共勉。
大家知道,孩子們特喜歡看動畫片,特別是里面的動畫人物是孩子們模仿的對象。孩子們的這一特點促成了我的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那一天的午餐是西葫蘆雞蛋湯和一肉菜,有些孩子面對西葫蘆雞蛋湯眉頭緊皺,只看不吃,看來不合口味。任憑我和值班老師苦口婆心,他們就是不動勺。就在我們無計可施之時,電視屏幕上的葫蘆娃動畫形象讓我忽生一計。“哎呀,這可是“葫蘆娃雞蛋湯”,真好吃!吃了葫蘆娃雞蛋湯就像葫蘆娃一樣勇敢、有本領”。我邊說邊大口的吃,邊吃還邊咂嘴。說:“我變成葫蘆娃了!多有勁!看我戰勝妖怪”。其他喜歡吃的孩子一聽也來勁了,興奮的說:“我吃了葫蘆娃雞蛋湯就變成一娃”,“我變成五娃”,······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終于打動了那些不吃的孩子,他們也開始大口的吃著,并爭論著自己變成幾娃,會吐水,會噴火······此時我也大口的吃著,并神秘的說自己希望變成金剛葫蘆娃那樣有本領。經過這一鼓動,今天的西葫蘆雞蛋湯一點也沒剩,吃了個精光。
從此餐點上的西葫蘆雞蛋湯也被典故成“葫蘆娃雞蛋湯”。而且成了孩子們家中餐桌上的常備菜。我的這一招也演繹到其他動畫故事中,像奧特曼、哪吒、孫悟空等動畫人物來鼓勵孩子們進餐,每每效果都不錯。
昨天,室外空氣驟冷,但我們幼兒園的五樓活動室內卻暖意濃濃。因為這里聚集著四個大班幼兒,正在開展“愛心故事演講比賽”。在全體師生“感恩的心”歌曲召喚下,每個班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兩個故事大王,又開始了年級組的比賽,一個個好聽的“三只蝴蝶”、“小螃蟹救青蛙”、“下雨天”等充滿著愛心的故事,吸引了在場的所有師生,他們時而為故事中的緊張情節凝神;時而為故事中的愛心洋溢動心;時而又為故事中的美好結局喝彩。演講的孩子在比賽中膽量和口才得到了鍛煉,聽故事的孩子在不同的故事中得到了啟發、受到了教育,組織的老師們更堅定了繼續全面鋪開“愛心故事人人講”的活動方案。其實,我們大班的這次“愛心故事演講比賽”,是在響應學校組織開展的“營造書香校園”的讀書節活動。不光發動老師們讀好書,寫心得體會,還要求全園幼兒也加入到讀書節活動中來,從小養成愛書、讀書的良好習慣。在期初,我們就成立了園幼兒廣播室,每周一和周四安排一兩位大班幼兒進行校園故事廣播,不但引起了一股讀書樂熱潮,而且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都以能進行廣播為驕傲。愛是教育的生命,在老師和家長們的愛心教育下,我園小朋友都懂得了如何感恩周圍朋友對自己的愛,孩子愛爸爸、媽媽,愛爺爺、奶奶,愛同伴,用他們的愛心故事,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一份濃濃愛意!
我班的孩子很愿意聽故事,今天又要求我給他們講故事,我突然想何不讓他們自編自講故事呢?于是,我讓孩子們自編自講故事。一位小朋友上來講:“一天,有一只小猴,它跑到樹林里去采蘑菇”剛講到這里,下面的小朋友就叫了起來:“不對 不對,是小白兔去采蘑菇,小猴怎么去采蘑菇呢?”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把這位講故事的小朋友搞的十分尷尬,一時不知怎么辦才好,只好用求助的目光望著我。這時,我便用手勢讓幼兒安靜下來,然后我說:“老師和你們一起想一想,為什么小猴就不能去采蘑菇,而只有小白兔才能去采蘑菇呢?”頓時,小朋友們又馬上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開了:“小猴不愛吃蘑菇,就不去采呀!”“小猴應該爬到果園里摘果子呀”聽了他們的話,我沒有否定他們的說法,而是要求小朋友們試著動一下腦筋,從另一角度去編這個故事。我提示:“現在小猴確實是去采蘑菇了,它會爬樹,會摘果子但它也會采蘑菇,請你們一起來編這個故事,看誰編的好。”小朋友們聽我這么一說,各個睜大眼睛,動起腦筋。 過了五分鐘,我請他們自由發言,有的說:“小候經常吃果子,吃膩了,想換換口味,就去采蘑菇了”有的說:“小猴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它知道小白兔生病了,就幫它去采蘑菇。”還有的說:“小白兔過生日,小猴想采些蘑菇送給小白兔做生日禮物。”聽了這些發言,我心底里感到高興,他們的發言不但內容豐富,詞語用的恰當,而且思想內容也很好。通過這次創編故事嘗試,我認識到在幼兒教育中,不能墨守成規,不能讓老框子把孩子們的思維束縛住,我們應讓幼兒在愉快的情景中調動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的語言能得到最佳開發。
今天放學以后,東屹的媽媽和我聊了很長時間,他說起了東屹以前在老家的一件事,我非常的感興趣。
東屹家住在一座高高的塔樓里,爸爸媽媽偶爾外出有事的時候,會請樓上的李爺爺臨時照顧他。自從東屹第一次到李爺爺家去玩過之后,就迷上了那里。有時爸爸媽媽去接他的時候,他都不想回家。所以,東屹的爸爸媽媽很是納悶,李爺爺家沒有小孩,更不會有新奇的玩具,到底李爺爺家有什么魔力呢?
原來,李爺爺家有好多石頭,大大小小、各種各樣、色彩斑斕的石頭。這些石頭有的擺在玻璃柜里,有的放在百寶閣上,還有的大石頭干脆就放在地上。一直在大城市長大的孩子,很少能夠一下子接觸到這么多絢麗多姿天然城趣的石頭。它們有的特別的逼真,或像人,或像花,或像小魚。有的顏色十分好看,紅的、白的、黃的、又藍又綠的,實在是美不勝收。東屹最喜歡的有兩樣,一個是紅白相間的像天上的紅云彩,李爺爺把它叫做“雞血石”,說是給大書法家刻圖章用的。還有一個比黑眼珠還黑還亮的拳頭大小的石頭,李爺爺叫它做“黑旋風”,說他是梁山好漢黑旋風變的,真是讓東屹佩服的不得了。
這對東屹來說,李爺爺家太有魅力了,完全是一個新奇的世界,讓他百看不厭,還時不時央求李爺爺允許他拿一拿、摸一摸。李爺爺見東屹這么喜歡石頭,也像遇到了知音一樣,帶著他一起琢磨石頭,一起給石頭起名字。一老一小有時還爭執不下呢。比如一塊黃色的和雞蛋差不多摸樣的圓石頭,李爺爺說它好似枇杷果,起名叫“賽枇杷”,東屹則不以為然,說不知道什么是枇杷,應該叫“皮卡丘”才對。因為每個小朋友都知道皮卡丘,這個小石頭一定是皮卡丘變的,要不怎么和它長的那么像呢。
時間一長,東屹就不甘心只是到李爺爺家去看石頭和玩兒石頭了,他要自己攢自己的石頭。每次出門,東屹的眼睛總是愛往地上看,每次回家都要帶幾塊石頭。當然,他撿回來的石頭沒有一塊是被爸爸媽媽看順眼的,在他們眼里這些石頭就是垃圾,一錢不值。到積攢了一紙箱的時候,爸爸媽媽終于對東屹宣布說:“一塊石頭都不能再往家里拿了。”
怎么辦?“對,往李爺爺家放!”東屹爸媽的禁令沒有壓制住孩子對石頭的興趣。當他興沖沖地往李爺爺家搬他的寶貝石頭的時候,李爺爺沒有打擊他,只是說:“不許多放,每次只能放一塊石頭,還要說說你喜歡這塊石頭的理由。”
秋天,一次郊游之后,東屹把在山溝里撿到的一塊灰色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條狀石頭搬到了李爺爺家。
“你看,它是灰色的,我喜歡。”東屹就是這樣說他的理由的。
“李爺爺,你一定要留著,別給我弄丟了。”東屹臨出門的時候又不大放心的囑咐了一句。
冬天來了,整整一個冬天,東屹都沒有到李爺爺家去過,當然也沒有去放石頭。那塊灰色的石頭依然在李爺爺家,只是李奶奶覺得它和李爺爺那些美麗的石頭相比太丑陋了,悄悄把它放在了陽臺的角落里。而東屹呢,盡管經常在樓道等電梯的時候和李爺爺見面,可是李爺爺從來也沒有提起過那些撿來的石頭,看來,他已經把石頭的事情忘了。
當春回大地的時候,東屹又一次興沖沖的來到了李爺爺家。他馬上找到了自己存放的那塊灰石頭,然后,從衣服兜里取出一個紅色的晶瑩閃亮的小圓石頭,迅速的擺放在灰石頭的一個尖叫上面,說:“李爺爺你看,大鯊魚。它是霸王鯊,可厲害了,現在歸我指揮。”
李爺爺仔細端詳后不僅在心里感嘆到:簡直是化腐朽為神奇。在小紅石頭的映襯下,那灰色的大石頭果然生動起來,宛如一條奮力游動的大鯊魚。李爺爺笑瞇瞇的看著東屹,東屹得意洋洋的看著李爺爺,這一老一小的心里別提多美了。
我聽完東屹的事情以后,使我想了很多:孩子的想象力經常是超出大人的預料。幼兒階段,想象是孩子心理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孩子的想象特別的活躍,他們幾乎是時刻刻都在想象,不僅是在玩娃娃家、做游戲的時候,在生活中也處處可以看到孩子想象的成果。想象使孩子的心理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李爺爺喜歡收藏石頭,意在玩石和賞石。東屹的父母起先不允許孩子撿石頭,更多是看到石頭可能會帶來的經濟價值。而東屹喜歡石頭則是因為造型各異的石頭能夠給他帶來豐富的想象。每一塊石頭都能使他產生聯想,建立想象。在大人看來沒有意義的石頭,經過想象的作用,變成了東屹眼里各種有趣的人或動物形象。不僅如此,他還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編出故事來。
孩子有孩子的心里世界,這個世界很可能是自以為是的、大人并不完全知曉的。許多孩子會撿破爛似的往家里撿父母認為沒有用的東西,其實那些都是孩子的玩物,也是孩子賴以想象的實物。
通過這件事呢,我也想建議父母給正在興頭上的孩子一個放這些“寶物”的地方,并且拿出時間和孩子一起欣賞他的藏品,滿足孩子喜歡想象的心理需求。越是在那些大人一眼看不出像什么東西面前,就越是能顯示出孩子想象力的豐富,不信你就試試看吧!
我們的陶泥活動開展起來了,孩子們第一次玩的時候,不熟悉泥性,不停地揉搓,好多的孩子摁來摁去沒有捏出造型,卻讓泥塊干了起來,但活動時間卻要到了,我只能匆匆收起陶泥。怎樣才能讓孩子很快熟悉泥性,又不讓泥塊干掉呢。我想出了一個主意。
第二次陶泥活動時,我把公用的泥塊放在中間,又用一塊濕毛巾蓋住,我告訴孩子們:這是大家一起用的泥,你需要多少就取多少,取完就把毛巾蓋住。我又示范捏泥,放在桌上拍打幾次之后,馬上翻過來再拍打,不能長時間拍打,以免泥黏住桌子。活動開始后,孩子們按照我的方法去操作了,有幾個粗心的男孩子忘記了蓋毛巾,但會有細心的女孩子提醒他。周墨小朋友第一次拍打泥塊時間長了,拿不起來,我提醒了他,他自己嘗試幾次后,就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簡單的陶泥常規建立起來之后,我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技巧,先是盤條,一圈一圈,有粗有細,然后是粘接的技巧。盤條掌握還是比較快的,就是遇到了細條會斷的問題,我就提醒孩子注意觀察泥條,搓的時候盡量用力均勻,發現有裂痕的時候可以直接在裂痕處把泥塊分開,如果已經出來造型,泥盤斷了,就要用粘接的方法,孩子們很喜歡拿著小湯勺拌泥漿,但是經常會抹得過多會過少,怎么會這樣呢?我反思了自己提供的材料,小湯勺的面比較大,很容易在取泥漿時取得多了,所以我后來改用了棉簽,這個現象就很快解決了。
以上這些基礎性的活動過后,我又開始和孩子們一起進行造型方面的學習。這個是最難的,捏茶杯的時候,整堂活動中成型的屈指可數,更談不上創意了。課后反思,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法有問題,泥塊成型是比較難的,而且給孩子操作的泥塊又很少,先應該有盤條杯子的活動打基礎,讓孩子有這個型的概念,再進行泥塊成型,泥塊成型的過程中,要重點示范泥塊的粘接,還要再提供可以切分的刀具,可以用塑料片或者竹片代替,演示的時候最好是分班教學,讓每個孩子能近距離的看清楚過程,要開展第二次活動,是上次活動的鞏固。
陶泥課堂是一步步走的,只有每一步都走得踏實了,才會有精彩的作品出現,我要進行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做個有心人,多收集一些必備的小工具,讓孩子們在我的陶泥活動中盡情玩,玩得有收獲。
午飯前,我組織幼兒開展一些比較安靜的游戲,以智力游戲、口頭游戲居多。如“我的飛機開始飛”、“數面包”、“靜靜聽”等等。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喜歡這樣的游戲,但是時間一長,就沒了興趣。往往是游戲進行到一半,很多幼兒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分析、思考這個現象后,我又進行探索和嘗試,終于找到了一個解決的方法。
大班的孩子都很喜歡探究秘密,也很喜歡挑戰,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將知識直接告訴他們,他們可能不會有太深的印象,而設置一個謎語讓他們猜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嘗試著利用猜謎語這個形式,給他們提出一個挑戰。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猜謎語,孩子通過探究獲得了知識,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對于孩子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在猜謎的過程中,孩子獲得的經驗遠遠大于謎底本身,尤其是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觀察力也有所提高。謎語是智慧的結晶,在猜出謎底后,我還鼓勵大家一起學會這些謎語,回家考考爸爸媽媽。
午飯前的猜謎活動,讓孩子得到了很多,同時也加強了班級的常規,真是一舉多得。
我班有個小男孩叫明輝,他長得特別招人喜歡,胖乎乎的臉蛋、胖乎乎的身體,非常可愛。他130cm的個子,43kg的體重,吃的比我吃的都多,所以每個人見到他都會忍不住的去捏捏他那胖乎乎的臉。
明輝很愛笑,見到每個人都笑嘻嘻的,他還有一個長處呢,就是他特別愛講故事,明輝最喜歡給小朋友們講故事、說笑話逗大家開心啦。明輝每次講起故事來渾身的每一個神經都被帶動起來,表情也很豐富,明輝還有一個最厲害的殺手锏就是他每一次講起故事來的時候,如果沒有人打斷他的話,他會站在那里講一下午都不帶停止的。所以,小朋友都喜歡聽明輝講故事,他給大家帶來很多歡笑。因此,小朋友們都非常喜歡他,他就是我班的“故事大王”。
《幼兒園老師隨筆大班50篇》:幼兒園老師隨筆大班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一): 感受孩子們的變化 這天是星期一,孩子們早上來園時都能興高采烈地,主動地向教師、阿姨問好,不象小班時需要大人提醒,幾個新來
《大班教學隨筆30篇短篇》:大班教學隨筆30篇短篇第1篇 1、有趣的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時,小朋友們自由分散活動,我剛走出活動室,就聽到一群小朋友圍在一起大聲地說:“哇塞!好漂亮呀!”“
《托班教育隨筆17篇》:第1篇托班教育隨筆 教育隨筆: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樂樂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聰明活潑又可愛。喜歡交朋友,課堂上積極發言,空閑時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間。一會兒在寢室,一會兒在活動室,跑來跑去,每天總是這樣,有時不光自己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