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教育隨筆記錄《不是我的》,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每天打掃衛生,總能撿到一些像彩筆、鉛筆、橡皮之類的東西,問孩子們,這些是誰丟的,孩子們異口同聲都說不是我的,那是大班小朋友丟的。有幾個小調皮鬼不假思索說,可能是。還有的小朋友偷著樂呢。大班小朋友沒來我們班啊。這時,讓小明拿出自己的書包,掏出鉛筆盒,重新整理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在盒子里。這時,有幾個小朋友走過來認領自己的物品了。我教育小朋友說:“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是自己的,不能丟,丟了趕緊找;不是自己的,撿著也不要。
孩子們進洗手間洗漱啦,妮妮和關心挨著,一人一個水龍頭,突然關心不小心把肥皂盒碰到水池里了,發出一聲“嘭”的巨響,我回過頭去剛要說話,妮妮先開口了:“哎呀關心,你嚇得我都成了哆嗦的人啦!”一句話把我逗樂了!
“沉默是金”大概是許多人的座右銘,但用到孩子身上我卻覺得沉默不是金。
就拿我班的王子敬來說吧,每次上課,他都認真聽,可是一提問他,或者讓他背兒歌,他就一聲不吭。要是再堅持,他就紅眼圈,然后“下雨。所以,平時真是不敢提問他。據家長說,他回家也從來不說在幼兒園學了什么東西。就他的表現來說,他不屬于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平時也很主動地參加集體活動,挺活潑的一個孩子,為什么就是不回答問題呢?
究其原因,我認為有兩點。第一,他可能是害怕,怕回答錯了,老師批評他。第二,是由于這一年齡階段孩子的特殊心理特點,此時,人生第一反抗期已經出現,逆反心理占主要作用。老師越讓他說,他越不說,或者用哭以示反抗。老師拿他沒辦法,只好算了。于是,他從心里上得到了優越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沉默的習慣。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把鎖”。我們首先要注意孩子普遍的心理特性,更要注意觀察分析孩子的自身特點,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沉默的孩子,既要采取開導勸說的方法,又要不失時機的對其進行強化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擺脫沉默。不信你看,現在王子敬能很主動地領著小朋友朗誦兒歌了。
有一天,談老師組織了一節美術活動,名稱是《快樂的笑臉》。談老師通過游戲、指五官、談話等形式導入活動,又引導幼兒觀察,讓進一步幼兒感知了五官的特征后請幼兒在書上添畫臉部五官。孩子們在作畫時,我也過去看了看。那天,正好是蔣園長在聽課,我們一起走到耀耀旁邊,發現了他的作業上“別出心裁”的在娃娃的額頭上畫了一樣東西。蔣園長問:“耀耀,那是什么呀?”耀耀一臉正經地說:“小紅花,老師獎的?!编福瓉碓谝闹虚_心快樂的事情就是能得到老師的一朵小紅花。平時,總覺得他好像是屬于那種對什么都不在乎,喜歡我行我素的孩子。原來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老師的鼓勵。乖巧靈俐、聰明可愛的孩子常常得到老師眾多的表揚和特別的關愛。一朵小紅花對于他們來說也不會那么令人激動,令人欣喜了。那一刻,我為耀耀的真情流露而有一絲震撼。我就在他額頭上帖了一朵小紅花。這下,他可高興了,時不時的去摸一摸,深怕小紅花飛掉,連下課了也是喜滋滋的。
午睡起床時,我準備幫他穿衣服時,他一只手摸著自己的額頭對我說:“老師,你當心點,別碰我的小紅花?!蔽衣犃巳滩蛔∠胄Γ瑳]想到他竟然那么在意一朵小小的紅花。我說:“知道了?!彼€是不放心地問:“衣服會碰到嗎?你要當心點。”說這話時看著我,特別認真的樣子,讓我有些感動。因為毛線衣是圓領的套頭衫。那天我也特小心地為他穿好衣服,生怕碰到他的“寶貝”。那一天耀耀的表現一直很好。我想作為一個老師,面對一些頑皮,淘氣,常會惹來很多麻煩的“問題孩子”是不是同樣需要老師的關愛呢?甚至比那些好孩子更需多一些關注,多一些愛心,多一些鼓勵。我想: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會更好。
“我高興,我高興,我就哈哈笑……”
游戲時間,我和孩子們一起唱起了剛學過的《表情歌》忽然,我發現小朋友們演唱時無精打采,好像不是很投入,便停了下來,想先引導一下在繼續。
“你們最喜歡什么樣的表情呢?!?/p>
“我們喜歡笑的小朋友!”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
“對啊,笑起來多可愛啊?!蓖蝗粋鱽硪粋€聲音“我喜歡哭的小朋友!”孩子們頓時哄堂大笑,是誰故意搗亂?惱火的我皺起眉頭:“剛才那句話是誰說的?”大家都用手指著小晗,這個小家伙最近是怎么了?以前他可是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但最近我發現他退步了:上課不認真聽,還常和邊上的小朋友說話,今天竟然還故意搗亂?我非要好好說說他不可?忍不住怒火,我喊起他,“你說說為什么你喜歡哭的小朋友?”我想,他肯定說不出理由,那我就借機好好批評他一通?但是他的回答卻讓我非常意外:“小朋友哭了,一定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我想去幫助他。”聽了這話,我愣住了:多么有個性的回答啊?我心里暗暗高興。
我表揚了他的愛心,并且肯定了他的回答,小朋友們都說:“小晗真棒?”我看到他眼里閃爍著愉悅和自信,接下來的幾天,他課堂表現一直非常出色。
也許很多時候孩子會說出讓我們不愉快的話,也許孩子們會做就許多讓我們頭疼的事,當我們指責他們之前,應先問一個為什么。對于我們來說,改變的只是一個評價;對于孩子來說,或許能改變他很多……
每天打掃衛生,總能撿到一些像彩筆、鉛筆、橡皮之類的東西,問孩子們,這些是誰丟的,孩子們異口同聲都說不是我的,那是大班小朋友丟的。有幾個小調皮鬼不假思索說,可能是。還有的小朋友偷著樂呢。大班小朋友沒來我們班啊。這時,讓小明拿出自己的書包,掏出鉛筆盒,重新整理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在盒子里。這時,有幾個小朋友走過來認領自己的物品了。我教育小朋友說:“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是自己的,不能丟,丟了趕緊找;不是自己的,撿著也不要。
孩子們是那樣的可愛、聰明、活潑,他們那細心地觀察,天真的話語,是那么有意思,令人回味。
我和孩子們一起搭積木,大家玩得很開心。玩著玩著,董通坤像發現了新大陸似得對我說:“老師,你知道我在哪里嗎?”“你不是在玩玩具嗎?”董通坤說:“不對,老師你想想。”“我不知道?!薄案嬖V你吧,老師,我在你的眼睛里。”看著孩子那驚喜的目光,聽著他那稚嫩的聲音,我也高興地對他說:“對呀,老師的眼里有個你,你的眼里有個我,對嗎?”“對!”于是,我們又高興的玩起來。老師和孩子通過目光的交流,就會建立起豐富的感情,也會讓孩子更加喜歡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將來素質的高低,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乃至他本人的幸福,取決于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質量。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老師和任何學校所不能代替的。有些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在孩子面前說臟話的家長大有人在,給孩子灌輸“勝者為王、不吃虧”的家長也不算少數,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長把孩子將別人的東西拿回家認為是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家長的這些行為都一一說明家長們沒有認識到家教的重要性,存在著家教誤區。
我們班有個叫琳琳的小朋友很活潑,而且聰明過人,唯一的缺點是看到別人的東西就想占為己有。周五早上,我晨檢完畢帶孩子們小便,把鋼筆隨手放到了桌子上??僧斘規е⒆訌膸貋?,桌子上的鋼筆不翼而飛了。我問孩子們:“你們看到老師把鋼筆放哪兒了嗎?”孩子們都說:“沒有?!碑斘覒岩勺约悍佩e地方時,忽然聽到東西落地的聲音,循著聲響,孩子們一起把目光集中到了琳琳身上。原來,琳琳出去小便時,經過我的桌子邊,順手將鋼筆拿走并藏到袖管里,一不小心鋼筆掉地,事情露餡了。當時我沒有批評她,只是告訴她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我認為孩子就此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可下午發生的事情更令我吃驚,讓我不可思議。
放學時,孩子們紛紛被家長接走,琳琳小朋友也滿心歡喜等著媽媽的到來。終于媽媽出現在了校門口,琳琳飛快地跑過去,投進媽媽懷里。接著孩子從褲兜里掏出什么東西遞給媽媽,媽媽臉上立刻洋溢出燦爛的笑容。我由于害怕孩子飛跑,摔倒了傷著也跟了過去,正好看到了這一幕。看到我的出現,琳琳媽媽臉上的笑容頓時變得僵硬。同時我看到她的手迅速插向口袋,但那一剎那我還是看清楚了:她手里握著幾支彩色粉筆。此情此景,我還能說些什么?
晚上,我經過一番思索。第二天,當琳琳的媽媽送琳琳到園時,我把一本《現代家教》遞給了她,并對她說:“您若有時間,多看看這本雜志?!?/p>
一周后,琳琳的媽媽領著琳琳把一盒彩筆交到我的手上,并向我致謝:“謝謝你讓我認識到了家教的重要性,讓我知道了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教育好下一代是我們每位家長和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尤其是我們教師,我們有責任引領家長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積極地與家長一起研究教育的策略。讓每一位家長明白,不能過分地遷就孩子,否則將會使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責任的人,這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對家庭、社會都是不利的。
年幼的孩子并沒有“我的”、“你的”這樣的所有權概念,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往往便伸手拿來放進口袋或帶回家里。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態度不一:
1.稱贊孩子能干、聰明;(這樣做無疑是鼓勵孩子拿別人的東西!)
2.在他人面前大聲斥責孩子,甚至指責孩子為“小偷”;(這樣做夸大了孩子行為的嚴重性,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
3.不表示意見,任其自由發展。(這樣做可能會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為,不利于孩子樹立正確的“所有權”觀念。)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限制孩子的自我中心主義。4歲左右的幼兒正是自我中心的時期,言行中處處表現出占有欲。尤其是給父母寵壞了的獨生子女,常認為身邊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誰的東西都可以隨便拿。家長必須限制孩子這種自我中心思想,讓他明白并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拿??梢詫⒓彝コ蓡T的東西分門別類,告訴孩子哪些是爸爸的,如剃須刀等;哪些是媽媽的,如唇膏等。這些專屬于爸爸媽媽的東西要得到允許才能拿。而在孩子自己所用的東西上貼上特別的標記,使孩子一看就知道這件東西是屬于他的。
教孩子區分“借用”與“拿走”小明老是借表哥的鉛筆用,卻總不記得物歸原主,表哥就不肯再把東西借給他。小明認為表哥太小氣,一支鉛筆用用又有何妨?索性來個不問自取。有時僥幸沒有被表哥發現,還洋洋得意,自以為聰明。殊不知,孩子在家隨意取用別人的東西,上學后也會拿同學的東西,從而逐漸養成不良的習慣。因此,父母應尋找時機盡早告訴孩子“借用”和“拿走”的區別:借用的東西一定要歸還原主,只有屬于自己的東西才可以拿走或隨意處理。
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孩子也有所有權,有些家長時常提醒孩子尊重別人的所有權,自己卻很少注意尊重孩子的所有權。例如幼兒很喜歡收集火柴盒、圖片、貝殼等各種各樣的小東西,又不懂得保管整理。有些家長覺得這些東西既無用又不衛生,就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把它們扔掉。其實,很多大人以為毫無價值的東西在孩子眼里是非常寶貴的。不經孩子的同意就扔掉孩子的東西,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所有權。也有些家長不征求孩子的同意就用孩子的東西,這也是一種不尊重孩子所有權的行為。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要教導他先得到別人的允許再取用別人的東西,自然會加倍困難。
調節孩子的心理需求。幼兒容易對新奇的事物產生興趣,見別人有好玩的東西,自己也想要。得不到的時候,就索性把別人的東西拿走。對此,父母應適時調節孩子的心理需求。小英的朋友有一個很漂亮的洋娃娃,小英也很想買一個。媽媽的做法就是告訴小英:有的東西別人家里有,我們家里沒有;有的東西我們家里有,別人家里不一定有。我們不應該處處跟別人攀比。
冷靜、明確地阻止孩子的錯誤行為。發現孩子有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千萬不能叫嚷打罵或冷言譏諷。最好對孩子冷靜、嚴肅、明確地說:這個娃娃是別人的,快拿去還給人家。這件玩具是學校的,送回去給老師。媽媽已經告訴你,要先問過大人才能吃糖。你這次沒有問,媽媽很不高興。家長這樣直接表達自己的態度,并給孩子作出明確指示,可以強化正確信息,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養成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次,我在幫4歲孩子清理玩具箱時,意外地發現多了24色蠟筆和超人奧克曼玩具,于是找來兒子問明原因,孩子天真、坦率地說:“這都是我從幼兒園拿的?!蔽易穯枺骸澳憬涍^老師允許了嗎?”孩子搖搖腦袋,說:“沒有,老師都不知道?!笨磥恚⒆铀^的“拿”,其實是一種偷的行為。
我急了,呵斥道:“你這孩子,小小年紀怎么就開始偷東西了!”孩子委屈地看著我:“媽媽為什么生氣?什么叫偷東西?”聽到孩子幼稚的回答,我哭笑不得,原來在孩子的意識里,根本還沒有偷的概念。
當時,我心想,孩子的這種行為不存在惡意,叫他歸還就行了??蓻]多久,孩子又從幼兒園“拿”回了新“贓物”??磥?,孩子的這種“拿來主義”問題并非如我想像的簡單,其中蘊藏的深遠后果將是我始料不及的。于是,針對糾正孩子的 “拿來主義”行為,我施出了一系列教育措施。
滿足孩子基本的物質需要。孩子“拿”的思想從何而來?因為沒有,所以才“拿”,這就是孩子最簡單的邏輯。對于孩子的基本物質需要,我們全都給予滿足了嗎?兒子曾一度吵著要買蠟筆,我由于工作忙,沒及時買給他,后來在兒子的“贓物”里就有蠟筆。經了解才知道幼兒園老師教小朋友畫蠟筆畫,兒子沒有蠟筆,所以才拿別人的。從這件事之后,我開始非常關注孩子的需要,每次兒子鬧著要買東西時,我都會耐心詢問他購買的理由,如果出于正當的需要,我一定會“慷慨解囊”,對于不必要的購買要求,我在拒絕時,也會耐心地與他說理,讓他懂得不買的原因,而不再以沉默或呵斥對待。
要限制孩子的物質欲望。人的物質欲望是無止境的,家長從小要控制孩子的物質欲望。若在物質方面對孩子百依百順,長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很容易走向極端,造成不良后果。孩子的“拿來主義”行為,也有這個原因。于是,我對兒子實行“承包責任制”,讓他懂得愛惜自己的物品,物盡其用。經過這樣的教育,孩子認識到,在要任何東西之前,都要考慮自己是否需要,自己能不能將它們處理好。
培養孩子通過勞動獲得物質滿足的習慣。孩子對于“拿”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物質渴望,然而當他在這種“拿”的習慣中慢慢成長后,懶惰的習氣便已根深蒂固。生活中我有意識教兒子學做簡單的家務,培養他的勞動觀念。無論他最終做得好不好,我都會及時送上表揚,給予他精神鼓勵或物質獎賞。兒子嘗到了勞動后的快樂與滿足后,經常向我“討”事情做。在這種良性循環中,兒子漸漸意識到,通過自己的勞動與努力來獲得“報酬”是快樂且光榮的。
應告訴孩子偷竊是可恥的。孩子之所以“拿”,因為他尚未意識到這是一種不正當的行為。作為家長,應教育孩子懂得明辨是非。一次,我和兒子逛書店,兒子經過千挑萬選,決定買《安徒生童話選》,在回家的路上,兒子則緊緊抱住書,生怕丟了。我趁機問他:“不經過允許就拿別人的東西,這樣做對不對?”兒子拼命搖頭。我摸摸兒子的腦袋說:“這樣會給別人帶來很多麻煩,我們從小就要做好孩子,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眱鹤狱c點頭。
經過以上一系列的引導與教育,孩子再沒“拿”過任何“贓物”回家,在不知不覺中改掉了‘拿’的習慣。望著孩子依舊天真可愛的模樣,我不禁想到:孩子犯錯并不可怕,只要我們用愛關懷,用心教育,就一定能還孩子一片純真的天空。
《保教隨筆大班3篇》:保教隨筆大班第1篇 集體活動時他們不但不參與,還召集周圍的小朋友玩他們的東西。特別是舒雨,我給他說過很多此,叫他不要帶來,他就是不聽,也曾沒收過他的東西,還是不管用,嚴重違
《大班教育隨筆幼兒3篇》:大班教育隨筆幼兒第1篇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樂游戲的教學過程中,游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幼兒的情緒也發展到了
《幼兒園大班公開課隨筆200篇》:幼兒園大班公開課隨筆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一): 感受孩子們的變化 這天是星期一,孩子們早上來園時都能興高采烈地,主動地向教師、阿姨問好,不象小班時需要大人提醒,幾個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