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教育隨筆大全《老師不要我們了》,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放假了,但有句話一直在我耳際縈繞,“老師不要我了?!痹谖襾碛變簣@前,老師們都說大班很難管,班規很亂,調皮的孩子很多,個別老師甚至談虎色變,去帶過課的老師基本是一臉的痛苦。午睡是劉富源、張忠杰、余學云小朋友最不喜歡的活動,每次到了午睡時間,劉富源、余學云就喊肚子疼,張忠杰喊牙疼。盡管睡前已有如廁活動,但上床不到20分鐘,個個都要上廁所,每天午休都要搗騰一個多小時。我去試試吧,于是我制定了幾套方案,先睡著的,睡得好的起床后可以參加有趣的游戲活動,起床時間到了還沒有睡著的繼續睡,這招還真有效。就連以前從未睡著的余學云,在媽媽來接時興奮的說:“媽媽今天我睡著了!”是呀在孩子的眼里,“睡著了”就是完成一件很光榮的任務。
轉眼半年過去了,蘇老師接替了我,沒過多久孩子們似乎從沉睡中驚醒,發現我不再去給她們上課了。陳真怡、劉富源、等幾個小朋友找上門來,很生氣的樣子,“曾老師你不要我們了?”我很吃驚,沒有呀!我很喜歡你們的?!澳悄銥槭裁床蝗ソo我們上課呀?”哦,過幾天我就去。“你別騙我們啊!”行,看著孩子們遠去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孩子的話是一針見血,教育孩子不能說謊的,而我……
后來我硬著頭皮參加了大班畢業活動,面對自己的承諾,我怎么解釋?我的心像“15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突然陳真怡、劉富源小朋友跑來跟我說:“蘇老師我們也喜歡!”我立刻豎起大拇子,寶貝們好樣的!懸著的心終于落下如釋重負。
原來只要老師有愛心,孩子眼里處處是春天。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鬧聲沖天的場面,包括我在內的年輕教師往往因急于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就會拼命地喊,一遍不行就喊兩遍,一遍響過一遍,簡直就是聲嘶力竭——這無疑是一種最直接、最常見的方法。殊不知它卻不是最有效的。原本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老師卻也加入了“吵鬧“的行列,用叫嚷的方法來制止吵鬧,結果適得其反,甚至是事倍功半。要知道,一個人的聲音怎抵得過全班幾十個孩子的聲音呢?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招:行不通!
那么,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的情形該如何是好呢?以退為進,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孩子越鬧,老師則越安定;孩子越吵,老師則越安靜。不用嘴巴喊,就用眼睛看,用眼神去提醒那些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的孩子。孩子是聰明的 ,他們會明白你的眼神所蘊藏的話語。切忌不要以聲壓聲,不要妄想僅憑你一人之力可以超過全班孩子的聲音。
情境描述二:
午睡前,要求孩子們解完小便后安靜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可總有一些孩子站得東倒西歪的,嘴里還不停地說著什么,提醒了他們好多次,可還是安靜不下來,吵吵鬧鬧地來到午睡室門口,笑著哄他們:“誰最安靜就請他先進去睡覺!”一點效果也沒有,他們仍舊我行我素,你說你的,他們說他們的。沒辦法,只能改用嚴厲的聲音說道:“誰再講話就不要進去了!”……還是老樣子。無計可施的我卻還是固執地“守”在門口,決定要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后再進去。
這時,另一位老師一邊學著小貓的動作,一邊輕輕地說:“喵——喵——喵——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花貓輕輕地走進午睡室!”話音剛落,孩子們立刻鴉雀無聲,都乖乖地學著小花貓的動作,輕手輕腳地走進去了。
反思與分析:
小班的孩子對指令性的語言不是很敏感,甚至是不太理解。但他們卻很愿意模仿成人的動作,尤其喜歡各種小動物的樣子。當老師在大家面前學做小花貓的時候,孩子們能很快到投入其中,并學著模仿。這樣,他們就能夠自然而然的安靜下來,乖乖地走進午睡室了。
在孩子吵鬧的時候,聲音已經完全充斥了整個教室,小耳朵很難再聽到老師的話語。這個時候,另一種語言或許能起到更好的作用,那就是——肢體語言。一個簡單的動作,如:將食指按在嘴唇上,就表示安靜下來,孩子們看見后就能很快閉上小嘴巴?;蛟S開始的時候,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強化幾次后,孩子們就會明白。常此以往,這種無聲勝有聲的辦法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描述三:
午飯時間,吃得快的小朋友已經離開了座位,開心地玩起了積木等玩具了。不一會兒,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其中。這時,他們不再滿足于安靜地玩玩具了,而是跑得跑,跳得跳,有的還一個勁地纏著老師要玩具。只見成成和幾個男孩子把小椅子都堆在了一起;雨欣拿著一個玩具榔頭在地板上拼命地敲啊敲;教室一角:藤藤、能能他們正舉著幾個奧特曼的玩具在大玩打怪獸的游戲……
漸漸地,教室里又是一片嘈雜的聲音。眼看孩子們一個個地吃完飯,加入到這吵鬧的隊伍中,我于是拿起了一本故事書,先安排幾個聽話的孩子坐下,給他們講起了故事。故事很有意思,孩子們聽得很認真,目不轉睛地看著我。我繼續講下去。這時,一些在吵鬧的孩子陸續走了過來,也坐下聽我講故事了。不一會兒就連那幾個最調皮的孩子都被我們的故事吸引住了,不知不覺地作到了小椅子上,靜靜地聽我講故事了。
反思與分析:
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同伴的影響比較大,雖然他們不大會用語言表達出來,但在孩子的行動中卻可以得到體現。上述案例中,一些原本在吵吵鬧鬧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同伴安靜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故事,好奇心驅使他們也要加入到伙伴中來。從而使所有的孩子都安靜下來了。
小班的孩子逐漸接觸家人以外的人,共同生活和學習的伙伴是他們社會化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成員之一。因此,同伴的影響對小班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們的很多個第一次,或許都是從自己的同伴身上習得的,如:看到同伴兩只手搬椅子放好,他們也就不再用手拖而改用手搬了;看到同伴飯后漱口,他們也會跟著做……這種同伴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比老師的提要求更有效,更自然,因為它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的,這也符合著名教育學家盧梭的自然教育學說:讓孩子自然地成長。這種成長是發自孩子內心的、主動的,也必將是長久的。如果將這種效應巧妙地運用于常規工作,會有不小的收獲!
情景描述四:
活動課上,要求孩子們學一學小動物的樣子,孩子們很興奮:一會兒學小猴子竄上竄下;一會兒學小兔子滿教室跳;一會兒又學小貓“喵喵喵”地叫個不?!免徥疽馑麄儼察o下來,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在老師的要求下回到位子上坐好,可總有幾個調皮的孩子仍我行我素,不是站起來就是小嘴巴說個不停。只見濤濤還在跟旁邊的小朋友大談飛機大炮什么的,我一邊將活動繼續進行下去,一邊走到他身邊,輕輕地將他拉回到座位上,并且做了一個安靜下來的姿勢,在他身邊站了幾分鐘后,他基本上安靜了下來??梢贿叺募呀苓€在小椅子上爬上爬下,動個不停,于是,我輕輕地將他拉到我身邊,請他坐在我的旁邊。這下,小朋友們都安靜地認真聽我上課了。
反思與分析:
上述案例所描述的是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情況: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總是很難按照老師的要求和大家一起安靜下來,繼續聽老師上課,他們總喜歡自顧自的再玩一會兒,再講一會兒,那么如何使他們能夠很快的安靜下來呢?如果老師停下來提醒他們,必定會影響到其他本來已經坐好的安靜下來的孩子。調皮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的,老師輕輕地走過去提醒一下,使他們意識到就可以了。
有句話叫作:“擒賊先擒王”。這本是用在戰場上的術語,但用在一個班集體中卻有異曲同工之處。每個班級總會有各別調皮的孩子:上課講話的是他們;下課吵鬧的是他們;沒事跑來跑去的也是他們;吃飯爬上爬下的還是他們。在孩子們吵鬧的時候,首先“搞定”他們,你會覺得耳邊安靜了許多,當然也會輕松了許多!
孩子的心是純靜的,他們需要一個寧靜、平和、溫馨的環境供他們學習和成長。作為孩子的引導者、教室環境的創設者,教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其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當孩子們漫無目的吵鬧時,需要你輕輕告訴他們該干什么;當孩子們在上課時隨意講話而影響別人時,需要你耐心提醒他們安靜下來認真聽講;當孩子們因種種原因哭鬧時,需要你悉心撫慰他們的心靈,讓哭聲停止……
作為一個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幼教工作者,不僅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一日常規活動中悉心發掘,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寧靜、和諧的氛圍,更要擁有一顆平常心,持有一種寧靜的態度,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平和、滿足,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認真而又冷靜、實在而又平和的下一代。
[標簽:教師 活動 小游戲 游戲]幼教精華資訊 免費訂閱
導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幼兒有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輔之以教師的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繪畫是幼兒喜好的一種藝術活動.手拿五彩畫筆,在畫紙上大膽涂鴉、盡情作畫,讓幻想中的世界在自己的筆尖變為現實,是何等美妙!然而,學齡前期兒童的心理活動帶有很大的不穩定性,而小班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又是很隨意、很短暫,需要教師因勢利導、加以強化。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繪畫興趣呢?
一、提供刺激——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兒童的視覺發展與豐富多彩的環境刺激有很大關系。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片、幻燈、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刺激幼兒的視覺神經,
激發孩子感受知事物的興趣,喚起他們繪畫的愿望。如:經常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從不同的視角去欣賞花草樹木、山山水水、人們活動,從大自然這幅美麗的畫卷中,激發他們描繪自然萬物的興趣。再如,在活動室的各面墻上畫上大型的童話故事,在每扇門或窗上張貼顏色鮮艷、富有動感的廣告圖,欣賞動畫片里的奇妙世界,給幼兒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使他們產生繪畫表現的沖動。
二、創造條件——誘發繪畫興趣。
在繪畫活動中,總有個別幼兒要么一筆不畫、要么亂畫一氣,有的甚至會說:“老師,我不會……”這主要是他們習慣于依賴成人的幫助,缺乏自信。面對這些孩子,要多組織一些有趣的、有意義的活動,創造條件讓他們消除恐懼心理,誘發繪畫興趣。
對于膽小不敢多畫的幼兒,在作畫過程中找出有趣的地方,通過情景式語言步步誘導,幫助他們逐漸豐富畫面。如:在畫“好吃的蘋果”時,有的孩子只畫了一個大紅點,依稀像個蘋果,我馬上加以贊賞:“蘋果真大呀,可是太少了,能多畫幾個給老師嘗嘗嗎?”當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手捧畫有好多蘋果的畫兒向我走來時,我趁勢又說:“蘋果真多呀,太好了!要是能把老師和小朋友吃蘋果的樣子畫進去,就更好了!”孩子們連連點頭。當看到他們時一步大膽表現時,我不斷地用詼諧、夸張、指向性強的表揚語不斷鼓勵他們,一幅幅“蘋果豐收、吃蘋果、運蘋果”的畫面躍然紙上、生動有趣。
三、學畫于嬉——巧妙組織繪畫活動。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意識發展水平較低,幼兒會認為生活中的玩具、樹木、小草等跟他們一樣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即“物我同一”性。教師應順乎幼兒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我教幼兒用兩個圓圈畫小雞,但有的幼兒往往將圈與圈分得很開。這時若告訴他們小雞的頭和身體分開了,會非常疼的,會哭的,孩子很快便會把它們連在一起。
小班幼兒的思維尚處于直覺行動階段,注意力易分散,很難堅持畫一個主題。這時,教師可巧妙地將游戲和繪畫活動結合起來。如:畫“柵欄”時,我利用“狼和小羊”的游戲,帶孩子們在操場上自由自在地玩著。玩累了,我說:“肚子餓了,哪有青草呀?”孩子們手拿粉筆,手忙腳亂地在地上畫著青草。吃飽了,散步時,我說:“不好了,大灰狼來了,怎么辦呢?”引導孩子們趴在地上畫豎線做柵欄。一會兒,我說:“柵欄太矮了,大灰狼會跳進來的?!庇變壕彤嬮L豎線。我又說“哎呀,這兒有個洞呢,大灰狼會鉆進來的。”幼兒就拼命畫,畫得又多又密。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自始自終興趣盎然,最大程度地激發了他們繪畫的熱情和關注周圍生活的興趣。
四、賞畫于趣——保特幼兒繪畫興趣。
由于幼兒的空間、時間知覺不完善,思維不受局限,有時全憑個人喜惡,故在繪畫中常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人頭比身體大;天空飄著雪花,身上穿著裙子;花兒比樹高,蝸牛長出了翅膀……幼兒在繪畫中出現的與現實生活錯位的現象,作為教師不應大驚小怪、立馬打斷,而是以兒童的眼光來看它們,傾聽幼兒的奇思妙想,了解孩子們的心聲。作為教師,不應只看重幼兒繪畫的結果,更應重視幼兒在作畫過程中享受到的快樂與滿足。在幼兒獲得愉悅和滿足感的同時,適時指導他們學習一些繪畫技巧,認知相關事物的特征。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他們的繪畫興趣持之以恒,繪畫技能逐步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幼兒有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輔之以教師的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想要寶寶高興起來也不難,只要你想學就很簡單。
1.一個手指點點點 (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
兩個手指敲敲敲 (伸出兩只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敲)
三個手指捏捏捏 (伸出三只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捏)
四個手指撓撓鬧 (伸出四只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撓)
五個手指拍拍拍 (兩個手對拍)
五個兄弟爬上山 (從寶寶的下身做爬山狀)
幾里古嚕滾下來 (在寶寶身上從上往下撓)
2.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 (拍拍你的雙手)
手指伸出來, (伸出你的食指)
眼睛在哪里? (用一種夸張的語氣問)
眼睛在這里, (指你的眼睛)
用手指出來。 (一邊指著你的眼睛一邊用眼神鼓勵你的孩子)
靈活變化:可以把眼睛改成其它任何一個身體部位,比如鼻子嘴巴等等。這個游戲教會孩子認識五官和身體的部位,讓他增強自己的身體意識。
3.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樓,四兄弟(唱大戲),
小妞妞(抓住孩子的小手,邊點著她的手指頭邊說)
爬呀爬呀爬上山 (食指從胳膊一步步點到肩膀)
耳朵聽聽 (捏捏耳朵)
眼睛看看 (點點眼睛)
鼻子聞聞 (點點鼻子)
嘴巴嘗嘗 (點點嘴巴)
咯吱一下 (停頓,突然把手伸到孩子脖勁處,咯吱一下,以后每次孩子都會驚喜地等著這一時刻)
小班和大班的孩子是很不一樣的,首先要明白這一點。小班的孩子年齡小,已有經驗及已儲備知識少,年齡特點呢,依賴性較強,喜歡唱唱跳跳,愛聽情節單一的形象的故事,對于抽象的事物、言談、概念等不感興趣,他們的思維方式正處在一個形象化的階段。因此,小班的老師最好活潑一些、語言溫柔一些,表情豐富一些,內心童趣化一些。
怎樣“籠絡”這幫小不點兒呢?
1、精神“誘惑”:小紅花啊、聰明豆啊、智慧星啊等鼓勵孩子,讓孩子感覺“在老師心中我是最棒的,老師喜歡我”,拉近師生之間的親近關系。
2、做好家園溝通工作:哪怕發現孩子一丁點兒進步,也要非常興奮的及時告訴家長,,家長回家一定會表揚孩子說:“xx老師說你怎么樣怎么樣了”,孩子一聽,奧,xx老師表揚我了,她真好,我喜歡她!家長呢,會覺得這老師不錯,真關心我家孩子。所以,這一招就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
3、會裝樣子:小班孩子的思維正處在形象化階段,基于這一特點,小班老師在上課時,要”裝貓像貓、裝虎像虎“。什么意思?也就是說,你的語言要抑揚頓挫、表情要豐富夸張、動作要形象可愛。
4、眼神:特別是講課的時候,眼神一定要始終與孩子交流,如果你的眼神飄忽不定,那么給孩子信號就是:我想干嘛就干嘛,所以課堂就很難控制,一定要學會善用眼神與孩子交流。你一個眼神過去,孩子就知道你要他干什么,如果達到這個效果,那么恭喜你,小不點兒們完全被你攻下了!
另外,一定多閱讀專業書籍,多參加一些專業培訓。要知道:給孩子一杯水我們首先要有一桶水!
這是孩子們第二次玩娃娃家,大多數孩子還不知道可以怎么玩,他們無所事事,走來走去。陳慕柏比較內向,雖然不知道干什么,但是只是在娃娃家內走來走去,可是張俊磊比較調皮,他不知道該干什么,就跑到別的區域里面去了。經過第一次的游戲,曹慧妍知道了娃娃家要照顧娃娃,所以她就一直抱著小娃娃,可是她不知道可以跟娃娃說說話、拍拍她、喂她吃東西,所以就一個勁地去換娃娃抱,從中尋找樂趣。賀佳欣是一個比較活潑、聰明的小姑娘,老師有提到過娃娃家可以做飯,所以,她將所有的蔬菜、瓜果都搬了來,并且拿了一把刀子在哪里切,弄的滿桌滿地都是,她玩得不亦樂乎。孩子們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因為這只是他們第二次參加區域活動,他們并不清楚娃娃家內可以玩什么,可以怎么玩。老師的講解畢竟是片面的,而且語言的講解不夠形象,很多孩子根本聽不懂。
我的教育建議:
1.帶領孩子們參觀中班哥哥、姐姐玩娃娃家的情形。
2.引導幼兒了解娃娃家中的主要角色,知道女孩子當媽媽,男孩子當爸爸。
3.分塊講解如何照顧娃娃、如何做飯。
4.每次重點指導一點內容,如怎么抱娃娃,怎么跟娃娃說話。
5.教師以角色的身份加入娃娃家,進行角色引領。
《大班語言教案:神奇的小火車》:大班語言活動神奇的小火車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來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語言神奇的小火車教案吧。
《小班教育隨筆短篇3篇》:小班教育隨筆短篇第1篇 在一次即將吃中午飯前的半個小時,當幼兒把小手洗干凈后,我便利用剩余的時間給孩子們講故事,過后一提問,竟然能回答的孩子少之又少,我又將這個故事重復
《幼兒園教育隨筆20篇》:幼兒園教育隨筆第1篇 隨筆幼兒園教師【第一篇】:隨筆幼兒園教師 數學操作活動時,學會和理解操作要求和規則尤其重要,可總有一小部分幼兒注意力不集中,等到開始操作時,他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