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誰的小手白又白?》,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春暖花開,小朋友們的棉衣脫掉換上春衣,這時有的小朋友瞅著其他小朋友,忽然好像有了新發現,大聲對我說:“老師,寶鑫是黑脖子!”,還有的說:“老師,他的手也通黑!”這時,寶鑫臉紅了,把自己的手縮進了袖子里。看到這一幕,我就對小朋友說:“今天晚上我們回家洗澡,明天老師看誰的小手白又白?”
第二天,我一來到園里,許多小朋友就舉著小手對說:“老師,我的小手白又白!”這時,寶鑫也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我的小手也很白!”我看著他的小手,果然很白,我說:“哇!洗得真干凈!”寶鑫高興得笑了!這時,我對孩子們說:“今天,你們的小手都洗得很干凈,能做到每天白又白嗎?”孩子們大聲說:“能!”
一天中午放學后,孫丁睿的奶奶與我們交流孩子的情況時,突然對我說:“老師,我們實在是沒有辦法,我們家孫子就是不吃蔬菜,只吃肉,不知道說了多少遍就是不吃!”在了解情況后,下午的一堂談話課上,我們讓幼兒來比一比身高,于是我把孫丁睿和我們班坐在后排的一個小男孩叫道了前面,結果一比,孫丁睿比那個男孩矮了半頭。我讓小朋友們來想想為什么孫丁睿會比較矮呢?“營養不良”“不好好吃飯”“挑食”大家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孫丁睿你平時在家不喜歡吃什么”“老師,我不喜歡吃蔬菜”難怪沒別人高,你知道蔬菜里有好多我們人體需要的營養嗎?不吃你怎么會長高了,聽了我的話他點了點頭。第二天,孫丁睿就高高興興地來告訴我:“老師,今天我吃蔬菜了!你看我有沒有長高一點?”我看了看他:“嗯,好像長高了一點哦,如果你堅持每天都吃,相信你會越長越高的!” 一段時間后,孫丁睿的奶奶告訴我們,她的孫子現在每天都吃蔬菜了! 有時候,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光用嘴說,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老師,你喜歡我嗎?怎樣才能做到小組長呀?”這是一本成長檔案上“老師,我想對你說”里的一席話語。這短短的一席話給了我思考:在幼兒園里,“小組長”這個稱號對于孩子確實有很大的吸引力。平時,我們經常請那些表現好且乖巧的小朋友來當,對于那些平時“犯錯”幾率比較多的小朋友這樣的機會自然很少。怎樣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競爭中當上小組長?在擔任小組長中得到提高呢?
恰逢下雨,晨間鍛煉不舉行,于是我們進行了晨間的談話活動“說說怎樣才能當小組長?”。
蓉蓉說:“上課要認真聽,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
小宜說:“要聽老師的話,上課乖!”
浩浩說:“要有禮貌,上課好,吃飯好,幫老師做事情!”
致遠說:“做事要認真,仔細,上課舉手發言。”
……
“那小組長要做哪些事情呢?”我又問。
小旭說:“管好自己小組里的小朋友,給他們發書,發紙。”
小琪說:“發鉛筆、整理書本。”
洋洋說:“做小組長很神氣,可以管小朋友。”
……
“做小組長要,上課好、和同伴有好相處、樂意幫助小朋友,是個聽話的好寶寶,是嗎?那么,你們說說誰能夠做小組長呢?”我請孩子們推薦。
洋洋說:“我能做小組長,我能幫小朋友發書,蠟筆。”
小旭反駁了說:“他和濤濤打架,不能做小組長。”
浩浩說:“小宜能做小組長,她上課很認真,一直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
……
在這樣的同伴推薦與自我推薦中,我們的組長產生了。我們還約定,每周組長輪換,小組推薦。在爭做組長的過程中,讓每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心,懂得自我約束,產生向他人學習及競爭意識。
幼兒園作為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站,老師的作用直觀重要。我們老師要起到榜樣和正確引領的作用,用平等和尊重的眼光接納每一個孩子,扎實、有效地開展一系列的社會活動,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同伴,在實踐中邁好社會性發展的第一步!
問:我的孩子膽小、老實,我擔心他到小學后,在與同學交往中受別人欺負,我們現在該怎樣教育他呢? 專家: 確實有些孩子性格軟弱,家長要分析孩子性格軟弱的原因:是否經歷過交往挫折所帶來的不良體驗,一旦與別人沖突便出現害怕退縮行為;或是家庭中父母或祖輩過分關懷呵護。要改變孩子性格軟弱,除了消除上述造成孩子軟弱的原因之外,還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引導其自信、勇敢的教養環境,重在以下幾方面的培養:支持孩子大膽做事,支持孩子能獨立自主地作選擇,以及自行解決問題,對于孩子做事過程中的失敗和過錯持寬容的態度。
鼓勵孩子大膽說話,家長應多用"你看怎么辦""你的想法是什么"之類的話,為孩子提供獨立思考和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促進孩子的社會交往,培養孩子交往能力以及應具備的待人接物的態度。
一般孩子都是能與同伴友好相處的,但海琪媽媽的擔心中還包含了孩子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對新同伴感到陌生,缺乏主動交往,或從自我出發而不能接受別人的交往方式,造成同伴誤解等憂慮。家長不妨在入小學前對孩子進行這樣一些教育:
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報同一學校的伙伴交往,互相熟悉、互相關心,使孩子入學時不至于感到孤獨。
家長以身示范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與不同的人相互交往的方式,并抓住時機,有的放矢引導孩子。
一旦孩子在小學遇到交往挫折,問清原因,多作解釋,穩定孩子情緒,如果對方確實無理蠻橫,家長一方面告訴孩子不要懼怕,支持孩子學會用嚴厲的語言告知對方這是錯誤行為,應該道歉,同時家長也要以平和、禮貌的方式與班主任老師以及對方孩子的家長溝通。切不可擴大糾紛,以免造成孩子的不安。
春暖花開,小朋友們的棉衣脫掉換上春衣,這時有的小朋友瞅著其他小朋友,忽然好像有了新發現,大聲對我說:“老師,寶鑫是黑脖子!”,還有的說:“老師,他的手也通黑!”這時,寶鑫臉紅了,把自己的手縮進了袖子里。看到這一幕,我就對小朋友說:“今天晚上我們回家洗澡,明天老師看誰的小手白又白?”
第二天,我一來到園里,許多小朋友就舉著小手對說:“老師,我的小手白又白!”這時,寶鑫也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我的小手也很白!”我看著他的小手,果然很白,我說:“哇!洗得真干凈!”寶鑫高興得笑了!這時,我對孩子們說:“今天,你們的小手都洗得很干凈,能做到每天白又白嗎?”孩子們大聲說:“能!”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有許多的事件就是德育教育的好素材。我們關注、利用身邊的小事,對幼兒進行實實在在的教育。
有一次,我在地上發現了一團紙,我對旁邊的林林說:“林林,請把紙撿起來扔到垃圾桶吧。”他連忙說:“不是我扔的。”說完,一腳把紙踢到另一張桌下,浩浩也不敢示弱爭辨道“也不是我扔的。”這時,經過這里的璇璇撿了起來。于是,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利用這件事開展了一次談話活動,“這張紙應該誰來撿?”通過討論,引導孩子克服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環境維護要靠大家的行動。
通過這次談話活動,幼兒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知道了以后該怎樣去做,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意識和環保意識。
昨天我班的佳佳沒來幼兒園,今天早上我在盥洗室里碰到了她。她正和寶寶一起洗手,我問佳佳:“你昨天怎么沒來幼兒園啊?”佳佳特意走到我的面前,悄悄地告訴我說:“我媽媽說我發育了。”寶寶聽見了,很好奇地問佳佳:“你剛才跟老師說什么?”佳佳有點不好意思地走到寶寶的面前說:“我媽媽說我發育了。”也許是寶寶沒聽清楚,又問了一句:“你說什么?”佳佳又輕輕地重復了一遍。似乎寶寶還是沒有聽清楚,她反問說:“你懷孕啦?”這一句懷孕說得很溜,一點也沒有不自在,或者不好意思。
看來,對于孩子來說,這句懷孕很正常,沒什么特別的意思,就像你吃飯啦那樣自然。
此情此景也引發了我的深思,現在的孩子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的生理或者語言、智力等方面都會得到較先前的孩子發育得更早。但是,心理的發展卻不能拔苗助長,心理的發展必須通過孩子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完成的。這種體驗必須要經過一定的生活經歷,這種生活經歷是需要成長的時間的,他不可能人為的完成,所以作為教育者的我們需要對孩子的這種發展中的不平衡進行調控,使其達到均衡發展、合理發展。
《大班幼兒教師隨筆3篇》:大班幼兒教師隨筆第1篇 偶然間,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愛是最好的'老師》,感覺不錯,文章是這樣的: “許多年前,有一個叫約翰霍普金的教授給他的畢業生布置了這樣的
《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3篇》: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第1篇 雖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們的語言表達潛力很差。所以我會經常和他們聊天,在聊天的時候我發現了孩子們不少的興趣及他們心里的想法。原本以為他們是
《大班活動課教育隨筆200篇》:大班活動課教育隨筆第1篇 1、有趣的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時,小朋友們自由分散活動,我剛走出活動室,就聽到一群小朋友圍在一起大聲地說:“哇塞!好漂亮呀!”“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