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教育隨筆記錄《你接住了孩子拋來的球》,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美術活動進行到一定時間時,陸續有孩子來說:“老師,我畫好了,我不畫了。”不同的孩子說這句話含義不同,孩子拋給你的球你接住了嗎,你給了他們適宜的回應了嗎?
第一種球的分析:
找到的球:孩子確實畫得很好,技能、效果、作畫態度來看都很出色。
接到的球:他的需求點是:希望和老師分享,并獲得一定的肯定。
拋出的球:老師要拋給他發自內心的肯定。
回應實例:如:“你的房子畫得穩穩的,住著一定很有安全感,防震能力一定很強,色彩也很美,畫得很仔細。”并及時給予五角星等標識獎勵。
第二種球的分析:
找到的球:孩子看到畫的快的孩子在玩游戲了,于是對作品草草了事,也急著去玩。
接到的球:他們的需求點是:不想再畫了,希望快點得到老師肯定結束這項行為。
拋出的球:肯定能力并創設愿景,激發繼續創作的動力。
回應實例:如:“你的房子設計很新穎,線畫得多直,旁邊的風景也很美,要是能再靜下心來裝修一下一定會更受歡迎的。”并給予眼神等的肯定與鼓勵。
第三種球的分析:
找到的球:可能是孩子能力不足,沒有自信。
接到的球:一是不會畫希望以此來得到老師的幫助和支持的現實。
二是想蒙混過關,逃避畫不好。
拋出的球:盡力找出閃光點,適度提供援助找到自信。
回應實例:如:“你畫的時候老師看到你很認真,你一定還有很多的創意,你還想在這里畫什么?我們一起來設計添上去,讓畫看起來更美,好嗎?”同時可以肢體的摸摸頭,蹲下來等回應進行配合。
在美術活動進行到一定時間時,陸續有孩子來說:"老師,我畫好了,我不畫了。"不同的孩子說這句話含義不同,孩子拋給你的球你接住了嗎,你給了他們適宜的回應了嗎? 第一種球的分析: 找到的球:孩子確實畫得很好,技能、效果、作畫態度來看都很出色。 接到的球:他的需求點是:希望和老師分享,并獲得一定的肯定。 拋出的球:老師要拋給他發自內心的肯定。 回應實例:如:"你的房子畫得穩穩的,住著一定很有安全感,防震能力一定很強,色彩也很美,畫得很仔細。"并及時給予五角星等標識獎勵。 第二種球的分析: 找到的球:孩子看到畫的快的孩子在玩游戲了,于是對作品草草了事,也急著去玩。 接到的球:他們的需求點是:不想再畫了,希望快點得到老師肯定結束這項行為。 拋出的球:肯定能力并創設愿景,激發繼續創作的動力。 回應實例:如:"你的房子設計很新穎,線畫得多直,旁邊的風景也很美,要是能再靜下心來裝修一下一定會更受歡迎的。"并給予眼神等的肯定與鼓勵。 第三種球的分析: 找到的球:可能是孩子能力不足,沒有自信。 接到的球:一是不會畫希望以此來得到老師的幫助和支持的現實。 二是想蒙混過關,逃避畫不好。 拋出的球:盡力找出閃光點,適度提供援助找到自信。 回應實例:如:"你畫的時候老師看到你很認真,你一定還有很多的創意,你還想在這里畫什么?我們一起來設計添上去,讓畫看起來更美,好嗎?"同時可以肢體的摸摸頭,蹲下來等回應進行配合。
小徐捂著臉告訴我說臉上疼,拿開他的手,嘴角邊有一絲剛抓過的痕跡,“誰抓的?”我問。“是小怡。”他說小怡抓的,我真有疑惑,小怡可是文靜的女孩,從來不會去抓人,會不會是小陳惹了她才抓的?我叫上小怡問怎么回事,小怡說道:“他也打我的。”心想著:這不明顯著吧,他打了她,她還手抓的。問小陳是不是這么回事,哪知他卻眼淚直掉,邊搖頭邊說,不是這樣的,那是怎樣的呢?聽他慢慢道來:原來,小怡不小心手指抓了他,他疼得掉淚,小怡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才好,于是,就讓他打還自己,以解他的疼痛,希望不要告訴老師,算是息事寧人,可小陳還是覺的疼,還是告訴了老師。這件事情,兩個人都沒有過錯,那么以后孩子們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該怎么辦呢?我決定請孩子來幫我解決這個問題,我把事情經過詳細地講述給孩子聽,想知道孩子們的看法,了解孩子們將會怎么做呢?孩子們經過激烈的爭辯,意見大致分為幾種:一、不小心碰到了別人,要及時向他人道歉。二、作為男孩子,不應該打還女孩子。三、男孩子要勇敢,記住自己是男子漢,痛的時候就忍一下,不要輕易掉眼淚。此時的小陳已經擦干了淚,他說:“雖然還疼,但我忍著。”勇敢堅強懂事的孩子。我們大班的孩子已有較強的處理問題能力,通過這件事情的處理,孩子們更清楚的知道了以后出現類似情況自己該如何處理,對班級的常規也有了更好的促進作用,把老師遇到的難題拋給孩子來解決,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是實幼經驗89條的啟示。
我聽一節新教師的常識課時,有這么一個環節,區分酸辣甜等。教師準備了辣椒、醋、甜品等東西,當幼兒品嘗辣椒時,看來有點辣,許多孩子一邊吐著舌頭用手,一邊去倒水喝,課堂上就亂套了,新教師無經驗,而無所適從。這堂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對于此種情況,我想幼兒教師的都會遇到過,我認為:首先,應該冷靜,不要場面一開始亂,自己先亂陣腳,可以用“望遠鏡”(用拇指和食指指尖圈起做望遠鏡)一邊望著孩子,一邊說兒歌:“望遠鏡,望遠鏡,望著哪個好孩子?”孩子都愿意做好孩子,會很快坐好,這時,教師可以表揚孩子:“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吃到太辣的東西時,喝點水來減輕辣味,誰還有更好的方法,來減輕辣味?”孩子受到表揚,會積極地回答問題,使課堂教學轉到正規上來。當然也可以讓孩子做用一些日常的拍手律動,把混亂局面壓下去。再次,平日多訓練幼兒的課堂常規,知道遵守課堂紀律,使孩子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總之,我認為課堂像一個球場,發生的問題就像孩子拋過來的“球”,無論什么“球”教師都應該接。只要平日多積累教學經驗,正確采取“接球”措施,我想接孩子拋來的“球”是絕對沒問題的。
黑格爾認為:人類最重要的藝術本領是想象,美術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孩子們最大的樂趣是幻想! 可是很多家長不明白這些,他們以自己的認知來判斷孩子的畫。經常聽到一些家長這樣說:“這畫的什么呀?怎么不像呢!”家長的認知就是畫什么像什么,運筆要橫平豎直這才叫畫畫。其實家長不經意的點評已經傷到了孩子的自尊,打擊了孩子們的創作欲望! 我班有個很帥氣的小男孩陽陽畫畫不錯,在區角活動中,他畫了一個很可愛的稻草人,揮動著長長的手臂保護谷子。孩子們在賞評時都說他畫的是神奇的稻草人,有長長的手臂能幫助農民伯伯保護稻谷!陽陽很自信的拿著作品讓小朋友們欣賞。 離園時孩子高興的讓媽媽看自己的作品,媽媽卻說:“著畫的什么呀?怎么怪怪的,這長長的是什么?”孩子的笑容慢慢的收起來,(這時,媽媽還沒有注意到孩子情緒的變化,還要說什么)我及時制止了媽媽將要脫口說出的話,陽陽媽媽你還是先聽聽孩子畫里的故事再評價吧!在我的引導下,陽陽講了自己繪畫的意圖,是想讓稻草人手臂長一點能保護更多的稻谷!媽媽意識到了自己的語言打擊了孩子,很夸張的說:“我竟然沒有看出長長的是稻草人神奇手臂,稻草人長長的手臂肯定有神奇的能力!農民伯伯就不擔心鳥兒破壞稻谷啦!”笑容又回到陽陽的臉上!這說明孩子最大的成就感來自于別人的認可。父母的贊揚和鼓勵多么重要啊! 每個幼兒都擁有一個童話的、夢幻的世界,幼兒的世界與成人的現實世界是不同的。所以大人要擁有一顆童心,蹲下來貼近孩子、了解孩子!分享、賞識屬于孩子的成長快樂!呵護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
觀察實錄:
離園的時間快到了,只見靜靜顯得特別興奮,又是跳,又是唱,還一個勁兒地擠在別的小朋友身上。我瞪大了眼睛看著她,她似乎意識到了自己不當的舉止行為,馬上安靜下來,低著頭不說話。可能對她來說我還是一個新的老師,有點陌生也有點害怕,所以她還是比較能收斂自己的行為。正在這時,來接孩子的家長一窩蜂得擠進了教室門口,孩子們也熱情地迎向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正忙碌地和孩子家長進行個別交流,突然一個身影從我的身邊“呼哧”閃過。“那不是靜靜嗎?好像沒有人來接她,她怎么就一個人出去了呢?”我一邊想著一邊跟著沖了出去,她并沒有走遠,只是在走廊的一頭,張望著遠方……我很生氣地把她拽回了教室,并嚴厲地批評了她。一開始她好像對我的批評毫不在乎,只是扭著頭,看著陸續回去的同伴們不說話。我越看越生氣,批評的聲音也隨著我的脾氣越來越響,只聽“哇……”的一聲,她哭了,越哭越傷心,這是開學三個星期來我第一次見她這么傷心地哭。我有點摸不著頭腦了,難道我的批評真得令她如此傷心嗎?我嘗試與她進一步溝通:“你到底怎么啦?……”還沒等我問玩,她就傷心地說:“爸爸為什么不早點來接我?我想媽媽了。”
分析反思:
的確,靜靜每天都很晚回家,來接她的從來都不是他的爸爸和媽媽,而是隔壁的鄰居阿姨。每天,看著別的孩子都在爸爸、媽媽的接送下,快快樂樂地上學、放學,她別提有多羨慕。孩子幾次興奮,幾次激動地跑出來,其實是有其目的的,她在走廊一頭張望著遠方,其實也是有目的的,她在期盼,期盼著爸爸、媽媽能夠早一點來接她回家,期盼著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懷。孩子在幼兒園需要老師的關心、阿姨的呵護,但是在家里更需要家長的寵愛。家庭教育同樣是孩子學習、成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家園配合,家園共育,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美術活動進行到一定時間時,陸續有孩子來說:“老師,我畫好了,我不畫了。”不同的孩子說這句話含義不同,孩子拋給你的球你接住了嗎,你給了他們適宜的回應了嗎?
第一種球的分析:
找到的球:孩子確實畫得很好,技能、效果、作畫態度來看都很出色。
接到的球:他的需求點是:希望和老師分享,并獲得一定的肯定。
拋出的球:老師要拋給他發自內心的肯定。
回應實例:如:“你的房子畫得穩穩的,住著一定很有安全感,防震能力一定很強,色彩也很美,畫得很仔細。”并及時給予五角星等標識獎勵。
第二種球的分析:
找到的球:孩子看到畫的快的孩子在玩游戲了,于是對作品草草了事,也急著去玩。
接到的球:他們的需求點是:不想再畫了,希望快點得到老師肯定結束這項行為。
拋出的球:肯定能力并創設愿景,激發繼續創作的動力。
回應實例:如:“你的房子設計很新穎,線畫得多直,旁邊的風景也很美,要是能再靜下心來裝修一下一定會更受歡迎的。”并給予眼神等的肯定與鼓勵。
第三種球的分析:
找到的球:可能是孩子能力不足,沒有自信。
接到的球:一是不會畫希望以此來得到老師的幫助和支持的現實。
二是想蒙混過關,逃避畫不好。
拋出的球:盡力找出閃光點,適度提供援助找到自信。
回應實例:如:“你畫的時候老師看到你很認真,你一定還有很多的創意,你還想在這里畫什么?我們一起來設計添上去,讓畫看起來更美,好嗎?”同時可以肢體的摸摸頭,蹲下來等回應進行配合。
《幼兒園老師隨筆大班50篇》:幼兒園老師隨筆大班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一): 感受孩子們的變化 這天是星期一,孩子們早上來園時都能興高采烈地,主動地向教師、阿姨問好,不象小班時需要大人提醒,幾個新來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200篇》: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一): 感受孩子們的變化 這天是星期一,孩子們早上來園時都能興高采烈地,主動地向教師、阿姨問好,不象小班時需要大人提醒,幾個新來
《教師隨筆幼兒園19篇》:第1篇教師隨筆幼兒園 教育隨筆: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有效策略 通過近一年語言學科領域小組成員的教學活動實錄分析研討,大家對比各自與優秀教師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種類及問題,發現教師對教材的理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