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小班教師教育隨筆《教師由吃包子引發的》,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小班就餐時,我發現幼兒不知為何,對吃包子沒什么興趣。總有少數孩子不愛吃,光拿著玩剩下許多。面對此現狀,我很著急,我過去問他們:“為何不愛吃?”他們說:“包子太大,想吃自己包的包子。”于是,我聯系了伙房工作人員,想讓幼兒自己動手來包包子。
又到了吃包子的時間了,我陪同孩子們來到伙房,先讓孩子們停火方師傅們的講解,而后自己聯系這包,并且讓每個幼兒報的做上記號,孩子們的銷售各個都比較靈巧,經過不足一上午的時間,一個個五花式樣的包子呈現與我們面前。下一步等待著蒸包開龍,當開籠后,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去搶自己的勞動成果,看到他們個個吃的特別想,我心里好興奮。
由此我想:這樣做,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大大提高了孩子的食欲,何樂而不為呢?從此我吃包子的時間總是讓幼兒自己包。
孩子們所為的快樂其實很簡單,他們有自己的興趣和感受,也有選擇的自由。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不進去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還會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想法,我清醒這次讀懂的孩子,理解了孩子,也讓我體會到了教育的魅力所在。
老子曾說:“治大國烹小鮮。”老子將治理比作烹調小魚一樣,只要將調味、火候放得適中,這樣煮出來的東西,色鮮味美。可見,細微之處見真功夫,管理無小事。作為一個幼兒老師對班級管理工作也是這樣,只要管理得當,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從細微之處入手,那么肯定行之有效。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點,就拿我們小班的孩子們來說吧,他們不太受束縛。你跟他們提幾點要求,他們事前都是一一點頭答應的。可是一旦做起來,他們全都拋之腦后了,真是很頭疼。就拿區域活動的管理來說吧,每天的區域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是最開心的事了。區域活動的氣氛輕松、自由,形式靈活多樣,滿足了幼兒親自選擇材料與體驗活動過程的多種需要,因此,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但是隨著區域活動的開展,問題也隨之出現了。那就是活動的管理難,特別是一些規則的制定。對于小班幼兒而言,他們的規則意識是非常淡薄的,如何建立區域活動規則就是我們小班老師最苦惱的問題。像以下這樣的情景,在我們小班經常可以看到,聽到:老師在活動前反復強調一些規則:“小朋友,你們要把材料放放整齊……”。但是活動起來,往往無濟于事,這兒扔一個,那兒丟一個,材料總是弄得到處都是,每次,像收放材料,這些類似的情況,都要花去幾乎三分之一甚至還要多的時間,另外,有些活動區域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比如娃娃家,大家都想進去玩,這樣一來還照成區域人數超員擁擠,導致爭搶玩具的惡果。于是,我們常常埋怨: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就是淡薄,總是玩不好,還不如不玩呢。那么,到底是小班幼兒真的不具備理解規則的能力,還是另有原因呢?
后來也在苦苦思索,怎樣更好的管理小班的區域活動呢?小班幼兒具有自己獨特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他們不喜歡硬性的說教,而是比較青睞用實物的方式理解事物。能不能根據這一點,動點腦筋想出制定規則的好辦法呢?經過我們小班老師們的集體討論,覺得用標記牌來限制人數是個很好的方法。在每個區域活動外擺放標記牌,幼兒如果想要進去玩,必須先掛上該區域的牌子才能進去。牌子沒有了,就說明人數滿了,可以去其他的區域內玩。這個規則一實施,果然見效。孩子們吃完飯,去區域活動玩,首先是看有沒有牌子,有牌子就馬上掛上進去玩,如果沒有掛牌進去玩,旁邊的小朋友見了,也會馬上勸阻他出去,這樣起到了一個互相監督的作用。當然也便于老師的管理,我現在只要一看孩子們脖子上掛的是什么標記牌,我就知道他是哪一個區域活動的孩子,更有利于我對孩子們的指導。現在孩子們每次進區域活動總是自覺地掛牌,如果該區域的牌子沒有了,他們會自覺地去另外的區域玩。
比起以前采用生硬的說教“太多了,太少了”的效果相比,利用標記牌來融合區域規則,實際效果要好多了。標記牌像一位不說話的小老師,默默地發揮著它在區域方面的獨特作用,通過標記牌的啟示,小班的幼兒可以自主、有序地進入區域活動,避免了由于幼兒擁擠而引起的爭執和矛盾。
針對材料到處亂放、亂仍的情況,我們班采取了誰是最佳區域活動寶寶的評比,每次玩好,每個區域我們都評選一名最佳寶寶,獎一顆小星星。對他們來說能夠得到一顆小星星那是無上的光榮。所以都要爭取得到。當然要得到這顆小星星,老師的要求就是在區域活動中遵守規則,不爭搶玩具、玩好后材料能及時擺放在原來的地方。這樣一來,促使孩子們都能有序地進行區域活動,玩好后能及時的放回原位,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小小一顆小星星,作用還真不小,以前我喊破喉嚨也沒幾孩子能將區域活動的玩具、材料迅速擺放好。現在孩子都能自覺的收拾好區域活動里的玩具,因為他們都想要那一顆象征榮譽的小星星。
通過這個階段的嘗試,我體驗到:小班區域活動要想真正輕松自由、活潑有序的開展,老師真的必須動點腦筋、花點心思,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設計一些可行的規則實施。這些小小的規則改動,雖是細微,卻無不體驗出老師對孩子的敏銳觀察,細小之處見功夫。“治大國烹小鮮”,治理一個國家尚要有如烹飪一條小魚一樣細微,何況管理一個班級,那就更要注意細節了。區域活動管理只是班級管理的一小部分,而區域規則制定則是區域活動的一小部分,這小小的一部分做出的改動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細節之處是不能小看的。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把每一個細節盡量做到位,那么 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也就能一一解決了。
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最佳時期就是小班階段,同時也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從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看,年齡越小越單純,可塑性越強,越容易接受各種影響和教育,此時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及習慣越易成功。同時,小班幼兒的基本動作已發展得比較自如,他們已能夠掌握各種運用大肌肉的動作和某些運用小肌肉的精細動作,這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而且他們自身也產生了獨立地進餐、盥洗、睡覺、穿脫衣服的愿望。這時,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辦一切,而要針對他們的發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會,幫助他們實現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指出:幼兒的智力發展應當同時體現在手指的操作、語言的表達和用腦的思考上,動手、動口與動腦三者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內在聯系。從小給孩子一雙靈巧的小手,是促進孩子思維發展、豐富其語匯、增強其自信心的基礎和前提。我們不要荒廢孩子雙手上的智慧,要教給孩子一些實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這是孩子學會生存、學會自主的起點。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幼兒的共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四者認識一致、態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動一致,才會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任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還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致,結合家園同心,只有這樣,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
想要寶寶高興起來也不難,只要你想學就很簡單。
1.一個手指點點點 (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
兩個手指敲敲敲 (伸出兩只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敲)
三個手指捏捏捏 (伸出三只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捏)
四個手指撓撓鬧 (伸出四只手指在寶寶身上輕撓)
五個手指拍拍拍 (兩個手對拍)
五個兄弟爬上山 (從寶寶的下身做爬山狀)
幾里古嚕滾下來 (在寶寶身上從上往下撓)
2.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 (拍拍你的雙手)
手指伸出來, (伸出你的食指)
眼睛在哪里? (用一種夸張的語氣問)
眼睛在這里, (指你的眼睛)
用手指出來。 (一邊指著你的眼睛一邊用眼神鼓勵你的孩子)
靈活變化:可以把眼睛改成其它任何一個身體部位,比如鼻子嘴巴等等。這個游戲教會孩子認識五官和身體的部位,讓他增強自己的身體意識。
3.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樓,四兄弟(唱大戲),
小妞妞(抓住孩子的小手,邊點著她的手指頭邊說)
爬呀爬呀爬上山 (食指從胳膊一步步點到肩膀)
耳朵聽聽 (捏捏耳朵)
眼睛看看 (點點眼睛)
鼻子聞聞 (點點鼻子)
嘴巴嘗嘗 (點點嘴巴)
咯吱一下 (停頓,突然把手伸到孩子脖勁處,咯吱一下,以后每次孩子都會驚喜地等著這一時刻)
在小班就餐時,我發現幼兒不知為何,對吃包子沒什么興趣。總有少數孩子不愛吃,光拿著玩剩下許多。面對此現狀,我很著急,我過去問他們:“為何不愛吃?”他們說:“包子太大,想吃自己包的包子。”于是,我聯系了伙房工作人員,想讓幼兒自己動手來包包子。
又到了吃包子的時間了,我陪同孩子們來到伙房,先讓孩子們停火方師傅們的講解,而后自己聯系這包,并且讓每個幼兒報的做上記號,孩子們的銷售各個都比較靈巧,經過不足一上午的時間,一個個五花式樣的包子呈現與我們面前。下一步等待著蒸包開龍,當開籠后,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去搶自己的勞動成果,看到他們個個吃的特別想,我心里好興奮。
由此我想:這樣做,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大大提高了孩子的食欲,何樂而不為呢?從此我吃包子的時間總是讓幼兒自己包。
孩子們所為的快樂其實很簡單,他們有自己的興趣和感受,也有選擇的自由。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不進去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還會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想法,我清醒這次讀懂的孩子,理解了孩子,也讓我體會到了教育的魅力所在。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們三位老師都要幫他們檢查鞋子穿的對不對,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們換過來之后還是反的,這讓我們三位老師很煩惱。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學過的兒歌《鞋寶寶》,我覺得兒歌的內容很好,對小朋友是否穿對鞋子幫助很大,于是我把這首兒歌運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們一邊把小腳并攏,一邊念兒歌:“兩只鞋寶寶,一對好朋友,穿對了,高興頭碰頭,穿反了,生氣背對背。”我讓小朋友相互檢查,看一看鞋寶寶是生氣了還是高興了,我看見小朋友都認真的檢查起來,嘴里還說著:“高興了”“生氣了”,我對平時經常穿錯鞋子的小朋友會單獨講解,教他們怎樣檢查自己的鞋子,怎樣讓鞋寶寶高興起來,小朋友好像都很樂意。慢慢的,我讓小朋友當起了小老師,讓小老師帶著小朋友邊念兒歌邊檢查鞋子,特別是讓平時常穿錯鞋子的小朋友來檢查,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穿錯鞋子的小朋友越來越少了,讓我們三位老師很驚喜。我們知道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以后還需我們老師繼續正確的引導。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老師要懂得學以致用,其實平時老師身邊有很多的兒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們正確的運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師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效果要好的多,這樣既有利于孩子們掌握知識,又能提高他們的行為習慣,一舉兩得。
現在天氣漸漸的開始暖和起來了,早晨起來沐浴著一縷縷的陽光,閉起雙眼,不禁感慨頗多,回想自己來幼兒園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在幼兒園里使我學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懂得了不知疲倦,懂得了謙讓,懂得了溫和,懂得了如何和小孩子們相處。。。
記得我剛踏進五井鎮中心園的校門時,我還懷有抵觸的心里,心里非常的不樂意,因為我是一名音樂生,一直在教初中,自己從來就沒有接觸過幼兒,一點也不了解,一想起孩子們那吵鬧的聲音就會很反感,可是當我踏進校門我便感到了空氣的清新,當第一次見到了整潔美麗的校園,第一次碰到和藹可親的領導,碰到友好微笑的老師,第一次聆聽活潑稚嫩的笑聲,我便開始對這所幼兒園有了好感。
其實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幼教這個行業,整天有寫不完的案頭工作,什么教育筆記、教學案例、觀察筆記、幼兒成長故事、專題論文、活動記錄等等,并不斷地與時俱進!別人都以為是很輕松的工作,其實不然!工作強度大,永遠有干不完的活,兩個字形容----忙碌,這所有的一切都看在眼里,可是所有的幼兒園里老師都沒有抱怨過,他們總是腳踏實地的工作,因為他們愛孩子,愛這份工作,他們總會說看著那些“小調皮”開心的笑臉就不覺得累了。。。
您使我懂得了很多很多,感謝您,感謝孩子們。
在小班就餐時,我發現幼兒不知為何,對吃包子沒什么興趣。總有少數孩子不愛吃,光拿著玩剩下許多。面對此現狀,我很著急,我過去問他們:“為何不愛吃?”他們說:“包子太大,想吃自己包的包子。”于是,我聯系了伙房工作人員,想讓幼兒自己動手來包包子。
又到了吃包子的時間了,我陪同孩子們來到伙房,先讓孩子們停火方師傅們的講解,而后自己聯系這包,并且讓每個幼兒報的做上記號,孩子們的銷售各個都比較靈巧,經過不足一上午的時間,一個個五花式樣的包子呈現與我們面前。下一步等待著蒸包開龍,當開籠后,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去搶自己的勞動成果,看到他們個個吃的特別想,我心里好興奮。
由此我想:這樣做,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大大提高了孩子的食欲,何樂而不為呢?從此我吃包子的時間總是讓幼兒自己包。
孩子們所為的快樂其實很簡單,他們有自己的興趣和感受,也有選擇的自由。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不進去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還會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想法,我清醒這次讀懂的孩子,理解了孩子,也讓我體會到了教育的魅力所在。
《幼兒園隨筆托班50篇》:幼兒園隨筆托班第1篇幼兒園托班教育隨筆(一):穩定情緒,樹常規看著已經入園一個月的豆豆班小朋友見全神貫注的在聽明老師講故事,此刻豆豆班的小朋友可能干了。我想到習慣的重要
《小班教育隨筆400篇范文》:小班教育隨筆400篇范文第1部分 在班里,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
《幼兒小班隨筆18篇》:第1篇幼兒小班隨筆 教育隨筆:引導小班幼兒在家進行閱讀活動的策略 小班是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但是這一時期的孩子比較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培養閱讀的習慣固然重要, 但如果方法不當很容易使小班幼兒產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