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教師教育隨筆《告狀孩子的背后》,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我讓我們班的孩子自由活動,孩子們很高興,都玩得不亦樂乎。這時怡慧小朋友跑了過來,“老師!老師!何宇翔又弄壞我的水彩筆了。”我走近一看,水彩筆被拆得都散架了,我還沒來得及問明原因,就聽見圍觀的小朋友不停抱怨,諾一說:“是啊,何宇翔最壞了,他以前還把我的圖畫本給撕了!”逸晨說:“他以前還打過我!”孩子們唧唧喳喳地向我訴說他以前的“惡行”,這讓我頗為吃驚,因為他們對同伴缺乏應有的寬容。我也留意到,當請幼兒談談自己對同伴的認識時,很多幼兒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同伴的不足,如不守紀律、打人、不好好吃飯、被老師批評等等,對同伴的優點卻很少提及。我們不禁自問:當幼兒滿腦子都是同伴的缺點時,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同伴關系在幼兒期尤顯重要,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與成人相處的時間逐漸減少,而與同伴相處的時間則逐漸增加。相對而言,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往往更平等化,利于幼兒探索各種社會交往技能,但如果幼兒缺乏對同伴的寬容心,則會影響良好同伴關系的建立。無法寬容他人的幼兒往往會一直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會認為自己比別人高明,而不被他人寬容的幼兒則可能會感到受到排擠,對一直指責自己的幼兒懷有怨恨之意。長此以往,會導致班級內同伴關系的緊張,不利于幼兒社會性發展。
因此作為我們老師也應該反思,怎樣向幼兒展示正確的處理方式。也許我們應盡量不使用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的語言,如“你又這樣啦~你怎么老是這樣呢”等等,避免給幼兒消極的暗示。在幼兒對同伴產生無意傷害行為時,教師應盡量不表現出對過失方的嚴厲指責和批評,而是冷靜地引導幼兒復述事件的過程,找出引起傷害行為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日后應注意的事項。
《教育隨筆大班區域3篇》:教育隨筆大班區域第1篇 根據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和區域的更換,本周所設置的區域有——小醫院、探索區、建構區、圖書角、數學區、健康區。在每個區域中也相應地
《大班教師隨筆3篇》:大班教師隨筆第1篇 命令的口氣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說一不二,與自己的父母講話也用命
《年大班教學隨筆3篇》:年大班教學隨筆第1篇 小朋友們小便后洗手是最基本的事情,可是有的孩子卻總喜歡偷懶,有的小朋友 只把手指尖浸濕,有的偷懶不打洗手液,還有的直接洗都不洗就走。怎樣促使孩 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