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教育隨筆大全《給孩子更多機會》,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陽陽小朋友進園時不到兩歲半,個子又長得比較矮小,走路也不穩,一不小心就會被同伴碰倒。因此我和孩子們常常幫助他,對他格外的關心。
陽陽吃飯特別的慢,經常吃到班上最后幾個或一個。特別是冬天經常吃到飯菜變得冰涼。每次我看見了忍不住會幫助他。久而久之,給陽陽喂飯便成了我的“例行公事”。聽到陽陽的每一聲“謝謝”我的心里總是甜甜的,家長的每一此微笑更是堅定了我的行動,我覺得自己做得對。
有一天吃完飯后,我像往常一樣走過去準備給陽陽喂飯,可陽陽說什么也不把手中的飯碗遞給我。嘴里還嘀咕著什么。我坐到他的身邊也摸著他的頭說你:“陽陽,你想說什么?”他想了想,小聲的說:“老師,讓我自己來。”我的心為之一顫,陽陽見我有些遲疑,拉開我的手說:“老師,我自己吃。”我馬上同意了他的請求。他那瘦小的臉上馬上因為興奮二顯得通紅。
看到這一幕,我后悔極了。我因為他吃飯太慢而天天給他喂飯,未曾想到反而遏制了他的自由,剝奪了他生活自理的權利。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讓陽陽自己吃飯,并在旁邊督促他,關心他。雖然有時他還會吃到最后一個,但我從不責備他,而是鼓勵他幫助他樹立自信心,讓他體會成功的喜悅。
從此,對于有些方面發展緩慢的孩子我都會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慢慢學習,慢慢進步,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多的發展。
又到午餐時間了,香香的飯,小朋友看見了都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咦,周加怎么了?他在撥弄著飯,眉頭也皺了起來。我走到她的身邊問:“怎么了,周加?”她低頭不語。“是身體不舒服了嗎?”我伸手摸了摸她的額頭,沒有呀!剛才還和小伙伴們一起開心地戶外活動呢?怎么一到吃飯時間,他就又犯愁了呢?“老師,我不想吃里面的胡蘿卜!”噢,原來如此。于是,我對周加說:“這樣吧,你把胡蘿卜剩在碗里。這樣行嗎?”他聽了我的話,馬上點點頭,一會兒就吃下了半碗飯菜,還一邊吃一邊瞄我一眼,我只是高興地對他拍了拍頭。等給她盛稀飯時她已經把一碗菜全部吃完了,胡蘿卜也不見了。我想應該是:周加自尊心很強,怕別的小朋友羞她吧!而等老師真正妥協時,她又不好意思了。
從這件事中,我醒悟到:孩子不吃飯其實是有他的想法和原因的。不愛吃的飯菜對她來說是個心理負擔,而我采取的是:給他一個選擇的臺階,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使他減輕心理負擔,于是了他就能愉快而輕松地進餐了。
由此我聯想到:每個孩子有他內心的想法和需求,而有些想法他還不善于用言語表達只好由行為表現出來。即使是外顯的行為,每個孩子還會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而且在每個孩子的行為表現背后還有成人所不可理解的心結。現在我才對“站在孩子的角度和視角,看待一件事,換個位置或方式想一想,做一做。”這句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如果,在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能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一想,采取一些他們能接受的方法來進行教育和引導,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以上就是《給孩子選擇的機會》的全部幼兒教育隨筆內容,講的是關于孩子、怎么、表現、行為、每個等方面的內容,希望對讀者有用。
小班孩子年齡小,連基本的日常生活如吃飯、穿衣都不能自理。這也是小班老師最為難之處。如果一味地幫孩子做,就會養成他們的依賴心理,使他們失去鍛煉的機會,而一下子讓他們什么事都自己做,孩子們又實在做不了。一天,午睡后,欣怡第一個起床,但他不會穿鞋子,就坐在床上等著老師幫他穿。于是,我便走過去,幫他穿上一只鞋,并要求他仔細看老師是怎么穿的,留下另一只讓他學著自己穿。欣怡很能干,幾下便學會了。我立即表揚了他,并讓他去給其他不會穿鞋子的小朋友示范。欣怡學著老師的樣子,也是只幫小朋友穿一只鞋子,另一只讓小朋友自己學著穿。這樣,經過幾次“傳、幫、帶”,全班小朋友都學會了穿鞋子。其他如穿衣服、扣扣子等,我都采用了這種方法,效果挺不錯。
很多時候,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鬧聲沖天的場面,包括我在內的年輕教師往往因急于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就會拼命地喊,一遍不行就喊兩遍,一遍響過一遍,簡直就是聲嘶力竭——這無疑是一種最直接、最常見的方法。殊不知它卻不是最有效的。原本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但老師卻也加入了“吵鬧“的行列,用叫嚷的方法來制止吵鬧,結果適得其反,甚至是事倍功半。要知道,一個人的聲音怎抵得過全班幾十個孩子的聲音呢?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招:行不通!
那么,面對孩子們吵成一片的情形該如何是好呢?以退為進,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孩子越鬧,老師則越安定;孩子越吵,老師則越安靜。不用嘴巴喊,就用眼睛看,用眼神去提醒那些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的孩子。孩子是聰明的 ,他們會明白你的眼神所蘊藏的話語。切忌不要以聲壓聲,不要妄想僅憑你一人之力可以超過全班孩子的聲音。
情境描述二:
午睡前,要求孩子們解完小便后安靜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可總有一些孩子站得東倒西歪的,嘴里還不停地說著什么,提醒了他們好多次,可還是安靜不下來,吵吵鬧鬧地來到午睡室門口,笑著哄他們:“誰最安靜就請他先進去睡覺!”一點效果也沒有,他們仍舊我行我素,你說你的,他們說他們的。沒辦法,只能改用嚴厲的聲音說道:“誰再講話就不要進去了!”……還是老樣子。無計可施的我卻還是固執地“守”在門口,決定要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后再進去。
這時,另一位老師一邊學著小貓的動作,一邊輕輕地說:“喵——喵——喵——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花貓輕輕地走進午睡室!”話音剛落,孩子們立刻鴉雀無聲,都乖乖地學著小花貓的動作,輕手輕腳地走進去了。
反思與分析:
小班的孩子對指令性的語言不是很敏感,甚至是不太理解。但他們卻很愿意模仿成人的動作,尤其喜歡各種小動物的樣子。當老師在大家面前學做小花貓的時候,孩子們能很快到投入其中,并學著模仿。這樣,他們就能夠自然而然的安靜下來,乖乖地走進午睡室了。
在孩子吵鬧的時候,聲音已經完全充斥了整個教室,小耳朵很難再聽到老師的話語。這個時候,另一種語言或許能起到更好的作用,那就是——肢體語言。一個簡單的動作,如:將食指按在嘴唇上,就表示安靜下來,孩子們看見后就能很快閉上小嘴巴。或許開始的時候,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強化幾次后,孩子們就會明白。常此以往,這種無聲勝有聲的辦法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描述三:
午飯時間,吃得快的小朋友已經離開了座位,開心地玩起了積木等玩具了。不一會兒,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其中。這時,他們不再滿足于安靜地玩玩具了,而是跑得跑,跳得跳,有的還一個勁地纏著老師要玩具。只見成成和幾個男孩子把小椅子都堆在了一起;雨欣拿著一個玩具榔頭在地板上拼命地敲啊敲;教室一角:藤藤、能能他們正舉著幾個奧特曼的玩具在大玩打怪獸的游戲……
漸漸地,教室里又是一片嘈雜的聲音。眼看孩子們一個個地吃完飯,加入到這吵鬧的隊伍中,我于是拿起了一本故事書,先安排幾個聽話的孩子坐下,給他們講起了故事。故事很有意思,孩子們聽得很認真,目不轉睛地看著我。我繼續講下去。這時,一些在吵鬧的孩子陸續走了過來,也坐下聽我講故事了。不一會兒就連那幾個最調皮的孩子都被我們的故事吸引住了,不知不覺地作到了小椅子上,靜靜地聽我講故事了。
反思與分析:
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同伴的影響比較大,雖然他們不大會用語言表達出來,但在孩子的行動中卻可以得到體現。上述案例中,一些原本在吵吵鬧鬧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同伴安靜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故事,好奇心驅使他們也要加入到伙伴中來。從而使所有的孩子都安靜下來了。
小班的孩子逐漸接觸家人以外的人,共同生活和學習的伙伴是他們社會化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成員之一。因此,同伴的影響對小班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們的很多個第一次,或許都是從自己的同伴身上習得的,如:看到同伴兩只手搬椅子放好,他們也就不再用手拖而改用手搬了;看到同伴飯后漱口,他們也會跟著做……這種同伴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比老師的提要求更有效,更自然,因為它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的,這也符合著名教育學家盧梭的自然教育學說:讓孩子自然地成長。這種成長是發自孩子內心的、主動的,也必將是長久的。如果將這種效應巧妙地運用于常規工作,會有不小的收獲!
情景描述四:
活動課上,要求孩子們學一學小動物的樣子,孩子們很興奮:一會兒學小猴子竄上竄下;一會兒學小兔子滿教室跳;一會兒又學小貓“喵喵喵”地叫個不停……敲鈴示意他們安靜下來,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在老師的要求下回到位子上坐好,可總有幾個調皮的孩子仍我行我素,不是站起來就是小嘴巴說個不停。只見濤濤還在跟旁邊的小朋友大談飛機大炮什么的,我一邊將活動繼續進行下去,一邊走到他身邊,輕輕地將他拉回到座位上,并且做了一個安靜下來的姿勢,在他身邊站了幾分鐘后,他基本上安靜了下來。可一邊的佳杰還在小椅子上爬上爬下,動個不停,于是,我輕輕地將他拉到我身邊,請他坐在我的旁邊。這下,小朋友們都安靜地認真聽我上課了。
反思與分析:
上述案例所描述的是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經常遇到的情況: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總是很難按照老師的要求和大家一起安靜下來,繼續聽老師上課,他們總喜歡自顧自的再玩一會兒,再講一會兒,那么如何使他們能夠很快的安靜下來呢?如果老師停下來提醒他們,必定會影響到其他本來已經坐好的安靜下來的孩子。調皮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的,老師輕輕地走過去提醒一下,使他們意識到就可以了。
有句話叫作:“擒賊先擒王”。這本是用在戰場上的術語,但用在一個班集體中卻有異曲同工之處。每個班級總會有各別調皮的孩子:上課講話的是他們;下課吵鬧的是他們;沒事跑來跑去的也是他們;吃飯爬上爬下的還是他們。在孩子們吵鬧的時候,首先“搞定”他們,你會覺得耳邊安靜了許多,當然也會輕松了許多!
孩子的心是純靜的,他們需要一個寧靜、平和、溫馨的環境供他們學習和成長。作為孩子的引導者、教室環境的創設者,教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其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當孩子們漫無目的吵鬧時,需要你輕輕告訴他們該干什么;當孩子們在上課時隨意講話而影響別人時,需要你耐心提醒他們安靜下來認真聽講;當孩子們因種種原因哭鬧時,需要你悉心撫慰他們的心靈,讓哭聲停止……
作為一個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幼教工作者,不僅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一日常規活動中悉心發掘,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寧靜、和諧的氛圍,更要擁有一顆平常心,持有一種寧靜的態度,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平和、滿足,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認真而又冷靜、實在而又平和的下一代。
[標簽:教師 活動 小游戲 游戲]幼教精華資訊 免費訂閱
導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幼兒有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輔之以教師的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繪畫是幼兒喜好的一種藝術活動.手拿五彩畫筆,在畫紙上大膽涂鴉、盡情作畫,讓幻想中的世界在自己的筆尖變為現實,是何等美妙!然而,學齡前期兒童的心理活動帶有很大的不穩定性,而小班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又是很隨意、很短暫,需要教師因勢利導、加以強化。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繪畫興趣呢?
一、提供刺激——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兒童的視覺發展與豐富多彩的環境刺激有很大關系。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片、幻燈、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刺激幼兒的視覺神經,
激發孩子感受知事物的興趣,喚起他們繪畫的愿望。如:經常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從不同的視角去欣賞花草樹木、山山水水、人們活動,從大自然這幅美麗的畫卷中,激發他們描繪自然萬物的興趣。再如,在活動室的各面墻上畫上大型的童話故事,在每扇門或窗上張貼顏色鮮艷、富有動感的廣告圖,欣賞動畫片里的奇妙世界,給幼兒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使他們產生繪畫表現的沖動。
二、創造條件——誘發繪畫興趣。
在繪畫活動中,總有個別幼兒要么一筆不畫、要么亂畫一氣,有的甚至會說:“老師,我不會……”這主要是他們習慣于依賴成人的幫助,缺乏自信。面對這些孩子,要多組織一些有趣的、有意義的活動,創造條件讓他們消除恐懼心理,誘發繪畫興趣。
對于膽小不敢多畫的幼兒,在作畫過程中找出有趣的地方,通過情景式語言步步誘導,幫助他們逐漸豐富畫面。如:在畫“好吃的蘋果”時,有的孩子只畫了一個大紅點,依稀像個蘋果,我馬上加以贊賞:“蘋果真大呀,可是太少了,能多畫幾個給老師嘗嘗嗎?”當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手捧畫有好多蘋果的畫兒向我走來時,我趁勢又說:“蘋果真多呀,太好了!要是能把老師和小朋友吃蘋果的樣子畫進去,就更好了!”孩子們連連點頭。當看到他們時一步大膽表現時,我不斷地用詼諧、夸張、指向性強的表揚語不斷鼓勵他們,一幅幅“蘋果豐收、吃蘋果、運蘋果”的畫面躍然紙上、生動有趣。
三、學畫于嬉——巧妙組織繪畫活動。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意識發展水平較低,幼兒會認為生活中的玩具、樹木、小草等跟他們一樣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即“物我同一”性。教師應順乎幼兒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戲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我教幼兒用兩個圓圈畫小雞,但有的幼兒往往將圈與圈分得很開。這時若告訴他們小雞的頭和身體分開了,會非常疼的,會哭的,孩子很快便會把它們連在一起。
小班幼兒的思維尚處于直覺行動階段,注意力易分散,很難堅持畫一個主題。這時,教師可巧妙地將游戲和繪畫活動結合起來。如:畫“柵欄”時,我利用“狼和小羊”的游戲,帶孩子們在操場上自由自在地玩著。玩累了,我說:“肚子餓了,哪有青草呀?”孩子們手拿粉筆,手忙腳亂地在地上畫著青草。吃飽了,散步時,我說:“不好了,大灰狼來了,怎么辦呢?”引導孩子們趴在地上畫豎線做柵欄。一會兒,我說:“柵欄太矮了,大灰狼會跳進來的。”幼兒就畫長豎線。我又說“哎呀,這兒有個洞呢,大灰狼會鉆進來的。”幼兒就拼命畫,畫得又多又密。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自始自終興趣盎然,最大程度地激發了他們繪畫的熱情和關注周圍生活的興趣。
四、賞畫于趣——保特幼兒繪畫興趣。
由于幼兒的空間、時間知覺不完善,思維不受局限,有時全憑個人喜惡,故在繪畫中常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人頭比身體大;天空飄著雪花,身上穿著裙子;花兒比樹高,蝸牛長出了翅膀……幼兒在繪畫中出現的與現實生活錯位的現象,作為教師不應大驚小怪、立馬打斷,而是以兒童的眼光來看它們,傾聽幼兒的奇思妙想,了解孩子們的心聲。作為教師,不應只看重幼兒繪畫的結果,更應重視幼兒在作畫過程中享受到的快樂與滿足。在幼兒獲得愉悅和滿足感的同時,適時指導他們學習一些繪畫技巧,認知相關事物的特征。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他們的繪畫興趣持之以恒,繪畫技能逐步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幼兒有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輔之以教師的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陽陽小朋友進園時不到兩歲半,個子又長得比較矮小,走路也不穩,一不小心就會被同伴碰倒。因此我和孩子們常常幫助他,對他格外的關心。
陽陽吃飯特別的慢,經常吃到班上最后幾個或一個。特別是冬天經常吃到飯菜變得冰涼。每次我看見了忍不住會幫助他。久而久之,給陽陽喂飯便成了我的“例行公事”。聽到陽陽的每一聲“謝謝”我的心里總是甜甜的,家長的每一此微笑更是堅定了我的行動,我覺得自己做得對。
有一天吃完飯后,我像往常一樣走過去準備給陽陽喂飯,可陽陽說什么也不把手中的飯碗遞給我。嘴里還嘀咕著什么。我坐到他的身邊也摸著他的頭說你:“陽陽,你想說什么?”他想了想,小聲的說:“老師,讓我自己來。”我的心為之一顫,陽陽見我有些遲疑,拉開我的手說:“老師,我自己吃。”我馬上同意了他的請求。他那瘦小的臉上馬上因為興奮二顯得通紅。
看到這一幕,我后悔極了。我因為他吃飯太慢而天天給他喂飯,未曾想到反而遏制了他的自由,剝奪了他生活自理的權利。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讓陽陽自己吃飯,并在旁邊督促他,關心他。雖然有時他還會吃到最后一個,但我從不責備他,而是鼓勵他幫助他樹立自信心,讓他體會成功的喜悅。
從此,對于有些方面發展緩慢的孩子我都會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慢慢學習,慢慢進步,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更多的發展。
開午飯了,孩子們都津津有味地吃著,只有夏藝萌小朋友,她一邊吃,一邊低頭往桌子下面看。我以為她又在往桌子下面扔她不喜歡的菜,以前她就有這個毛病,不合口味的飯菜她就偷偷往桌下扔。我不假思索地喊過去“夏藝萌你又在扔菜了是不是?”夏藝萌看看我,沒吭聲。我又去給別的孩子盛飯,等我回來再看夏藝萌,見她的小手又在桌子下面弄著什么,我有點生氣了。我走進她,見她桌子下面干干凈凈并沒有什么。忽然發現她有一只鞋沒有穿在腳上,鞋扣開了,她原來是在扣鞋扣呢。我忙蹲下給她扣好鞋扣,并摸了摸她的頭說:“好好吃飯吧。”她低下頭看了看自己的鞋,又看了看我,這才安心地吃起飯來。
對小班的孩子更應該細心,要不差點兒冤枉了孩子。
豪豪是我們班級里最小的一個孩子,說話、做事總是慢騰騰的。為了讓他和其他小朋友同時做完某件事,總是讓他先動手,小朋友也都把他當小弟弟,什么事都讓著他。長久如此,我們都習以為常了。
今天中午吃飯時,與往常一樣,第一個分給他飯讓他先吃,可他就是不懂筷子。我說了好幾遍:“樂樂,你先吃。”沒想到他慢慢悠悠地說出一句話:“我要和小朋友一起。”我愣了一下,沒想到他說出這樣的話。我趕忙對他說:“有飯的小朋友都已經開始吃了,你也開始吃吧。”聽了這句話,豪豪才高興地拿起筷子吃起來。
分完飯后,我一邊看著豪豪吃飯,一邊想,孩子雖然小,但他也希望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對待他,而不喜歡受特殊照顧。教師應該注意他的感受,使他能像其他幼兒一樣茁壯成長。
《小班教師教育隨筆3篇》:小班教師教育隨筆第1篇 小班的孩子,自控潛力差,好奇心強,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一會兒功夫,活動室里的小椅子就東倒西歪,成了他們的“寶貝”,浩浩騎在椅子上開火車,胳膊
《幼兒園隨筆小班3篇》:幼兒園隨筆小班第1篇 這天上午我組織幼兒上了一節游戲課,“搶椅子”的游戲,在游戲中我講解了游戲的規則,和玩法。在第一輪“搶椅子”游戲戲中,我請了十
《小班教養隨筆13篇》:第1篇小班教養隨筆 一個人的教養這件事真的要從小就開始培養,長大后乃至成人才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正確的行為規范。中國學前教育網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美國父母網站總結發表了25條注意事項,只要孩子在九歲前學會這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