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下學期教育隨筆《讓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戶外游戲活動結束后,我象往常那樣問道:“這個游戲好玩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用同一種回答說:“好玩。”正當我準備表揚他們時,另一個聲音卻在此時大聲地冒了出來:“這個游戲一點都不好玩!”回頭一看,是讓我頭痛的“調皮鬼”蔣小宇,教室里頓時一片嘩然,不少孩子嘲笑他的回答。我看看他,第一反應是他又開始調皮搗蛋了,故意和老師唱反調。然后另一個聲音卻告訴我,先別急著否定,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本獨特的書,他們會用一百種語言與環境交互作用,聽一聽吧!于是,我將責備的話語先壓一壓,故意十分不解地問:“為什么這個游戲不好玩啊?”蔣小宇眨眨眼睛,摸摸頭說道:“因為天氣太熱了,我的全身都是汗,還有點頭痛呢,非常不舒服,所以我覺得不好玩。”多么簡單而真切的回答啊。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師應該及時發現,而不是及時制止。細想自己的教育過程,雖然嘴上常說:“給孩子自由的空間、時間,讓每個孩子富有個性地發展,”但是,當問題真正產生時,我給予的應答卻往往是“一種聲音”。在這種單調劃一的聲音中,孩子的個性收斂了,自我張揚的表達方式不見了,瞬間迸發的火花也漸漸熄滅了。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最真實的生活感受,習慣聽一種回答的聲音,因此就造成了孩子的定向思維、效應回答,就如同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玩具娃娃,缺少了活力和個性。因此我們必須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待一切,給他們自我表現的舞臺,讓他們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學生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都是有害的:期望過高,學生老是達不到,自然有損其信心的樹立與鞏固;期望過低,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即能達到,自然談不到樹立信心。只有期望適中,才有助于自信心的樹立與鞏固。所以,在工作中我也十分注意了這一點。
幼兒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們的生活中充滿著驚喜,充滿著樂趣,充滿著意外......他們的學習需求更多地來源于這些驚喜、樂趣和意外。細細留意,我們會在幼兒的一言一行中發現他們關注的焦點。當我和幼兒在戶外散步時,他們會數著彩磚跳格子,往往數著數著就亂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團,從一再數;他們會歪歪扭扭、樂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輪胎上轉圈;也許對于成人來說這是無聊的事,可是看著幼兒的笑臉,就明白他們樂此不疲的原因了。
小娜是我班上一個秀氣的小女孩。平時,她不太愿意主動與人交往,話也不多。學習活動中從來都不愿意舉手發言,請到她時,也不愿意開口說話。有時情緒很不穩定,奶奶送她來園時經常哭鬧。似乎是一個很難接近的孩子。可是,她卻又是個聰明又懂事的孩子。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膽的品質,需要的是更多的關注和機會。
首先,我在與她家長的交流中得知,小娜小從有奶奶帶大,奶奶為了孩子的安全,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護下成長。加上父母工作比較忙,很少有時間在家照顧幼兒,使她從小性格就比較內向。面對什么困難都要讓別人去幫忙。
于是,我經常和她說說話,問問她家里的一些小事。 并利用上課時多找機會讓她表現自己。今天,剛坐下,她就樂呵呵地告訴我:“昨天爸爸和我玩球了,他的技術還不如我呢,我都會轉身拍球了?”
今天,小娜穿了條漂亮的新裙子。小娜今天可真漂亮!”早上,我注意到她衣著的變化。“這是我媽媽給我新買的。”她高興地告訴我。“是不是有點大呀?”“對呀,媽媽說這樣明年還能穿的。”她臉上帶著開心的笑容。
活動中,我一直觀察著她,發現今天她的情緒很高漲。我嘗試請她回答問題,她一點兒也沒有不開心的表情,大大方方地回答了。
愛如春風,愛似陽光,使萬物滋潤,使萬物茁壯。有了濃濃的愛,我們的孩子才能揚起自信的風帆,才能體驗成功的喜悅,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大班的孩子都比較頑皮好動。每每課間總是在活動室大呼小叫,你追我趕的;閱讀區里的圖書常常被翻得亂七八糟;盥洗室里人頭攢動,擁擠不堪。這段時間是孩子們最向往也是老師們最頭疼的時刻,因為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而老師們卻要時刻繃緊安全的弦,生怕孩子們碰著、磕著,發生什么意外。
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很為難。如果不讓孩子自由活動,把他們禁錮在座位上,既束縛了孩子的自由也不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但如果放任他們,在集體教育活動時,他們就會變得自由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活動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于是我將課間活動進行了合理的調控。讓幼兒進行分散活動,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選擇的過程雖然有點亂,但是幾分鐘之后,孩子們都能安靜下來,有序地和小伙伴們投入到游戲中去了。
除此之外,我還將其與主題活動相結合。讓幼兒玩出自信、玩出快樂。如:在學習了“小青蛙跳跳跳”之后,我發現孩子們還對那節游戲活動意猶未盡。于是,在戶外活動時,我讓他們在原來簡單跳躍的基礎之上,再去探索還有沒有別的跳躍方式,并讓他們自由結伴嘗試跳躍的方法,孩子了有了活動的方向之后,不會再嘰嘰喳喳、亂蹦亂跳的了,一切都是那么有秩序。
我發現在游戲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我們老師不必為了維持班級秩序而限制或者給孩子們劃定好固定的區角讓他們進行游戲,我覺得這樣做會適得其反,因為孩子們失去了自主選擇的權利,他們對游戲活動就會失去了興趣,從而出現有部分孩子追逐打鬧、無所事事的現象。反之,我們讓孩子自主選擇喜歡的區角進行游戲,他們會在游戲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同時,也能促進了幼兒同伴間的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使得他們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展。
孩子在童年時期快樂的成長關系到孩子的未來,快樂的童年時光能夠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良好的作用,我們作為大人,應該用鼓勵代替抱怨,讓孩子們在鼓勵中快樂地度過童年的每一天。
生活中父母喜歡以他們的角度去評價孩子,繼而代之的是不適當的埋怨孩子。圍繞在孩子耳邊的經常是這樣一句話:“這孩子這不行,那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感,孩子也不例外。而小朋友經常受到批評就會失去信心,對自己感到失望,給他們多彩的童年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
我們班岳青倩小朋友就是這樣的例子。她的父母習慣于在別人面前數落批評她,久而久之,她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責下喪失殆盡,所以做事的時候經常怕這怕那,她看見別的小朋友獲得成功時便會說:“那種事真沒意思!”我常常感到她在情緒上還沒有成熟,也經常看到她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起,指責他人。她們更強烈的希望擁有同病相憐的伙伴,她們的童年在父母的抱怨中布滿灰塵。
父母絮絮叨叨埋怨孩子,實際上是等于在叮囑孩子:“你是在不斷的失敗呀!”由此看出,在中國鼓勵教育刻不容緩。父母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及時送上鼓勵,而不是一味的給孩子潑涼水。鼓勵猶如一泓清泉,甘冽而清甜;猶如一劑良藥,撫慰孩子心靈創傷;又猶如一縷春風刮過孩子心頭,溫暖孩子的童心。
作為幼兒老師,我感覺孩子的成長環境很重要,要給予孩子良好的環境生活,讓孩子在充滿鼓勵的環境中快樂成長,敢于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實踐表達出來,讓童年時的鼓勵為未來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們大班剛開學幾周,我就發現新的畫報擺出幾天后,封面與內芯就分家了,水彩筆用了幾次,不是少了筆帽就是少了幾支,新的玩具拿出來沒多久也會變得七零八亂的。盡管我反復強調孩子們要愛惜幼兒園的玩具、學具,可是收效并不大。
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讓孩子們自己去體會自己所犯錯誤的后果。于是,玩具損壞了,我收起來了;圖書撕破了,我就收了起來,不再添置新書;彩筆、蠟筆顏色不齊了,我也不提醒了。一段時間下來,孩子發現沒有書看了,也沒有玩具了,畫畫時想用的顏色也不齊了,他們就覺得難受了,也開始著急了。見此,我對孩子們做成了一次教學活動《物品去哪兒了》,讓孩子們自己來討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他們都爭先恐后地講了起來,不用老師多費口舌,孩子們都自然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知道沒有書看,沒有玩具玩,沒有蠟筆用是他們自己不愛惜的結果。后來我把新書、玩具、蠟筆都補齊了,孩子們都能很愛惜物品了,班上的新書、玩具、彩筆少掉的情況也減少了很多。
總結:對于大班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單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讓孩子們自己發現錯誤,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手段,我們當老師只要運用適當的方法,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讓孩子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和錯誤效果會更好,切忌以教師為中心,讓幼兒無條件地服從。
從教二十多年來,我發現家長對幼兒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越來越不重視了。有的家長竟然說:“樹大自然直”。我卻不這樣認為,請家長們不妨聽一聽我的幾點建議。
有一位外國教育學家曾經這樣說過:
孩子的心田,
是一塊神奇的土地;
播下行為的種子,
就收獲習慣;
播下習慣的種子,
就收獲性格;
播下性格的種子,
就收獲命運。
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古往今來,這是一條被許多事實證明了的鐵的規律。
行為習慣是多方面的,有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人際交往習慣,道德習慣等等。如果好的行為習慣不注意培養,不良的行為習慣也不注意矯正,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命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1、培養孩子的自理習慣。
培養孩子的自理習慣,要從日常生活的細節開始,一點一滴的教他們做起,例如,讓孩子自己整理床鋪、自己洗手帕、自己到掃房間、自己整理書包等。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長盡量讓幼兒自己去做。
培養孩子的自理習慣,要持之以恒,始終如一,不要半途而廢。這樣,才能使孩子在反復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養成良好的習慣。
2、培養幼兒勤勞的行為習慣。
勤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立身社會的根本。只有勤勞,才能艱苦奮斗,激勵人奮發向上,有所作為。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有些家長忽視對孩子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的培養。
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要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做起,例如洗衣服、掃地、倒垃圾、洗碗筷等,當孩子勞動以后,家長要給予檢查、評價,適當給予表揚批評,鼓勵他們積極勞動,樂于勞動。切忌給孩子潑冷水,挫傷他們的勞動積極性。
3、培養孩子養成講文明、有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
一次,我去逛商店,看見一位母親帶著孩子逛商店,孩子執意要買一件昂貴的玩具,母親不肯,孩子就大哭大鬧,躺在地上不走。最后家長還是以給孩子買了玩具而告終。
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已經習慣,只要大哭大鬧,家長就會滿足他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的不良習慣也就養成了。因此我建議家長,對孩子的文明禮貌行為教育,要抓早抓小,要從孩子日常行為表現的一些小事抓起,如挑食、任性、和大人頂嘴、說粗話臟話。
總之,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家長要引起重視,因為良好行為習慣,可以塑造出健全完美的人格;不良的行為習慣,往往會造成某些品格的缺陷,有的甚至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大班教學隨筆3篇》:大班教學隨筆第1篇 在一次吃午飯的時候,老師分給每個小朋友一個煮好得雞蛋,要求小朋友自己剝皮,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剝了起來,唯獨小新小朋友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肯動手急的臉都紅
《大班教保育隨筆200篇》:大班教保育隨筆第1篇 保育員隨筆(一): 在幼兒園,調皮的孩子會經常做出一些不貼合規則的事情,會經常犯一些小錯誤。經過班上老師的教育,孩子經常是當面說得很好,轉身卻又忘了
《大班優秀教育隨筆3篇》:第1部分 一天在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問小朋友們:“兩天不見了,你們最想誰啊?”我本以為他們會說最想老師了,但是他們大都卻說:“我最想鄭以樂了。”我表示很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