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大班老師教育隨筆《家長應給孩子訴說的機會》,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孩子正處于生長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強,但也有他們獨特的思維方式。他們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因此,當孩子發生問題時,家長應冷靜下來,給孩子訴說的機會,從孩子的訴說中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機,然后因勢利導進行教育,幫助孩子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在現實中,有些家長卻沒認識到傾聽孩子訴說的重要性。孩子一旦做錯了是事,總以成人的思維去看待孩子所做的事情,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孩子因失去說話的機會或自己的話得不到父母的信任,只好將委屈和不滿藏在心底,容易使孩子產生與父母對抗的心理。傾聽孩子的訴說,充分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是一種家教藝術。家長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會信任父母,愿意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每個班中,孩子能力都是有差異的,能力強一點的,會聽老師的,會按老師的要求做事的孩子老師總是很放心地把一些小事交給他們去做。比如說:每天整理圖書,到別班去幫忙借東西等等,有些事情甚至已經成習慣了,每天都有這幾個孩子做。
晨間活動,我叫小朋友去發玩具,我很習慣地叫了一個小朋友去貼放,然而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了:“今天天天沒來。”“哦,她請假了,那誰愿意去發呢?”還沒問完,一只只小手爭先恐后地舉了起來,“我去,我去……”我請了平時不愛說話的張蕓馨去,她很高興并且很好地完成了任務。下午離園時她看見她媽媽時第一句話就是:“媽媽,今天老師請我發玩具的,我做得很好,有些小朋友是不會發的。”看著孩子滿心歡喜、自豪的樣子,這時我心里晃起了漣漪。
為什么只把機會給一些能力強的孩子,而忽視了這么多普普通通的孩子呢?孩子們都只是在人生最初的起跑線上,作為教師有必要把機會給每個孩子。不是嗎?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一切!”想象確實是創造思維的翅膀。
在一次晨間活動中,我給孩子提供了許多飲料盒子,讓他們想辦法玩,等他們盡情玩樂一會兒以后,讓他們說說對這些罐子有什么“新發現”,孩子們邊說邊做給我看,可以滾著玩,可以頂在頭上走平衡……。這時,汪博聞高興地說:”罐子可以做操,也可以玩“房子游戲”。接下來,我便讓大家把自己沒玩過的方法再試著玩一玩。這時幼兒興趣大發,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幼兒嘗試,怎樣利用罐子玩跨跳,幼兒又一次得到了嘗試,三三兩兩擺罐子,結果跨跳的方法各不相同,魏思成直接跨跳,張煜小跑后跳,小朋友想想哪種方法最好,大家都覺得張煜的方法最好,于是我讓所有的孩子來試一試,這樣孩子很快地掌握了跨跳的要領。
通過這個活動,我深深感受到:老師應充分提供幼兒嘗試的機會,通過嘗試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開啟幼兒的心智,培養幼兒的能力,這樣不僅能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而且也使幼兒的創造性得到開發。
一、從毀壞中訓練好奇心
如果孩子對一些玩具或者其他事物產生好奇心,想進一步了解時,與其擔心孩子毀壞東西,不如教給孩子這些東西的使用方法。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來玩玩具,并且在玩的過程中,告訴孩子這些東西為什么會自己動起來,必要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拆開玩具來研究一下它的內部構造。
1、訓練好時機
媽媽在廚房里忙著做飯,讓孩子一個人在客廳里玩耍。一個人玩著沒意思,看著漂亮的玩具汽車,孩子突然有了想把它拆開來的想法,看看汽車的輪子為什么會轉呢?一會兒,地上就多了一堆零件,可是當孩子想把它裝起來的時候,卻發現怎么也裝不上去了。
孩子把玩具拆開來,只是想了解它為什么會自己動起來。孩子因為對玩具產生了好奇心,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這是孩子邁開了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如果大人在這個時候對孩子批評,甚至打罵,都會讓孩子剛剛萌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受到打擊,阻止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進取心,對孩子將來的創造能力都有很大的影響。
2、媽媽不要這樣說
當媽媽從廚房出來,看到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的玩具汽車時,怒火一下子爆發了。媽媽非常生氣地對著孩子說:“爸爸給你買的玩具汽車,你怎么剛玩幾天就把它拆了,下回再也不給你買玩具了。”
二、從模仿中訓練好奇心
如果孩子對媽媽在廚房忙碌的動作產生興趣時,媽媽可以安排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讓他洗黃瓜、西紅柿等,幫著媽媽拿調料等。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就可以了解一些蔬菜的特性,觀察食物生熟前后的變化等,使好奇心得到了進一步的滿足。而且,還有可能更好地激發孩子更深層次的好奇心,培養探索事物的能力。
1、訓練好時機
看著媽媽進了廚房準備做飯,孩子也跟進去在媽媽的周圍打轉,不是摸摸這里,就是看看那里。看著媽媽在擇菜,孩子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拿起一根大蔥來。
孩子學習和模仿的能力很強,當看到媽媽在廚房忙碌時,孩子也想幫媽媽來做一些事情。這時如果媽媽認為孩子這是在搗亂,不讓孩子參與這些家務活,會打擊孩子參加勞動的積極性。孩子在探索周圍環境時受阻攔或受挫,那么他做事就很容易放棄,這種性格甚至會貫穿其一生,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往往很聽話、很順從,遇事聽天由命,但是,他們會沒有主見,遇到很復雜的事情時,往往不知所措。
2、媽媽不要這樣說
媽媽看到孩子拿起了大蔥,一把搶下來,說:“你別在這給我搗亂了,去外面客廳自己玩去!”然后拉著孩子的手,把他帶到客廳的沙發上,自己回到廚房繼續忙碌,并隨手關上了廚房門。
三、從實踐中訓練好奇心
如果孩子想要弄明白“花生是怎樣產生的”這個問題時,媽媽可以找兩個花盆,讓孩子在兩個花盆里分別種下炒熟的花生和生花生。等過一段時間,一盆花生長出幼苗,一盆沒有長出來時,再告訴孩子事情的真相。
1、訓練好時機
孩子吃著媽媽買來的花生,問媽媽:“花生是怎么來的?”媽媽說:“花生是花生豆在地里長出來。”隔幾天,孩子拿著鏟子在地上挖了一個坑,把剝好的花生豆一粒一粒地種在土里。
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在我們成人看來可能很可笑,這時候千萬不要嘲笑孩子。面對孩子的這種探索和實踐的方法,媽媽一定要認真對待,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思維來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誤的,這樣就會束縛孩子的想象力。
2、媽媽不要這樣說
看見孩子把花生豆種在土里,媽媽又是生氣又是好笑,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啊!炒熟的花生怎么能種呢?”
四、從聲音中訓練好奇心
如果孩子對敲打東西產生的響聲感興趣時,媽媽可以專門找一些不同質地的物品,比如說,塑料盆子、不銹鋼鍋、玻璃杯子、瓷碗等等,讓孩子用筷子來敲,看看筷子敲打到這些不同質地的物品上的聲音有什么不同。這樣反復敲打一段時間以后,可以用布蒙上孩子的眼睛,媽媽用筷子來敲打這些不同質地的物品,讓孩子根據這些不同的聲音來判斷媽媽敲打的是什么物品。這樣不但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還能讓孩子在玩中知道一些簡單的物理學知識。
1、訓練好時機
到吃飯的時間了,大家都坐在餐桌旁準備吃飯,孩子也坐到了他的小椅子上了。看著桌子上擺放的筷子和碗,孩子拿起筷子敲了一下玩,聽到筷子敲碗發出“叮叮當當”的響聲,孩子很高興,拿著筷子不停的敲碗,媽媽說了讓孩子別敲了,孩子就是不聽,“叮叮當當”地響聲吵得大家都沒法安靜吃飯了。
孩子敲碗時,會對發出的響聲感覺很好奇,而且敲不同的碗或者盤子都能發出不同的聲音,這讓孩子有了探索的欲望,他想知道敲這些東西為什么會發出這些不同的聲音。這時媽媽的呵斥或者阻止,都會限制孩子的求知欲望,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知識的好機會。
2、媽媽不要這樣說
媽媽搶過孩子手里的筷子和碗,說:“讓你別敲了,你怎么不聽呢?你這么不聽話,我以后不喜歡你了!”
五、從游戲中訓練好奇心
孩子在玩搭積木的游戲時,突然推倒剛搭起來的“小房子”時,媽媽可以問孩子為什么要推倒這些剛搭起來的房子呢?然后可以讓孩子把搭好的房子按照順序一塊一塊地拆下來,告訴孩子在拆的時候房子不會塌就說明孩子搭的房子很結實。通過這種非常規的玩法,才能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正常地發揮。
1、訓練好時機
媽媽和孩子在地毯上玩搭積木的游戲,在媽媽的指導下,孩子好不容易才搭起了房子,媽媽還沒來得及表揚孩子,孩子卻一把推到了剛剛搭起來的房子。
孩子將搭好的房子推倒可能是想知道房子推倒后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房子被推倒時積木會朝著哪些方向散落?孩子這種不按常規方式玩游戲的態度,正是說明了孩子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如果爸爸媽媽引導好的話,孩子的這種探索欲望會轉變成創新思維,這會為孩子將來學習知識、學會獨立思考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媽媽不要這樣說
媽媽看著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幫孩子搭起來的積木房子在頃刻間“土崩瓦解”,非常生氣地對孩子說:“看看你,好不容易把房子搭好,就這么推倒了,下回再不陪你搭了。”
早晨正急急忙忙準備出門,手機震動了一下,是一個陌生的號碼。一看內容,讓我心里不安起來,原來是家長發的:“陽陽今天不來了,昨天受涼了”。我的第一反應是:老師沒有照顧好孩子,讓孩子受涼了。
帶著不安出了家門,去學校的一路上我在反復的想著這條家長的短信,這樣的一條短信粗看一下就是家長向老師請假的,但是仔細看一下似乎是在責備老師沒有照顧好孩子,讓孩子昨天在幼兒園著涼了。急急忙忙進了校門,趕緊給家長打去了電話,想了解孩子的情況。我帶著幾分不安撥通了陽陽爸爸的電話:“是陽陽的爸爸嗎?我是曹老師”。對方很熱情的說:“曹老師,你好”!我忐忑不安的問:“早晨的短信我收到了,陽陽感冒了嗎?”“是的,昨天晚上睡覺被子沒蓋好,所以著涼了......”聽著家長的敘述,了解完了孩子的情況,我的心總算定了下來。
今天的短信雖然是我誤解了家長的意思,但也讓我再次提醒了自己:多給孩子一點關心,少給家長一份擔心!當家長把孩子送到老師手里,除了能讓孩子受教育,也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照顧,老師也擔當了父母的角色。孩子小比較容易生病,尤其是一些體質差的孩子,氣候的突然變化或者其他原因都會造成身體的不適,因此需要老師給予更多的關心。在對待孩子冷暖的問題上我一直非常的重視。我兒子也上幼兒園,體質又比較差,所以平時積累了不少這方面的經驗。每次戶外活動時我都會注意每個孩子的出汗情況,并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增減衣服,進入教室以后及時的提醒孩子穿好衣服,針對個別出汗較多的孩子及時的提醒他擦掉汗,以免著涼。午睡時要求孩子脫掉外衣和外褲,也隨時注意孩子是否蓋好被子,尤其是冬天,起床時及時的提醒孩子穿好外套并扣好扣子。對于有點感冒的孩子隨時注意觀察,并提醒他多喝水......
這些看起來都是很微小的事情,也是老師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卻是實實在在地在關心孩子。我們要隨時關注每個孩子,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今天,窗外下著小雨,孩子們正在開心的玩區域游戲。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凌凌拉著我的衣服說:“老師,我的小椅上有一個小腳印,不能坐了。”邊說著眼淚就要流出來了。誰踩上去的?我看了看椅面,輕輕的在凌凌耳邊說了句悄悄話。
游戲活動開始了,其他的小朋友都坐在自己的小椅子,只有凌凌站著。小朋友問我:“老師,凌凌為什么不坐下呢?”我告訴小朋友:“凌凌的椅子臟了,不能坐了,不信你們看看。”小朋友都發現椅子上的小腳印了,他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著,都在猜測是誰做的?我故意問小朋友:“要不讓凌凌就這樣坐下去好吧,不然腳會酸的。”小朋友們都說:“那樣褲子會臟的,要不拿布擦擦?”這時思思說:“老師,我去拿布吧!”“好,我請思思幫忙,讓他幫我拿布擦擦。”等他擦完了,我還對他說“謝謝!”聽了我說謝謝他就更不好意思了,小聲的對我說:“老師,是我踩了椅子。”看到他能主動承認錯誤,我小聲的對他說:“今天老師原諒你了,自己爬到椅子上會很危險的,一不小心就會從椅子上摔下來。”他看著我點了點頭。
幼兒期的孩子正處在好動時期,喜歡攀爬物體。若發生事情后,教師一味的尋找罪魁禍首,那么會讓孩子害怕承認自己的錯誤。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應該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并給與孩子承認錯誤的機會。
《大班隨筆200篇3篇》:大班隨筆200篇第1篇 在幼兒園里,一個班集體的形成、班級工作的完成都離不開同一個班里的幾位教師彼此配合。班里幾位教師的工作熱情、工作態度、工作責任感、工作能力等都
《保育隨筆大班3篇》:保育隨筆大班第1篇 當涼爽的秋風徐徐吹來時,新的一學期也如期而至。在鬧騰騰的托班孩子的哭聲中,在剛剛擦凈眼淚便搬進小班的孩子的好奇眼神中,在逐漸懂事的中大班孩子的歡
《幼兒園隨筆大班50篇》:幼兒園隨筆大班第1篇 大班教育隨筆簡短(一): 大班的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調皮起來個頂個都是好手。英語課堂上,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一個“智力大沖關&rdquo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