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3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隨筆: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依賴性比較強,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培養孩子素質能力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長忽略,尤其是爺爺、奶奶他們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常常把孩子應該做的事代替來做了。
可是在幼兒園里,一個老師要照顧幾十個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爺爺奶奶那樣就不行了,怎能照顧得過來啊,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成了我們研究的話題。
一天,午睡起床時,我發現有的孩子懶洋洋的正等著老師為他們穿衣穿鞋,我立刻意識到,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培養他們穿衣穿鞋的能力,那么我就組織幼兒來一次穿衣穿鞋比賽。于是我忙招呼孩子們,跟孩子們講了一些穿衣服和鞋子的順序,接下來比賽就開始了。
只見幾個接受能力強的孩子迅速地把鞋、衣穿好,高興地跳起來,又歡呼著,慶祝自己的勝利。最后只剩下盧靜怡小朋友,只見她帶著哭腔著說:"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別的孩子在我的面前說:"老師,盧靜怡不會穿鞋,她哭了。"我說:"沒事,靜怡,很棒,一定能穿上的"。她聽到我的鼓勵后說:"我能穿上的"小朋友們也在喊:"靜怡加油,靜怡加油、、、、、、"她在我的鼓勵下,在小朋友的加油聲中慢慢地把衣和鞋穿上了,大家為她歡呼,為她鼓掌。
通過這次的穿衣穿鞋比賽訓練,給以我啟發,以后在社會領域活動中多進行一點自理能力的活動比賽,并在這樣的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作家雨果說:"人世間沒有愛,太陽也會死。"關愛他人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未來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倍受家長的寵愛。有些家長在把全部的愛傾注給孩子的同時,沒有培養孩子也去愛別人,家長對孩子的情感呈現出"單向輸入",而不是"雙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獲取,而不知去愛別人,不會體諒他人的難處與痛苦,愛心缺乏教育嚴重。如何培養幼兒的愛心呢?
一、教師要以身作則,注重身教。
孩子單純、幼稚,喜歡摸仿。作為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對人對事要熱忱友好,為幼兒樹立楷模。愛心是在人與人的接觸中培養起來的,記得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發現了一只受傷的小鳥,我看到后便同情的撫摸著它的羽毛,這時小朋友也被我的真情打動了,紛紛學著我的樣關心起小鳥來,還問小鳥疼不疼,有的還要帶回家去養。通過這件事,我進一步體會到教師投入真情的重要性。只有教師自身具有豐富的愛心并能自然而真切的表現出來,才能自然地帶動幼兒產生愛心,使幼兒能主動地關心、幫助那些需要關心、幫助的人。可以這樣說:教師的真情投入在幼兒愛心的培養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二、關愛他人的情感,在實踐中積累體驗,逐漸形成穩定的行為。
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不是依靠"教"才學會的。是在理解他人的痛苦與需要的情感變化過程中逐漸產生同情心,良心驅動下。在角色實踐活動過程,小組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是付諸行為強化的結果。
三、培養幼兒積極的道德情感,實施愛的教育,充分調動社會、家庭、幼兒園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對幼兒施以良好的教育影響,增強教育力度,利于提高教育實效。
雖然小朋友們總是在慢慢的學習著各種各樣的本領,可是由于年齡的限制,孩子們總還是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說:老師,我的剪刀找不到了?老師,我的書應該放到哪里?老師,圖書又變得亂七八糟了?老師這個我不會,我開始擔憂,開學初或許因為對于物品不熟悉,對于程序有點短暫的忘卻情有可原,但現在已經是中班下學期了,孩子們該是能很好地去解決這類生活小問題了,但顯然我高估了我的這群孩子。
是什么原因阻礙了孩子該有的成長呢?過多的包辦,過多的限制,過多的干預,讓孩子也慢慢習慣了接受,習慣了求助。于是,我們決定對班級幼兒的生活教育來一次大的變革,讓孩子學會做事,真正展示中班幼兒該有的自主、活力和風采。
我們首先做的就是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為中班幼兒,他們具備了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一方面鞏固他們既有的生活能力外,我們也應該為其制定一些新的生活技能學習,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成長,同時滿足他們成長的榮譽體驗。因此,我們試著相信孩子是很棒的,改革中我們解放了自己的服務角色,開始讓孩子去實現服務自我:自己整理飯后桌面和地面,自己接水漱口,自己起床疊被,自己擦小椅子,自己便后擦屁股,生活過渡環節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動,學習活動前自己做好準備工作如取蠟筆、鉛筆、膠水等,設置值日生小班長主動幫助老師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榜樣演示中孩子們很快地學會了更多的生活本領,這不單是一個動作的學會,更多的是幼兒一種自主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
另外,我們還鼓勵幼兒別人的事情幫著做、大家的事情一起做。學會做事,就要從做小事起步,扎扎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最終勝任一件大事。我們的學會做事生活教育已經開始貫穿與生活的每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比以前更會處事,這種價值將會延續,相信明天我們的孩子會是出色的、自主的、能干的!
教育隨筆:幼兒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
在不少家庭和幼兒園里,我們不難看到一些幼兒為一點小小的傷痛大聲叫喊。這時,有些家長或幼兒園老師也很緊張,驚慌之狀溢于言表。于是,幼兒便更認為這傷痛是自己所不能承受的了。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幼兒摔傷、擦傷等情況,這時,作為幼兒園教師,要處之泰然,我們不妨以大夫的口吻對他們說:“沒關系,很快就會好的。”當幼兒看到你是這樣的“輕描淡寫”時,他也就不會太看重小小的傷痛了。平日我們應避免說一些夸張之辭,如:“凍死人啦”,“熱得受不了啦”,這些語言和情緒會使敏感的幼兒在心理上減弱了承受能力。
我們應該鼓勵幼兒到大自然里去鍛煉,培養他們適應環境的能力。這樣,一旦他們的身體真正受到危害,平日積累起來的承受能力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一個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孩子,將會成為一個獨立生活能力強、有毅力、不畏艱難的強者。
今天,我們全班幼兒在參觀種植飼養區時,幼兒們興致很高的觀賞玉米區,有的小朋友也要參加種玉米,他們的積極性很高。當幼兒們種完玉米后,我就讓他們討論:“我們該如何來照顧玉米呢?”幼兒們頓時積極的舉手發言,皮皮說:“我要每天去看玉米長出來沒有。”豆豆說:“我會和玉米說說話。”陽陽說:“我要給玉米寶寶澆好多好多的水。”聽到幼兒們的童言童語,我感到他們真的長大了,懂得了關心愛護小植物了。于是,我引導幼兒應該怎樣照顧玉米,以及注意事項。如:澆水時,水不能太多。看玉米的時候,不要用小手去扒開土看玉米長出來沒有,不然玉米會死掉的。我發現,他們都在認真地聽怎么去照顧玉米。????
接下來的幾天,我通過觀察,發現幼兒們會在早晨進校時或區域活動的時候,圍在玉米種植區旁一起觀察交流,發現問題還會及時的提出來,他們還會提出問題,別的小朋友會為他解答或找老師幫助。我也會用夸張的語言,如:誰來幫幫我,我快要淹死啦!讓幼兒一定要注意不能給植物澆太多的水,不然它會死的。并讓幼兒來模仿怎么去幫助照顧植物。足球即時比分
由此,我覺得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觀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他們還能相互交流討論,增強了幼兒之間的友誼,提高了幼兒愛護植物的意識。
培養幼兒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應從娃娃抓起。 為了豐富幼兒的室內活動,升入大班后開展了折紙活動。有很多小朋友愛玩折紙可是每次玩過以后,教室里就會一片狼藉,滿地的紙啊令人頭疼。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就帶孩子們觀察這滿地的紙,讓他們說一說看到這些紙后的想法,為什么這些碎紙沒有找到家。孩子們紛紛發言有的孩子說:"這是紙不是我撕得,都是別的小朋友撕得……"聽到這里我示意讓孩子們安靜下來。跟他們講起了"小紙屑回家的故事"。孩子們都聽得津津有味,都覺得不應該讓地上的紙孤單,在玩過紙以后要主動的把紙屑放到紙簍里。 通過這件事情,作為老師,要細心觀察,及時提醒孩子講衛生,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好習慣。
《大班安全教育隨筆3篇》:大班安全教育隨筆第1篇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這首找朋友的歌曲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唱,可事實上,交朋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大班隨筆3篇》:大班隨筆第1篇  把機會給每一位孩子  每一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出“站隊”的口令后,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沖去
《大班參觀小學隨筆》:今天,我們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小學,這是我們九月即將踏入的地方,孩子們十分激動。早上早早地來到幼兒園等待出發。八點三十分我們要去小學看一年級的哥哥姐姐上課了,已進入小學校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