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隨筆:關于教育,家庭要和學校保持一致,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我們總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其實并沒有學到什么東西,尤其是一個整個學期下來,孩子很多方面都沒有任何改善。其實在教育中有這樣一個現象:5+2=0。即,一周七天,在幼兒園5天的教育,加之2天的家庭生活,孩子一周的教育等于沒有任何的效果。
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說明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一樣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從孩子呱呱落地,到孩子會跑,開始說第一句話,父母對他們的影響可謂至關重要。
有些家長認為,既然孩子上幼兒園,有老師的教育、有老師的陪伴、有小朋友和他玩耍,家長就可以放寬心了。家長放寬心可以,但是不能放寬在家庭中對幼兒的教育。
孩子在幼兒園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生活習慣,需要家長朋友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進行監督,同時也要注意孩子是否有什么不習慣,及時地與老師溝通。
孩子在家的表現只有父母最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老師最了解,所以家園共育,有機結合進行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和途徑。
我們班的孩子不知道為什么,總是對蒜頭有著莫名其妙的厭惡感,為了讓孩子們對蒜頭產生好感,我一直都很努力,及得那次,午睡起床后,孩子們一來到教室就大聲地嚷嚷著:“今天吃什么點心呀?味道怎么這樣啊!”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已經聞出了是蒜頭的味道馬上喊著:“我不喜歡吃大蒜頭!”果然,當阿姨盛好后,一些孩子乘老師沒看見就把蒜頭全挑到了中間的盤子里;個別孩子甚至才放嘴里嚼了兩下就全吐出來了。看到孩子們對蒜頭這么反感,我心里很著急,琢磨著一定得想辦法讓孩子們吃點。
于是我就做出一臉很享受的樣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感嘆地說:“這個味道好香啊,吃起來一定更好吃,連老師都想來嘗一嘗,你們想嘗嗎?”看我如此享受的表情,一些孩子的臉上也露出了微笑,拿起碗大聲地說著:“想!”看到了些許改變,我馬上又對蒜頭大做廣告,說:“這個蒜頭可是非常有用的東西,它吃起來酸酸甜甜辣辣的,吃到了肚子里,它馬上能夠找出我們身體里的病菌然后把那些病菌殺死!我們就不容易生病了!”孩子們聽得很仔細,還不時地看看自己碗里的蒜頭。我緊接著問道:“你們喜歡吃蒜頭還是喜歡生病打針?”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吃蒜頭,我不要打針!”“那我們快把又好吃又有用的蒜頭吃了,我們都會變成健康的小朋友的!”我剛說完,大家都開始嘗試著吃了起來。我馬上給予了表揚,鼓勵孩子們把碗里的全吃完。
“榮老師,你喜歡吃蒜頭嗎?”就在孩子們快吃完的時候,阿姨無意中問了我一句。我馬上搖著手說:“我不要吃的,我吃了總會覺得不舒服的!”“榮老師吃了不舒服,我們吃了也會不舒服的!”我的話音剛落,心怡小朋友馬上邊說邊把盛著蒜頭的碗往桌上一放,也不吃了。
她的表現馬上使我意識到:我說話太大意了,我沒有意識到我現在正在孩子們面前,孩子們的年齡雖小,但他們同樣有思維,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因為我無意識的一句話,把好不容易在孩子們心中建立起來的對蒜頭的好感又全部打碎了。
通過這一事情,使我體會到:在孩子們面前我們一定要謹慎自己的言談,當老師與家長交流、家長與家長交流等時候,一定要想一想這話能否在孩子面前說,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孩子雖小,但他們絕對不是透明的,我們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孩子,因此在孩子面前,請謹慎自己的言談,包括舉止。
今天下午自由活動的時候,我陪孩子們一起去爬滑梯,孩子們玩的可開心了,到處都有他們爽朗的笑聲。看到孩子們這么開心,我心里也美滋滋的。可就在這時,"哇哇"的哭聲從滑梯另一邊傳來,我趕快走過去,陳萌站在那里哭個不停,我蹲下來輕輕的問:"陳萌,告訴老師,你怎么了?""老師,雷世杰打我了。""雷世杰在哪里?"我四處張望,最后在墻角看到了他,他低著頭,好像很害怕的樣子。"雷世杰,你過來。"他遲疑了一下,但還是走了過來。我蹲下來:"世杰,為什么打陳萌啊?"他不說話,只是低著頭。"老師沒說過不可以打架嗎?""說了,可是,是她先打我的。""是嗎?"我看向陳萌。"老師,是他打我的。"說完哭得更厲害了。我又轉過頭來看著雷世杰:"你把別人打哭了,還講理由,你太不聽話了,老師再也不喜歡你了。"說完,我就去哄陳萌了,完全忽略了世杰的反應,把陳萌哄好后,我就組織孩子們到教室里去了。
我以為世杰會自己到教室里去,可是到教室里以后,我卻發現世杰還在原地站著,用一種很無辜的眼神看著我,我走過去,摸著他的頭:"好孩子,老師經常告訴你們不要打架,你怎么可以打別的小朋友呢?""老師,真的是她先打我的。"說完,他伸出被陳萌咬傷的手。"是她咬了。"我這才發現我犯了多么嚴重的錯誤啊,沒有問清事情的真相就下結論,真是失職啊!我多想向世杰說聲對不起啊!在這里,我發自內心的向你道歉,孩子,對不起,老師錯怪你.
前不久我們班剛來了一個小男孩名字叫義博,剛來到我們班還不太適應一個勁兒的直哭,哄了他好久都不見效。歇一會兒哭一會兒的。終于挨到下課后我帶小朋友們出去小便,就讓他也來一起排隊,雖然有點不情愿但義博還是來排隊了,小朋友們從廁所出來后就一起課外活動了一下,我看到他一個人坐在一邊也不去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就把所有的小朋友都叫過來對他們說:"小朋友們,我一起來唱歌好不好啊?"當然結果是肯定的,我們一大群人在坐在一起快樂的大聲的歌唱。漸漸的義博被我們吸引了,不斷的用眼睛向我們這邊瞄,我把他叫過來跟小朋友們說:"我們來跟我們的新朋友一起唱好不好啊?"果然小朋友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好"。這是就有還幾個小朋友過來拉著義博邀請他一起唱歌,開始還有點害羞,只是坐在那里,后來漸漸的融入了我們的歌聲當中,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手拉手,一起唱歌,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很快的孩子們打成一片,義博小朋友成功入伍。
回到教室后義博不再哭了,主動與小朋友們親近,在小朋友的帶領下他熟悉了環境,和小朋友們一起小便喝水、吃飯、睡覺、上課。放學的時侯還主動問我:"老師,我們明天還唱歌嗎?"我笑著對他說:"當然唱了,小朋友們都喜歡呢!"
其實小孩子真的很簡單,給他介紹了幾個朋友,就成功的"收買"了他的心,真的感覺自己好有成就感哦。
隨著社會的日益開放、文明、進步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越來越多。父母離異后,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領著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組合的家庭里,還有的則是依附著爺爺奶奶。單親學生的增多,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必須重視單親學生特殊的心理現象并采取合適的教育手段。 真真是一個非常漂亮、有著精靈般班臉龐、人見人愛的小女孩,初次見她是在小班入園的時候,當時她爸爸媽媽還在一起,性格有點柔弱,常常被別的小朋友欺負,由于她爸媽感情一直不好,在去年年底離了婚,她跟了媽媽,今年一開學,老師們都說他的性格變了,變得調皮、好動經常去別的小朋友。 毋庸置疑,父母離婚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創傷,單親家庭的孩子常常孤僻、憂慮、失望,煩躁、冷漠、自卑。有的則暴躁易怒,遇事易沖動,攻擊性比較強,欺小凌弱,這些心態如不及時矯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變態,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展。首先,為單親孩子心理健康創造良好環境,作為單親家庭的家長,首先要特別注意為孩子創造一種愉快的家庭氛圍。這就要求單親家庭的家長要學會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使孩子在急風暴雨中也能健康成長。 作為單親家庭的家長,首先要特別注意為孩子創造一種愉快的家庭氛圍。這就要求單親家庭的家長要學會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使孩子在急風暴雨中也能健康成長。第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作為單親家庭的父親或者母親,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良的習性,如說謊、失信及不負責任等。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孩子盡快地從失去父愛或母愛的痛苦中走出來,逐漸養成開朗、自信的性格。 第四,注意性別角色教育。在孩子心理成長過程中,性別角色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性別角色的學習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樣。所以,單親家長應注意調動親戚、朋友中的性別資源,給孩子適宜的影響,讓其性別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現和發展,培養其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
我們總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其實并沒有學到什么東西,尤其是一個整個學期下來,孩子很多方面都沒有任何改善。其實在教育中有這樣一個現象:5+2=0。即,一周七天,在幼兒園5天的教育,加之2天的家庭生活,孩子一周的教育等于沒有任何的效果。
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說明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一樣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從孩子呱呱落地,到孩子會跑,開始說第一句話,父母對他們的影響可謂至關重要。
有些家長認為,既然孩子上幼兒園,有老師的教育、有老師的陪伴、有小朋友和他玩耍,家長就可以放寬心了。家長放寬心可以,但是不能放寬在家庭中對幼兒的教育。
孩子在幼兒園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生活習慣,需要家長朋友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進行監督,同時也要注意孩子是否有什么不習慣,及時地與老師溝通。
孩子在家的表現只有父母最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老師最了解,所以家園共育,有機結合進行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和途徑。
孩子就像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老師怎么做,孩子也會學著這樣做的!
老師要時常觀察幼兒,在這面鏡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發現污點,不要怕孩子笑話,主動承認不足之處,及時擦掉污點,擦亮鏡子,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影響下,個個成為老師的小影子,成為有禮貌、有能力的好孩子。
這是一件發生在午睡室里的一件事情,當我說:小朋友們,下午好!起床了。孩子們一個個都起來了,大家都擠在小床的走廊里,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在聊天。我急著去幫一些動作稍微慢的小朋友穿衣服,就匆忙的從果果的身邊走了過去,身體沒把握好平衡,差點摔跤,就聽惜筠寶貝說了一句:盧老師,你要小心呀,下次走路的時候要看好,別摔跤!那樣會很疼的。
看著孩子半是責備,半是擔心的樣子,心里頭溫暖極了。這些幼兒在班級雖然才一個多學期,有時還會不肯來上學,有時還會哭哭鬧鬧,但他們已經與我們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他們關心老師,就像老師關愛他們一樣。孩子說的這句話,不就跟我們平時教育、囑咐孩子差不多嘛。
模仿是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是他們更愿意模仿與自己親近和喜歡的人。有些孩子對于班級老師說話的語氣語調,還有穿著打扮,都很留意。這些孩子們對我們的關心比我們還細心。他們會注意我們的每一個變化,有時還會很天真地請爸爸媽媽都來學一學。在孩子的眼里,老師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對的、好的。
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在幼兒面前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言行舉止。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讓幼兒成為模仿的對象,并在他們的行為中反射出來。所以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在鏡子里怎樣表現,孩子就用自己的行為來回報我們。
老師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老師的一面鏡子,在孩子面前老師要三思而后行!
幼兒天生就喜歡涂涂話畫畫,從開始拿筆的時候開始,他們就會畫他們任何想畫的東西,也只有他們自己能看的懂,而且他們也有不同于成人的審美觀念! 一天,我們在畫畫,我說:"今天,我們要畫蝴蝶,你們可以隨意畫它們的姿態,隨意涂自己喜歡的顏色,最后我們要進行展評,看看誰畫的蝴蝶最漂亮!"說完,寶貝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拿起畫筆在搞自己的創作了,聚精會神地,不受任何干擾。我也畫了一幅自以為比較成功的作品,最后展評時,我把自己的得意作品也放在其中,請寶寶們選出畫的最好的幾幅畫,結果我的作品落選了,我有些不甘心,便問:"老師畫的怎樣?"齊聲答:"老師,你畫的不好看!" 我在想在幼兒的世界里,究竟什么樣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什么樣的美才是幼兒世界里的美呢?
《大班美術隨筆3篇》:大班美術隨筆第1篇 這段時間,我聽了很多不同老師執教的美術課并且自己也執教了一堂美術課,使我對美術課有了一定的認識。一堂好的美術課,可以很好的激發幼兒的繪畫靈感,使幼
《大班教學隨筆3篇》:大班教學隨筆第1篇 在一次吃午飯的時候,老師分給每個小朋友一個煮好得雞蛋,要求小朋友自己剝皮,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剝了起來,唯獨小新小朋友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肯動手急的臉都紅
《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20篇》:第1篇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 幼兒園教育隨筆:中大班混班角色游戲的實踐 中大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日漸豐富,游戲水平有了較大提升,游戲中有較強的角色意識和歸屬感,游戲情節開始豐富,游戲愿望更加強烈。因此,在為中大班幼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