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8
這是性生理教育主題班會教案,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近年來,學生遭遇猥褻和性侵犯的案件時有發生,很多時候學生對于自己遭受的傷害卻茫然不知,或由于羞于啟齒而隱瞞,凸顯目前青少年的性教育還存在很多不足,加強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經刻不容緩。全國婦聯權益部部長蔣月娥曾表示,“保護孩子遠離傷害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她表示應該完善立法,健全機制,加大對未成年人特別是女童的保護力度。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性侵害;了解性侵害的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應對性侵害行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導學生了解性侵害發生的時間和主要場所,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應變處置能力。
3、使學生能正確地對待生活中的性侵害事件,培養學生珍惜生命、關愛健康的生活態度。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準備一些性侵害事件案例和相應的法律法規;準備防范和應對性侵害行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學會自我防衛,構筑和諧天空》課件一份。
學生準備:收集相關青春期生理變化的資料;調查生活中的哪些環境容易發生侵害事件。
?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談話(敘述校慶幸免性侵害而成功自救的故事):請你結合生活經驗談談故事中的小青有哪些不當的行為、馮叔叔有什么不良的企圖、加入小青沒有成功逃脫會是怎樣的結局、故事給了我們哪些警示。
2、學生交流。
3、教師小結:小青在沒有通知家人的情況下就獨自在外逗留,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在遭受了性騷擾之后保持沉默,在一定程度上又縱容了犯罪分子;
但其最后識別犯罪分子的企圖,使自己避免了傷害。這一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防止性侵害的問題。
(板書:學會自我防衛,構筑和諧天空)
二、探究學習:
活動一:讓學生了解身體的隱私部位。
1、哪些地方屬于身體的隱私部位。告訴學生隱私部位不允許別人觸摸的。
2、不能在公共場合暴漏自己的隱私部位。
活動二:了解性侵害的定義和性侵害的形式。
1、談話:以你現在的經驗來看,什么樣的行為才能稱之為性侵害?哪些人容易受到性侵害呢?
2、學生交流匯報。、?
3、教師小結:性侵害是指非意愿性的并帶有威脅性的各種攻擊性行為,如強奸、猥褻。性騷擾是一種有害的和強迫的性關注,例如:戲弄、觸摸、或辱罵;
等。性侵害的對象不僅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
4、談話: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收集性侵害的相關案例,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你收集到得案例,小組同學討論分析性侵害都有哪些形式。
5、學生小組交流研討。
6、學生匯報。
7、教師小結:常見的性侵害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暴力型性侵害(2)脅迫型性侵害(3)社交型性侵害(4)誘惑型性侵害(5)滋擾型性侵害
活動三:了解如何預防性侵害。
1、談話: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往往是性侵害的主要受害者,你認為還有哪些具體的細節需要引起我們注意呢?
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
(1)我們要對性侵犯的行為勇敢的說“不”。
(2)不要輕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飲料和食品。
(3)不要獨自到偏僻的地方,如無人管理的公廁等
(4)避免黑夜單獨外出,如有特殊情況要父母來接。
(5)對于不當或不舒服的身體接觸,要勇敢地說“不”。
(6)衣著打扮要得體,不能太暴漏,不要隨意顯露自己身體的隱私部分。
(7)上學、放學或者外出時隨時與家長保持聯系,盡量要結伴而行。
(8)不單獨和異性呆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即使是在異性老師的辦公室,也要開著門。不要隨便到歌廳等娛樂場所,不單獨和異性約會,盡量不在同學家留宿。
(9)不在網絡上和陌生人聊天和視頻。盡管在網絡上聊天和視頻可以娛樂,但應小心謹慎。
某些人可能利用互聯網欺騙年青人進入性侵害的情境;
3、談話:你還收集到了哪些關于性侵害的法律常識?
4、學生交流。
5、教師小結:作為社會生活的弱者--女性往往是性侵害的主要受害者,特別是不滿14周歲的幼女,國家以法律的形式給予了明確的保護。同性性侵害的危害也很巨大
活動四:了解遭遇性侵后該怎么做。
1、學生討論交流。
2、教師小結:
(1)遇到有人跟蹤時,要趕緊向人多的地方跑。
(2)受到性侵犯后要及時告訴可信任的人:如父母、老師
(3)要盡量記住歹徒的特征,保護好證據,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公安機關報案,之后到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
請記住:成長路上,我們與法同行。
三、拓展延伸:
課后繼續收集相關資料,了解防范性侵害的好辦法,我們將開展一次以“我會這樣保護我自己”的主題班會,將你的好辦法與大家共享,進一步提高我們每個人的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目標:
1.使大學生盡快認識大學、熟悉及適應新環境。
2.分析不適應產生的主要原因。
3.初步學會調整心理失衡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活動過程:
一、由故事引入主題——走進象牙塔,我們準備好了嗎?(2分鐘)
心理學家將一只小貓放進一間背景全是豎線條的生活空間里,讓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一段時間,然后又將它們放進一間全是橫線條的生活空間里,結果這只小貓東倒西歪,站不穩了。
二、學生活動——傾訴自己的不適應(讓2—3位新同學講述進校后的'感受,每人3-5分鐘左右)
我的困惑
1.課程重,節奏快,適應不過來,感到心情緊張,有點焦慮感。
2.老師上課速度快,跟不上思路;上課聽懂了,課后作業卻不會做。
3.不能有效支配時間(過于空閑或者忙不過來)。
4.競爭比中學多,喪失優越感。
5.與理想中的大學差距較大,外加高考失利產生失落感。
6.與同學交往性格有差異,有時候甚至格格不入,有種孤獨感。
三、教師引導:(3分鐘左右)
從中學進入大學,一次次質的飛躍,敲打著人生的音符也撞擊著你的心靈。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變化、新的角色、新的開始、新的期望,任何人都會產生一些心態失衡、都會充滿這樣或那樣的困惑。所以,像這樣的困擾是自然的。
當你不適應時有三種選擇:改變環境;改變他人;改變你自己。
請分析一下哪種選擇合理、易行、有效!
四、學生活動——改變自己(15分鐘)
1.改變自己尋找原因——適應能力自測
1.我最怕轉學,每到一個新環境,我總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
2.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別人接近。
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無話可說,甚至感到尷尬。
性教育主題班會3
凡單號題(1、3、5……),從第1到5中回答依次記1、2、3、4、5分。凡雙號題則反之,依次記為5、4、3、2、1分。
測試報告:
100~140分:你的心理適應能力很強。能很快地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與人交往輕松、大方。給人的印象極好,無論進入什么樣的環境,都能應付自如、左右逢源。
60~99分:心理適應能力一般。當進入一個新的環境,經過異端時間的努力,基本上能適應。
30~59分:依賴于較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一旦遇到困難則怨天尤人,甚至消沉。
29分以下:心理適應能力很差。在各種新環境中,即使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夠適應,常常困惑,因與周圍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惱。在與他人交往中,總是顯得拘謹,羞怯,手足無措。
2.改變自己尋找方法——小組討論
六、活動結束——教師寄語(15--20分鐘)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了解有關毒品的知識。
2、通過組織觀看禁毒教育_及青少年禁毒宣傳片,教育和引導學生遠離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識。
教學手段:
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形式:
師生互動,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青少年禁毒的問題
出示課題: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教師:毒品損害健康,殘害生命,對個人、家庭、社會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處于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心理防線薄弱,好奇心強、判斷是非能力差,容易成為毒品侵襲的人群。
據調查,在我國的吸毒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來中小學生群體吸毒現象有所增加。特別是隨著“_”的出現,青少年吸毒人數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吸毒年齡也更加“年輕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獸,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對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損害,遠大于成人。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種類
1.談話:同學們一定都聽說過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誰能說一說呢?(指名回答)
2.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_、_苯丙_(_)、嗎啡、_、_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_品和精神藥品。常見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讓學生看圖片)鴉片、嗎啡、_、_、_、_、止咳水、_等。這些毒品長期吸食都會成癮,對人體產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過量,則可導致死亡。
3.組織觀看禁毒教育_及青少年禁毒宣傳片,問: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談話。)
三、介紹毒品的危害(結合圖片)
問: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毀人毀健康。
(1)毒品摧毀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毀人的神經系統。
(3)摧毀人的呼吸及循環系統。
(4)傳染性病及“愛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1)喪失工作能力。
(2)傾家蕩產。
(3)給家人帶來無盡的折磨。
3.吸毒導致墮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會,成為世界公害。
四、給學生讀有關吸毒者的故事,使學生受到教育
五、討論,交流體會
1.了解了有關毒品的知識以及危害性,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
2.讓學生自由發言。
六、讓學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問:當有人向提供毒品時,你會怎樣做?(學生發言。)
2.防毒有五種措施:
一是直接拒絕;
二是找借口溜走;
三是提出反意見或轉移話題;
四是秘密報案(偷偷告訴你依賴的人或撥打報警電話號110);
五是當毒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脅你時,要第一時間告訴你的師長。
七、總結
毒品是人類社會的公害,它不僅危害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嚴重威脅著社會安定,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在中國的近代,毒品曾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如今,毒品問題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它與恐怖主義、艾滋病并稱為當今世界三大公害。中小學生從小要又防毒意識,珍愛生命,拒絕毒品,塑造美好人生。
教學目標:
認識常見的毒品,知道其危害,并能自覺預防。了解戒毒難的問題所在,了解毒品對人的影響不僅是生理而且是心理的。
教學重點:
認識常見毒品,了解危害,了解陷入毒品的心理因素。認識毒品與艾滋病的關系。
教學難點:
了解毒品的危害,并能自覺抵制。
教學準備:
宣傳短片及圖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用關于禁毒的電視廣告引入]
討論:分組討論,并派代表談談看了宣傳短片之后的感受。
二、什么是毒品?
毒品——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三、幾種毒品介紹
課前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己上網找有關毒品的資料,包括屬性及危害等,然后為其他同學介紹。教師只作補充。(讓學生動手,能使學生更積極的去關注這個問題。而同時,在找資料的過程當中,學生會看到很多關于毒品的其他介紹,類似毒品讓人自殘的相片,或是毒品令人家破人亡的照片等等。這樣能更加震撼他們的心靈。)
四、吸毒的原因分析
討論:吸毒的原因有哪些?
總結:根據調查,吸毒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 好奇心驅使 在調查報告中占第一位的原因就是“體會感覺”、“抽著玩玩”、“試一試”、“嘗新鮮”。這種“試一試”的念頭往往就是走吸毒不歸路的開端。
(2) 尋找刺激 吸毒時髦、氣派、富有,特別是一些先富起來的個體老板,認為該享受的全體驗過了,抽一口,不枉來一世。可這一抽上,富有很快變成貧窮,百萬富翁淪為乞丐多不勝數。
(3) 逆反心理 有人為吸毒者作戒毒榜樣,導致吸毒后戒不了;有的被激將而吸毒,特別是個性極強的人往往被自信心所蒙蔽。
(4) 被欺騙、引誘不少吸毒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欺騙吸毒,幾次后找到了欣快感而無法自拔。不少毒販為擴大毒網,經常利用青年學生的無知多方引誘。
(5) 環境影響 多見于家庭親友,所謂近墨者黑。
(6) 負面生活事件影響 對于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人更容易發生。夫妻感情不和、失戀、父母離異、事業受挫、經營破產、失業待業等引起的苦悶、情緒低落,以毒麻醉,解脫苦惱。
(7) 醫源性成癮 由于國家對于麻醉品控制較多,現在醫源性阿片類藥物成癮已不多見。
可以看出,許多人開始吸毒都不是因為身體的需要,而是因為心理好奇的驅使。每個人對毒品大概都有好奇心,但是,每個人也都潛在的存在能自我控制的力量。我們學習毒品的危害,是為了讓大家能在遇到類似的事情或是類似的好奇心時,運用好自己那種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五、毒品的危害
[討論]找身邊人的例子,來分析其危害。
[案例]兒女染毒癮
親人淚滿襟
某某同志是著名的老紅軍。其兒子從1993年染上毒癮后,兩年時間吸掉家中10多萬元的資產。在無錢吸毒的情況下,1995年3月,吸毒成癮的兒子偷走英雄父親的一枚軍功章,拿到廣州換回1克毒品,其父淚流滿面地找到公安局,要求公安機關無論花多大代價都要追回軍功章。他說“兒子不要可以,軍功章是黨和國家榮譽的象征,是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闡述] 毒品的危害可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1、生理危害。
2、心理危害。
同樣的,戒毒業就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生理戒毒比較容易,而心理戒毒比較困難。對毒的心理依賴,讓很多人在戒毒多次后仍然選擇繼續吸。(用一些屢次戒毒不成功的案例來說明問題。)
六、如何防止染上毒癮
[討論]如何防止染上毒癮。
[總結]只要做到以下幾條,青少年就能有效地防止吸毒:
(1) 接受毒品基本知識和禁毒法律法規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盲目追求享受,尋求刺激,趕時髦;
(3) 不聽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脫煩惱和痛苦,毒品能給人帶來快樂等各種花言巧語;
(4) 不結交有吸毒、販毒行為的人。如發現親朋好友中有吸、販毒行為的人,一定要勸阻,二要遠離,三要報告公安機關;
(5) 進歌舞廳要謹慎,決不吸食搖頭丸、K粉等興奮劑;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引誘、欺騙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七、想和做:
1、別人吸毒,真的不關我們的事嗎?
2、如果發現有人吸毒、販毒,你怎么辦?
3、我們在交友、選擇活動場所時應注意什么?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為吸毒、販毒者的目標?
4、當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時候,你該怎么做?
5、小結:
根據你們的回答,老師概括出五個方法:
(1)直截了當——堅定直接地拒絕引誘。
(2)金蟬脫殼——根據不同情況找借口委婉拒絕。
(3)主動出擊——立刻提出反建議。
(4)秘密報案——尋找機會偷偷告訴你依賴的人,或者秘密撥打110報警,民警叔叔會迅速給予你幫助。
(5)及時告知師長——當毒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脅你時,一定不要被他們威嚇住,要在第一時間告訴你的師長。
八、教師總結: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珍惜生命,也要正確地認識毒品,遠離毒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盲目追求享受,尋求刺激,趕時髦。時刻記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將毀滅自己、禍及家庭、危害社會。毒品這東西一碰都不能碰。所以,我們要拒絕毒品,保護自己遠離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向告訴大人或報警,不能置之不理,因為禁毒、防毒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時刻記住:“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