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4
這是貝殼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shè)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多彩的貝殼教案
1、學習貝殼印畫的方法,嘗試在貝殼印畫上組合、添畫,變出各種形象。
2、激發(fā)幼兒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觀察各種貝殼的形狀顏色。
2、教具準備:貝殼
3、學具準備:各種貝殼食物畫紙畫筆若干,《畫而樂》5歲下冊幼兒用書p11。
活動過程
1、欣賞貝殼印畫作品,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幅有趣的繪畫作品,這些畫和我們平時畫的有些不一樣,到底是哪里不一樣呢?讓我們看一看吧?。ɡ谜n件或圖片,出示貝殼印畫作品,讓幼兒欣賞。)
?。?)教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樣?這些畫用什么畫出來的?
2、出示貝殼,觀察貝殼的外形特征
(1)出示各種造型的貝殼實物,讓幼兒自由結(jié)伴觀察貝殼的外形特征。教師:剛才看了這么多的'貝殼,你最喜歡那個貝殼?為什么?這個貝殼像什么?還像什么?哪里像?
3、說一說、畫一畫,討論探索貝殼組合印畫的方法
教師:怎么把這些好看的貝殼畫到紙上呢?(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語言描述,示范貝殼印畫的方法,也可請能力強的幼兒上來示范貝殼印畫的方法。)教師:一只美麗的貝殼印好了,可是這只貝殼不像蝴蝶呀?還需要怎么做?(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描述,示范把貝殼添畫成蝴蝶。)教師:蝴蝶最喜歡在哪里玩?(鼓勵幼兒添畫適當?shù)谋尘?。?/p>
4、幼兒開始貝殼印畫,先觀察作業(yè)紙背面的步驟圖,與同伴交流,探索貝殼印畫的方法
討論:
?。?)先畫什么(把貝殼放在紙上,用筆勾勒外形。)?
(2)再畫什么(可用多個貝殼進行組合,也可自由添畫。)
?。?)最后畫什么(上色,添畫適當?shù)谋尘埃?/p>
5、幼兒練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6、與同伴一起交流分享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貝殼,知道貝殼是多種多樣的。
2.了解貝殼的使用價值。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觀察。
3.學習拼貼貝殼,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意識。
活動準備:貝殼 活貝殼 圖片 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貝殼
1,出示貝殼:
教師:孩子們,我今天請來一些神秘的小寶貝,我們掌聲歡迎一下。
老師:你們想不想看一看,摸一摸,認識一下它們?
出示貝殼請幼兒觀察:我請這些小寶貝到桌子上去,小朋友一會分組去桌子旁邊跟這些小寶貝認識一下。
2,幼兒分組觀察:
(1)教師:我們看看這些小寶貝長的什么樣子?(扇形 ,兩片外殼,殼薄易碎)身上有生長線或各色放射線。
摸一摸有什么感覺?(表面光滑,或粗糙)
(2)打開貝殼內(nèi)部:
老師:內(nèi)有肌肉,這些肌肉可以吃。
(3)貝殼如何游泳呢?
其外側(cè)有韌帶,依靠其彈性,可使二殼張開。殼張開撥動水流才能游動。
二,欣賞貝殼。
1,老師:小朋友們認識了這些可愛的貝殼,老師這里還有一些貝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出示各種貝殼。
(1)幼兒討論:
教師:這些貝殼好看嗎?你以前看見過這些貝殼嗎?在哪里看見過?
教師:你剛才看到的貝殼長的一樣嗎?(扇形,卵圓形,螺旋型)
它們是什么樣子的?摸起來感覺怎么樣?
老師小結(jié):
(有的是兩片殼,有的是螺旋殼,還有一種鮑魚是單片殼,有的很光滑有的很粗糙,表面長有肋紋、小刺、或者突起)
欣賞課件:
引導語:老師“孩子們,你們知道貝類生活在哪里嗎?”(水里和陸地)蝸牛生活在陸地。
老師:全世界的貝類有12萬種,它是自然界生物中僅次于昆蟲類的第二大族類。海洋,湖泊、小溪里到處都有貝類的蹤跡,而且它們色彩繽紛,其斑紋更是百姿千態(tài),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些美麗的貝類吧。
老師播放課件。
(2)幼兒討論
老師:說一說你剛才看到的貝類。都有什么?
老師:你知道它們都吃什么嗎?(扇貝類的貝殼都吃微型顆粒和浮游生物和細菌有機物,螺旋貝類大多都吃小蝦小蟹和棘皮動物)
老師:剛才還說到了墨魚和章魚,雖然墨魚和章魚都有叫魚,可它們不是魚類,而是軟體動物,是沒有貝殼的海貝。
老師:剛才錄像里告訴我們貝類不僅好看還可以干什么?(貝類可以食用,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是我們餐桌上的美食。有的貝殼磨成粉還可以用來做藥用和美容,還可以做成工藝品美化點綴我們的生活)
三,欣賞貝殼工藝畫:
*老師:老師這里有一張貝殼粘貼畫,喜歡嗎?我們一起動手做一坐吧。
四,拼擺貝殼畫 媽.咪.愛.嬰.網(wǎng).幼兒園教案頻道
活動延伸:
①繼續(xù)在活動室一角陳列各種各樣的貝殼,供幼兒自由觀察、討論。在活動室墻壁上張貼教學掛圖,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貝殼。
②請幼兒討論并嘗試多種玩貝殼的方法:如果請你來玩貝殼,你還可以怎么玩?(引導幼兒采用配對、比大小、排序等方法來玩。)
家園共育:建議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貝殼,制作貝殼標本,并帶至幼兒園繼續(xù)豐富貝殼展。
1. 新課導入:展示PPT,朗誦席慕容散文:整個人類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著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開始,在我之后也不會停頓不會結(jié)束,而我的來臨我的存在卻是這漫長的琢磨過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點,我的每一種努力都會留下印記。
同學們,對于這段話,你有什么樣的理解和感想呢?
這段話摘自席慕蓉《生命的滋味》,上次我們班同學寫了什么的滋味為題的作文,對照席慕蓉的這段話,是不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作文缺少深刻的內(nèi)蘊呢?今天我們要學習席慕蓉的另一篇散文,貝殼(在黑板寫題目)。我相信學完課文后,我們這么聰明的同學一定會有所收獲。
(好的,首先我們來介紹下作者,有同學對席慕蓉有所了解嗎?)
2. 作者簡介
席慕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祖籍內(nèi)蒙古,生于重慶?后隨父母由香港遷至臺灣。她從小酷愛繪畫,多次舉辦畫展、出版畫冊并獲獎。她寫詩寫散文?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
生命、時光、鄉(xiāng)愁是她作品的內(nèi)在主題?而對人情、愛情、鄉(xiāng)情的細膩獨特的審美描摹、委婉傾訴則是吸引讀者們的奧秘。主要作品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長的痕跡》《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寫給幸福》等。
(請大家把書翻到12頁,貝殼。齊讀課文,注意文中的詞語,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糾正不正確的讀音、停頓。)好,那在讀的過程中呢,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讀音不是很準,我們再一起來糾正下。
3. 整體感知
剛才大家齊讀了課文,那么想一想,這是一個怎么樣的貝殼呢?我們可以結(jié)合圖片來看一下,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也可以用文中的詞句。(PPT展示貝殼,寫板書)
(堅硬、精致、回旋的花紋、色澤或深或淺、復雜圖案、)
那貝殼里的生命又有什么特點呢?(第三段:短暫、細小、脆弱、卑微)
(大家都說的很好。我們很多同學寫作文啊,就是把一件事記個流水賬就好了,沒有一個思考的過程,也沒有延伸拓展的空間。要是讓同學們寫貝殼,是不是寫到第二段就結(jié)束了呀?)(但是我們的`作者席慕蓉卻展開了聯(lián)想,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聯(lián)想嗎?)(很好,那對于一枚小小的貝殼,同學們能聯(lián)想到什么?)
作者席慕容她又想到了什么呢?(自己的生命和貝殼里的生命相比較)我和貝殼的生命有什么不同呢?(時間更長、空間更多)(找的很準確,大家一起來讀一下第四段第五段,要求讀出情感)
生命如此短暫卑微的貝殼,給我們留下了精致美麗的貝殼,那作為有著更長時間和更多空間的我們,能做什么,又該怎么做,才不辜負上蒼賦予我們時空呢?(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嘆的東西)
那同學們認為怎樣的東西可以令人珍惜、令人驚嘆呢?
作者做到了嗎?席慕蓉她做到了。(展示PPT)
4. 語言品味
看過了作者所做的事情,我們再來回歸文本,齊聲朗讀下最后一段。
作者想讓人們看到的只是她的痕跡么?(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細、一絲不茍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并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yè),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贊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zhí)著的愛美的靈魂。)
在這里,固執(zhí)和簡單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用替換法,來用其他的詞語替換,幫助我們理解。我們知道固執(zhí)是一個貶義詞,作者為什么要說自己的心是“固執(zhí)”、“簡單”的呢?(執(zhí)著、單純,自謙的說法)
5. 學習寫作特色
這篇文章很短,但是卻有很多寫作特色,有同學發(fā)現(xiàn)了嗎?(有一個是大家在前段時間的學習中學過的——以小見大,對了,作者通過對貝殼這個小小事物)
聯(lián)想(想貝殼、想自己、想未來)
下面我們做一個小練習,結(jié)合以小見大和聯(lián)想的寫作方法,選取一個小事物來寫一小段有哲理有深意的話。給大家?guī)追昼姷臅r間,可以小組討論,等下每個小組選取一位同學來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下。上面是一些圖片,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素材。
例如:藤蔓爬得很高,蜿蜒的曲線像是曼妙的少女。然而她必須依附于大樹或高墻,一旦失去依靠,便只能無力地伏在地上茍延殘踹。如果要變成一種植物,我想要成為一棵樹,筆直扎根在土地上,努力像陽光靠近。或者成為一株小草,看似脆弱但生機勃勃。而絕不要變成藤蔓,踩著別人往上爬,用別人的枯萎換取自己的欣榮。
最后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學完這篇《貝殼》,你領(lǐng)悟到了什么?
希望同學在以后的日子里,用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重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定能有所成。下課。
板書
貝殼
席慕蓉
貝殼——貝的生命——我的生命——留下
堅硬 短暫 時間更長 令人珍惜
精致 細小 空間更多 令人驚嘆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認識本課生字,認真書寫,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貝殼的神奇,激發(fā)學生大膽想象。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發(fā)揮想象,培養(yǎng)語感。
教學準備
海灘的背景圖,海浪的錄音資料,大海的歌曲,繪畫用具,收集關(guān)于貝殼的圖片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感受海景,導入學習
1、孩子們結(jié)合自己看到的.大海說說大海給你留下的印象。
2、欣賞海景(圖畫、背景音樂或課件)。師:大海是美麗的,陽光像溫暖的手,緩緩地撫過沙灘,鵝卵石斑斑點點反射出柔和的光圈。躺在沙灘上,睜眼就可以看到天藍如海。偶爾有幾只海鷗嘎嘎地叫著掠過視野。海邊有人在游泳,他們不時來來回回地跑上岸,沐浴,穿衣,或者從海里拖出巨大的海蜇。近處一位小姑娘光著腳丫在沙灘上踏著歡快的步子拾貝殼,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課文里也來了許多小貝殼,我們一起去聽聽它們想告訴我們什么吧。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自由讀文,勾畫生字,多讀幾遍。
2、把自己會認的生字自豪地讀給同桌的伙伴聽。
3、做“撿貝殼”的生字游戲,檢查識字情況,識記生字新詞。(出示課件或小黑板,小黑板貼貝殼生字卡片。海灘上有許多小貝殼,小貝殼身上有生字,學生撿到哪個貝殼,就認讀上面的生字,并組成詞語。)
4、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學生交流自己的收獲,或者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問梳理問題。
三、仔細讀文,體會感情
1、朗讀課文,進入情景。
我們也到大海邊去把這些大海的“禮物”帶回教室。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跟著音樂拿出自己準備的小貝殼。
2、請學生仔細觀察手中貝殼的外形、花紋和顏色,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問什么。(適當結(jié)合課文,了解文中所寫的貝殼的特點:“皺紋多又多”。)
3、學生放好貝殼,練習朗讀課文第一節(jié),重點讀好三、四行詩,要讀出對貝殼的好奇。
4、交流、了解貝殼知識。
?。?)老師利用課件展示貝殼圖片,并結(jié)合有關(guān)資料,介紹貝殼的知識。
(2)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美麗的貝殼。
5、朗讀第二節(jié)詩,與貝殼交流。
?。?)小貝殼聽了你們的贊美可高興了,臉上的“皺紋”更明顯了,你知道這些“皺紋”代表什么嗎?在兒歌里去找到答案勾出來,再讀一讀。
(2)學生自由練習讀第二節(jié)詩。
(3)教師播放海浪的錄音,引導學生想象:站在大海邊,對著貝殼問出你想問的問題。
(4)請學生輪流告訴大家自己的問題,其他同學扮演小貝殼,爭取回答他的問題。
6、分角色朗讀全文,達到熟讀成誦。
四、拓展延伸,展開想象
1、想想:如果貝殼們一起在沙灘上,可以做些什么事呢?請小組討論一下,為貝殼們編個有趣的故事。
2、展示交流。
五、鞏固生字詞,練習寫字
1、讀課后第二題,進行擴詞訓練。
2、出示8個要求會寫的字請學生認讀。
3、讓學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師范寫難寫的字“帶”、“海”、“那”。
5、學生練習寫字,展示寫得好的字。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