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我們畢業啦,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八月離別的日子,六八月是感恩的日子,六月也是喜悅的日子。8月15日對于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和家長而言是極其難忘的日子。下午四點大班全體師幼和家長歡聚在一起,舉行了2017年大班畢業典禮。
活動中,園長向即將畢業的小朋友致詞,祝他們在新的人生道路上茁壯成長,鼓勵他們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更好地表現,大班家長代表的發言,道出了所有家長們的心聲,表達了三年來對幼兒園、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在大班孩子們朗誦的《時間時間像飛鳥》、深情演唱的“畢業歌”中,孩子們用真摯的語言回憶著在幼兒園成長的點點滴滴,傳達著對老師真誠的謝意和對幼兒園三年的生活無限的眷念。"不老的老師"精彩的表白贏來了家長們陣陣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家長同志們進行了拔河比賽的勝利讓我們為之喝彩,昂揚的斗志,奮勇拼搏的精神讓孩子們為此驕傲!
最后,畢業典禮在孩子們三年一路成長的點滴視頻中落下了帷幕,為孩子們的幼兒園生活劃下了圓滿的句號!
畢業典禮是短暫的,但幼兒園生活的回憶卻是甜蜜而長久的。讓我們衷心祝福這群可愛的孩子們,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展開雙翅飛得更高更遠!
今天,我給孩子們示范講解五角星的折法,孩子們課專心聽著。示范結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試一試,折一折。可王潔瑩一拿到紙,就叫了起來:"|老師,我不會做。"接著就把紙給了旁邊的小朋友。我走了過去,笑著說:"不會吧,我看你剛才聽的很仔細的,大膽點,試試看,老師再幫助。"她動手了,可還是沒有象其他孩子那樣肯自己獨立地去思考,總想依賴老師來幫助…
孩子專心、積極動腦、動手都是老師和家長所期盼的,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良好學習習慣,它是一個人更好發展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了這些良好的習慣,才能有利于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孩子終生受益。作為幼兒園,最基礎的教學,從小培養好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顯的尤為重要。因此,我們老師在關注孩子的差別的同時,更要細心的觀察到孩子的各種學習習慣,有針對性的、有目的通過多種方法,有效的引導孩子,慢慢地朝著良好習慣方向發展。
作家雨果說:"人世間沒有愛,太陽也會死。"關愛他人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未來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倍受家長的寵愛。有些家長在把全部的愛傾注給孩子的同時,沒有培養孩子也去愛別人,家長對孩子的情感呈現出"單向輸入",而不是"雙向交流"。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獲取,而不知去愛別人,不會體諒他人的難處與痛苦,愛心缺乏教育嚴重。如何培養幼兒的愛心呢?
一、教師要以身作則,注重身教。
孩子單純、幼稚,喜歡摸仿。作為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對人對事要熱忱友好,為幼兒樹立楷模。愛心是在人與人的接觸中培養起來的,記得有一次,我在院子里發現了一只受傷的小鳥,我看到后便同情的撫摸著它的羽毛,這時小朋友也被我的真情打動了,紛紛學著我的樣關心起小鳥來,還問小鳥疼不疼,有的還要帶回家去養。通過這件事,我進一步體會到教師投入真情的重要性。只有教師自身具有豐富的愛心并能自然而真切的表現出來,才能自然地帶動幼兒產生愛心,使幼兒能主動地關心、幫助那些需要關心、幫助的人。可以這樣說:教師的真情投入在幼兒愛心的培養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二、關愛他人的情感,在實踐中積累體驗,逐漸形成穩定的行為。
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不是依靠"教"才學會的。是在理解他人的痛苦與需要的情感變化過程中逐漸產生同情心,良心驅動下。在角色實踐活動過程,小組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是付諸行為強化的結果。
三、培養幼兒積極的道德情感,實施愛的教育,充分調動社會、家庭、幼兒園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對幼兒施以良好的教育影響,增強教育力度,利于提高教育實效。
自幼兒學習識字以來,我感覺幼兒對識字不感興趣。教幼兒識字如同教他們認人、識物、走路、說話一樣就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逼迫幼兒認讀,硬性地定指標,效果會適得其反。
采用游戲的方式,首先幼兒識字的興趣。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若你仔細觀察,他們連吃飯、穿衣、走路、洗澡都是游戲式的。在游戲中,幼兒能自由地表達意愿,發揮想象,進行創造,也最能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游戲中滲透少量文字;使幼兒在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時,耳濡目染,完全能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并記住。比如:學"小金魚"的游戲,教師先出示字卡,讓幼兒認讀"吐"、"泡"、"轉"幾個字,再讓幼兒學小金魚游戲吐泡泡的動作。以后每次復習這幾個字,幼兒都會自然想起小金魚吐泡泡的動作。又如:在各種水果卡片上貼上名字,教幼兒認讀,比較熟練后把這些水果卡裝進口袋里,讓幼兒去摸,教師報一種水果,幼兒就應摸出那種水果卡片,摸出后還要讀出水果的名字。摸對,讀對了的就給幼兒獎勵。如此反復進行,幼兒不僅識了字,更發展了幼兒的觸覺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形象思維和判斷能力。
所以,讓孩子在游戲中識字,不僅認得快,還能通過識字加深對游戲的印象,更好地達到游戲的目的。再者,游戲是幼兒每天都有且百玩不厭的活動,因而游戲中的識字也是經常的、持久的。
前段時間,稻田全鎮進餐幼兒園到我們幼兒園進行幼兒進餐觀摩,并分別對大中小班的進餐環節進行了點評,把存在的問題找出來,全鎮教師進行教研,參觀的老師把發現的問題提出來,然后老師們共同商討找出解決的辦法來!
在這次進餐觀摩中,得到一致好評的就是我們老師做的餐前教育和輕音樂,像我們小班會把食物的營養知識和怎么樣做個文明進餐好寶寶,作為餐前教育!既培養了幼兒的常規,又激發起了幼兒進餐的食欲,開始進餐后我們都會播上輕音樂,讓幼兒在安靜的氛圍里愉悅的進餐!
在教研中,有個問題是寶寶在外面洗完手后會到處亂摸,這樣會“二次污染”,該怎么辦?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寶寶的手動起來,老師可以組織寶寶做手指游戲,模仿小動物們叫,或是模仿小鳥飛,復習兒歌等,只要讓寶寶有事情做就會避免這個問題!
一日生活皆教育,生活中每個細節都能抓住,作好寶寶的生活照顧,隨時發展隨時教育!
每次吃飯前,都要求幼兒去洗手,可有的孩子到盥洗室轉一圈就回來了,有的則打開水龍頭一沖就算完事了。我曾多次強調洗手的重要性,要求孩子們洗手要打肥皂,可他們有的還是因為貪玩偷懶不打肥皂。為了能讓孩子們清楚地認識到洗手的重要性,我讓孩子們做了一個小實驗。 首先,我把玩了一個下午的孩子分成兩組,讓一組孩子到盥洗室認真地洗手,另一組則不洗手。然后,我準備了一個削好了的蘋果,把它一切兩半,分別讓兩組的小朋友去摸半個蘋果。摸完后,有的孩子發現"這半個蘋果有點黑了",接著,孩子們都紛紛過來看,果然,,沒洗手的那組小朋友摸過的半個蘋果看起來有些臟了。我讓孩子們說說這是為什么?孩子們都搶著說,是因為那組小朋友沒有洗手,手很臟,把蘋果弄臟了。我覺得時機已到,就連忙說:"從這個蘋果的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我們不洗手,手上許多臟東西就是沾到吃到東西上,臟東西會隨著食物進入小朋友的肚子里,這樣對小朋友的身體不好,所以,我們吃飯前一定要把手洗的干干凈凈。有的小朋友洗手不打肥皂,也是不對的。肥皂可以把我們手上的細菌殺死,所以,我們洗手一定要怎樣?"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打肥皂!"吃飯時間快到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呀? "去洗手!"說著,孩子們都紛紛向盥洗室走去。這一次,每個小朋友都洗的格外認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們創造能讓他們親自感知,去操作、去體驗的環境,把教育巧妙地轉換為幼兒需要。這樣,幼兒才能真正體驗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并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自覺行為。
《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3篇》:幼兒園教育隨筆大班第1篇 雖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們的語言表達潛力很差。所以我會經常和他們聊天,在聊天的時候我發現了孩子們不少的興趣及他們心里的想法。原本以為他們是
《教育隨筆大班3篇》:教育隨筆大班第1篇 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樂游戲的教學過程中,游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
《教育隨筆托班14篇》:第1篇教育隨筆托班 教育隨筆: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樂樂是我班的一名男生,聰明活潑又可愛。喜歡交朋友,課堂上積極發言,空閑時忙于穿梭在小朋友中間。一會兒在寢室,一會兒在活動室,跑來跑去,每天總是這樣,有時不光自己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