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指導幼兒語言先從家長開始,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語言在人參與社會、生活的交往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孩子2到3歲年齡段,因大腦皮質中支配語言的神經組織已經逐漸發育成熟,是孩子口頭語言發育的最佳年齡。有意識地對孩子的語言進行訓練,對日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即口才的"天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現在的年輕父母們迫于工作的壓力,常常將孩子交于祖輩撫養,無暇與孩子交流,往往回家時孩子已經進入了甜甜的夢鄉,而在祖輩的"特別"照顧之下,孩子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常常是以動作表示一切自己的需求,從而造成幼兒語言發展的滯后。介于以上原因,同時最近政府又有了個實事工程--家園互動平臺,正好為我們和家長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的良好界面;同時,我們會把幼兒園教過講過的故事兒歌貼到網上,讓工作繁忙的家長不用走進校門就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引導小班幼兒在家學習說話。剛開始和家長交流時,家長們都會說孩子想怎么說就怎么說,也不管語句是否通順、邏輯是否合理。我們老師就在網上交流指導,讓家長了解如何指導幼兒說話的方法,讓家長知道不僅是讓孩子參與說,更要學著怎樣說好。在不斷的互動中,家長逐步理解了老師的用意,會引導孩子注意語句的連貫性和邏輯性。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不僅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進步,連家長的語言指導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很多家長都積極地參與進來并樂在其中。
由此可見,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光靠幼兒園老師的教導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家園共同聯手,才能全方位的為幼兒創設更好的、更適宜的語言環境,讓孩子說得開心,說得盡興。
前段時間,稻田全鎮進餐幼兒園到我們幼兒園進行幼兒進餐觀摩,并分別對大中小班的進餐環節進行了點評,把存在的問題找出來,全鎮教師進行教研,參觀的老師把發現的問題提出來,然后老師們共同商討找出解決的辦法來!
在這次進餐觀摩中,得到一致好評的就是我們老師做的餐前教育和輕音樂,像我們小班會把食物的營養知識和怎么樣做個文明進餐好寶寶,作為餐前教育!既培養了幼兒的常規,又激發起了幼兒進餐的食欲,開始進餐后我們都會播上輕音樂,讓幼兒在安靜的氛圍里愉悅的進餐!
在教研中,有個問題是寶寶在外面洗完手后會到處亂摸,這樣會“二次污染”,該怎么辦?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寶寶的手動起來,老師可以組織寶寶做手指游戲,模仿小動物們叫,或是模仿小鳥飛,復習兒歌等,只要讓寶寶有事情做就會避免這個問題!
一日生活皆教育,生活中每個細節都能抓住,作好寶寶的生活照顧,隨時發展隨時教育!
“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發育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有機結合、密不可分的。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_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兒,使其發揮應有的主體性,幼兒才有可能主動、積極、創造性的活動。在健康教育領域,體育活動的重心已從機械和單純訓練幼兒的基本動作轉向使幼兒喜歡并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如何讓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獲得健康的同時得到快樂,已經成為幼兒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視的課題。在中班一學年的教育活動中,我在致力于“幼兒運動游戲與主題活動的整合”的研究,對幼兒進行了“快樂運動、健康成長”的有益嘗試,使幼兒在快樂運動中掌握技能、鍛煉身體、獲得身心的愉悅,以促進幼兒健康自信的成長。
一、提供“魔法寶貝”的材料,引導幼兒在運動中體驗快樂
幼兒的注意容易被生動、形象的事物所吸引,在體育活動中,有趣的材料會引發幼兒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怎樣知道孩子喜歡什么材料呢?這需要教師的細心觀察和發現。小小班下學期我們開展了晨間親子體育活動,發現孩子們對小動物特別的喜歡,于是我用米袋子為他們制作了可供幼兒練習跳躍的卡通跳袋,用塑料筐為他們制作了烏龜殼,孩子們背上漂亮的烏龜殼練習爬行,他們的興趣就可想而知了。在“身體、運動”這一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得了奧運冠軍的中國運動員特別的崇拜,劉翔、張國政、中國女排等耳熟能詳的名字津津樂道,對舉重、跨欄、排球等體育運動項目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我與幼兒一起討論、設計、制作了一系列的運動器械:如利用拱形海綿積木當跨欄;用大型長條積木當成平衡木;用大紙箱子扣洞,制作報紙球和報紙桿進行進洞活動,用筷子纏上五顏六色的彩帶跳花樣體操等等。幼兒親自參與討論、設計材料、尋找材料的替代物,這一過程大大的激發了運動熱情和興趣。通過孩子的眼光來觀察,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考慮,為孩子提供“魔法寶貝”材料,每個孩子選擇一個魔法寶貝,給孩子創造一個鮮艷、明快、生動、有趣的世界,使孩子們在快樂中體驗了運動的樂趣。
二、發掘“多功能性”材料,幫助幼兒在運動中增強體質
現代的那些精致昂貴的玩具玩法太單一,玩法的導向性太明顯,它們扼殺了幼兒的創造性,使幼兒只會機械的玩。而為幼兒提供多功能的材料,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實和豐富游戲化的體育活動,為幼兒身體的全面鍛煉提供了優越條件。由于幼兒的發展水平有所差異,多功能的體育材料,讓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創造及選擇相應的玩法,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不僅能保持和增強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而且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紙》這一主題活動中,我組織幼兒玩報紙。活動前,我和幼兒一起討論報紙的玩法,幼兒利用已有的經驗,想出了用報紙制作紙球、紙棒、紙飛機、紙鍵子等多種玩具材料的方法,并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制作了這些材料。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創造出不同的玩法。如幼兒用紙棒拼擺出多種多樣的圖形玩跳房子、走小路、走迷宮游戲,用紙棒趕球、運沙包、開車、網魚、擊劍、跨欄等游戲。在玩紙球、運紙球系列游戲活動中,幼兒將球夾在兩腿中間跳著走、放在脖子下低著頭走、夾在腋下跑、夾在肘關節中跑、放在背上爬、用兩根紙棒夾著走等,真是千姿百態,可愛極了!這種體育活動不再是單純的身體活動,它伴隨著幼兒的認知、創造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現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孩子們在快樂、有趣的活動中增強了體質,獲得了自信和成功感。
三、發展幼兒的“主體性”,激發幼兒自主探索和思考
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應更多引導幼兒自主地去探索和思考,發展幼兒的主體性。如果只是機械地模仿,那么幼兒即使學會了什么,也不懂為什么這樣做,長期下去,幼兒會形成依賴性,影響主體精神的發展。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我注重幼兒的主體性,給予幼兒一定的自主、獨立的時間,鼓勵幼兒在游戲中思考、探索、發現和創造各種玩法。除了一物多玩以外,我還注重讓幼兒進行“一動多變”的練習,如“地毯爬行”,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意愿,采取手腳著地爬、手膝著地爬、跪爬、坐爬、側爬、匍匐爬、倒退爬等方式;在練習走的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從不同年齡、職業的人和各種小動物的不同走路方式著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各種走的方式,讓幼兒按自己設計的方法進行活動,有的學解放軍,有的學老爺爺,有的學小矮人和高人,有的倒退走,有的側走,有的把雙腳套進布袋里,在平地上向前跳,模仿小袋鼠,有的彎著腰學大象,有的學小鴨子,玩的非常開心。活動中,他們由模仿者變成了探索者,每個動作都是根據問題展開想象自由編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展示。
四、創設親子運動項目,凸顯體育特色文化
培養“健康、陽光、自信”的幼兒時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具有陽剛之氣的男子漢。幼兒父親具有的勇敢、獨立、果斷的個性品質,在體育活動中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依據《指南》中健康領域的內容和要求,我們創設了“親子運動會”,活動的目標確定為兩個方面:一是競爭精神。包括敢于挑戰(自我與他人)、不怕困難、不甘失敗、獨立自主、果斷堅強;二是合作精神。包括互幫互助、團結協作。活動的內容有“我和爸爸媽媽齊制作”、自制體育器械創意大賽、“爸爸陪我玩!”、“父與子運動日”、“爸爸陽光課堂”等。活動中,他們拿起了手中的相機,記錄了與孩子共享運動的快樂與幸福,展示了孩子與家人運動過程中精彩、快樂、陽光、健康的瞬間;他們走進課堂,帶來了男子漢的堅強與勇敢;他們走進賽場,帶來了你追我趕的力量與歡呼,忘情盡興的競爭精神、合作精神、規則意識在陽光體育系列活動中得到充分的展現。
擁有健康的體魄與心理是幼兒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應當從幼兒抓起。作為幼兒教師要真正理解“健康”的含義,重視幼兒健康的價值,正視并解決幼兒體育運動開展中的問題。通過開展新穎多樣的體育游戲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提供和使用豐富、有趣和符合幼兒興趣的運動器械,吸引幼兒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和思考,讓幼兒具備參與性、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主體精神,并擴展到幼兒教育的其他領域,使幼兒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成為具有堅韌意志、強健體魄和超凡勇氣的“健康、陽光、自信”的一代新人。讓我們一起來努力探索,為幼兒的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部編寫,2012年9月
2.《幼兒園運動活動創新與改革的若干體驗》,宋武、廖麗莉,《學前教育》,2012年7、8期,P50-51。
摘自:《學前教育新視野》2016.05
每次吃飯前,都要求幼兒去洗手,可有的孩子到盥洗室轉一圈就回來了,有的則打開水龍頭一沖就算完事了。我曾多次強調洗手的重要性,要求孩子們洗手要打肥皂,可他們有的還是因為貪玩偷懶不打肥皂。為了能讓孩子們清楚地認識到洗手的重要性,我讓孩子們做了一個小實驗。 首先,我把玩了一個下午的孩子分成兩組,讓一組孩子到盥洗室認真地洗手,另一組則不洗手。然后,我準備了一個削好了的蘋果,把它一切兩半,分別讓兩組的小朋友去摸半個蘋果。摸完后,有的孩子發現"這半個蘋果有點黑了",接著,孩子們都紛紛過來看,果然,,沒洗手的那組小朋友摸過的半個蘋果看起來有些臟了。我讓孩子們說說這是為什么?孩子們都搶著說,是因為那組小朋友沒有洗手,手很臟,把蘋果弄臟了。我覺得時機已到,就連忙說:"從這個蘋果的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我們不洗手,手上許多臟東西就是沾到吃到東西上,臟東西會隨著食物進入小朋友的肚子里,這樣對小朋友的身體不好,所以,我們吃飯前一定要把手洗的干干凈凈。有的小朋友洗手不打肥皂,也是不對的。肥皂可以把我們手上的細菌殺死,所以,我們洗手一定要怎樣?"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打肥皂!"吃飯時間快到了,我們應該怎么做呀? "去洗手!"說著,孩子們都紛紛向盥洗室走去。這一次,每個小朋友都洗的格外認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們創造能讓他們親自感知,去操作、去體驗的環境,把教育巧妙地轉換為幼兒需要。這樣,幼兒才能真正體驗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并逐漸把這種認識變成自覺行為。
四月春光明媚,陽光高照。為了讓家長零距離的深入了解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和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親身感受幼兒的成長和進步,體驗老師、家長、幼兒三位一體的互動快樂,于是我園在4月17日進行了半日開放活動。本次活動正值我園的科技節,所以我們的開放活動也緊緊圍繞著科技主題而展開的。
本次開放日從早晨7:30開始,一直到中午11:00結束.,在這此期間,老師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我們通過幼兒用餐以及餐前餐后的準備和整理,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生活常規培養的重要性;藝術綜合活動和手工操作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學習方式方法的多樣性;通過課間操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在訓練孩子體能方面的方法和策略。結合科技節,開展的親子制作小汽車活動通過,則充分發揮了各位家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體驗了親子制作的快樂,對家長無論是在視覺、聽覺還是情感上都進行了強烈的沖擊。
因為有了我們的充分準備和家長的積極配合,讓我們收獲頗豐,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班孩子的表現非常出色,無論是用餐、做操、親子制作還是教育活動,孩子們都表現的活而不亂,有常規,懂禮貌,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在家長面前大膽大方的展現自己。讓家長真正了解了寶寶們的生活學習情況。
特別是圍繞科技主題進行親子制作活動,更讓家長體驗了與孩子共同動手制作的快樂。這樣,一方面,增進了家庭親子溝通,使家長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另一方面,家長從教師的教育行為中吸取了許多的寶貴經驗,更新了教育觀念。了解了我們的新理念,感悟到孩子的學習就是我們創造機會,提供充足的材料,鼓勵他們在做中玩、做中學。
當主題親子制作活動這一環節開始時,家長們看到了老師的精心設計和材料的充足準備,讓家長對我們的主題活動有了充分的認識,也明白了之前為我們搜集的一些"廢物"都是為孩子的學習、游戲服務的。如:廢舊的紙盒、易拉罐、包裝盒等一些普通的材料,在想象力和創造力驅動下,制作出來的物品都是多么的"高科技"。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家長走進課堂"、"讓家長和孩子互動起來",使家長近距離地感受了孩子在園的學習和游戲生活,感受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情感知識和技能技巧上的學習提高。此次開放日活動不僅促進了家園之間的溝通了解,更增進了孩子、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情感,也使家長、教師在互動中感受快樂!
《大班教育隨筆20篇簡短》:大班教育隨筆簡短第1篇大班教育隨筆【1】特殊孩子特殊照顧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還有的跳繩……象一只只愉悅的小鳥活躍在院子里。可偉偉
《幼兒園大班隨筆50篇》:幼兒園大班隨筆第1篇 【篇一】 《尊重幼兒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和孩子建立友好的平等關系,對于促進幼兒發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而尊重幼兒是
《大班范文教育隨筆200篇》:大班范文教育隨筆第1篇 大班教育隨筆簡短(一): 大班的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調皮起來個頂個都是好手。英語課堂上,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置一個“智力大沖關&rdq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