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7
這是意識的作用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材分析
《意識的本質》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5章第1框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意識的本質;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2、能力目標:通過對意識起源和本質的原理學習,使學生逐步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意識觀,具有正確認識意識現象、分辨物質和意識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間辨證關系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牢固樹立物質決定意識思想觀點,堅定辨證唯物主義的信仰。
三、教學重點、難點
意識的本質
四、學情分析
本框題承上啟下,一方面是第四課內容的延續,進一步闡明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另一方面是為學習第二框意識的作用作鋪墊和準備的,內容比較抽象涉及到生物學和社會學等多方面的知識,需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
五、教學方法
學案導學,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世界是物質的,我們分別說明了自然界的物質性和社會的物質性,那么意識是物質的嗎?不是。自從人產生后,相應的人的意識也產生了。什么是意識呢?大家通過一個小活動感受一下,“請大家與你對面的同學握一下手,好嗎?握手,你有什么感覺?能說一下嗎?”對同學手的感覺就是你的意識,恩格斯曾把人類意識贊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最美麗的花朵——意識。
PPT:“意識的本質”(板書)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小短片。
PPT展示簡介及思考的問題
1、美國情報局為什么在那么多動物中選擇猩猩進行特訓?
2、猩猩的種種表現可以稱其為意識嗎?為什么?
3、電影的故事情節,人物刻畫在生活中能找到原型嗎?這說明了什么?
師:帶著這三個問題,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大家思考,我們人類的意識從哪里來,是某個神賜予人類的嗎?還是沒有成為真正的“人”之前已經有了呢?究竟是怎么出現的?
(一)“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板書)
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板書)
問:“握手使人產生各種反應,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受到刺激有反應嗎?”能不能舉例說明。
課堂探究(學生展示):無生命物質的反應特性、生物的反應形式同人的意識是什么關系?為什么美國情報局為什么在那么多動物中選擇猩猩進行特訓?
第一階段是無生命物質的簡單反應形式。這是一種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反應過程,是沒有選擇性的、完全被動的反應形式。
第二階段是低級生物對外界刺激的感應特性。應激性和反應特性的區別是具有了為了維持其生存而趨利避害的選擇性,這就表現了一定程度的主動性,從此掀開了地球進化歷史上新的一頁。
第三階段是高級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動物的感覺是一種較高級的反映形式,它大大提高了動物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的能力。
第四階段:人的意識的產生:經歷了由無機物的反應特性→低級生物的刺激感應性→高級動物的感覺和心理→人的意識的產生這樣幾個基本階段。而猩猩一種高等動物,靈長類。有感覺、表象、情感,甚至還有簡單的分析和判斷,與人類非常的接近。
“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動物和植物)的反應形式(感覺、心理、表象)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
結論: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課堂探究:
(1)談談你所熟悉的動物有哪些復雜的心理反應。(學生舉例)
(學生展示略)
探究提示:高等動物的心理不僅包括感覺、表象、情感,甚至還有簡單的分析和判斷。如猴子可以借助木棒獲得高處的食物、猴子騎自行車、海豚救人、鸚鵡學舌等)
課堂探究:
(2)上述動物的心理為什么不能發展為人的意識?
(學生展示略)
探究提示:動物心理不能發展為人的意識,其根本原因是它們缺少意識賴以產生的物質器官——人腦。
2、意識是社會的產物。(板書)
師:(提問)如何理解這一點?
(1)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物質器官——人腦的生成
(2)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表達手段——語言的產生
(3)勞動和社會交往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
綜上所述,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因此從起源來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這就更充分的說明了唯物主義的正確性。
師:(過渡)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人腦的形成,促進了意識的產生,為什么只有人腦能夠產生意識?我們繼續來看猩猩在訓練中的表現(PPT展示:猩猩滅火)。
課堂探究:猩猩的種種表現可以稱其為意識嗎?為什么?有沒有一種高等動物的.腦在復雜性、機能上超過人腦?
(學生展示)
探究提示:高等動物雖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反應,但是其大腦無論是在重量、構造,還是在機能上,都要比人腦簡單。因此,人腦與高等動物的腦有著本質的區別。高等動物的復雜性不會超過人腦。在腦的機能上,人腦機能包括運動區、感覺區、語言區,能夠形成一定網絡系統,而動物腦則沒有語言區,這是因為動物缺乏社會性的勞動。因此動物腦在機能上不可能達到人腦水平,不會形成意識。人的大腦,是一個高度發達的,高度靈敏的運轉系統,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腦部的結構非常復雜,組織非常嚴密,每一個部分有明確的分工,每個人的意識、思想,都是這部“機器”運轉的結果。所以猩猩表現再好也不能產生意識。
(二)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1、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只是人腦的特有機能,動物的腦不會產生意識。人腦比動物腦具有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人腦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判斷題( )意識是大腦固有的機能
師:所以意識也不是人腦固有的,而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動實現的。
2、意識活動是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動實現的。
(學生展示反射略)
師:意識是在第一、第二信號系統基礎上產生的反映。也就是說,動物只能形成表面的感覺等本能的反應,人則能抽象出事物更深層次的東西,也即人既能認識事物的表面現象也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3、有了人腦,不一定就會產生意識。
PPT展示:狼孩的故事,所以有了人腦,不一定有意識。還必須要在社會實踐中,通過實踐使客觀存在作用于人腦。
師:(過渡)好的,猩猩不能產生意識,“人”是不是一生下來就有意識呢?每一個人“意識”的形成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師:我們不妨先從思想這兩個字“思”“想”入手。
第一, 要有“心”,這是基礎;
第二,要有“相”,這是內容。
第三,人能夠將“心”與“相”合二為一。
除了要具備人腦的這一物質器官,還需要有反映的.內容也就是說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探究:電影、電視的故事情節,人物刻畫在生活中能找到原型嗎?這說明了什么?
(三)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練一練:
《三國演義》寫盡了十八般兵器,但沒有寫到槍;《封神榜》寫盡商紂宮廷的奢華,卻沒有提到互聯網、高爾夫。這是因為(C)
A、意識活動沒有主動創造性B、人們的意識無法反映未來
C、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存在D、人的意識無法把握事物的本質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人說:你想知道梨子的味道,那就得親自嘗一口
我們可以發現,意識的形成過程就象一個生產的過程。首先是通過人的感覺器官輸入信息,其次是人腦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最后形成產品。
(1)意識的內容來自于客觀存在,意識在本質上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內容則是客觀的、
不同的人處理這些信息,最后得到的“意識”往往是不一樣的,這種反映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什么是正確的意識,什么是錯誤的意識呢?
學生回答
師: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錯誤的呢?(宗教、鬼神等)
師:現在我們把上面兩個結論合在一起,可以得出一句話,“意識是人腦對于客觀存在(事物)的反映”,不管這種反映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是對客觀存在的事物的反映。
PPT展示:本課小結(P37中間)
師:以上三點有沒有共同的東西?
學生回答
師:在這個世界上,人是非常脆弱的生命存在,想飛,沒有翅膀,想奔跑,卻不如獵豹和羚羊,想要潛水,肯定不如海豚,但是人卻可以發明飛機和航天器,可以創造汽車、火車在大地上飛奔,可以制造潛艇深入海底。人的偉大和高貴,就在于人的思想。但是這朵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必須有它成長的土壤那就是物質。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意義
在信息瞬息萬變,知識加速更新的現在與未來,社會所需求的是具有自主獨立拼搏創造等精神的復合型人才。但據有關專家調查發現,目前幼兒素質發展中有部分孩子在以下幾方面表現不足:
(1)自信心不足;
(2)自卑感較強;
(3)交往能力弱;
(4)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
這些劣勢在我們地處偏僻的農村孩子身上表現更甚,急切需要改變現狀,以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人才。
自主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從無到有,從低到高的發展過程,因此,自主意識的培養應從幼兒開始。
《綱要》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教育應寓教育于游戲之中。游戲占據幼兒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在游戲中,幼兒精神狀態輕松投入,能力強的孩子自選角色自主交往,還能克服各種困難,大膽提出建議,這些都為他們的社會性發展和素質的提高創造了條件。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不能大膽選擇游戲,不敢主動與他人交往,事事跟在別人的.后面,不能或不愿評價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對自己缺乏信心,主動性差。因此,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是目前極為迫切的任務,直接關系著幼兒現在和將來的發展。
二.課題的含義及研究目標。
(一)課題的含義
游戲中幼兒自主意識的培養是指幼兒園教師在了解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共同參與游戲環境的創設,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環境及均等的游戲機會,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游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在與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經驗,促進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
(二)研究目標
通過課題的實施,運用適宜的有效環境,豐富的游戲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使幼兒能積極主動獨立地參加游戲活動。
具體包括:
1.對游戲活動感興趣,能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游戲主題。
2.積極參與游戲環境的創設與游戲材料的制作,會選擇運用相應的材料。
3.在游戲中主動與他人交往,逐漸學會與同伴協商分配角色,會合作。
4.能主動參與游戲評價,會解決游戲中碰到的困難,并提出合理的建議和要求。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策略。
1.轉變教育觀念,重視游戲中幼兒自主意識的培養。
首先,認真分析教育目標,自覺將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真正作為教育要達到的最終目標之一。多采用鼓勵表揚等正面教育手段,還孩子一片自由天空。
其次,充分認識其可能性,幼兒的自主意識在有效的游戲中能逐步得到發展。
2.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游戲環境。
專家實驗表明,完全決定一切,嚴格控制監督幼兒活動的專制型教師會使幼兒形成嚴肅呆板,依賴性強的不良習慣。而尊重幼兒、和幼兒互相協商、互相幫助、協調行動的民主型教師則能夠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創造能力。
【教學要求】
1、懂得人能夠能都地認識世界
2、把握意識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3、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意識的能動作用
難點:意識能動地改造世界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我有一個夢想”
講授新課:
一、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分析陳新年的案例,讓學生感悟出人的意識活動是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并指出它并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
分析一戰前德國收購婆羅門石油的案例,讓學生自主分析,得出結論: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并進行詳細些的解釋。
教師總結:目的、計劃、主動、創造、自覺選擇,這些活動都只存在于人的頭腦中,是人頭腦中的活動,因此,這些都體現了人能夠能動地認識這個世界。或者說人的意識能夠反映這個世界。
多媒體展示抗震救災的案例,做個過渡。說明人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還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二、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首先將整個世界劃分為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
1、具體指出,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詳細講解含義,并指出這種指導具有雙重性,它可能是正確的指導,也可能是錯誤的.指導;
再用人與自然的關系案例證明上述結論。
2、具體指出,意識對人的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主觀世界)
指明不同的意識會產生不同的作用,高昂的意志和萎靡的意志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此貫徹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要求學生無論在學習還是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應保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狀態和樂觀的思想。
3、概括指出,意識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會產生消極的阻礙破壞作用;
在此針對有些典型錯誤進行分析:見。并以此過渡到第三個大問題。
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結合教材40頁材料,分析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學生閱讀教材后,找到三個方面,教師進行概括、總結。
多媒體展示材料,根據上述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練習;之后教師進行總結、解題指導。
本課小結:
本課主要講述了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和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要求兩個問題。(如果有時間可以整合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時間不足的話在下節課將題前總結也來得及)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理解辯證否定觀及其要求。
2.了解辯證的革命批判精神及其要求。
3.把握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的關系。
能力方面
1.引入事例分析基本原理和觀點,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分析辯證否定觀、創新意識和革命批判精神的關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從正反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樹立創新意識,堅持辯證的革命批判斷精神
難點
辯證否定觀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內涵、
三、教學過程
環節
活動設計
意圖
1.導入新課
破題:引出創新意識,請學生例舉生活中變化發展較快的事例。
引出本課中的主要事例:手機的發展。
2.突破難點1:辯證否定觀的內涵
以有線電話——大哥大——2g手機——3g手機的發展為情景,設計兩問:
前一問意在得出“增添”了什么,即克服了什么?后一問意在得出“保留”了什么?從中引出辯證否定觀的概念;在此基礎上,結合電話發展的事例,分析辯證否定觀的內容、實質與地位。
后一種電話與前一種電話相比有什么優點?
后一種電話是不是對前一種電話的全盤否定?
3.突出重點1:樹立創新意識的
從電話技術的發展中得出:我們必須要創新,要轉變觀念。請同學例舉觀念更新、不斷創新的事例。
通過分析不同領域的正面與反面的創新的事例,說明要創新就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明確創新一項艱巨的事,在進行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4.突破重點點、難點2:堅持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以有線電話——大哥大——2g手機——三g手機的發展為情景,設計三問:
3g手機是不是手機發展的最高境界?
明確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其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3g手機不是手機發展的最高境界,你心目中的理想是什么樣的?
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結合學生心目中的理想手機分析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要求。
如果你是手機生產商或手機技術的研發者,消費者的這些想法對你有什么啟示?
5.知識小結
點明辯證否定觀、創新意識和革命批判精神的關系。
6、情感升華,結束新課
暢想未來
強化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并呼應開頭,結束新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