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8
這是班會教案園地,是優秀的班會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走近大自然自然界隨手可得的材料進行造型游戲。
2、同學之間團結、協作,共同完成走近大自然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熱愛自然走近大自然
教學重點:
1、是否能積極參與走近大自然這次活動的全過程。
2、是否能與同學友好合作。
3、是否對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進一步領略大自然的美麗。
課前準備:
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藝術和巖畫的作品圖片。走近大自然
2、學生準備相應的工具材料,如:各種廢舊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紙、繩子、彩色塑料紙、竹竿、蘆葦、蘆花、高粱穗……)、工具(鏟子、水桶、畫筆、顏料……)
教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藝術作品等圖片
二、講授新課
沙雕是一種以沙和海水為基本材料的雕塑藝術,它通過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種造型。
沙雕只能用沙和水為材料,不允許使用任何化學粘合劑。作品完成后經過外表噴灑特定膠水加固,在正常情況下一般可以保持幾個月。沙雕屬于大地藝術的一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其體積的巨大是傳統雕塑難以比擬的,具有強烈 的視覺沖擊力。
沙雕是一門邊緣藝術,融合雕塑、繪畫、建筑、體育、戶外娛樂等各大元素。一般的愛好者不需要特別的專業訓練,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冰雕是一種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藝術品。它是俄國人首創的。1740年,歐洲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寒冷天氣,除了南部地區外,均被堅冰封鎖,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結上了厚厚的一層冰。在這寒冷的冬天里,專橫跋扈的俄國女皇安娜伊萬諾夫開了一個很殘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塊在彼得堡的內瓦河上建一座宮殿,用作失寵的王子米歇爾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們無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長17米,辟有3間冰室的冰宮,冰宮內還擺放著各種造型美觀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宮內的小花園里還“長著”用冰塑的各種花草樹木。冰宮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宮中舉行了婚禮,并且在那里度過了洞房花燭之夜。安娜伊萬諾夫的惡作劇導致了冰雕藝術的誕生。從此,藝術園地中又增添了冰雕這一奇葩。
三、討論
小朋友們今天你是不是也想來試一試呢?我為同學們準備了一個可以讓你們揮灑的好地方——沙坑。
(1)、請同學討論你想讓這些地方呈現怎樣的效果(喜氣洋洋的、冰天雪地的、異國風情的、神秘的.、亮麗的……?)
(2)、你覺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來造型。
(3)、自由分組,回家準備,討論設計方案。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感受?大家一起來交流。
四、小結
教學隨感:
對大地藝術、沙雕、冰雕有了深入的了解,學生感嘆于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其實我們小朋友就是一個天生的大地藝術家,因為我們小朋友沒有一個不喜歡玩泥巴,沒有一個不喜歡堆雪人。今天老師看到每組小朋友已經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廢舊物品和顏料。看來一場比武較量的爭奪賽馬上就要開始了。
二、討論
你準備怎么做?老師舉例:九月的田野是青草長得最茂盛的時候,那青青的草兒就像大地的頭發,我想邀請幾個同學與我一起把田埂兩邊的青草編成小辮子。扎上彩紙做的蝴蝶結,遠遠望去,那田埂定會像一個盛裝的小姑娘。
1、學生交流創作思路,同學和老師可以使其思路更趨合理。
2、學生可以單獨或小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
3、也可以公開招組員,如:我想用沙(泥)做一個童話里的城堡,誰想與我合作?
三、分組進行制作
制定比賽要求:
(1)保持課堂紀律,注意安全。
(2)立意新穎,構思巧妙。
(3)能與同學團結合作。
(4)制作完之后能及時清掃場地。
四、進行評比
評出最佳方案獎、最佳設計獎,最佳制作獎
五、講評
學生互相進行評論,老師點評
六、小結
七、課后拓展
可以裝飾其他墻面、樹桿、山石等
教后隨感:
由于是戶外活動,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隨意的排列組合成有趣的形狀,作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活動設計說明:
在現代物質生活的背景下,環保觀念與行動已深入人心,“環保行為從我做起”已不僅停留在口號上,通過這次環保主題班會,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環保觀念,使環保行為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自覺、自發的行為。
二、設計目的:
1、讓學生通過感受自然,學會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并明確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以此讓學生學會感恩自然、感恩社會。
2、通過觀看校園情景劇,發表感想的方式培養學生環保觀念。
3、提高學生環保意識,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三、活動準備:
1、課件
2、學生搜集資料
四、活動過程:
(一)導入
讓學生看大自然的美麗風景、動物,學生說感受。
的確,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恩賜太多了,古人說的好: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今天我們的主題班會就是:《感恩自然 和諧相處》。
(二)回憶大自然的恩賜
1、詩朗誦《感恩自然》。讓學生說感受。
我們人類生存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予的,下面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從自身出發,交流一下:大自然給了我們哪些恩賜
2、讓學生交流一下大自然給了我們哪些恩賜既然大自然給了我們生存的一切,我們該怎么辦我們應該回報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三)感恩大自然
1、欣賞小品《動物法庭》請學生談感受。同學們講得太好了,分析得太透徹了,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做到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嗎
2、看圖片
從剛才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近幾年我們的'環境狀況越來越糟糕,持續的干旱或暴雨,頻頻光顧的沙塵暴,被污染的空氣和海洋,天空不再蔚藍。這都是我們人類不愛護環境,不善待自然帶來的惡果。我們人類想長期很好的生活下去,我們就必須要保護大自然,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這一點,請看圖片
3、那么我們作為一個小學生,又能為環保、為大自然做些什么呢
4、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組長做記錄。
5、小組推薦代表在班上交流。
剛才大家談得非常好,說的都是自己能做到的一些小事,但都確實對環保有益,這說明我們已經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
(四)小結
我相信通過我們這一代不懈努力,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我們的地球媽媽會更年輕,更健康。,我們的家園會越來越美麗,讓我們齊唱《我們的田野》。
現在,我宣布《感恩自然 和諧相處》主題班會現在結束。
一、 授課班級:
初一級
二、 課題:
走進大自然
三、 課時:
第二課時
四、 課型:
綜合課
五、 教學目標:
1、會唱《小鳥、小鳥》,能夠運用正確,輕巧而活潑的聲音表達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懷。
2、聆聽兩種不同樂器演奏的《苗嶺的早晨》,能夠聽辯樂曲的主題,感受兩種不同樂器演奏同一作品的異同。
3、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培養愛護大自然的責任感。
六、 教材分析:
1、合唱曲《小鳥、小鳥》是作曲家劉莊為電影《苗苗》創作的歌曲,這首歡樂、活潑的兒童歌曲是以平行三度為特點的童聲二聲部合唱,具有鮮麗、明亮的色彩效果。
2、《苗嶺的早晨》是作曲家陳鋼于1975年根據同名口笛曲改編的,描繪
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麗圖景,表現了苗族人民的愉悅心情和對幸福
生活的向往。
七、 教學過程:
1、織教學:聽音樂進教室
2、檢查作業:分小組表演歌曲
3、歌曲《小鳥、小鳥》
A、 齊唱,評價:
a段——使用后起拍,富有跳躍感,形象鮮明,給人以輕松活潑的感覺。
b段——第一樂句的六度大跳與a段對比,把歌曲推向了高潮。
B、 學生指揮,集體齊唱(副歌部分用大三指揮,把歌曲的對比感覺表現出來)
C、 指名學生領唱主歌,其他同學齊唱副歌。
D、 各組設計動作表演歌曲
E、 指名學生表演歌曲
4、欣賞《苗嶺的早晨》
引入:《小鳥、小鳥》是歌唱大自然的歌曲,下面請同學們來判斷感受下面的歌曲是否也是贊美大自然的。
A、 聆聽小提琴演奏的《苗嶺的早晨》
初聽:感受作品描繪了什么情景
講解:教師對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討論自己的感受
思考:樂曲的`結構,及每段的情緒
實踐:用吹口哨參與鳥鳴;用分組拍手的方式參與歌曲的旋律
B、聆聽口笛曲演奏的《苗嶺的早晨》
思考:兩種不同樂器演奏同一作品的異同
5、教學延伸:
表演歌唱大自然的歌曲。
八、 教學總結作業:
收集有關苗族的知識,與同學和老師交流。
一、活動目標和意義
1、認識目標:通過主題班會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環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增強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2、實踐目標:讓學生通過考察、現場辯論、采訪等形式,培養強烈的責任感,明確保護環境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二、手段和方法
利用播放影碟、說唱等形式讓學生從中得到直觀印象,進一步增強"環保"憂患意識,進而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三、活動準備
全班分成四個小組分別負責收集有關環境受污染的圖片;到圖書館和網上瀏覽相關資料;采訪環保局和一些工廠有關人員;負責文字編排和活動程序設計。
四、活動具體過程和效果:
主持人甲:地球的生態曾經是花朵,曾經是花朵
主持人乙:因為,清澈的河水只能在心中流淌,映入眼簾的是滿目嬋儀,污水橫流;
主持人甲:因為,蔚藍的天空只能在畫筆中留連,映入眼簾的是漫天的灰色。
主持人乙:因為,百獸率樂而舞的美妙情景甚至無法想象,脆弱的動物們東躲西藏。
主持人甲:但有一個美麗的女孩,為了保護丹頂鶴,永遠沉睡了沼澤中。
音樂背景+講故事: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女孩,路過沼澤,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而失去生命的真實故事。
主持人甲:聽了這個故事,大家一定有所感觸。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由于自然資源逐漸匱乏,世界珍稀物種逐漸消失殆盡,生態環境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因而保護環境已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
一位小導游:主持人,你們打算從什么內容開始?
主持人甲:你有什么好建議?
小導游:當然,我是小導游,今天我們學校來了這么多客人,而我們的學校的環境建設和環境教育都做得很好,我想應先讓客人了解一下我們的學習環境,對嗎?
主持人乙:(拍腦門)對,對!應該的,應該的。
主持人甲、乙:就讓我們從學校環境介紹開始吧!
主持人乙:是呀!平時看到電視畫面中那茂密的森林,那清澈如鏡的小溪,那蔚藍的天空,我們常常驚嘆大自然太可愛了,太美了!可是現在滿街的灰塵刺得人眼睛發痛,撲鼻的臭味讓人傷心又難受。
同學(盧):對不起,讓我還是先打斷二位主持的.感慨吧。"環保問題"是當今的熱門問題。雖說我們是中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可是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主持人乙:既然同學們這么積極,那么接下去請同學們一起來談談現實生活中關于環境污染的所見所聞,以及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同學發言
概念:(環境保護法中所稱的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它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全球性的環境污染惡化有增無減,沙漠蔓延,森林銳減,物種滅絕,水源污染,垃圾成災,酸雨肆虐,臭氧層被破壞,溫室效應加劇等等。這些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等,我國環境保護的三大政策:預防為主,誰污染誰治理,強化環境管理。
主持人甲:是呀,前面的同學都為我們介紹了有關環境惡化的嚴峻情況,在我們的地理書上也有一組組確鑿的數據,一個個生動的例子,足以讓我們震撼,環境保護,我們刻不容緩!我們在電視,在網絡,在報刊上看過類似的更多的報道,徐瑞晨、姜陸遙將他們找到的介紹給大家:
主持人乙:我們還找到一段錄象
主持人甲:大家有何感想
此時,我忽然想到了畫家高更的故事。正當法國巴黎為舉辦世博會建造埃菲爾鐵塔鬧得沸沸揚揚之時,畫家高更獨自躲在太平洋一個小島上作畫并在其作品《塔希緹島少女》畫上寫下了一段震驚世界的話:“我是誰?我從那里來?我又到那里去?”是的,一百年前,面對工業革命的洶涌浪潮,這位視自然為美的畫家,茫然不知所措。面對不斷改變社會形態的人類文明,藝術家似乎感到人類愈來愈喪失了精神的樂園。人真的能征服一切?人征服了一切自己又將會得到什么呢?
今天,我們看到的一切,似乎是高更命題的延伸和反復。人對自然的勝利最終導致自然的報復,破碎的地球正是人類和自然的關系疏遠的寫照,這一景觀形象地闡釋了恩格斯的名言:“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