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5-15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大班社會活動團結力量大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通過歌唱表演,理解團結的含義。懂得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嘗試用這種方法學習互助與合作的技能,體驗團結互助的成功和喜悅,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社會活動課,快來看看團結力量大教案吧。
活動設計背景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而且我們鄉鎮幼兒園還有很多留守孩子,較多的存在隔代愛現象,家長對孩子的溺愛造成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集體主義感淡薄,還不會和同伴合作、友好相處。《綱要》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我認為《綱要》對發展“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的排序,以及各領域對教育內容的表述,體現了一個鮮明的價值取向,那就是取向于培養讓幼兒終身受益的品質這一幼兒教育的價值。而且其合作的價值在于幼兒能與人共處,認識到團結的力量集體的力量。《綱要》中又指出,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所以根據實際設計了這次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歌唱表演,理解團結的含義。懂得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2、嘗試用這種方法學習互助與合作的技能,體驗團結互助的成功和喜悅。
3、初步啟發集體主義情感,培養幼兒集體主義精神。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讓幼兒理解團結的含義,在活動中認識合作的意義,體驗團結互助的成功喜悅感。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2、 難點:啟發幼兒集體意識,萌發集體榮譽感。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 螞蟻頭飾8個;豆粒頭飾1個;小老鼠、老爺爺、老奶奶、小妹妹頭飾各1個;大蘿卜頭飾1個;兒歌《拔蘿卜》音樂;豆子許多、杯子數個。
幼兒準備:每人準備一把筷子。
教學準備:會唱《螞蟻搬豆》
活動過程
一、 引入部分:
1、教師講故事《團結的力量》,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幼兒聽后回答教師提問:老國王去世的時候,心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會這樣?
二、活動過程
1、請幼兒分別操作折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
教師引導幼兒折一根筷子。
教師引導幼兒折一把筷子。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為什么一把筷子不容易折斷?
2、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各種音樂游戲,進一步理解團結的力量以及合作的喜悅。
(1) 進行音樂游戲《螞蟻搬豆》活動,引導幼兒理解團結的力量。
師生同唱歌曲后提問,引導幼兒總結故事含義,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鼓勵孩子要象小螞蟻一樣團結互助。師生共同討論歌曲中有哪些角色,該如何表演,幼兒分小組表演。再抽一個小組的小朋友全班展示。
(2) 進行音樂游戲《拔蘿卜》的活動,引導幼兒感受合作的喜悅.
播放《拔蘿卜》CD,引導幼兒理解合作帶來成功的喜悅.幼兒討論怎樣團結?
共同討論有哪些角色?該如何表演?教師引導幼兒合作完成音樂游戲《拔蘿卜》.
3、拓展活動:組織幼兒玩《數豆子》游戲
分別請1名幼兒與3名幼兒到臺上比賽數豆子。
引導幼兒分析結果,討論原因。
4、教師總結
三、結束、延伸活動
在活動結束之后,進行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說一說,在日常生活當中該如何合作?怎樣合作最有效?小朋友之間該如何友好相處?
區角活動:
將筷子、豆子、杯子材料放于活動區,便于幼兒隨時操作。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語言表達方面:有大部分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游戲體驗后能獨立表達自己的意愿,有一小部分幼兒需要聽同伴分享總結后才能自己理解總結,幼兒初步認識到了團結的力量。
思維品質方面:在折筷子和兩次音樂游戲體驗后,孩子們基本上都能對教師的提問做出反映。有一半的孩子反映迅速。
道德品質方面;通過本次活動,我班幼兒初步有了團結合作的意識,但還不太會把它如何運用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需要教師在平時一日活動中多引導。
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還需要提煉提問的技巧和方法,在幼兒小組活動中還應給予適當的幫助和引導,特別是個別表現稍微弱一點的孩子給予鼓勵,讓整個活動能順利進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