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托班教師隨筆12篇,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已經入園兩個多月了,佳佳還不是很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句就是“今天要不要上幼兒園?”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立馬說“我不要去幼兒園。”而且越發粘媽媽了。每天早上,媽媽去上班時,佳佳總要哭,哭著要媽媽。雖然跟她講過很多道理,總是沒有效果。每天放學,又總是在幼兒園玩不愿意回家。可能是佳佳太小,媽媽太早堅持要把她送幼兒園。但經過兩個多月的幼兒園生活,媽媽看到了佳佳的一些進步,比如喜歡感謝,早上給她穿衣服都會說謝謝媽媽;自立能力強了,能自己脫衣服、穿褲子、穿鞋襪,還會自己尿尿了;認識了很多顏色,比如橘黃色、藍色等等。要知道,佳佳雖然在語言方面表現突出,但辨認顏色方面一直是弱點,最基本的紅藍色也不認識。對于佳佳的進步,媽媽感到很欣喜。但是,媽媽還是頭痛佳佳每天早上不吃飯、哭著不愿意去幼兒園。希望佳佳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喜歡幼兒園,每天都如老師說的“笑著上幼兒園”!
星期一中午吃完飯后,銘銘直著嗓子對我說:"李老師,你說今天給我們玩打擊樂器的,怎么還沒有啊?"頃刻間,孩子們議論開了,"是呀,老師星期五說的""老師怎么又忘記了""老師會騙人的......"議論聲雖小但是卻清晰地鉆進了我的耳朵里.望著孩子們天真,渴求的眼神,我紅著臉心虛地說:"李老師不會騙人的,李老師現在就去拿."頓時孩子們歡呼開了. 上星期五,我發現孩子們做操時,一點激情也沒有,于是,我就抓住孩子們愛玩打擊樂器的心理,對他們說:"誰做操做得最棒,我就請他玩打擊樂器."果然,話一說完,他們就來精神了.結束的時候,我答應下午給他們玩,結果那天下午是另外一個老師帶班,我就把這個承諾推到了星期一.可是到了星期一我已經把我的承諾拋到了九霄云外,要不是銘銘提醒,我還真的是一點都不記得了. 其實,有的時候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不少老師經常會向孩子許諾.比如我就經常這樣,往往是孩子做到了,活動順利完成了,而老師的承諾卻沒有兌現.長此以往,孩子就覺得老師會騙人,而且影響到他們. 這件事情對我的感觸很深,它提醒了我要對自己許下的承諾負責,以后,我要理直氣壯地對我的孩子們說:"李老師不會騙人!"
孩子們是越來越棒,我們班上的三位老師看到孩子們進步的點點滴滴,別提心里有多高興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注重培養孩子們做個有禮貌的小孩,例如:孩子們洗手前都知道先挽袖子,不會挽袖子的小朋友就會對老師說“老師你幫幫我好嗎?” 當孩子們不小心把小朋友碰倒時,就會對小朋友說“對不起。”孩子們想玩的玩具,另一個小朋友在玩時,我們引導孩子們不要搶,而是用商量的辦法,“我們一起玩好嗎?”“你玩完了,我在玩好嗎?”··· 有一次,飯后孩子們在圖書區里看書,我發現迪迪正在給欣怡扣扣子,原來迪迪發現小朋友的扣子開了,正在專心的幫助小朋友,兩個小家伙開心的笑著。到了放學的時間,我們給孩子們穿衣服時,一回頭我發現迪迪在給軒正帶帽子,軒樂了呵呵的說謝謝。迪迪害羞的說:“不用謝。”有一次班里新來的寶貝施凝找不到貼有自己標記的椅子,大川、程程幾個熱情的寶貝就會領著凝凝,幫她找到。 這些小家伙們,不但學會懂禮貌,還懂得了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充滿了歡笑、充滿了愛!
托班的幼兒都是2~3歲左右的孩子。剛進托班時,我每天都是在手忙腳亂中度過的:這邊剛安慰好哭哭啼啼的孩子,那邊那個已經尿褲子了;前面的喂飯的勺子剛拿到手中,后面的已經在你背后吐了起來;這頭剛拉開一對打架的幼兒,那頭的孩子臉上又多了兩排牙齒印。那些日子我真恨不得一個人掰成幾個人來用,兩只手根本不夠使喚,頓時覺得自己是那么笨手笨腳。后來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地摸索,我慢慢地領悟到很多竅門。認識到只有轉變學習方式才能真正地為孩子提供、創設出發現、探究、學習的機會與空間。新課程中指出:主動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而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在需要之一則是學習的興趣。因此,遵循幼兒的興趣,讓孩子主動學習、主動發展。而針對托班的幼兒,對于孩子的主動性我是這樣培養的。
一、創設活動環境,萌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愿望。
一學期的幼兒園托班教育使我認識到要激發托班幼兒學習主動性并不能從責任上來要求幼兒,而應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創設一種適宜的、主動的活動式環境。0~3歲幼兒已有嘗試并探究周圍環境的行為,他們的學習經驗是在感知、操作、探究中積累起來的。因此,為了滿足孩子的探究行為,我在活動室中創設支持性、可選擇性的環境,使其得到充分的活動。如,為滿足孩子操作、擺弄的需要,我們開辟了發展精細動作的“拼拼玩玩”、“我愛小動物”等區角,并在里面擺放著孩子隨時可取的玩具,讓他們進行串珠、敲球、扣紐扣、蓋瓶蓋等游戲。這些在孩子看來是玩具的學具,每一件都滲透了一定的層次性、多功能性和不確定性。在孩子主動探究的基礎上,隱含了讓孩子“開竅”的教育作用。
二、保護好奇心,引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孩子天生就好奇好問,而正是在興趣和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了“我要學”的愿望,并提高了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活動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橡皮泥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玩具材料。一開始,我就將橡皮泥放在區角中供孩子自由、任意地玩,他們也玩得不亦樂乎。有一天,唯唯在桌子上搓橡皮泥,忽然,她驚喜地告訴我:“老師,小面條!”真的,在她的手中是一根又細又長的“小面條”了啊。于是,其他孩子也紛紛學起她做起面條來。我又及時提供了盤子,鼓勵孩子們產生給娃娃家的娃娃燒面條的快樂情景。
橡皮泥可塑性大、多變的特點讓孩子喜歡。因此,在玩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產生各種想象。而做小面條正是孩子學習“搓”這一動作的一個切入口,老師提供的餐具也為情景開展創設了條件,讓孩子的興趣得到提升,自主產生了要“給娃娃燒飯”的愿望 ,并又成為以后學習團、壓等動作的切入口。讓孩子在情景中學習、在情景中探索,激起孩子“我要學”的愿望。
作為教師,要去發現、接納、欣賞、引導孩子的自主行為,從而使他們獲得滿足,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給孩子留下一個求新、求異、豐富而廣闊的天空,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快樂健康地成長。
孩子們這學期區域活動中,最喜歡的莫過于玩具區了。玩具區中的玩具都是孩子們從自己家中帶來的最喜歡的玩具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從這點來說孩子們還是很不錯,都能夠有分享的意識。開開心心的把他們心愛的玩具帶來幼兒園。
每當開始自主區域的時候,孩子們都搶著要去玩具區玩,孩子們有一點還是挺好的,在玩具區,孩子們都不會應該搶玩具而打架,都能夠互相謙讓的一起玩。并且,在玩完玩具的同時能夠快速的將玩具整理好。不過,在保護玩具這方面孩子們也有所欠缺。學期結束了,有些玩具還是破損的嚴重了些。畢竟玩具是全班小朋友一起玩,又是孩子,難免會。不過還是以后還是希望孩子們在玩玩具的同時能夠好好的保護它們。
這次我重點觀察的是玩具區,通過我們幼兒園已經開展的區域活動來看,在玩具區的變化還是很明顯的,起初,孩子們雖然能積極的參與到區域活動中來,可在玩具區孩子們很少愿意把自己心愛的玩具跟其它小朋友分享,可隨著活動的開展和我跟幼兒們的溝通交流,他們慢慢的開始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給其它小朋友玩,到后面大多數小朋友都愿意和好朋友們一起分享他們自己覺得好玩的玩具。從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一開始,幼兒們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也延續了上學期我教給他們的很多好的習慣,還是挺不錯,也挺值得我開心的,孩子們也隨著長了一歲各方面的能力也隨之增強了不少。希望在下面的區域活動的開展中,孩子們會越來越好,也能玩得開心。
小小班的洋洋有幾個最 。個子最高,最能哭,最能攻擊其他小朋友 ,最不聽老師的話 。就這幾個最,洋洋成了小小班最知名的人物,小小班無論發生大事小事,不管洋洋在不在,只要我和蘭蘭問一聲:誰做的?保證小小班全體孩子異口同聲口地說: “是洋洋 ,是洋洋” 。今天,幾個孩子去衛生間 ,不知道是誰不小心把衛生間的門關上了,門打不開了,里面的幾個孩子嚇哭了,我忙找到衛生間的鑰匙把門打開,問孩子們是誰把門關上的,結果全體孩子齊刷刷的指向洋洋 ,讓我和蘭蘭老師真是哭笑不得,洋洋根本就沒去洗手間,一直坐座位上玩積木呢 。這樣的事情在小小班很多 。嘉城奶奶打來電話,說洋洋把嘉城的彩筆弄壞了。可那天洋洋生病請假了 ,后來問嘉城彩筆怎么回事,他才承認是自己弄壞的,怕媽媽批評他,才嫁禍洋洋的 。
洋洋的調皮讓我和蘭蘭老師頭痛,在活動室 ,他不會安靜一分鐘 ,一會在地上翻滾,一會把小凳子搬起來 ,一會去騷擾騷擾身邊正認真畫畫的王陽明金,無論老師啟發他,批評他,他一概當耳旁風 ,嘴上說著:“洋洋不了,洋洋聽話,洋洋不打小朋友 了。 ”可沒等老師轉過身 ,他又把小女孩涵涵的小辮子揪下來了。真是拿他沒辦法 。我和蘭蘭老師只有每天特別關注他,生怕他惹禍 。說起洋洋,洋洋的奶奶也是一臉無奈,奶奶告訴我,這孩子從小就不乖,沒上幼兒園時,奶奶帶他出去玩,他不是把同齡的孩子無緣無故推到 就是用其他方式傷害人家,為這 ,鄰居都不敢讓自己家的孩子和洋洋玩,奶奶也怕傷著人家 ,只要出門就死死的拉住洋洋,哄洋洋一天,奶奶就累得腰酸背痛。奶奶還說:”在幼兒園里,讓老師費心了,希望老師能把洋洋教育好 。”奶奶的話里帶著懇求,看著家長期望的目光,我和蘭蘭老師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
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我們班上有個孩子叫李昊學,看著就聰明伶俐,可是他卻……怎么說呢,好象有點太“活潑好動”了,簡直一刻也不閑著,有時調皮搗蛋得不象話,連他的家長都懷疑他有“多動癥”,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說讓我多操心了。我也沒少喊他說他教育他;他倒好,一點也不覺咋地,愛理不理的。真是個小刺頭!
一天,離園前,我發現他一個人在整理凳子,我也悄沒做聲。后來,我留心觀察,發現他總是自覺整理桌椅、玩具、圖書;看見地上有紙片,趕緊拾起來;皮球滾了,撿回來放進球筐里。我看在眼里,心中暗喜,覺得這個孩子雖然太淘,可也是挺可愛的。于是,我抓住機會,及時表揚鼓勵他,并加以引導,號召別的孩子也向他學習。沒想到,這一招真管用,昊學從一個不聽不信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機靈的愛勞動的好孩子。
通過這件事,使我想到,每個孩子都自有他的長處,所謂“一人一段才”嘛,關鍵是我們做教師的要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適時適宜地予以正確引導,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幼兒,使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地成長、發展。
集體活動時也要給孩子留有一定自由發展的空間
孩子們天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喜歡玩具。而滑梯是他們最愛玩的大型玩具之一。
“滑滑梯嘍!滑滑梯嘍!”一聽說要一起滑滑梯,孩子們就歡呼起來。
小家伙們可愛滑滑梯了!看吧:爬上去,滑下來,多快樂!他們有的往上蹦,有的一級一級往上攀,有的倒上,有的倒下;像小兔跳,像烏龜爬,像小鳥飛,像小魚游……五花八門,盡情玩耍,開心一片。
這情景,不禁使我想起了以前。記得在他們剛入園時,因為擔心安全問題,老長時間限制他們玩大中型玩具。而且在玩時,也是要求了再要求,不要這樣,不能那樣,按照一個模式,默默地上上下下,規矩倒是規矩,可還有多少樂趣可言。現在想想,也真是的,無疑打消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力。你看現在多好,排著整齊的隊伍,口里念叨著“一個跟著一個走,不推不擠也不鬧,我們都是好朋友。”依次上下,不擠不亂,隨著自己的意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舒服。
依這樣的情形來看,我想,在幼兒園里,即使集體玩耍時也應給孩子們留有一定的空間,放手讓孩子們自己玩,只要老師事先強調好,并通過舉例子、做示范,來讓幼兒明白一些安全知識,懂得自我保護,活動時老師在旁作好防護工作,讓他們自由嬉戲,或是加入他們的行列,去掉其心理負擔,豈不更好。
用肯定的眼光看孩子
“老師,我會了。”“老師,我也會系了。”孩子們興高采烈、爭先恐后地告訴我。“老師就知道你們都是很棒的!”我笑者鼓勵他們。
系鞋帶應該是非常簡單的事兒,但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件大工程呢。這不,張凱旋的鞋帶開了,試著系了幾次,以失敗告終,向老師求助;方建霆呢,坐在那里一刻不停地系著,我細一瞧,哪是系呀,分明是在編。編一通,一撒手,散了。再編,再散,如此重復;而李弘宇呢,干脆就讓它那么拖拉著,像老鼠尾巴,萱萱看見了,趕緊幫忙,結果還是沒結果。
我忍著笑冷眼觀察著這一切,看差不多火候到了,就問:“孩子們,鞋帶開了怎么辦?”“系上!”“老師,我不會系!”“老師,我解不開。”“老師,你給我系。”好家伙,還蠻理直氣壯的呢。“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自己能系上它!”說完,我便慢慢把自己事先偷偷解開的一根鞋帶系上了。“孩子們,你們看好啊,看老師再怎么系這根。”又慢慢系上另一根。“你們想不想自己系?”“想!”“好,老師這里有許多鞋帶,小朋友來幫老師一起系吧!”說完,就分給他們每人一根,一步步一遍遍教他們系。很快,大多數小朋友就掌握了要領。
這件事,讓我更加確信:幫孩子十事,不如教孩子一技;還有就是鼓勵和肯定對孩子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也說小報告
在幼兒園里,處理“小報告”,恐怕是每個老師所面臨的源源不斷的問題。
打小報告,看似老生常談,卻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發現,我們小班的孩子,自從度過了入園焦慮期,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后,也開始陸續試著打小報告,而且頻率越來越高。點擊率最高的就數“老師,他打我!”這句了。本來,就是有比較調皮搗蛋的孩子添亂嘛。日子一久,聽多了,看慣了,也就不以為然了。所以處理也就例行公事似的,簡單化了。無非就是把打人者叫到跟前,給他講一番天天講的道理,諸如“團結小朋友”啦,“一起玩”啦,“不打人”啦之類的話,或是批評他一頓了事。
一次,孩子們自由活動時間,我發現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玩著玩著,一個用手輕輕地拍了另一個一下,看那意思好象要和她說什么,而另一個卻不領情,馬上跑來報告:“老師,他打我。”哦,這就是所謂的“打”呀!我笑著安慰她:“他是和你玩呢,怎么會是打你!大概他要和你說什么吧,你去問問看。”她笑著滿意地跑開了。
我隨機把孩子們召集起來,故意愛撫地摸一下這個的頭,輕拍一下那個的肩,孩子們咯咯地笑著,幸福的樣子。“你們說,老師這是打你們嗎?”“不是!”“就是呀,別的小朋友要是這樣和你玩,也不是打你,你要是不愿意,就告訴他,好不好?”“好!”“不過,老師還要告訴你們,小朋友在一起要友好相處,不能對別人動手動腳。要爭做團結友愛的好寶寶。”
在處理一個個小報告的同時,也讓我明白,對任何一個小報告,都要慎重,不能嫌煩,不能怕煩,也不能強令禁止,更不能輕易胡亂作出決定。
帥帥是我們班最小的孩子,平時話中經常露出自己的“母語”。老師特別照顧他,對他的一言一行也特別關注,但也曾經傷害過他。在一次自我介紹活動中,他說,“我叫王壞(帥),今年細(四)歲了。”也不知怎么了,我當時就笑了。隨口就說“還王好呢,王壞。”孩子們也跟著笑了起來。自那以后,王帥再也不在我面前講話。無論你怎樣引導,怎樣鼓勵。我后悔了,意識到自己的一時疏忽傷到了他的自尊。
孩子是那樣的小,心靈是那么脆弱,經不起別人對他有半點不尊重,尤其是話從老師嘴里說出。于是我開始補償,先通過家訪向家長道了歉,并了解了王帥在家的情況。每天來園后我主動跟王帥打招呼,從不要求他有什么回應。活動中盡量安排他跟年齡小的孩子一組,以免使他產生語言上的尷尬。游戲時分到老師這一組,盡量引導他講話嬉戲。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寬松的環境中,王帥不斷的給我驚喜,盡管他的語言還是很難讓人聽懂,但我總會適時的在小朋友面前表揚他、鼓勵他。王帥終于又變得活潑了,平日的話語中也能讓人聽到他久違的“母語”了。
這件事使我意識到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也意識到愛的力量是語言,也是一種鼓勵。
推薦閱讀:
幼兒園中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中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教師中班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教育隨筆記錄200篇
中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上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下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幼兒教育隨筆200篇
中班教育隨筆大全200篇
最近我們大班的孩子迷上了玩棋類游戲,他們把自己買的一些飛行棋、斗獸棋、象棋等拿到幼兒園,課間活動或區角活動時就拿出來玩,而且玩得不亦樂乎。
一早就聽見朱明宇跑過來跟我說:“老師,我昨天新買的斗獸棋放在抽屜里的,今天一看就不見了。”于是我讓孩子們都靜下來,幫朱明宇找找看有沒有,可是孩子們都說沒有,有的也說是自己的。我覺得肯定是有小朋友拿了他的棋,但是我又不確定是誰,于是我就故作神秘地說:“其實我已經知道是誰拿的了,老師很厲害的,一看你們的眼神就知道了。”說完就一一看了每一位幼兒的眼神。然后又補充道:“老師喜歡誠實的孩子,也喜歡知錯就改的孩子,如果誰不小心動了朱明宇的棋,等下下課了輕輕地把它放回去,這樣的孩子老師還是喜歡的。”
其實我也不知道是誰拿了,也不知道這個方法有沒有效果,但是我不想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幼小的心靈。
上完第一節課《滑梯的回憶》,我們從操場回到教室后,余鑫小朋友走到我身邊跟我說:“老師,朱明宇的棋找到了,在他的抽屜里。”我心里已經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我點點頭說:“好的,你知錯就改了,老師還是喜歡你的,希望你下次改正,不要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了。”他也會去游戲了。
這件事情悄就這樣無聲息來到,也悄無聲息的結束了。
自開學以來,我發現我班有一個很機靈的小朋友:忻忻。上課好動,不愛聽老師講故事,也不愛看老師在課上的舉止,喜歡把小腦袋轉來轉去,跟邊上的小朋友嬉鬧,注意力無法長時間的集中。午睡時候,也是如此,無法安靜地在床上躺著,總是翻來覆去。以上的跡象證實了忻忻的好動。更讓我覺得憂心的是:忻忻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小朋友們在一起玩積木時,他總是占許多的積木為己有。還會把小朋友們搭好的成品據為己有。因此,引起了小朋友們的不滿。而當老師請小朋友們將積木收起來時,他全然忘記了自己也是參與活動的一份子,不顧地上和桌面上的積木,跑到其他區域繼續活動。總是要在老師的提醒下,忻忻才會很不情愿地去收積木。
正是因為忻忻的我行我素,班級里的小朋友都不愿意與他一起游戲,不愿和他做朋友。怎樣才能讓忻忻有所改變呢?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盤旋,找不到良策。
周二的下午,小朋友們都午睡起來了,準備吃餐點。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尚小,餐點通常是由老師分發到每個組的。其他小朋友都坐在小組里邊了,唯獨忻忻站在我的身旁,正迫不及待地想取糕點吃。我心生一念,何不趁這個機會,讓忻忻學學幫助別人,形成初步的集體意識。我把小吃店的廚師帽帶在了忻忻的頭上,跟忻忻說:“忻忻,你來做小廚師,幫忙把餐點分給小朋友們好嗎?”忻忻點點頭答應了。我又對小朋友們說:“小朋友們,今天忻忻小廚師來給我們分糕點了,我們應該對他怎么說啊?”“謝謝小廚師。”小朋友們喊道。就這樣,忻忻在小朋友們的感謝中,認真地為每一位幼兒端去了糕點,在得到他們的感謝時,他也不忘說一句"不用謝"。忻忻的臉上掛著微笑,看得出,他很樂意為小朋友服務。分好了糕點,我問忻忻:“幫小朋友們分糕點,你覺得開心嗎?”“開心,老師,我明天還要幫小朋友們分。”忻忻笑瞇瞇地說。
通過給予忻忻一個這樣的機會,讓他體驗了成功感,也讓小朋友們改變了之前對忻忻的看法。收到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希望忻忻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夠繼續幫助別人。
托班的孩子最喜歡爭搶玩具。往往別人拿了什么玩具,他也要了,仿佛別人的玩具都是好的,自己的玩具就是不好的,哪怕這件玩具是剛剛從別人的手上拿來的。所以我們每天會遇到很多這類事情。而且,一般叫他們謙讓一下是很難的。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如果爭搶一件玩具是,我干脆讓他倆一起玩這件玩具。比如,爭搶鄂魚蹺蹺板時,我讓他們兩人一人一頭玩蹺蹺板,如爭搶一個皮球時,我讓他們玩滾球,如爭搶玩具槍時,我讓他們一人當警察,一人當壞人,一個打槍,一個裝作被打死,還有一次一位小朋友把鄂魚蹺蹺板當馬騎,另一個小朋友也想騎,爭執不下時,我讓原先的一個小朋友騎馬把后來的一個小朋友帶上“去上幼兒園”,他倆高高興興地出發了,玩得很開心!
自從發現這個辦法后,我覺得很靈,既能讓他們減少等待,又能讓他們玩得開心,真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所以,我們在組織幼兒的活動時,要靈活地運用策略,多變換方法,才能使活動進行順暢,幼兒也都能有事可干,也能提高他們之間和諧相處的能力。
我是剛剛任教的一名幼師,我入園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擔任托班的班主任。開學第一天我打扮的整整齊齊準備勝任我的第一份工作,同樣孩子們也是由家長待著高高興興進入幼兒園,在玩完親子游戲后,家長需要把寶寶們留下自己離園時,一幕哭鬧,訓斥,焦慮的畫面出現了,頓時間嘻嘻打鬧的場景消失了,那一剎那哭聲鼎沸。接下來我看見幾組離別的方式,有的是以欺騙的方式和寶寶說,奶奶要去廁所一會回來接你,在這等會。有的是強制把孩子留下,自己轉頭離開,有的則是給寶寶講道理離開的。當時我已經忙的手忙腳亂了,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平息這場“哭聲的戰爭”,第一天的哭聲很快就結束了,我和孩子們的外表都發生了變化,我的馬尾辮早已被寶寶們拽的松撒了,衣服上也殘留了一些腳印和泥土。而寶寶們除了臉上的表情變化了以外,臉上也成了小花貓,衣服上也有殘留的淚漬和泥土,我當時絕望了,以后的日子怎么過呀。
可是,第二周,我決定采取辦法改變這個場景,對于一些聽話的寶寶們,我請助教老師把寶寶安排得到泡沫墊上陪著玩玩具或者講故事,對于個別能哭的寶寶我親自帶著到外面陪他們玩游戲,滑滑梯,蕩秋千,就這樣我把他們一次次把他們鍛煉到獨立玩耍,不哭不鬧,然后慢慢的這些寶寶開始信任我了,依賴我了,我又開始慢慢的引導他們回教室全班寶寶都融合在一起,我想寶寶的天性除了玩玩具就是吃東西了吧,我就給寶寶們買的大白兔奶糖,當時我說誰聽話不哭我就給誰,絕大多數寶寶的眼睛都亮,發光了。有些個別的哭的寶寶也慢慢不哭了,就這樣,漸漸地兩次機會寶寶們都熟悉了,不哭了,漸漸地,我們又集體做游戲,講故事,慢慢到了玩玩具。
一個月過去了,當我再進入教室的時候,他們會問老師好了~會和我主動玩耍了~忽然覺得環境變了,和諧溫馨的場面出現了,笑聲代替了哭聲,自己玩玩具已經代替了讓老師哄著,抱著的場景。慢慢的寶寶們都長了好多好多本事了,笑聲也越來越多了。我覺得好高興,好開心……
《大班保育隨筆3篇》:大班保育隨筆第1篇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人類奠基的教育,教師要運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訂內容和方式、方法,及時的給幼兒進行一定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孩子們持之
《大班教育隨筆簡短30篇》:大班教育隨筆簡短第1篇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1 命令的口氣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說一
《教師隨筆幼兒園19篇》:第1篇教師隨筆幼兒園 教育隨筆: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有效策略 通過近一年語言學科領域小組成員的教學活動實錄分析研討,大家對比各自與優秀教師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種類及問題,發現教師對教材的理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