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保育員教育隨筆14篇,是優秀的小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楊小朋友也是我們班一個很有特色的小朋友,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特熱心,而且動作特快。只要班級里一有響動,第一個反應的就是他,他馬上會離開座位,跑到現場,如果看見什么東西掉了,他會毫不思索地去撿,哪怕人家不需要他撿,有時候還跟別人搶著撿,別人有什么事了,他會不假思索地去幫助,他不管這個幫助別人需不需要,有時候動作快得連別人還沒反應過來,他已經做完了,甚至有的時候別人根本就不需要幫助,他做的是適得其反的事情,當受到別人的責怪時,他也只是怔怔地站著,傻傻地看著你,一副很無辜的樣子,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盡管我們按照我們成人的思路,經常要告誡他怎么做怎么做,但是無論我們苦口婆心一萬次,對他來說,他還是他,下次他仍然一如既往地這么做,毫無改變的意思,真是天下之大,任我獨行!
這就是我們楊小朋友們,一個特有個性的,別人不能復制的楊小朋友吧。
每天和這些小朋友相處,你覺得我們是快樂多,還是苦惱多?對我來說,我覺得在現場看似經常有許多"煩惱",但是回憶起來都是開心!
沒有驚天動地,沒有氣吞山河,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榮譽,也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瑣碎,這就是很多幼兒園教師的真實寫照,就在這平淡、瑣碎中,就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位老師,經常會聽到她的名字被老師叫得最響亮,頻率最高,可以說老師都離不開她,為什么這么說呢?你看了就知道了。
去年11月,我因身體原因,住院治療,丹丹就來做我班的代班老師,一開始我真擔心班上那些小搗蛋們不聽話,我班孩子的頑皮可是不一般的呀。搭班陸老師來看望我的時候,告訴我,丹丹上課也不乏幽默風趣,妙語連珠,孩子們可喜歡她了,帶班的時候丹丹知道怎樣和頑皮的孩子打交道,怎樣和文靜的孩子玩游戲,雖然她只是一位專任網絡信息管理、圖書管理的老師,而且還是一位工作2年多的新教師,但是在帶班上,一點也不輸于專業出身的教師。當我身體恢復回到工作崗位上后,每天孩子都念叨:"丹丹老師怎么不來呀,我們想她了""去找丹丹老師來跟我們做游戲吧。""丹丹老師上次講的故事可好聽了。"我只能告訴孩子們,丹丹老師很忙,她現在在**班呢,因為**班的老師生病了,丹丹老師要去帶她們班的小朋友。
在實驗幼兒園老師的眼里,丹丹是大家的"貼身小棉襖",哪里需要她,她就往哪里去,哪里有困難,她就會出現在哪里,總帶給大家舒心和放心。而有時,丹丹又象"消防員",哪里有情況,她又會在第一時間趕到,幫你"救場"。
中午12點,我剛坐在電腦前開打印東西,"卡卡卡……"打印機一陣亂叫,又卡住了,搗鼓了半天,那個打印機就象跟我作對一樣。沒辦法,我只好拿起電話:"喂--丹丹啊,幫我來弄一下打印機吧,又卡住了。""好的,馬上來。"不出5分鐘,丹丹就出現在無助的你的面前,經過她耐心細致的檢查和心靈手巧地撥弄幾下,很快問題就迎刃而解。接著丹丹還會耐心地跟我講,到底是什么問題,以后紙要怎么放置,卡紙了怎么辦?指示燈閃爍了表示什么等等。臨走的時候,丹丹會說:"有問題再打電話給我哦。"。打印機卡紙還只是一件小事情,有很多時候,是電腦和打印機一起出現問題,這時候,丹丹就要做很多事情,比如重新啟動,或者重裝程序,這種技術上的問題,往往一折騰起來,就要半天,把丹丹自己的工作都耽誤了,有時連加墨水這樣的小事情,我們也要麻煩丹丹,雖然有點依賴丹丹,但是更多的是信賴她,好象她不來監督和把關,我們就不能放心大膽地做。而丹丹自己呢,為了盡快地讓大家可以用上電腦和打印機,她連飯也顧不上吃,對我們的呼喚和請求,從來都只說"YES"不說"NO",自己有好多事情都只能利用休息時間去完成,而這些,我們老師又有幾個人知道。
丹丹在大家心目中就是一個美麗的"神",在今年的專題小結的撰寫中,她仔細地回顧和分析了打印機使用中的一些問題,并找出了很多的實用的策略,當她的文章在我們實幼自己的博客上一出現,后面就跟了一大批的擁護者,成了點擊率最多、評論率最多、呼聲最高,人氣最旺的文章,大家對她封了"貼心小丸子"、"貼身小棉襖"、"百分百顧問"、"超級后勤、微笑"答應""消防員"、"救火車"……
當物質世界如洪水猛獸一般,侵蝕著我們的心靈,而我們的丹丹正如清新脫俗的米蘭花,她不是為爭春才開花,而是默默的把芳香撒向幼兒園的每個角落。
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在實幼這片凈土上,每天都上演著這樣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感動著孩子、感動著老師、感動著每一個人。
教育隨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雖小,卻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和成人一樣有隱私,有自尊心,不想被別人嘲笑,同樣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有時鬧肚子,控制不住自己,大小便拉到褲子里,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老師在小朋友面前給孩子換褲子或以此為例提醒其他孩子,這種做法可能會無意中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無地自容。
奇奇是我們班的一個可愛的小男孩,有一次他非常著急的說:“老師我要上廁所。”還沒說完他就進了衛生間,我看見覺得很好奇,他從來也沒這樣啊,我就隨他進了衛生間,看見他蹲在那也不出聲,我一問才知道他壞肚子,他不想讓小朋友知道自己拉在褲子里就進了衛生間。我安慰他說:“沒關系,老師在這兒給你換,不告訴其他小朋友。”他點了點頭,我從衣柜里給他拿了一條干凈的褲子,關上衛生間的門給他換了下來。奇奇說:“老師,千萬不要告訴其他小朋友。”“好的,老師一定會替你保守秘密的。”于是,我和他拉鉤,他笑著跑回了活動室。
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要了解孩子此時的心理狀態,在滿足他們需求的同時,為他們創造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
戶外活動剛剛結束,李浩宇小朋友就開始喊:"老師,李旭濤小朋友尿褲子了"。
李旭濤小朋友長得黑黑的,矮矮的,給人一種憨厚健康的感覺。就是性格有點內向,不愛說話。他的媽媽曾經告訴我,家里的親戚,除去奶奶、爺爺、姥姥、姥爺以外。他從來沒有喊過。鄰居的小朋友如果不到家里來找他玩,他決不會去找別人。
我走到李旭濤的跟前一看,孩子的褲腿都濕了,并且還冒著熱氣。聽到李浩宇的喊聲,孩子們也都圍攏了過來。更讓他覺得無地從容,臉色憋得有點像紫茄子,兩手緊緊的捂著褲襠。看到我走到他的跟前,竟哇哇地哭起來。
我蹲下身子耐心的對他說:老師給你看看,是尿褲子還是出汗濕透的。我假裝仔細檢查的樣子,給他從里看到外。然后站起來對其他小朋友說:"李旭濤不是尿褲子,是剛才練習呼啦圈時很用勁,結果出汗很多,把衣服都濕透了,老師剛才用手摸到了,換一條褲子就好了。"孩子們聽我這么一說,都散開了。李旭濤也放松了緊緊抓住衣服的手。
一個四歲的孩子,他們的童心是那么單純、那么透明、又那么脆弱。他們需要呵護、需要愛撫、有時也需要心理上的安慰。我雖然給他制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但卻給他擋住了尷尬,保護了孩子強烈的自尊。在他的淚光里分明充滿了對老師的信賴和感激,這種信賴和感激更拉近了孩子與老師的心靈之距。
最近我們班又新進來了一名幼兒,本來以為剛入園的新生,而且是插班生,肯定會有哭鬧情緒。第一次見這名幼兒,白白的,眼睛大大的,還會很甜的叫一聲“老師好!”挺乖巧的一個女孩兒,可奶奶要走的時候,女孩兒抱著奶奶不肯放,倒也沒哭鬧。由于是第一天上幼兒園,而且已經是下午了,奶奶就把女孩兒領回家了。看著女孩的背影,想象著她明天入園時的一種情景~~~~第二天,女孩兒開開心心地來到了教室,在家人的指示下,主動與老師問早。然后我帶領她來到教室,讓她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女孩兒拉著我嚷著要玩滑滑梯。我說:滑滑梯好玩嗎?女孩兒:好玩,昨天媽媽帶我玩了,在下面的。我:我們幼兒園還有更好玩的,走,我帶你去。我帶著女孩兒拿了一些積木,她問說這是什么,我就玩給她看。女孩兒的注意力還是很容易吸引和轉移的,看著好玩,就自己動手玩起來了。一天,孩子的情緒都很快樂,微笑著做早擦,而且看到其他老師能很甜地叫一聲“阿姨”,一點兒不陌生,很熱情,也很喜歡粘著老師,跟你好。這個女孩兒有兩個特點:一是好奇愛問。對什么事物都感興趣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而這名女孩兒卻能圍繞著你問個不停,對新鮮或喜歡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她喜歡和你說話,喜歡和你交流,而且都是帶著微笑的,看到她的笑容,你就會變得很耐心,也很愿意和她交談。二是喜歡唱歌,女孩兒的接受能力很強,一首歌教了一遍差不多就會唱了,她的口齒也很清晰,聲音甜美而清脆。真心希望,這名活潑開朗的女孩能永遠保持這種無邪的笑容!
常規管理一直是困擾教師的一個大問題,游戲時,孩子們自由度更大了,這時的常規就更加不好管理了。尤其是大班,孩子們總是處于興奮的狀態,我們班就是這樣,有幾個皮大王需要反復提醒才能控制住自己,不大聲喧嘩。我用過很多辦法,但是都是暫時有效,過不了多久就回到從前。自主點心時間到了,在交代完要求后,就開始了。開始沒幾分鐘,就聽見開心的“小喇叭”又在響了,“我的,這是我的”,不夸張的說,真是聲嘶力竭。我走過去,準備教育他。接下來發生的一幕,給了我靈感。只見佳佳說:“開心,我現在要把你抓到警察局去,因為你吵到了別的小朋友!”開心當然不服氣啦,他說:“你憑什么抓我?你又不是警察!”我說:“好,那我請佳佳做小小巡邏員,她負責監督小朋友有沒有好好的玩游戲,誰違反了規則,就要抓到警察局里,表現好了才可以繼續游戲。”開心只好認錯了。在第二次自主性游戲的時候,我著重介紹了這個新增加的角色——“小小巡邏員”,并且給“小小巡邏員”戴上“工作證”。說明“小小巡邏員”的職責是在游戲時巡邏,就像小學里的班長一樣,誰沒有好好游戲,打擾了別人,就要請他坐到前面,暫時不能游戲,直到表現好才可以繼續。同樣只有表現好的小朋友才可以做小巡邏員。結果這次游戲十分的有序,幾乎沒有人大聲喧嘩,追逐打鬧。這次嘗試獲得了成功,很高興。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要想駕御孩子,就應該不停變換辦法,抓住一日活動的點滴,把握教育契機,也許你就會取得成功。
推薦閱讀:
小班教育隨筆記錄200篇
幼兒園教師小班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小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小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隨著秋雨的降臨,氣溫在慢慢下降,空氣中的水分越來越少,天氣也變得干燥起來。在早晚溫差較大的秋天,如何預防寶寶的感冒問題恐怕是老師和家長們較為頭疼的問題吧,更何況寶寶本身的適應能力差,抵抗力也不能和常年人相提并論。那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寶寶在這個秋天健康快樂的成長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和長沙兒童攝影的小編們來一起探討一下吧。
一般現在的大部分的家長都比較注重這個問題了,每天都會讓寶寶多喝水補充水分。如果寶寶上幼兒園了,幼兒園的老師們也會耐心的培養寶寶們愛喝水的好習慣。讓寶寶們在起床后,課間,課外活動后自發的去喝水。如果有些爸爸媽媽以前沒有注意這些問題的,那么從現在開始就要注意了,因為秋天的氣候比較干燥,要保持還在體內的一個水分平常就要督促他們多喝水。如果寶寶不愛喝水的,可以讓寶寶多吃些水分比較多的水果,或者讓寶寶多喝點湯。另外要保持孩子體內的一個水分平衡,也要注意少讓孩子吃容易上火或刺激性的食物,這樣可以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
推薦閱讀:
轉眼,在茅幼待了一個月了,日常生活方面得到同事們很多幫助不在話下,但與之相比更多的還是工作方面的感悟。大班的孩子們比我想象中更加有自己的想法,當你關注到他們每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或者很多細節的東西,而令你覺得豁然開朗。再結合自己的反思,就像是每次吃飯慢慢咀嚼每一刻米,都不會浪費一粒米一樣,那些點點滴滴變成了我的幼教生涯中的寶貴財富。帶一雙敏感的眼睛發現那些細小的事情。 印象中有那么一件事情,這天,當寶寶午覺過后,我去照看他們盥洗,突然我們班的小朋友跑來告訴小逸凡午覺醒來就哭了。當時心里有點著急,我讓他到我跟前告訴我怎么回事。小逸凡抽泣這說:“我的媽媽,老了,媽媽老了…”我心里一楞,剛剛準備去安慰他現在我知道現在得問問他怎么回事。我問:“你問什么覺得媽媽老了。”小逸凡難受的指指自己的額頭,我看到媽媽的額頭上面有3條橫線了。我當時心里的確有些酸,這個可愛的學生給了我這么措手不及的一個感動,而我要怎么去安慰他呢,這變成了一個難題。我轉過身把他牽到窗邊,對他說:“你看,秋天到了,樹葉會慢慢變黃,飄落在地上這是自然規律。我們人慢慢長大,長大了后慢慢老去也是自然規律呀。”小逸凡又傷心的問我:“那老師會不會老?”我微笑著說:“老師也會老去,我老了你也慢慢長大了啊。等你長大了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回報爸爸媽媽。”小逸凡擦了擦眼淚,很鄭重其事的告訴我:“等我長大了,我要好做好多好多事情,實現好多好多夢想。” 對呀,就是這樣一件小事就觸動了我的神經讓我變得敏感起來。我希望,我能有更多的發現孩子們內心的感受和并同他們分享自己感受,讓這種因感覺而生的感情,為我的生活添加色彩,讓我做一個溫暖善感的老師。
晨間活動中,小朋友們在玩踩高蹺。有的小朋友走得非常好,穩穩當當的走了很長一段,有的小朋友由原來的踩不上去,現在也能走上幾步,在走走停停中玩得很起勁。
思思和琪琪剛開始也不怎么會玩,我就教她倆玩踩高蹺的方法:先套上一只腳,走一走,找找感覺,然后坐著把高蹺套上,再慢慢走,逐漸熟悉高蹺的技巧。
思思學得挺認真,漸漸地也能走幾步了,琪琪看見思思會踩高蹺了,想和思思一起玩,結果才踩兩下,就跌下來了,思思也被她撞倒摔了個跟頭,一下子大哭起來,琪琪趕忙過來道歉:“你別哭,別哭嘛,我都說對不起了,我不是故意的,你就勇敢一點嘛!”勇敢兩字似乎對思思起到了非常有用的效果。思思馬上停止哭聲說:“沒關系,我學會保護自己了,我是用手撐在地上的。”兩人相視一笑,又開心起來。看來,這種玩具材料不僅讓他們喜歡,還使他們產生了自我保護的意識。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挫折,我們要做的就是告訴他們,以后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懂得保護自我。
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孩子的成長將更加精彩。
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孩子是未來的主人,培養環保意識從小做起。而我園著重對孩子開展了環保教育。前段時間南方地區的干旱,深深牽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而對于小班孩子來說他們不能理解沒有水的痛苦,打開水龍頭,干凈的水就會流淌出來。孩子就認為水管只要打開,就會有水且源源不斷。孩子的記憶中水是永遠用不完的。我想通過環保活動《做節約用水的好孩子》讓孩子來理解感受水的有限。
我先通過一些問題引出水,暢談水的用途,再讓孩子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生活中沒有水會怎么樣?然后我出示了一些旱區的圖片和視頻,當孩子們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頓時鴉雀無聲,都驚呆了。也許僅僅憑借老師的嘴巴說沒有水會怎么怎么樣,而我們生活的地區不缺水,所以孩子們無法切身的體會沒有水的日子。而看到這些圖片,當看到那些孩子手捧著碗,碗里是又臟又少的泥水時,孩子都驚呆了。發現還有許多小朋友沒有水喝。原來還有奶奶在水塘里挖水,等等孩子們沒見過的場面。通過這些照片孩子們知道了水會變少甚至沒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注意觀察了孩子,洗手的時候浪費水的現象減少了,就算是有孩子做的不夠好,也會有旁邊的小朋友提醒。接著我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在家怎樣節約用水。看到這些我暗暗高興上次的活動影響了孩子,孩子們已經被那些圖片中顯示的艱辛深深地折服了。可見身邊的時事也會影響甚至改變孩子的習慣。
孩子是天真的無邪的,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有限,而那些很深奧的道理未必就能理解,更應該從孩子的生活出發,找到一個恰當的點,簡單的語言或圖片有時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注地球、熱愛地球這是每個地球人共同承擔的責任。對于這些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們來說,一切從簡單、粗淺開始,就如從珍惜自己身邊的一滴水做起。我們要捕捉身邊的每一個環保教育的契機,讓孩子真正做到從小環保,從身邊環保,培養環保的意識。
班級“故事大王”評選開始了,本著“人人參與”的口號,10月初,我們就要求家長著手準備。對于一些特殊家庭(家里沒圖書,沒電腦,沒時間找等),我們還特地準備了幾個不同難度的故事,讓他們自由選擇。接到通知后,家長們也非常配合,積極的在家準備。平時在學校,我們也會固定的為孩子們講述幾個故事。在我們家園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也學的很快,不到一個星期,幾個孩子就能在集體面前講述了。可時間一長,我們發現,愿意上來講述的總是這么幾個。經了解,還有部分孩子其實在家也講的不錯,由于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心,一到學校就不感在集體面前表現了。
為了使孩子個個能自信的在集體面前講述,我們也想了許多辦法。其中最有效的還是每周“小小播音員”的選拔。我在“快樂閱讀”區設置了一個“播音臺”,自制了一臺電視機,一位好心的家長自愿帶來了話筒。每周,我們將評選下一周的“小小播音員”。“小小播音員”是這個“播音臺”的主人,他可以自己在那里“播音”(講故事、念兒歌、唱歌等),也可以邀請小朋友進行“播音”。孩子們對這個“小小播音員”都很羨慕,也很想成為“小小播音員”,但要成為下一周的“小小播音員”,必須在這一周中,在集體面前講述故事一個,背誦兒歌或歌曲一首。自從進行“小小播音員”的活動以來,孩子們在故事講述時,自主參與度提高了很多,就連不愛說話,不愛表現的佳純也愿意在集體面前講述了,我們大家都覺得很不可思議,雖然故事不長,但對于能力弱的她來說已是一大跨越了。雖然還是沒能被選上做“小小播音員”,但得到了一顆“播音章”,得到“播音章”的孩子可以被“小小播音員”選上在電視機里表演,每周會發放10塊“播音章”,所以得到“播音章”的孩子也是非常興奮的。
“播音臺”的設置,為孩子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口語展示平臺,“小小播音員”和“播音章”的競選,提升了孩子們的競爭意識,提高了孩子們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美國和中國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方面都截然不同,就拿教育孩子吃飯來說,中國家長講實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對吃相不太在意。美國孩子長大后注重儀態修養,尊重他人;中國孩子長大后講究自我,看重己欲。
反思“保姆式喂飯教育”!
我們一起來看下美國家長是如何教育孩子吃飯的,和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任何國家,不論大人或小孩,每日必經三餐。大人每天在飯桌上的言行舉止對孩子身心所產生的烙印遠比學校的功課更要深刻。
首先,先看中國家長怎么教孩子吃飯
1、中國家長愛逼著孩子吃飯
中國人重視吃飯。家長對孩子的愛,尤其體現在吃飯上。首先是讓孩子多吃,不分青紅皂白,使勁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國父母喂孩子吃飯,小時候在自己嘴里嚼軟,再喂進嬰兒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再最后是一筷子一筷子喂。經常可見祖母端著碗,四處追趕孫兒喊叫著喂一口飯。而喂孩子的最大年齡可達十一歲。
2、中國家長辛苦給孩子做飯
就是到現在,仍有絕大多數父母會利用中午哪怕只有一個鐘頭的時間,穿人山過車海,趕回家去給孩子做頓中午飯。當然,除了多吃,還要吃好,父母可以挨餓,但孩子碗里肉一口都不能少。能看著孩子咂嘴吃香,父母心里更是甜如蜜糖。
接著,我們看美國家長怎么教孩子吃飯
1、美國家長不逼孩子吃飯
美國的家長也關心孩子一天的飲食,但跟中國父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美國人從不硬逼孩子多吃飯,更絕對想不到給孩子吃燕窩,因為大人也不吃。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國家庭,會主動給孩子補鈣,也都嚴禁孩子喝可口可樂等軟飲料,還不許多吃糖。不同的是,美國孩子從能夠拿得動勺子那一天起,就開始自己吃飯了,即使弄得滿臉滿身,家長也不會去管。
2、美國家長不給孩子做飯
而且,美國孩子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中午就在學校吃午飯,根本不會有家長跑回家給孩子做飯。家庭貧窮的學生在可以在學校領免費午餐。孩子在學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決定,家長看不見也不知道。中產階級的孩子會帶飯到學校,大多數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塊甜點。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丟掉多少,家長一無所知,也根本不問。
2、美國孩子吃什么自己決定
美國家庭吃飯,桌上擺幾樣菜,孩子喜歡吃哪樣或者不喜歡吃哪樣,都由自己決定。美國家長把孩子當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個人的意愿。事實上,幾乎所有美國孩子都不喜歡吃青菜,有的美國家長會要求孩子吃一些,如果孩子堅持不吃,也就不吃了。盡管美國父母也知道青菜的營養價值,但他們絕對不會強迫孩子去吃。美國孩子吃飯,自己說吃飽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離開飯桌。美國家長不會在孩子說吃飽后,還連哄帶騙的逼孩子多吃幾口才許離桌。
3、美國的家長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維
美國人在吃飯這件事上的態度和作法,體現了美國兒童教育學的一個核心目標:培養孩子獨立思維的能力。孩子吃飯,必須自己決定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飽。如果明明沒有吃飽,而是為了貪玩而不再吃,那么過一會兒他挨餓,就活該了,因為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必須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嘗到苦處,下一次就不會重犯。美國人愛說,犯錯誤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學習過程,兒童教育學對這一認識尤其重視。
美國家長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現在還是將來,孩子只能過自己獨立的生活。所以必須盡早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此相反,中國家長則認為孩子年紀尚小,缺乏生活經驗,沒有能力做出正確選擇,所以父母必須替孩子做決定。比如孩子們不喜歡吃青菜,那大人肯定會逼著他們吃;孩子才吃一碗飯,大人就一定要逼他們再多吃。
最后,我們來反思下中國家長教育
1、中美家長教育方式的結果有什么區別
在這樣兩種不同生活環境里,美國孩子可能免不了經常挨餓,中國孩子從早到晚肚子都飽飽的。美國孩子因為不吃青菜,營養要靠維他命補充,中國孩子營養在飯萊里都吃夠了,要補的只有燕窩和人參。美國孩子從小懂得,自己應該決定要什么,不要什么,是饑還是飽;中國孩子從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時時處處要聽大人話。美國孩子從小有什么說什么,不想吃就說不吃,吃飽了就說吃飽了,他們有充分的自信,也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中國的孩子從小明白,自己說什么也不會被信任,時時刻刻要等待大人的命令。每天都要討好大人,不喜歡吃也說真好吃,吃飽了也說還要吃。
2、中國孩子最愛說的一句話:“我聽話”。
結果,美國孩子長大后,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知道,我會”。中國孩子長大后,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聽話,我是好孩子”。美國孩子半饑半飽,獨往獨來,自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國孩子則肚皮鼓鼓,面色紅潤,長大后服從領導,兢兢業業,領導讓說什么就說什么,讓做什么就做什么。
3、美國家長尤其注重孩子的吃相
美國家長不管孩子吃什么,飽不飽,卻嚴格管教孩子的吃相。美國人吃飯時,不許端起盤子放在嘴邊,不允許張著嘴咀嚼然后雙唇作響,不許大聲吸面條、稀飯或者其他液體,不許含著滿嘴飯菜含混說話,更絕對不許進了嘴的東西再吐出來。孩子從小就開始訓練拿刀叉把排骨、雞鴨、魚蝦之類在盤中剝凈,只叉肉或蝦仁入口,而且剝離肉和骨頭時還不能在瓷盤上切出聲響,一但“砰”的一刀切到盤子上,父母就瞪起眼睛,孩子必須趕緊道歉。
中國家長講實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對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熱熱鬧鬧,咂嘴吸湯,剔牙打嗝,十分盡情盡興。美國孩子長大后注重儀態修養,尊重他人;中國孩子長大后講究自我,看重己欲。
吃飯,影響人的一生。
“老師,老師!明宇把我的書包弄在地上了”“老師,老師家偉總是在后面拽我的頭發”。唉!每次聽到孩子們跑到我面前告狀,我感覺我的頭都大了一大圈。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在家里那么多的人寵著她,一個個就像家里的“小皇帝”一樣。在幼兒園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鬧脾氣,還來老師面前告狀。對于這樣的事情我并沒有對孩子進行批評,而是語重心長的對他們進行說服教育。讓他們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帶領他們玩小小調解員的游戲,同時跟家長做好家園共育工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后發現孩子們來我面前告狀的情況越來越少。孩子們之間更懂得團結友愛了,家長也打電話表示感激。
午飯后,小朋友有的玩娃娃家,有的下棋,有的玩自帶的玩具,也有的看書畫畫,大家各干各的,都很投入。忽然,我發現文文扒在桌子上,肩膀一動一動的,哭得非常傷心。我走過去,推了推她:“文文,你怎么啦?”她滿臉的淚水和委屈,哽咽著說:“他們說要吃我。”轉念一想,我明白了,一定是玩飛行棋,其他小朋友的棋子要吃掉文文的棋子。于是,我說:“這又沒關系的,他們吃掉你的棋,你也可以去吃他們的棋。哭有什么用呀,真難為情!”“不是呀!他……他們三人說好了,誰也不吃誰,就盯著我一個人吃。哇……”這下,我明白到了文文那種孤單無助的感覺,也意識到雖然平時經常對他們進行團結友愛教育,但力度還是不夠,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聯合起來去欺侮人,我應該及時制止這種現象,以免再次發生。于是,我立刻對這三位小朋友進行了教育,他們自覺地承認了錯誤,并表示友好地和文文一起玩,大家誰也不吃誰的棋了。看著文文閃著淚水的笑臉,使我深深體會到保護孩子幼小純潔的心靈是多么的重要,而老師正是這些美好心靈的重要保護者。
《教育隨筆保育員小班3篇》:教育隨筆保育員小班第1篇 為了調動一些挑食孩子們的積極性,我特別制作了漂亮的‘小星星’,希望能夠吸引他們,幫他們改掉挑食的習慣。午餐接近尾聲時,有幾個平時挑
《小班教育隨筆反思3篇》:第1部分 我發現有趣的科學活動能較長時間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能有效的調動幼兒的探索欲。同時我也發現,在一般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科學活動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注重科學結論
《小班教師教育隨筆13篇》:第1篇小班教師教育隨筆 在我們班里有一個叫粼粼的孩子,在剛開學的時候他是最能哭的孩子,而現在他是最能鬧騰的孩子,而他又比較有領導力,寶寶們都喜歡跟他玩。對他的這種情況,老師們都很無奈。 有一次我帶孩子們去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