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1
這是小學美術多彩的窗戶觀課感受,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小學美術多彩的窗戶觀課感受第 1 篇
【教學目標】
1、了解愛情詩的思想內容,領會真摯美好的情感。
2、學習愛情詩通過意象表達豐富情感的方式。
3、探究詩歌的意象,培養詩歌解讀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作者通過意象表達感情的方式
2、掌握詩歌鑒賞的技巧,對典型意象進行深入探究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導思點撥法;
3、討論法;
4、比較、聯想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今天我要給大家看一樣東西,請看______,大家看到了什么?教師手指向:一扇很普通的窗。師:對,這是一扇很普通的窗,但它對房子很重要,對我們也同樣重要。因為我們能通過它看外面的世界。現在同學們,再想象一下,你伸頭往窗外看看,用你的第一直覺,告訴我們,你看到什么?師:同樣的窗,但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可以想象不同的世界,我們早已習慣用眼睛去觀察世界,卻不知面對一扇平凡的窗,我們卻可以用心靈感知那豐富的世界。窗外的世界到底怎樣,只有窗內的人才知道。對于窗,我們都是再熟悉不過了,透過窗,現在我們就可以看到教室外面那美麗的風景,可以聽到外面那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以及一支支美妙的歌曲等。總之,窗是一個美好的瞭望口。今天,讓我們一起用心靈去感知詩人陳敬容眼中的《窗》。
2、明確教學目標提出對于本詩內容、情感以及典型意象的學習目標,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側重。
3、啟發式提問、學生初讀
(1)梳理初讀感受:用學生自己的語言表述本詩的主要內容和情感;
(2)分小組討論詩中的典型意象。
4、教師點撥
(1)作者簡介:30年代末40年代初,辛笛、陳敬容等一大批青年詩人,面對人生價值和生活苦難的困惑和思索,接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想,心靈的共鳴之下提出了“詩歌現代化”,要求詩歌反映社會問題,同時抒寫個人心緒,二者互相溝通,要求詩歌應發揮形象思維的特點,知性感性相融合,并大量進行詩歌實踐,形成“九葉詩派”,此詩就是這種主張的一個實踐。陳敬容的詩深受古典詩詞和西方詩歌影響,常從生活的表層進入較深沉的哲理境界,寫得凝練而耐人尋思。但也有直接反映現實世界的一面,能緊緊抓住時代的脈搏,通過形象快速反映真實生活和內心感受,詩風敏銳而有力。
(2)教師范讀,分析詩的結構、領略詩的意境。《窗》是一首出色的抒情詩,展現了一種東方式的溫柔的戀情。在這首詩里,“窗”是具有象征意義的語詞,象征著詩人的一種生活選擇和人生體驗,它代表著一種難落言筌的微妙而復雜的精神生活。第一部分前三節,詩人用想象和虔誠穿越時空的局限,抒發內心的愛情的失落和執著。詩人沒有向我們展示第一次個人感情生活記錄。可以想象,一定有發自敏感內心的對愛情的獨到理解,以及由于過分相信幻想而不免幼稚的初戀少女最動人的傾述。那是一次絕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不幸或幸福的經歷,卻好像是一次無可回避的痛苦。第二部分作為現代女性已經勇敢地面對離別的結局,要開始新的生活。但愛是一種無法根除的慢性病,要想忘記一個無法再去愛的人是不容易的。最后一節與第一節相對,表現了由于愛情的失望而帶來的無盡的痛苦。“而我的窗/開向黑夜,/開向無言的星空”,這里“無言的星空”“窗”既構成詩篇的獨特的意象系列,又蘊含著詩人的主觀感受。從而在詩中凸顯一個孤立無依的女性形象,她仿佛是一個被人世遺忘乃至拋棄的“多余人”。因而她的心靈無法向人世間敞開,只有默默地向人以外的世界訴說。窗的開關這種尋常行為,在詩歌藝術里卻容納著反叛的聲音,負載著抗爭的社會內容。
(3)深入剖析典型意象——“窗”“窗”是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如果說華麗綺艷之窗是女性化的,那寒窗、暗窗則是男性化的,帶著文人士子的傷感。現代詩人對窗的詠吟,與古典意象之間,有著不可分隔的一脈聯系,現代詩人的心靈世界中,也不時有著古典意象的獨特神韻。陳敬容作為現代女詩人,不曾以舊世界火辣辣的叛逆者,和新世界英姿颯爽的女戰士的風貌出現。她是一位富有詩的悟性,從個人情緒和時代情緒相一致的契合中尋找詩材的詩人,個人情緒總是展現為具有普遍象征意義的圖畫。通過具有溝通意味的“窗”的意象,將窗內與窗外、自己的窗與別人的窗進行詩意對比。使窗這個意象充滿了現代意味,窗是一種溝通、開放的情感象征。現代詩歌中寫窗的有卞之琳的《斷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另外,“你的窗”與“我的窗”構成鮮明的對比,屬于意象的對比式組合。“你的窗/開向太陽,/開向四月的藍天”,男性的世界相對女性來說畢竟是寬闊的、深遠的。一扇窗子就是一個境界。接近一扇窗子,走近一個人的心靈境界。“為何以重簾遮住,/讓春風溜過如煙?”閉窗垂簾是封閉的心靈類型,是對愛情的詩意眺望的拒絕。“我有不安的睡夢/與嚴寒的隆冬;/而我的窗/開向黑夜,/開向無言的星空。”開窗卷簾則是開放型的,是對廣大空間詩意的感悟和生命的精神追求。雖然《窗》是表現失落的愛情之作,但她卻以另一種女性的深沉音色唱出了哀婉的歌。盡管“而我的窗/開向黑夜,/開向無言的星空”,她藐視黑暗的現實,她鞭笞黑暗,在黑暗中謳歌和向往光明。讀她的詩,絕無被黑暗吞噬的窒息感,憧憬和希望具有壓倒一切的力量。
(4)品味獨特的語言風格a.以句式的轉變表達情感的流動,對“你的窗”的抒寫先是用問句表示質疑,祈使句給予對方以問候,第二節以陳述句表達這已經是既成事實,巧妙地表達了對已經失落了的愛情的惋惜而痛楚的態度。b.古典詩句的現代轉換。兩次出現“重簾”,這是古典詩詞較常見的一個意象,是閨情的顯現。“窗簾”的移動暗示著人的活動,進一步講是心靈的屏障。“空漠鎖住你的窗,/鎖住我的陽光,/重簾遮斷了凝望;/留下晚風如故人,/幽咽在屋上。”很大程度上有古典詩詞的意境,比如晏幾道的《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5、特色朗讀學生個讀、齊讀
6、比較學習(借助對比賞析加深意象理解)試舉艾青同題詩與本詩進行比較學習,雖然兩者所攝取的意象都是“窗”,且都是寫愛情的,但其情感內涵卻不一樣,才各有韻味。窗艾 青在這樣綺麗的日子里我悠悠地望著窗也能望見她她在我幻想的窗里我望她也在窗前用手支著豐滿的下頜而她柔和的眼則沉浸在思念里在她思念的眼里映著一個無邊的天那天的顏色是夢一般青的青的天的上面浮起白的云片了追蹤那云片她能望見我的影子是的,她能望見我也在這樣的日子因我也是生存在她幻想的窗里的(摘自《落葉集》)艾青雖然寫過大量優秀詩篇,但對愛情詩卻涉獵甚少,此詩乃其不多情詩中的拔萃之作。該詩一反艾青詩歌創作“憂郁”的基調,給人以溫馨甜蜜的陶醉之感。而陳敬容的《窗》是表現失落的愛情之作,以一種女性的深沉音色唱出了哀婉的歌,在這首詩里,“窗”這個意象具有雙重的蘊涵。由于不同的心境和思緒而表現出迥異的感情體驗,似乎更體現了詩情寄托的奧秘。外在的真實畢竟是以內在的真實為基礎的,當詩人內心的感情色彩投射于外在事物的表象時,同樣的景觀會呈現出迥異的感情內涵。這才是深入把握主體性在創作中的決定性作用的關鍵。
【點撥評價】
素質教育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對于語文教師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語文學習作為一種語言的學習,更應側重于綜合運用語言基礎知識和技巧等方面,而這絕非教師“一言堂”所能滿足的。尤其是對于詩歌這一抒情性較強的文學體裁而言更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感悟,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要讓學生能夠讀懂詩、讀透詩,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美術多彩的窗戶觀課感受第 2 篇教學目標
1、剖析人物內心世界,認識人性的真善美
2、讀寫一體,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 理解“窗”雙關含義
教學設想
1.講解與討論相結合,輔以多媒體教學
2.安排一教時
3.布置課前預習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課文
房間因為有了窗口才透進陽光,心靈因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我們
的生活中有許多有形、無形的窗口。讓我們打開課文《窗》。
二 初讀課文
要求: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小說情節。
討論、明確: 開端 病重靜養
發展 談天繪景
高潮 電鈴事件
結局 只見禿墻
三.再讀課文
要求:初步分析人物內心世界
(一) 分析情節發展部分,初步展示病人甲形象。思考、討論:
1.他們的主要話題是什么?
明確:病人甲描述窗外景色。(指名朗讀第4段)
2.窗外景色怎么樣?
明確:景物多多、色彩斑斕、充滿生機、富有生命力.
3.病人乙對此有什么樣的感受?(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躺著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聽著這一切。”
“這個時候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一種享受。
4.窗外美好景色是真的嗎?病人甲為什么要這樣做?
明確:窗外景色是病人甲虛構的,這從課文結尾可以看出。
(二)剖析情節高潮部分,初步揭示病人乙形象 .
思考、討論:
1.對于占據窗口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么想法? (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為什么偏偏是挨著窗口的那個人,有幸能觀賞窗外一切?”
“為什么自己不應該得到這種機會呢?”
“緊挨窗口的為什么不該是我呢?”
“他憑什么要占據窗口那張床位呢?”
2.在電鈴事件中,病人乙有什么表現?
明確:雙眼盯著天花板、紋絲不動、見死不救
四.深入分析課文
(一)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給課文擬副標題
從人物角度擬
1.兩個病人的故事
2.一個……的病人 (病人甲)
討論、明確:樂觀、善良 熱愛生命、心靈美好、品德高尚、
一個 ……的病人 (病人乙)
討論、明確:自私、冷酷、漠視生命、狡猾、虛偽、殘忍
從情節角度擬 (略)
(二)分析標題“窗”含義
“窗”是貫穿于整個故事情節的線索,一語雙關,既是病房的窗口,
也是心靈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兩種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
(三)分析結尾
“光禿禿的一堵墻”的結局,卒章顯志,“于無深處聽驚雷”,使小說產
生了藝術魅力,耐人尋味,令讀者掩卷長思,也使小說的主題得到深化。
(四)歸納主題
就課文主題寫一副對聯
提示: 1、頌揚美德,鞭撻私欲
2、頌揚高尚品格,鞭撻丑惡靈魂
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五、遷移訓練
(一) 給課文續寫結尾
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讓小說故事情節再向前發展一步。
提示:1、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止,病情加重,很快死去。
2、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轉,出院后向別人講述他親身經歷的故事。
3、病人乙后悔,學習病人甲,為病人丁講述“窗外美景”。
讓病人乙活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既符合善良人的心愿,又符合小說的情節。
(二) 比較閱讀
閱讀歐亨利的《最后的一片葉子》,并與本文比較在人物、主題方面的異同
附 板書設計
小學美術多彩的窗戶觀課感受第 3 篇教學目標:
1.理解人性的美與丑,領悟小說蘊含的人生哲理。
2.通過人物形象的對比,領會小說精巧的構思。
3.品味精煉、含蓄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3
教學過程:
課前學習:找出課文中所有的成語,借助工具書初步弄清這些成語的意思。
一、新課導入
1、導語。佛說,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其實,生活就像一面鏡子,高尚的人映照出美好,卑劣的人映照出的則是丑惡。
2、檢查預習。正音正字。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放聲地朗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小說記敘的主要事件。
指導:說清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地點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
學生思考,明確:在一家醫院的病房里,由于嫉妒靠窗病人能看到窗外的美景,不靠窗病人見死不救,最終占據了靠窗的床,卻看到了一堵光禿禿的墻。
2、請根據事情的發展變化過程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
學生回顧小說文體知識,在課文中讀劃概括。
三、文本探究
1、分析人物:
跳讀課文,用恰當的形容詞概括小說中兩個病人的性格特點,并說說你的理由。
我認為(不)靠窗的病人是一個_______的人,因為______________。
學生思考交流,教師點撥歸納:
靠窗病人渴望生命,熱愛生活,所以他幻想出了五彩斑斕、爭奇斗妍的美好景象,以激勵自己與病魔頑強斗爭,他是堅強樂觀的。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樣重要,他要盡自己所能激發病友的生存欲望,點燃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因而它是無私的、善良的高尚的。
不靠窗病人雖也熱愛生命、本性善良,,但私欲的膨脹使他變得冷酷無情,人性被嫉妒所侵蝕,靈魂被自私給扭曲,因而他自私、冷酷、丑惡。
靠窗的病人:樂于助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善不靠窗的病人:狹隘自私、冷酷無情、靈魂丑惡
2、合作探究
(1)、同樣的窗口為什么昔日靠窗的病人能看到美麗的風景,而不靠窗的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2)、小說以窗為題有什么作用?
先思考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窗外確實只有一堵墻,靠窗病人用“心”去看,真心用感情來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而不靠窗病人用眼去看,自私地看到生活中的事物,所以,他看到的只會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窗有喻指人的心靈的意思即心靈之窗;小說的情節緊緊圍繞“窗”展開。
四、寫法深究
1、顯然,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是兩個相對的形象。小說在描寫這兩個人物時對比十分鮮明,請找出課文中的對比之處,并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學生讀劃,思考交流。教師點撥。注意人物心靈上的對比。
明確:
3、探究結尾的妙處。
齊讀,說說你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什么。
生讀,討論,交流。
師點撥,引導體會小說語言的含蓄、精煉。深究小說主旨。
教師小結:一扇小小的窗戶揭示了人性的美與丑讓我們懂得了只有純潔的心靈、高尚的人格才能澆灌出絢麗多彩的生命之花,一個道德卑劣的人是找不到亦真亦幻的境界的。讓我們用真、善、美的心靈去尋找生活中美麗的風景,把它送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五、拓展延伸
(1)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類似于近窗病人這樣的心地善良、道德高尚的人嗎?請舉例說明。
(2)請寫幾句話勸告那位不靠窗病人,希望他也能看到美麗的風景。
六、奇思妙想
《窗》這個故事的結尾是“光禿禿的一堵墻”,這光禿禿的一堵墻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想象和感慨。這時,假如一個新的病人住進了這個病房,這扇窗下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請發揮你的想象力,續編故事,力求做到合理、有創意。
小學美術多彩的窗戶觀課感受第 4 篇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并能做出正確判斷,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的優越、實效,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判斷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圓柱、圓錐特征的探究過程。
教具準備:圓柱、圓錐模型及實物,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這是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想一想,當它沿一條邊旋轉一周,會形成什么圖形?(圓柱)那這個三角形沿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會形成什么圖形?(圓錐)
[說明:創設了一個讓學生感興趣,能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的情景,并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讓學生體驗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變,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整體感知圓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圓柱、圓錐形狀的物體,大家看,這個茶葉盒的形狀是圓柱,這個積木的形狀是圓錐。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或者圓錐?(生舉例,師生評價)
請看大屏幕,老師收集了一些圓柱、圓錐物體的畫面,當去掉這些畫面的顏色和圖案,就得到了圓柱、圓錐的立體圖形。(出示課件)
同學們已經能辨別圓柱、圓錐的形狀,并認識了圓柱、圓錐的立體圖形,那圓柱、圓錐各有什么特征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研究的內容。(板書課題)
[說明:從生活中提取素材,由具體到抽象,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讓學生真正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2、研究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首先我們先來研究圓柱有哪些特征?請聽清要求,請同學們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來研究圓柱的特征,小組長要把你們的發現及時記錄下來,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的好,發現的多?
(1)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針對這個小組的匯報情況,誰能做出評價?還有不同發現的嗎?
(2)介紹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結合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再來說一說圓柱的特征。
(3)質疑解惑: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①觀察;②畫剪:把兩個底面分別畫在紙上,然后剪下來比較;③量直徑:測量兩個底面的直徑,再通過計算,判斷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葉盒的兩個底面拆下來比較。)
你怎么知道圓柱的側面是粗細均勻的?
(4)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師板書:高圓柱的高有多少條?(板書:無數條)這無數條高的長度有什么關系?(板書:都相等)
(5)高的拓展。在日常生活中,硬幣的高叫什么?(厚)鋼管橫著放高叫什么?(長)圓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6)結合實物和課件,師生一起整理圓柱的特征,師板書。
(7)誰能結合板書,完整的說一說圓柱的特征;同位互相說一說。
[說明: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并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結合電腦演示,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松,讓學生直觀的獲取知識,使課堂教學做到實效、高效。]
4、 探究圓錐的特征。
(1) 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的特征,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圓柱特征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圓錐有哪些特征?
(2) 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
(3) 還有補充的嗎?
(4) 介紹頂點、側面和高。(課件演示)
(5) 圓錐的高有多少條?
(6) 讓學生說一說圓錐的特征。
5、 對比
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圓錐的特征,請同學們結合板書,想一想,圓柱、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說明: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對圓柱、圓錐特征的理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