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30
這是感受音樂教學目標,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感受音樂教學目標第 1 篇
1.說課不是簡單的說教學過程,它包括對教材的分析和處理,說教法,說教學手段和教學程序。而且每一個部分要求都是很高的。例如對教材的分析就要說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還要針對教材確定重點和難點及其確定的依據。因此,說課前一定要作好充分的準備,說出“如何教”,還要說清“為什么這樣教”,要讓聽者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準備越充分,說課時越有自信,也就越容易成功。 2.說課的課件要清楚明了,說課課件可以和上課課件相結合,必要時就出示一些圖片等。課件要根據說課的步驟做,這樣的話講起來不亂,聽起來也容易接受。
3.說課不僅僅是對專業的要求,還要求說課者具備一定的演講功底。因為站在說課的主席臺上,說課者就是一名演講者。說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說課人的說課語言和肢體語言。因此,說課時候要讓語調變化起來,重點難點詳細講說,其他可以略過,在特色和創意的地方重點指出等。
4.說課的每個環節可以配上設計意圖,讓聽者聽得更明白,更能
顯示出自己與其他人不同的或是創新的地方等。
參加了這次的說課比賽,對于我的教學成長提供了一個很大的平臺,讓我對說課這種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此又領悟到一些經驗,也總結到一些失敗,對我以后的成長道路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正如肖伯納說過的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
第五篇:說課感受
說課感受
*********** 尊敬的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第一次站在這么多人面前講話,很榮幸,也很緊張,有什么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大家見諒。前面幾位老師講的都很棒,有很多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我站在這里說一下我的說課感受。
首先,感謝工業城領導及文教局領導對我們新教師成長的關心和培養,2011年10月我城文教局組織了青年教師說課比賽,這次活動不僅給我們搭建了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平臺,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我城各級領導對新教師成長的高度重視,(當然對于我們新教師來說也是一次鍛煉的好機會)在此我代表新教師向所有關心我們的領導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鞠躬)
2011年10月12日在***我參加了文教局組織的“青年教師說課比賽”,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七課《最美好的禮物》,通過自己的說課和聽其他老師的課,還有評為老師的點評。我發現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心理素質不夠好,上臺后緊張出錯,而且從評委的點評可以看出,我對《最美好的禮物》這一單元的文章趨向了解的不夠深,對文章的內涵理解不透,知識點方面有幾個沒有給學生點到, 還有就是沒有更
好的利用課改的模式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等等很多不足吧!
但是在比賽過程中我也學到同齡人的很多優點,比如:在教學中,有的老師利用了音樂導入創設吸引學生的情景,有的老師利用了圖畫、模型突破教學重難點等等,學生喜歡唱歌對畫畫也有興趣,所以激起了學生更大學習熱情,同時圖畫模型也能把文章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更有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所以說同齡人身上有很多值得大家學習的閃光點。
尤其在近年來的課改過程中,我城涌現出各學科的課改先進教師,他們是我們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多虛心學習不斷交流,爭取使我們的課堂越來越高效。
這次說課后我感受到我有很多方面要改善:
1. 加強心理素質方面的歷練,多參加說課演講類的活動,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克服自己的容易緊張的弱點。 2. 多向老教師請教、學習,剛開始從事教育工作經驗不足,很多東西做不到位,有時會因為理解錯誤而影響講課效果,所以我們青年教師要經常聽聽老教師的課,平時多交流多學習。
3. 自己要靜下心來,給自己充電,多看看書,多練練字,鉆研一下自己教的科目,每一科都有其與眾不同的地方,只有自己鉆研了才能發現了解,在教學時用起來就得心應手
了,有利于自己工作的開展。
4. 評委老師說我的聲音條件不錯,建議我多看新聞主持,多看演講類節目,向人家學習。每個人都應該有一技之長,這樣有利于個人的發展,我就應該利用我的先天條件,努力向演講方面發展,使自己有一技之長。并將其有利的帶到我的語文課堂,用聲音來吸引學生用聲音來傳遞我對教育的熱愛。
總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自己不足的地方努力的去改善,去學習,我們做不到最好,只能做到更好,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念,拿出“我選擇我無悔”的精神,腳踏實地的做好本職工作,為我城教育事業貢獻微薄之力。
感受音樂教學目標第 2 篇一、定題材,即教學內容
1、因為這次是自組教材,所以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同時一定要結合新課程標準,起點要高、內容要新、方法要活,也就意味著取材是非常之難。
2、一開始我構思了很多題目,挖空心思想。如:“2008——音樂感想” “感悟‘對歌’” “《彩色的中國》” “變拍子”
“模擬‘宋祖英’” “山谷鐘聲”“黃土魂”“ 旋律與伴奏 ” “土風舞” “音樂與詩歌 ”“非洲的靈感”。好,這個題目不錯,于是,我就定了“非洲的靈感”這個題目,這下選擇的范圍縮小了,但后來想想還是不對勁,究竟搞什么內容好呢,于是又開始想了:感受土族音樂、感受爵士音樂、感受黑人音樂、感受非洲音樂,好,就定了吧!
3、題材定了,那具體內容呢,總要有個教學平臺吧,接著想。非洲音樂的節奏很有特點,于是就開始想這方面的內容:打 聽 想——一起打 模擬 再創打。非洲音樂的聲音很有特點,于是就想了唱的方面的內容,光唱可不行,得有個聲部:分聲部想、練 合聲部唱、表現。非洲音樂的舞很有特點,于是稍微點綴一下,讓學生來感受感受。
二、抓細抓落實,即教學目標
1、抓住特色節奏,組成二部訓練,突出非洲(爵士)特色。(舉例典型節奏)
2、用韻母模擬非洲的原始歌唱,用合唱表現特色情景。(舉例)
3、模擬特色律動,與合唱一起表現、感受非洲音樂。
三、突出既新又實,即教學理念
1、自組教材,靈活運用。
2、取材新穎,富有特色。
3、層次分明,訓練到位。
四,究竟怎么教下去呢,即教學過程、方法
1、先讓學生感受音樂,看第一幅圖(好不容易找到的),聽特色音樂,師生一起打拍,營造氛圍。
2、猜東西:今天老師要讓大家猜一樣東西,讓生猜。敲敲聲音,再猜。讓生敲敲,再猜。給出答案。聽師打,引出非洲打擊樂:接下去請你閉上眼睛,你聽,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誰想象力最豐富。(非洲黑人在打鼓,桶當鼓)。打節奏:感受、讓生來打、一起拍手、拍凳。還會怎么打——請你來試試看——一起打打看。這里的特色節奏是什么?(切分、前十六分)。分聲部打——合打——力度變化打(模擬情景)。欣賞非洲黑人打節奏的演出——點圖片和音樂、再點課題 。
3、練。分聲部聽,請生想:請聽老師彈的這段旋律,你覺得非洲黑人在干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分聲部模唱(用氣、及聲音控制、模擬情景的輔導)。合唱,力度變化的訓練。點出譜(小組研究)。再唱譜、唱韻母。給學生訓練吧!
4、唱動結合。非洲黑人在一起還會做那些與音樂有關的情景?(請生隨意講,取典型、可做的動作,一起簡單地動)。點非洲舞蹈和音樂,感受。
5、總結下課。非洲人能歌善舞、熱情奔放。現代的爵士音樂最早也是起源于非洲音樂。點圖片和音樂,感受,下課,師生再見,打拍出室。
五、為什么這樣教呢
1、考慮到“三情”
情景。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當學生進入一中特殊環境面對特定的審美對象,耳聞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滿新異性的事物,新鮮感便會油然而生,這就是這堂課需要的一個特殊的教學情景,有了這樣的教學情景,學生的注意力肯定很集中,注意力全部集中這對我這堂課的效應起著一個重要的鋪墊,烘托和促進作用。
情趣。我們一定要做到變單調為豐富多彩,變刻板為生動活潑,變機械為愉快靈活。在教學中體現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則。音樂教學方法的情趣化,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快樂,而且會使他們對音樂發生濃厚的興趣,愉快而有益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悅,同時也喚起了學生對音樂的更大興趣和強烈的喜愛,這正是我們所應追求的理想教學效果。
情感。即音樂教學“情感化”,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能更直接更有力進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是最為活躍的心理因素,既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又是音樂教育目標之一。音樂教育應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激發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表現和創造,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2、考慮到“創造性” 談到創造性,首先要談創造性思維?有了創造性的思維,才有創造性的舉動。這堂課里的每個教學內容都是自己挖空心思創作出來的,很難的。然后通過音樂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去啟動學生的創造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
3、考慮到“參與、愉悅”
首先,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開放的空間,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從而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歡愉。這中間第一要做到:
人人參與,且有動有靜、動靜結合;第二要做到:有張有弛,且有主動有促動、主動與促動相結合。
然后,愉悅的音樂課堂,就是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確保學生有一個好心情、好情緒,從而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濃厚,把自主探索和體驗生命本體的最佳狀態激發出來。才能永遠保持好奇心、求知欲、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想象力,敢說、敢唱、敢演、敢想,解放被束縛的思維,無所拘束地在音樂天地中進行暢想與聯想。
4、考慮到“活”起來
要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就必須打破死氣沉沉的局面,讓音樂課“活”起來,使歌活、心活、情活、動作活、人更活。讓“活”字貫穿于教學的每個環節中。我們要會讓簡單的一首歌曲教學變得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節奏緊湊。讓課堂的信息容量比較充實。充實的容量有利于創造熱烈活潑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的注意力、思維、記憶保持高度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得唱、有得動、有得聽、有得看、有得創、有情感的發泄等,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讓歌唱激活心靈的窗口、讓律動促活課堂氣氛、讓多媒體誘活感官、讓情感喚活心弦、產生共振
同時注意活而不亂,收放自如。音樂課堂并非一味追求活,求活不求質。假若整節課讓學生蹦蹦跳跳,敲敲打打,老師的調控和指導又不到位,課堂就會亂哄哄的,沒什么章法。學生則會感覺乏味、煩躁。調皮的學生就會乘機搗亂,進而影響到教學。我們要注意動靜結合,有張有弛。放得開,收得回。蹦蹦跳跳這種活動要,但不能太多。師生間的問答、交流、思考、互動是中層次的活。這種活動能充分調動起學生身體的多種感官參與,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保持著積極的狀態。這種方法要常用。最好的活就是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景創設、情感體驗等引發學生心潮澎湃、浮想聯翩的心動。心動是創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動力。這三種層次的活動如能在課堂上結合起來,運用得當,教學就會如魚得水,收放自如。
《鱒魚五重奏》說課稿
一、說教材:
1、大綱:根據《音樂新課程標準》的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感受與鑒賞”的要求:初一學生能夠感知音樂的結構,能夠簡單表述所聽音樂不同段落的對比與變化;能夠主動地體驗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感,并能運用音樂表情術語進行描述;能夠結合所聽音樂,簡單評析音樂體裁與形式對于音樂表現的作用;聆聽世界各國優秀音樂作品,了解不同音樂流派的代表人物。
2、教材內容: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科書七年級下期的第四單元——樂海泛舟。本單元賞析的是歐洲早期音樂,其中有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海頓的《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交響曲);浪漫主義音樂代表人物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第四樂章和勃拉姆斯的《搖籃曲》。
3、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單元的重點是《鱒魚五重奏》。根據教師用書,本單元共安排三課時,本課是第一課時?!恩V魚五重奏》是舒伯特在旅途中創作的,所以它的重奏樂器與一般鋼琴五重奏所用的樂器有所不同。我們所欣賞的第四樂章的主題音樂是舒伯特1817年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鱒魚》。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借對小鱒魚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了作者對自由的向往和對被迫害者的憎惡,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把《鱒魚五重奏》納入初一學生的音樂教材,使學生能夠結合所熟悉的歌曲,作到主動地體驗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感,從中感受音樂體裁與形式對于音樂表現的作用,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不同音樂流派的代表人物。
4、教學目標:認知目標:①了解變奏曲式、變奏手法等相關音樂知識;②熟悉音樂的主題旋律。 能力目標:感受音樂,能夠對樂曲的風格、情緒做出簡單的評析。
德育目標: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引導教育學生珍愛自由,反對強權和迫害。欣賞世界各國優秀音樂作品,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5、教學重難點:音樂中各音樂要素的變化方式及由此帶來的情緒變化。
6、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題,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動”等要素,讓學生去體驗音樂的情緒、風格特點。通過學生的自己參與,而不是老師一味的講解,把音樂概念、音樂要素等一些知識“填鴨式”的教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由活動、自由的創造,使學生自主地得出結論從而來突破重難點。
三、說教法:
1、音樂欣賞法:
學生對《鱒魚》的故事梗概有一定的了解,但對它的變奏方法、樂曲中所塑造的音樂形象的認知、對樂曲中所表達的情感體驗未必理解到位。學生通過實際音響的欣賞,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2、體驗法:
音樂賞析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教學中我還創設情景,讓學生以相同的劇情體驗恰當和不恰當的音樂變化對音樂情緒的作用。
3、創造教學法:
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創造性的思維和想象、創造精神和能力,在體驗變奏方法和變奏曲式的時候,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創造。
4、贊賞教學法:
藝術學科不等同于其他學科,對于藝術的理解,學生的想象力不同就有著不同的了解,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心情下,學生對音樂有著不同的理解。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欣賞氛圍,讓學生放輕松心情,對學生不同意見的贊賞是必須的,教師的親和力才能讓學生能順應老師的引導,否則就很有可能成了填鴨式教學,扼殺了學生對藝術的熱愛及想象的天性。
四、教學過程:
1、復習:通過復習賞析《鱒魚》這首歌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故事梗概,了解《鱒魚》的基本情緒,為下面分析樂曲情緒做鋪墊。學生可能對小學所欣賞的曲目忘記了,沒有了印象,通過視覺圖象法,展示出歌曲的樂譜,幫助學生恢復記憶。(展示課件,完成認知目標②,時間安排:2分鐘。)
2、賞析《鱒魚五重奏》。
A、初聽、完整的聽音樂。因為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音樂長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分散了,不能夠集中了,所以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我讓學生結合課件中的提示,數一下主題旋律共分為幾次出現?每次都相同嗎?同時要求學生在主題旋律每出現一次的時候,用手指打出它的序號,培養學生全神貫注地聽音樂,感受音樂。(時間安排:8分鐘。)
B、分節聽。通過分節聽賞,讓學生大膽想象,說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對感情術語并不能很好的運用,但他們能說出:“我覺得這段音樂怎樣怎樣,”老師通過讓學生說出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后,引導全班同學用一個最常用的詞語來總結。(完成能力目標,對樂曲的風格、情緒作出簡單的評析。)對于變奏曲式,引導學生找出每段音樂的不同點,這一點對于能夠認真聽完音樂的學生相當簡單,因為這個變奏曲式非常的典型,段與段之間的不同點很明顯,讓學生自己總結,每段音樂有哪些地方不同?(音色、節奏、音高、速度、力度等等)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變奏方法。同時利用數學中A、A1及音樂中的變音的概念幫助學生解決變奏曲式這個概念。(完成認知目標①及解決重難點中的各音樂要素的變化的方式。
C、創作練習:讓學生找一首自己熟悉的樂曲,先哼唱出主旋律,說出它的情緒,讓后在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變奏,體驗一下,音樂情緒還一樣嗎?讓學生自己體驗來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解決重難點中的各音樂要素的變化帶來的音樂情緒的變化。時間安排:2分鐘。)
3、情景體驗。對于初一年級
1、3班的學生,他們相對較為活躍,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較強,可以讓學生根據《鱒魚》的故事梗概編排一個短劇,然后讓學生討論,如果我是小鱒魚,感受如何?我是旁邊看的小男孩,又該怎樣?我是漁夫呢?對于
2、4班的學生,他們相對較為穩沉,對音樂的接受較慢,引導學生討論,小鱒魚的感受怎樣?男孩為什么感到悲傷?漁夫應該怎樣做?(完成德育目標。時間安排:5分鐘。)
5、為了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個完整的印象,最后我安排學生完整地、帶有情緒的欣賞《鱒魚五重奏》第四樂章,而不是講解式的總結或討論來結束課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欣賞音樂既能讓學生放松心情,投入到音樂情景中,同時又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時間安排:8分鐘。)
五、板書設計:我把板書設計成一條魚的形狀,魚頭是主題音樂,魚身是五個變奏,魚尾是終曲。這樣的板書既形象,又便于學生理解。
感受音樂教學目標第 3 篇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感受音樂》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美術教材第五課的內容,屬于美術課程標準第二學段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范疇。聲音不僅僅是與外界溝通的一種載體,更是一種聽覺藝術。這一課把音樂與美術有機結合起來,從美術這個獨特的視角去詮釋聲音,嘗試在聲音里感受點、線、面及色彩的美術語言。并運用這些造型語言,以作畫的方式去表達音樂所反映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也為下一課繼續學習第六課《迷彩服》奠定基礎。
基于上述教材地位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及生活經驗,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認識點、線、面和色彩的表現方法,在制造、捕捉、欣賞聲音的過程中體驗音樂帶來的情感。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用點、線、面和色彩將音樂傳遞的情感表現出來。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能力、豐富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藝術修養。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與分析、欣賞與評述、討論與實踐等師生互助形式,探索感受音樂的設計方法,嘗試對點、線、色彩進行創意表現。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聲音,感受音樂表達的情感,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培養學生熱藝術、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初步掌握運用點線面色彩表達對音樂感受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會用不同的造型元素準確生動地表現出音樂感受。
二、學情分析
該年齡段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對想象畫、記憶畫,有較強烈表現欲望,色彩表現力強。在這一課之前,學生對點、線、面、色彩的認識僅停留于基礎的造型訓練上。而這節課結合音樂,通過直觀感受啟發學生有意識的對這些基本造型元素進行組織,展開想像,表現最真切、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點、線、面、色彩的認識上升到更高的層面,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三、教法和學法 【教法分析】
課堂教學需要運用靈活創新的教法,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態度獲得相應發展和提高。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在本課堂教學中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互動教學法、對比教學法、探究法進行教學。 【學法分析】
學生希望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學生以小組學習、合作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觀察賞析、對比分析、創作實踐、展示評價,進行充分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談話引入—新課導入—任務揭示—自主學習—鞏固拓展 【談話引入】
通過教師談話,出示課件,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大自然奇妙的聲音。 設計意圖:讓學生聽、賞、談感受,通過不同的聲音初步感受聲音的美妙。 【新課導入】 同學們,生活中的音樂無處不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音樂的世界,伴隨著音樂的旋律,舞動我們的手腳,跳出你心中最美的舞姿。連續播放二段音樂:輕柔的《致愛麗斯鋼琴曲》和節奏強烈的《兔子舞》。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借助生活中的音樂,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綜合運用點、線、面、色彩等美術表現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加本課題的趣味性。
【任務揭示】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目標和任務以及探究的重難點 【自主學習】
教師讓生談談聽了二段不同節奏音樂的感受,小組討論怎樣用線條和顏色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討論、歸納總結使學生明白用不同的造型元素準確生動地表現出音樂感受的表現形式。采取分小組進行討論活動,抽小組代表匯報探究結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活動與探究】出示1張連連看,讓學生進行連線,進一步掌握表現音樂的幾種表現形式。
設計意圖:進一步了解和掌握音樂的表現形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鞏固拓展】 播放《春江花月夜》,學生進行創作。
設計意圖: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點、線、面、色彩的表現方法來表現音樂,讓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體悟創意變化的神奇,感受創造美。
五、板書設計字體設計
聲音與點、線、面 聲音與色彩
設計意圖:這樣的板書既簡潔大方,一目了然,又突出了重難點。
課題
感受音樂
感受音樂教學目標第 4 篇一、定題材,即教學內容
1、要結合新課程標準,起點要高、內容要新、方法要活,也就意味著取材是非常之難。
2、一開始我構思了很多題目,挖空心思想。如:‚2008——音樂感想?
‚感悟‘對歌’? ‚《彩色的中國》? ‚變拍子? ‚模擬‘宋祖英’?
‚山谷鐘聲?‚黃土魂?‚ 旋律與伴奏 ? ‚土風舞? ‚音樂與詩歌 ?‚非洲的靈感?。好,這個題目不錯,于是,我就定了‚非洲的靈感?這個題目,這下選擇的范圍縮小了,但后來想想還是不對勁,究竟搞什么內容好呢,于是又開始想了:感受土族音樂、感受爵士音樂、感受黑人音樂、感受非洲音樂,好,就定了吧!
3、題材定了,那具體內容呢,總要有個教學平臺吧,接著想。非洲音樂的節奏很有特點,于是就開始想這方面的內容:打
聽
想——一起打
模擬
再創打。非洲音樂的聲音很有特點,于是就想了唱的方面的內容,光唱可不行,得有個聲部:分聲部想、練
合聲部唱、表現。非洲音樂的舞很有特點,于是稍微點綴一下,讓學生來感受感受。
二、抓細抓落實,即教學目標
1、抓住特色節奏,組成二部訓練,突出非洲(爵士)特色。(舉例典型節奏)
2、用韻母模擬非洲的原始歌唱,用合唱表現特色情景。(舉例)
3、模擬特色律動,與合唱一起表現、感受非洲音樂。
三、突出既新又實,即教學理念
1、自組教材,靈活運用。
2、取材新穎,富有特色。
3、層次分明,訓練到位。
四,究竟怎么教下去呢,即教學過程、方法
1、先讓學生感受音樂,看第一幅圖(好不容易找到的),聽特色音樂,師生一起打拍,營造氛圍。
2、猜東西:今天老師要讓大家猜一樣東西,讓生猜。敲敲聲音,再猜。讓生敲敲,再猜。給出答案。聽師打,引出非洲打擊樂:接下去請你閉上眼睛,你聽,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誰想象力最豐富。(非洲黑人在打鼓,桶當鼓)。打節奏:感受、讓生來打、一起拍手、拍凳。還會怎么打——請你來試試看——一起打打看。這里的特色節奏是什么?(切分、前十六分)。分聲部打——合打——力度變化打(模擬情景)。欣賞非洲黑人打節奏的演出——點圖片和音樂、再點課題 。
3、練。分聲部聽,請生想:請聽老師彈的這段旋律,你覺得非洲黑人在干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分聲部模唱(用氣、及聲音控制、模擬情景的輔導)。合唱,力度變化的訓練。點出譜(小組研究)。再唱譜、唱韻母。給學生訓練吧!
4、唱動結合。非洲黑人在一起還會做那些與音樂有關的情景?(請生隨意講,取典型、可做的動作,一起簡單地動)。點非洲舞蹈和音樂,感受。
5、總結下課。非洲人能歌善舞、熱情奔放?,F代的爵士音樂最早也是起源于非洲音樂。點圖片和音樂,感受,下課,師生再見,打拍出室。
五、為什么這樣教呢
1、考慮到‚三情?
情景。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當學生進入一中特殊環境面對特定的審美對象,耳聞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滿新異性的事物,新鮮感便會油然而生,這就是這堂課需要的一個特殊的教學情景,有了這樣的教學情景,學生的注意力肯定很集中,注意力全部集中這對我這堂課的效應起著一個重要的鋪墊,烘托和促進作用。
情趣。我們一定要做到變單調為豐富多彩,變刻板為生動活潑,變機械為愉快靈活。在教學中體現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則。音樂教學方法的情趣化,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快樂,而且會使他們對音樂發生濃厚的興趣,愉快而有益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僅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悅,同時也喚起了學生對音樂的更大興趣和強烈的喜愛,這正是我們所應追求的理想教學效果。
情感。即音樂教學‚情感化?,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能更直接更有力進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是最為活躍的心理因素,既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又是音樂教育目標之一。音樂教育應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激發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表現和創造,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2、考慮到‚創造性?
談到創造性,首先要談創造性思維?有了創造性的思維,才有創造性的舉動。這堂課里的每個教學內容都是自己挖空心思創作出來的,很難的。然后通過音樂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去啟動學生的創造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
3、考慮到‚參與、愉悅?
首先,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開放的空間,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從而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歡愉。這中間第一要做到:
人人參與,且有動有靜、動靜結合;第二要做到:有張有弛,且有主動有促動、主動與促動相結合。
然后,愉悅的音樂課堂,就是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確保學生有一個好心情、好情緒,從而使學生精神飽滿、興趣濃厚,把自主探索和體驗生命本體的最佳狀態激發出來。才能永遠保持好奇心、求知欲、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想象力,敢說、敢唱、敢演、敢想,解放被束縛的思維,無所拘束地在音樂天地中進行暢想與聯想。
4、考慮到‚活?起來
要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就必須打破死氣沉沉的局面,讓音樂課‚活?起來,使歌活、心活、情活、動作活、人更活。讓‚活?字貫穿于教學的每個環節中。我們要會讓簡單的一首歌曲教學變得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節奏緊湊。讓課堂的信息容量比較充實。充實的容量有利于創造熱烈活潑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的注意力、思維、記憶保持高度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得唱、有得動、有得聽、有得看、有得創、有情感的發泄等,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讓歌唱激活心靈的窗口、讓律動促活課堂氣氛、讓多媒體誘活感官、讓情感喚活心弦、產生共振
同時注意活而不亂,收放自如。音樂課堂并非一味追求活,求活不求質。假若整節課讓學生蹦蹦跳跳,敲敲打打,老師的調控和指導又不到位,課堂就會亂哄哄的,沒什么章法。學生則會感覺乏味、煩躁。調皮的學生就會乘機搗亂,進而影響到教學。我們要注意動靜結合,有張有弛。放得開,收得回。蹦蹦跳跳這種活動要,但不能太多。師生間的問答、交流、思考、互動是中層次的活。這種活動能充分調動起學生身體的多種感官參與,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保持著積極的狀態。這種方法要常用。最好的活就是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景創設、情感體驗等引發學生心潮澎湃、浮想聯翩的心動。心動是創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動力。這三種層次的活動如能在課堂上結合起來,運用得當,教學就會如魚得水,收放自如。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