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6
這是黑與白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是優秀的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黑與白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第 1 篇
教材分析:
黑白之間的相互轉換,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嘗試才能了解,本課通過欣賞不同手法的黑白畫培養學生積極想象,敢于表達自己對畫的理解感受的能力及大膽構思設計的創造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黑與白圖形,激發他們的靈感。
2.、使學生掌握黑與白圖形的創作靈感。
3.、指導學生用學過的圖形來表現不同的正負形。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黑與白圖形,使學生掌握黑與白圖形的創作靈感。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用學過的圖形來表現不同的正負形。
教學準備:教師:課件;
學生:收集黑白圖片、資料、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引導學生欣賞有關的黑與白的圖形,感受黑與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課件展示)
(1)生活中常見的黑與白:足球、太極、連續紋樣、水墨畫等;
(2)心理學上產生錯覺的黑白圖片:人與杯子、房間、會亮的燈;
(3)美學上漸變的黑白圖片:埃舍爾的一組魚鳥漸變圖。
(設計意圖:通過分類欣賞,讓學生了解黑白圖形應用比較廣泛,它們之間的轉換會產生意想不到視覺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圖形表現出來的美感。)
2、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談談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1、學生按照《人像與杯》的制作過程,嘗試制作人像與杯的黑白正負形。
(1)展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人像與杯的制作過程。
(2)練習制作人像與杯圖。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在嘗試過程中體驗黑白對稱圖形組合后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課本中插圖,小組討論:這些作品可以分為幾類?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在討論中學生能夠博采眾長,從作品表現產生的效果將它們進行歸類,進一步體驗到黑白圖形所表現出來的美感。
3、歸納總結黑白圖形的表現方法(出示課件):
(1)不規則圖形組成的正負形:圖形簡潔,線條流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現。如變化的臉、一家三口等。
(2)對稱法組成的正負形:黑與白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形。如人像與杯、皇后與衛士、女人與狗等。
(3)重復法組成的正負形:每個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簡潔。如象與羊、埃舍爾的變換等。
(4)二方連續法組成的正負形:由一個基本形可以重復,改變方向組成正負形。如中國漢代裝飾紋樣等。
[設計意圖:通過二次欣賞,讓學生加深理解黑白圖形的表現方法,進一步認識黑白圖形在內容和形式表現出來的美感。]
三、欣賞評述: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準備用什么方式方法設計一幅什么方法組成的黑與白圖畫?
[設計意圖:在欣賞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表現不同的黑白圖形。]
四、創作表現:
1、用繪畫或剪紙等形式表現黑與白的正負形。
要求:
(1)圖形簡潔,有創意,形式感強。
(2)線條流暢,涂色均勻。
2、學生進行臨摹或創作,教師進行個別輔導,及時處理學生呈現的問題,發現與眾不同的作品。
五、評價小結:
1、作品展示與交流:
(1)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或貼在黑板上。
(2)引導學生欣賞評價,說說你喜歡哪一幅作品和喜歡的理由。
(3)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說說自己這幅畫有何需要改進的地方。
(4)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肯定學生成功之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2、課堂小結:
學習后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地方有疑問?
六、課后拓展:
運用本節課所學的方法創作一幅黑白漫畫,注意體現作品的形式美。
教學反思:黑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業過程中,許多孩子驚奇的發現:從黑紙上剪下花紋后,剩下的紙鋪在白紙上居然也有著奇妙的效果!我適時引導他們: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只要帶著藝術的眼光看世界,沒有廢棄物,只看你肯不肯動腦筋加工。
黑與白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第 2 篇活動目標
1、在參觀動物園的過程中了解黑白花紋動物的主要特點,引起幼兒的觀察興趣。
2、幼兒學會畫奶牛的花紋,并嘗試在奶牛的身上畫出來3、愿意為小狗、奶牛、斑馬等動物設計花紋輪廓,并學習正確地涂色。
4、尋找生活中與黑白動物身上相似的線條。
5、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6、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動物園的圖片一張、郊游的音樂一曲、動物圖片每人一張,人手一支粉筆,生活中的斑馬線及象奶牛一樣的花紋一朵、一朵的白云,記錄表人手一張,讓幼兒尋找生活中點。
活動過程
〈一〉花紋動物的特點,引起幼兒的觀察興趣。
1、小朋友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幼:“去過”
師“動物園里都有些什么呢?(請三個幼兒講一講)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黑白花紋動物園去看看,有些什么動物呢?我們聽著音樂一起出發吧,(放智慧樹的音樂)老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跳。音樂結束,老師出示黑白花紋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有些什么動物?(幼兒隨便講,有什么什么動物)。
師:請幼兒再說說他們身上的花紋是什么樣的?(如果幼兒說不出,老師可以個別指出,讓幼兒一個一個說,小狗身上的花紋是一點一點的,奶牛身上的花紋是一塊一塊的,斑馬身上的花紋是一條一條的,然后出示三種花紋圖樣。
〈二〉畫奶牛的花紋,讓幼兒嘗試在紙上畫。
師:這三種花紋你哪一種不會畫,老師著重示范奶牛花紋的畫法:“爬了一座山坡停一停,再爬一座山坡停一停,請幼兒把手拿出來跟老師一起畫。爬了許多座山坡累了,又回到出發點休息了。”請幼兒在地上學畫奶牛花紋的畫法,(每個幼兒在地上畫花紋。老師巡回指導。)展示幼兒的作品,評價幼兒的作品。
〈三〉白花紋添畫花紋,并給動物配上適合的花紋。
每組有現成的動物作品,但是沒有花紋,請幼兒為他們設計花紋,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并放音樂。《琵琶曲》
〈四〉幼兒的作品,評價幼兒作品。
〈五〉生活中相似的線條師: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與動物身上相似的線條,斑馬、奶牛、狗等等幼:斑馬線與斑馬身上的花紋相似,奶牛身上的花紋與白云的花紋相似、小狗身上的花紋與泡泡、雨點、露珠等相似。并展示課件。
黑與白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第 3 篇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黑與白圖形,激發他們的靈感。
2.、使學生掌握黑與白圖形的創作靈感。
3.、指導學生用學過的圖形來表現不同的正負形。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黑與白圖形,使學生掌握黑與白圖形的創作靈感。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用學過的圖形來表現不同的正負形。
教具:有關的圖片、資料、范圖、
學具:收集到的圖片、資料、繪畫工具
第一課時
一、引導階段
學生欣賞有關的黑與白的.圖形,感受黑與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
二、發展階段
1、學生說一說黑與白的特點。
2、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創作黑白正負圖形的要領:
(1)不規則圖形組成的正負形:圖形簡潔,線條流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現。
(2)對稱法組成的正負形:黑與白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形。
(3)重復法組成的正負形:每個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簡潔。
(4)二方連續法組成的正負形:由一個基本形可以重復,改變方向組成正負形。
3、討論交流:準備用什么方式方法設計一幅什么方法組成的黑與白圖畫?
4、學生匯報展示。
5、教師總結
三、拓展活動
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到黑與白的構圖。
課后反思:黑與白兩種顏色反差相當大,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學生展示交流時提出很多有新意的想法,讓我想像不到。
第二課時
一、導入階段
上節課,我們學會黑白的構圖方法,這節課我們一起做。
二、發展階段
1、教師提出構圖的要求:
(1)用黑與白表現正負形。
(2)圖形簡潔,有創意,形式感強。
(3)線條流暢,涂色均勻。
2、展示評價:
(1)學生將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導學生欣賞、評價,“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
(3)引導作者反思,說說“你覺得自己這幅畫有何改進的地方?”
三、拓展階段
鼓勵學生根據這節課所學的正負形,體會其形式美。
課后反思:黑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業過程中,許多孩子驚奇的發現:從黑紙上剪下花紋后,剩下的紙鋪在白紙上居然也有著奇妙的效果!我適時引導他們: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只要帶著藝術的眼光看世界,沒有廢棄物,只看你肯不肯動腦筋加工。
黑與白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第 4 篇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感受黑白圖形的藝術美感,通過對圖形的排列、組合、轉換創作出黑白圖形作品。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黑與白作品的欣賞,感受黑與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激發學生創作靈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積極想象,提高對畫面的理解感受的能力及大膽構思設計的創造力。
教學重點:
感受黑與白圖形排列產生的獨特視覺效果,并通過圖形的轉換表現黑白圖形作品。
教學難點:
有創意的進行黑白圖形間的排列、組合、轉換。
教學策略:
本課旨在通過大量作品的欣賞,引導學生發現黑白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組合所產生的意想不到的畫面效果,感受黑白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能夠通過嘗試,表現出具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意的黑白圖形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認識黑白——感受黑白——探索黑白——表現黑白”的教學策略,首先從學生的身邊入手,通過回憶和尋找認識生活中的黑與白,了解并發現黑與白事物的特點,激發學生對黑白世界了解和探究的愿望;對黑白的感受可以分為欣賞與交流兩部分,通過分類欣賞,讓學生了解黑白圖形應用,發現并互相交流黑白之間的轉換所產生意想不到視覺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圖形表現出來的美感;而對黑與白的探索則關注黑白圖形的表現方式和方法,通過針對性的欣賞使學生理解黑白圖形間的排列、組合、轉換,進一步認識黑白圖形在內容和形式表現出來的美感并通過教師的演示對表現方法進行直觀性的學習,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表現不同的黑白圖形;最后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和方法進行黑白圖形的創意與表現,大膽構思、提高學生的創造與表現的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認識黑白
1.出示一張白紙和一張黑紙,教師分別在白紙上點上黑色的點,在黑紙上點上白色的點。
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是黑色的?
找一找在我們身邊什么又是白色的?
3.在我們生活中,黑與白的事物有什么特點。
(1) 強烈的對比,相互襯托,可以把彼此變得更加明顯。
(2) 能夠更好地區分。
(3) 顯得更加莊重,嚴肅,純潔。
小結:黑與白是相對的,沒有黑就沒有白,黑色與白色的組合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神秘而有趣的黑白世界。
(板書課題)
通過觀察和回憶,尋找、認識生活中的黑與白,了解并發現黑與白事物的特點。
激發學生對黑白世界了解和探究的愿望。
感受黑白
1.欣賞黑與白:
(1)生活中常見的黑與白:足球、太極、連續紋樣、水墨畫等;
(2)產生錯覺的黑白圖片:人與杯子、房間、會亮的燈;
(3)漸變的黑白圖片:埃舍爾的一組魚鳥漸變圖。
2.交流探討:由黑與白組成的畫面有什么特點?
(1)黑與白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現出來。
(2)每個基本形大小相同,可以重復,造型簡潔。
(3)黑白表現出來的線條流暢。
通過分類欣賞,讓學生了解黑白圖形應用比較廣泛,它們之間的轉換會產生意想不到視覺效果,初步感知黑白圖形表現出來的美感。
探索黑白
1. 欣賞圖片,想一想怎樣進行黑白圖形的組合與排列?
(1) 不規則圖形組成的正負形:圖形簡潔,線條流暢,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現。如變化的臉、一家三口等。
(2) 對稱法組成的正負形:黑與白都是一個完整的圖形。如魯賓杯、皇后與衛士、女人與狗
(3) 重復法組成的正負形:每個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簡潔。如象與羊、埃舍爾的變換等。
(4) 二方連續法組成的正負形:由一個基本形可以重復,改變方向組成正負形。如中國漢代裝飾紋樣等。
2.教師演示《魯賓杯》的制作方法
仔細觀察,老師是用什么方法表現黑白圖案的?
(1)將黑紙對折
(2)在對折的紙上畫出并剪出臉形
(3)將剪出的黑色圖案貼在白紙上
3.欣賞作品,觀察思考課本中插圖。
小組討論:這些作品可以分為幾類?
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想一想,還有哪些方法能夠表現黑白圖形?
4.相互交流:你準備用什么方式、方法設計一幅黑與白組成的圖畫?
加深理解黑白圖形的表現方法,進一步認識黑白圖形在內容和形式表現出來的美感。
直觀學習黑與白作品的表現方法。
引導學生對表現方法進行探究
在欣賞的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表現不同的黑白圖形。
表現黑白
1.布置作業:用繪畫或剪紙等形式表現黑與白組成的畫面。
要求:
(1)圖形簡潔,有創意,形式感強。
(2)線條流暢,涂色均勻。
2.展示與交流:
(1)學生將完成的作品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或貼在黑板上。
(2)引導學生欣賞評價,說說你喜歡哪一幅作品和喜歡的理由。
(3)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說說自己這幅畫有何需要改進的地方。
(4)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肯定學生成功之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和方法進行黑白圖形的創意與表現,大膽構思、提高學生的創造與表現的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