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9
這是三角形邊的關系試講,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體會三角形的本質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含義,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認識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觀察操作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過程: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在畫中建立概念
其實三角形大家并不陌生,現在請你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畫下來。
展示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
三條線段怎樣畫才會是三角形?
由3條線段圍成(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延伸中強化概念
不在一條線上的三個點就能確定一個三角形。
4、介紹各部分名稱
二、三角形的穩定性
1、設疑
為什么要把籬笆圍成這種形狀?
2、操作
圍一圍、拉一拉、比一比小結:當三角形的三條邊長確定后,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就確定了,所以在拉的時候,三角形才不會變形,這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3、欣賞
三、三角形的高
1、初認高
回憶點到直線的垂直線段。
其實在三角形中,像這樣,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所作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2、再識高
移動頂點,找高。
旋轉三角形,辨高。小結:只要是從頂點向對邊做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還有其他高嗎?
3、畫高
① 畫AB邊上的高。
展示學生作品。
畫高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結:看來我們的高不僅要垂直、要從頂點出發,還要注意所畫的高與底要對應。
② 再畫出AC邊上的高。
③ 在指定底上畫高。
四、課堂總結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簡析:《三角形的認識》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六年制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已經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征,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1、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學書本、觀看視頻講解,逐步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3、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實驗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固定,形狀大小就確定的穩定性的本質。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預設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三角形,你認識了嗎?(認識了)
相信大家已經進行了自學,認真看過學習視頻了,那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做些什么呢?
二、匯報自主學習導學單
1、畫三角形、揭示概念
(1)請小老師上臺畫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師板書: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對“圍成”二字的理解呢?
強調出: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4)還知道三角形有( )個頂點、( )條邊、( )個角?師板書: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2、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為了表達的方便,現在可以給這個三角形取個名字了吧!
引導說出:三角形ABC,師標出字母ABC
說一說角A角B角C,各條線段的名稱。
3、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1)匯報導學單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認識”學習視頻回顧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組頂點與對邊。揭示板書:3條高
(4)同桌交流導學單上畫高的過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穩定性及應用
(1)交流導學單上第5小題。師板書:穩定性
(2)拿出學具,拼擺三角形及四邊形
(3)同桌互相交換,拉一拉,談發現;前后排的同學轉過來比一比,談發現。
(4)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應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呢?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快速找出對應的頂點和對邊
2、請畫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邊上的高。
三角形的認識——姜微微
(1)實物投影校對。
(2)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互為高和底。
(3)利用第3個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實踐操作
四、課堂總結1、[課件演示]畫一個三角形及一條底邊上的高,旋轉三角形。
師:孩子們,讓我們靜靜地看大屏幕,靜靜地回憶。
[設計思路]
這節課主要運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地獲得數學知識的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學中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設計練習時應具有一定針對性、層次性、實踐性,以此鞏固三角形特征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讓學生在由實物到圖形的抽象過程中,在探索圖形特征以及相關結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鍛煉思維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準備小棒若干根(包括10cm、6cm、5cm、4cm長的小棒各一根),三角板,鐵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如下圖)師:老師每天上班都要從學校先經過加油站,再從加油站到學校,有沒有更近一點的路呢?(從家直接去學校)
2、師:為什么從家直接去學校這條路最近呢?我們可以把這幾個地點和路線看成什么圖形呢?
3、談話:三角形是我們過去認識的圖形,這里面還有很多數學問題,今天同學要通過動手操作,自己來探索發現。(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引起懸念,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的愿望]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感知三角形
1、師: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三角形?課件演示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
2、師:同學們在生活中找出了許多三角形,你能想辦法自己做個三角形嗎?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做出的各種三角形,并說說做的過程和方法(學生可能是用小棒擺,鐵絲圍,用紙折,用三角板畫……)
指名讓一名學生用小棒擺一個三角形,師故意撥動小棒,使學生明白擺小棒時應首尾相連。
4、師: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三角形,你們能自己畫一個三角形嗎?在課本第23頁的點子圖上自己畫一個三角形。
5、師在黑板上畫出三角形。
6、師:我們已經做了三角形,又畫了三角形,你們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嗎?自學課本第22頁下面的圖。
學生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師相機板書)
7、在自己畫出的三角形上,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8、小結:三角形是有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它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三角形、畫三角形,并在學生擺小棒的過程中故意“搗亂”,讓學生體驗到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也為后面學生的.活動打好基礎;通過自學認識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逐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二)感受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1、談話:剛才我們用小棒擺了三角形,如果任意給你們三根小棒能把他們圍成三角形嗎?(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讓我們動手實驗一下吧!
小組活動要求:
a、從四根中任意選三根(小棒的長度分別為:10cm、6cm、5cm、4cm)
b、記錄所選三根小棒的長度,看一看能否用選定的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
c、小組討論有什么發現?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和報告實驗結果,說說選的哪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哪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3、說說能不能圍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關?(長度)課件演示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兩種情況。
4、師:通過剛才的小組活動,老師的演示,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當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根時,就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5、觀察能圍成的三角形的三條邊,看看有什么發現?
師生共同總結出: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條邊。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操作過程中感受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在交流中升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三、變式練習、加深理解
1、回到課開始的關于“老師去學校”的生活情境,現在可以說說什么從家直接去學校這條路近呢?
2、判斷下面的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想想做做”第二題)
2厘米、4厘米、6厘米
5厘米、2厘米、5厘米
6厘米、2厘米、5厘米
總結竅門:只要看較短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就能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
3、把一根14厘米長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線串成一個三角形,能做多少個?如果每小段剪成整厘米長,能剪幾個?
[設計意圖:三個練習設計體現了一定的層次性,第一個練習前后呼應,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第二個練習旨在讓學生學以致用,并總結出竅門;第三個練習有一定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思想。
四、總結延伸
1、 師:這節課你對三角形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你有那些收獲?
2、(課件演示)搖晃的椅子加了一根木棒就穩了,艾非爾鐵塔高一千多米,這么多年依然雄偉壯觀……這到底什么原因呢?其實這就跟三角形一個重要的特征有關,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去查查資料研究研究。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材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0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按角分類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 能夠識別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關知道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
3. 滲透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遷移推理等數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發現欣賞的意識,感受生活中數學,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三角形
1. 擺三角形
(1)(課件演示)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圖片,仔細觀察:看看這些事物中都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欣賞兩遍)
(三角形、圓形、梯形……)
這節課我們來重點研究三角形
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2)(準備小棒)現在想想三角形是什么樣子的?聽要求:請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擺一個三角形。(生動手擺三角形,同時老師在黑板上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特性
(1)師拿出準備好的插接長方形,問:這是什么圖形?
師拉動長方形,問:你發現了什么?
(長方形變化了,說明它不穩定)
(2)拉一拉剛才的三角形,你發現了什么?
(沒有變化,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板書:穩定性
三角形的穩定性是三角形的特性,在實際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誰能說說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二、三角形的特征
1. 什么是三角形
剛才我們動手擺了三角形,還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你認識三角形了嗎?
出示:
手勢表示哪個是三角形?
根據剛才的學習誰能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什么是三角形?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圍成”)
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猜測: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什么?(邊)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邊?(3條邊)
每兩條邊線段的交點叫什么?(頂點)三角形一共有幾個頂點?(3個頂點)
仔細觀察三角形除了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之外,還有什么?(3個角)
誰能說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3條邊,3個頂點,3個角)
生回答師板書。
三、三角形的分類
1. 分類
2. 剛才大家表現非常棒,積極動腦思考,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那現在看看大家的動手能力和大家的合作能力怎么樣?
出示六種三角形
看要求:(課件演示)給這些三角形分類:
要求:
(1)給每類三角形取個名字。
(2)小組說說為什么這樣取名?
生運用學具小組合作,老師巡回指導。
生匯報,師總結板書:
銳角三角形 1個? 3個?
直角三角形 1個
鈍角三角形 1個
3、小游戲:
猜角游戲 師只露出一個角,生猜這是什么三角形?
說說什么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四、小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考考你:
選擇:
(1)由三條( )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A直線 B射線 C線段
(2)( )的三角形叫銳角三角形。
A有一個角是銳角 B有兩個角是銳角 C有三個角是銳角
判斷:
(1) 有三條線段的圖形一定是三角形。
(2) 任何三角形里都有兩個銳角。
(3) 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個角是直角。
(4) 有位同學看到三角形中有一個銳角,就說這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