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2
這是多項式教學反思,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初步設想
本課時是屬于概念介紹課,因此,這一課時我設計為先由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了解“多項式”、“多項式的項”、“多項式的次數”等概念,然后完成相關練習的模式,整一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形式,老師只作為協助者。其中關于“多項式的排列”這一內容,教材只在講到合并同類項時作了一個很簡單的介紹。為了對這個知識點作一個清晰的介紹,為后面學生書寫規范作明確的要求,我決定把“多項式的升降冪排列”以設計好學習卷的腳手架的形式在這里讓學生一并學習。
二、教學實施過程
上課伊始,我按照原來的設想,首先想學生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然后讓學生翻開課本,閱讀P56~57,根據從課本中獲得信息,完成自學檢測。指令發出了,但有部分學生反應不過來,過了好久還在等我發出進一步的指令;有的學生看完了課本,只是茫然地看著我,輕聲說:“老師,這是什么意思?我看不懂1;只有小部分的學生可以馬上領悟我的意思,迅速翻開課本進行閱讀,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完成自我檢測。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多項式的概念”、“多項式的相”基本上都能理解,只是在“多項式的次數”的確定這一概念的理解上出現了困難。
一段時間以后,我估計學生應該把課文看完了,于是示意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黑板上,結合課本的概念,我以多項式5x2+3xy3-7y2-1為例,邊講邊板書,把多項式以加減號為分界線,帶符號分成:5x2/+3xy3/-7y2/-1四段,介紹“項””的概念,強調每一項必須帶符號看。接著,由學生分別求出每一項的次數,結合課本“多項式里次數最高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概念的陳述,解析“次數最高項的次數”,確定這個的多項式的次數為4,這個多項式稱為四次四項式。經過這樣的評析,學生基本上明白了這些概念,可以自己完成“自學檢測”的相關內容了。
當到了“把下列多項式重新排列”時,由于課本上沒有相關的描述和舉例,有些信心不足的學生又不敢下筆了。我只好先鼓勵學生根據鋪設的提示完成,有的學生就出現了用">""<"連接的排列形式,或者是用“,”把多項式的每一項分開等等的錯誤。于是我又集中進行了評析。
經過了這樣多次、反復的點評,從學生完成后面的練習的情況來看,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還是掌握的比較好,達到了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幾點思考
1、注重學生的雙基訓練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3、教學的重構思
總之,一堂課的教學總存在這樣那樣的遺憾,我要在不斷的思考和總結中調整,才能適應學生的要求,適應教材的變化和課標的要求。
今天學習 內容是整式乘法中的單項式乘以多項式,其主要是利用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把單項式乘以多項式轉化為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運算。
為了讓學生有信心,有興趣,更投入地學習和掌握本節知識,我決定嘗試改變一下以往上課的方法,怎樣在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呢?
一上課,我就說:“今天的新課很簡單,我不講大家都會做。”我說到這兒,故意停頓下來看學生的反應,馬上就感到同學們都很好奇地看著我,并帶著懷疑的神情,好象在說:“怎么會呢,數學每天都這么難,認真學還感到吃力呢,老師在開玩笑吧。”我等大家都集中精神后,才接著說:“你們看,我寫一個式子出來,你們都會做。”于是我在黑板上大大寫出了式子: a(b+c)= 。
同學們馬上異口同聲地答道:“a(b+c)=ac+bc ”。“你們看,我沒說錯吧,大家都會做。”
于是,同學們都很開心地笑了起來,此時課堂也因此而變得活躍起來了,有同學開始說道:“太簡單了,這不就是乘法分配律嘛。怎么是新課呢?”我馬上接道:“這位同學說得真好,這就是乘法分配律,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課:單項式乘以多項式。”
1、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我首先復習了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知識,然后讓學生自己得出本節課的研究內容,并舉出了一個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實例。
在進行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的生成教學時。我先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長方形面積從而抽象出一個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等式,并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說明這個等式的正確性。在這點上,我認為自己處理的比較好。在接下來的知識應用中用適量例題來掌握法則的運用。例題難度呈階梯形,層層深入。用適量練習讓學生鞏固和加深法則的應用。
2、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輕松和樂于向上的學習環境。在上課過程中,我關注學生的情感。新課堂改革,不應該是對原有課堂的全盤否定,原有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應該在新課堂教學中得到更好的、體現,因為學生的學習是認知和情感的結合,只有給了他們情感上的極大滿足,學生才會獲得渴望成功的動力,我們的自主學習活動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3、對學生舉出的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實例在得出法則后未能解決。對部分練習中滲透的對后續知識的學習有幫助的思想沒能進行很好的點撥。
多項式乘以多項式這節課,實際內容不多,也很簡單,重要的是用法則來進行計算,但是在講課時不能直接把法則投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小組內的探究,達到對知識的發生,發展,發現過程的全部理解,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所以在引入課題時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堂好的課往往是從老師進教室的第一句話,第一個行動,第一個表情開始的。所以在進入新課時我利用個小練習題,將其中一題的單項式改為多項式,問學生會不會做,這樣學生既回顧了舊知,又提起了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出了課題。
在這節課我忽視了對個別學生的關注,主要體現在第二關和第三關的`環節處理上。在這兩個環節中,我只注重了對好學生的關注,但卻忽視了對較差的學生的關注,沒有及時的發現問題,我以后在課堂上會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進行關注,不會在忽視這個問題了。以上就是我這次課所暴露的問題,我會謹記各位老師對我所提出的建議和指導,我會認真總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