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0
這是整式的加減教學目標,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學習掌握整式加減法則,并結合已掌握的去括號、合并同類項的知識點解決整式加減的相關問題。學生掌握的情況比較理想。
通過同學的錯解的原因分析和更正,讓學生感受到“失之毫厘,繆之千里”的'道理,可能是一個符號的錯誤,都會導致全盤皆輸的結果,從而重視過程中的仔細、謹慎的態度。
本節課內容是重視基礎,都是基礎的操練,著重點在大多數同學,因此尖子生有些顧及不到,個別基礎好、運算能力強的尖子生有些時間沒有充分利用、沒能充分調動其學習主動性。這個方面以后要注意,設計一些有梯度的問題,兼顧尖子生。
《整式的加減》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是深層理解并熟練掌握整式加減的法則,通過在不同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體會“舉一反三”的數學思想。掌握情況較好,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然而因為題目的計算量較大,時間主要都用來演算,提升方法思想的思考時間、空間較少,這是以后要注意的問題,因為數學的方法思想的提升是很重要的。
《整式的加減》是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整式的運算中的第二節內容。教材的安排是在學習有理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用字母表示有理數。繼而介紹了代數式、代數式的值、整式、單項式與多項式及其相關概念,以及多項式的升(降)冪排列,并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逐步展開同類項的概念、合并同類項的法則以及去括號與添括號的法則,最后將這些法則應用于整式的加減。
這部分課,我按照“學習目標——預習指導——展示提升——當堂檢測”這幾個環節來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大膽嘗試,找出規律,進行應用。給予了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運算能力。但講完以后卻發現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下面就教學的整個過程做出一些回顧和思考。學習目標的問題,我覺得設計的還是很好的。就要學生去讀,總結目標內容重點,讓學生得到數學問題。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是很有用的。從上課的過程也可以看出,他們是很感興趣的。這對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是很有幫助的。對于指導自學的環節,我要排學生依據導學案自學引導學生很自然地就過度到新知識上了。其實整式的加減本質上就是合并同類項的問題(即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減的過程),只是需要讓學生知道前面所學的就已經是整式的加減了,只不過沒有明確的講罷了。所以這一個環節還是做的較好的。對于去括號法則的記憶,我覺得這是一個亮點。只要把知識點記起來,長久不忘。對于整式的教學就輕松多了。因此,在展示提升中,我重點是讓學生較好的記住法則,論依據法則去解決問題,學生的疑惑被一點點的解決了。并能在當堂檢測中反應出學習的效果。總之,這樣的課,總體上是還可以的,教學過程中仍有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學生練習的量小,時間太緊,來不及深化與拓展,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充分發散。導學案中設計的問題,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太長,老師指導的時間少。
2、問題都是讓學生先進行試算,然后集體討論,使得部分學生的解題步驟不規范。教師應該選擇一個例題,進行規范的、完整的板書,給予學生書寫規范*的示范與指導。
3、知識處理方面還存在欠缺,預習指導花的時間太多,學生接受的能力不同,使整個課堂顯得松緊不調。
4、學生的討論與合作學習還需加強,討論問題還不夠深入,多數時間還是以個別回答為主,主動參與的學生少,個別學生由于基礎的問題還是不能全力的投入學習,雖然全部參與了,但仍需注意實效*,讓學生從合作學習中有所提高,從與它人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5、學生的基本計算能力有待加強,計算出現的錯誤比較多,說明學生計算的基本功有待加強。有理數的學習不夠優秀是本章學習的一大難題。
經過這部分知識課時的教學,我深深感到,上好一節課,教師除了要仔細認真地鉆研教材之外,還要全面的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情況,較好的把握學生的基礎,實事求是的去看待學生的學習,一步一個腳印的指導學生的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才是更重要的,這樣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更好。
本節課是在上完整式加減之后進行的,對用字母代替數進行運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字母代替數的必要性和優越性還是認識不足,同時對整式的加減還不夠熟練,本節課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幾點:
1、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字母代替數的必要性和優越性
2、鞏固整式的列式與運算
3、培養學生對規律性問題的探索能力
4、數形結合能力的培養
在對整式加減還不夠熟練的情況下開設這一節課,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老師在分析問題時,盡可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比如 [課前小測]部分的第二題,先讓學生代入具體的.數字去計算,讓學生品嘗“上當”的滋味,然后再引導學生引入字母,問題就簡潔多了,讓學生在本節課一開始就有了強烈的字母代替數的意識。再如 [自學輔導]和 [活動1] ,本人都是通過列表讓學生一步一步地得出答案的,既減輕了學生思考的難度,又能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能力。為學生在日后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了思考的方法。 [活動2]要求學生具備不等式的相關知識,屬一種綜合應用。本人采取的是具體運算的方法,避開了不等式的生硬套用,讓學生不知不覺中解決了問題。[活動3]難點在第3個小問題,如何適時地引入字母,而且如何去表示相關式子,都有一定的難度,本人在講第1個小問題時就刻意引導學生注意中間數,所以到第3個問題時用字母代替“中間數”就水到渠成了。
為了鞏固本節課所學,本人還安排了 [鞏固練習] 和 [當堂測試] 兩個配套練習借以檢測學生所學,效果良好。
在上完本節課后,本人深以為,若是把這一課時折成兩節課來完成,效果會更好一點,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會有更強的鍛煉。再者,由于是按排在整式的加減之后的教學活動,這就要求老師在講解整式的加減之相關知識點時要非常到位,否則會影響本節課的效果。
整式的加減是第一節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學習了單項式、多項式的有關概念,這節課學習整式的加減,它是整式運算的基礎。我在教學中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出發,在教學中嘗試了“創造情景,提出問題;層層推進,提出猜測;相互交流,歸納提升”的教學策略,學生在獨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學習的知識。
1、創設情景:在導入新課時,我首先將各種粉筆頭混合在一起,要求學生從中挑出紅色、黃色、白色的粉筆頭進行分類;再讓學生想想,家里衣櫥各種衣服的擺放,引導學生想一想東西這樣擺放有什么好處。雖然這些事情看似與數學學習毫不相干,但適當的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出發卻可以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分類思想,為學習“合并同類項”的概念及方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同時也使學生明白在現實生活中還蘊藏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從而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教學中充分開展探究活動,給學生充足時間經歷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過程。由于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多了,機械模仿的時間少了。因為自主探究需要一定的基礎,由于學生的知識層次不同,探索實際上給知識基礎好的學生創造了思維空間,但對于學困生原本就差的知識基礎卻成為他們參與課堂探索的障礙,探索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參與,實際收效并不大。因此,在教學中我就采用逆問我答的游戲為他們創造了切實參與學習的機會。有意的讓他們與其他同學組對,先讓他們提問,然后傾聽他人的回答,從中讓他們能逐步學會識別同類項,然后再把回答的次序倒過來。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多激勵,排除他們學習中的障礙,增強學習的信心,調動他們的學習內驅力,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如果他們的學習每天都能得到及時的輔導,將減少學生的兩極分化。這種做法體現了人人獲得數學知識的思想。
當然,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對活動時間的把控上,活動的時間過長,以致后面的教學實踐不足,進行的有些倉卒;評價的方式有些單一,不能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今后應注意: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觀念,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