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4
這是百分數教學反思六年級,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有幸聽了一節新鄉新區小學六年級的一節《百分數》第二課時的實錄課。當然,因為目前的疫情我們沒有真實的走進課堂中去,而是自己一邊聽課一邊充當學生,一邊思考著問題,一邊想著學生面對這樣的問題會怎樣回答,真正從學生的角度理解了我們的課堂狀態。
王老師一開始就從我們當下的疫情出發,結合現實情境,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的實際情況,比如:“同學們,因為秋冬季是流感的高發季,而我們現在的新冠疫情仍然不樂觀,面對很有可能出現的疫情反撲我們都要做好防護,從自身做起,加強鍛煉,每天堅持和一瓶純奶,那你們知道純奶的成分嗎,我們來一起看看吧!”這樣的開頭,直接就把學生帶入到探索的欲望中去,課堂中融入生活中的問題,巧妙的體現數學的人文色彩。然后課堂中通過五個建議(多喝奶、注意保暖、勤洗手、多運動和多喝水),連成一條明線帶著學生讀寫百分數,理解百分數和區別百分數與分數等,一步步探究百分數的意義和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整個過程中老師一邊推波助瀾,學生一邊層層深入,氣氛緊張而又融洽。
過了一把學生癮后,我認識到教師的充分準備和對教材及學生的認識是多么重要,我要學的不僅僅是對知識結構構架和認識,更重要的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體現的核心思想,同時還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尊重學生,并激勵學生充分展現自己,做到充分的預設和判斷,教學時要穩而精,不啰嗦不贅述,所有的表現都送給學生,激發他們無限的可能性!
今天教學了百分數的應用第一課時,這一例題看上去很簡單,好像不就是把前面學過的分數用百分數來表示嗎?但是我想:這兒的百分數應用題就只是穿前面分數的舊鞋走百分數的新路嗎?很顯然不是的,這節課內容還是很豐富的,但也是有一些難度的。
難處之一: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這一問題學生容易想到的是書的第一方法,先求出多的面積,再去除單位“1”的量。對于第二種方法學生一是很難想到,二是對“-100%”的理解,就是要把計劃的看作1去減,這一點對分數意義理解不深入的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一知半解。要想很理解第二種方法,關鍵還是要借助前面的線段圖,直接用兩個量求出現在是原來的百分之幾,再結合熟悉的思維求多想減,想到用現在的減原來的,結合圖想到原來的量是單位“1”,就是100%,繼而用減求出問題來。
難處之二:這兩題的結果相同嗎?為什么?學生的第一感覺是相同的,因為這在分數之前,這兩個問題的列式是一樣的,結果是相同的。但是算下來為什么卻不一樣呢?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看結果兩個問題,列出各自的關系式來,再進行比較,從中明白,兩次的除數不一樣,也就是單位“1”的量發生了變化。
從課堂的實際過程看,學生畫線段圖還是很容易的,但是我覺得“試一試”也應讓學生畫一畫,這樣讓學生也體會一下這兩題在畫圖中的共同點與細微區別:共同點是都是先畫單位“1”量,再畫比較量,區別是例題先畫的是計劃的面積,試一試是先畫實際的面積。兩次圖中所標單位“1”的位置是不同的。這也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圖中直觀的體現,能利于更多的學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分數與百分數應用題是小學六年級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難掌握的,在課堂中就是要把教學設想轉化成課堂教學行為。本節課中我本著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著眼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注重教學目標的多樣化,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增強應用意識,充分體驗和了解數學的價值,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
1、改變應用題的表述形式,豐富信息的呈現方式。
傳統的復習課大多是呈現大量的應用題進行練習講評,學生往往感到抽象枯燥、乏味。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習題時,由學生提供他們熟悉的數據,呈現形式應力求多樣、活潑,讓學生多種感官一起參與,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對數學的興趣。本課中從實際生活導入,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學習的實際需要,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注重題型的變化。
傳統教學應用題復習例題呈現,在復習鋪墊的基礎上,出示課本例題,然后遵循了讀題—分析條件問題—列式解答。而在這堂課教學中,一開始就呈現兩條信息,讓學生根據這兩條信息可求出一個教學問題。然后讓學生從這已知信息中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不斷的變化數學問題,解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變化已知和問題,編成不同的應用題,從而溝通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較好地照顧了學生的個別差異,讓他們在自己選擇信息、編題目的過程中進一步地把握了應用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3、創設民主氛圍,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民主、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主動參與、敢于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前提條件。在本課的“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問題?”中,學生卸下了書本應用題、教師思維的束縛,大膽設想、討論,從實際效果來看,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決方法,使學生的個性學習發揮的淋漓盡致。更培養了學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應對學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點“關愛”的指導,大膽地讓學生在學習的海浪中自由搏擊,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學習的方法,有頭腦、有個性、有能力的學生才能應運而生。
4、制造寬松環境。
在本節課中,教師不僅關注怎樣教,更關注學生怎樣學,采用小組討論形式進行教學,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經常走下講臺,成為學生小組中的一員,起到了引導者、參與者、幫助者的作用。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注意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保護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
《生活與百分數》這節課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由于學生對百分數及利息的計算已經熟練掌握,且六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自主學習能力較強,所以本節課我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實踐、探索、展示。
在課前給學生布置活動任務(活動一):去附近的銀行或上網調查最新的利率、了解國家調整利率的原因、調查理財方式(完成自主學習單),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整理匯報,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考察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進行調查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儲蓄知識的了解,也為未來合理理財奠定了基礎。
活動二:幫李阿姨設計合適的理財方案,這一環節不僅鍛煉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加強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本節課我采取自學為主、組間互助的方式但這樣的方式也有很多的缺點,比如部分學生對其他組員產生依賴、學生思考深度不夠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