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16
這是積的變化規律小組合作,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 積也乘(或除以)幾的變化規律;能將這規律恰當地運用于實際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初步獲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經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同時培養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觀察事物的辨證思想。
教學重點:
發現并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究策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呈現研究素材:
6×20 40×5
160×5 6×10
6×40 80×5
2.口算出得數。
3.觀察這組算式,你能分一分嗎?為什么這么分?
再次呈現:6×10=60 160×5=800
6×20=120 80×5=400
6×40=240 40×5=200
4、仔細觀察、比較這組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自由說
師 :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和積是怎樣變化的?積的變化有沒有規律呢?是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師:為方便研究,我們先研究第一組算式,并把第一組這三個算式分別為(1)式,(2)式和(3)式。如果把(1)式作標準,(2)式和(3)式分別與(1)比,因數和積各是怎樣變化的?
2、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3、學生交流討論結果。
4、教師相機總結: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 ,積也乘幾。
5、師生共同探究第二組算式,并總結出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 ,積也除以幾。
6、師:是不是其它的乘法算式也有相同的積的變化特點呢?師寫算式60×8=480,你能根據這個規律寫幾個算式嗎?看其它乘法算式也有這個規律?
學生舉例說明。
7、師:既然許許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這樣的積的變化特點,它就是今天我們探究的積的變化規律。誰來把這個規律再說一說。
學生說,教師引導學生說簡單些。總結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 ,積也乘(或除以)幾。
8、師:這個規律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使用,你知道什么地方我們使用過?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根據8×50=40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6×50= 32×50= 8×25=
指名學生回答
2、神奇缺8數來挑戰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3、一輛汽車在公路上以60千米/時的速度行使,4小時可以行( )千米。一列火車在鐵路上行駛的速度是汽車的2倍,這列火車用同樣的時間可行( )千米。
先學生獨立思考,然后交流解法,鼓勵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師 :在這節數學課上,你們還有什么收獲嗎?
學生回答
五、鞏固練習:
1、找出規律再填空。
16×17=272
16×34=272 ×( )
16×34=272 ×( )
(16 ÷ ) ×17=272÷4
2、判斷題
(1)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4,積應該乘5。 ( )
(2)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10,積應該除以10。 ( )
(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如果長不變,寬變為原來的3倍,則面積也變為原來的3倍 ( )
(4) 路程=速度×時間,如果時間不變,速度變為原來的幾倍,路程也會變相同的倍數 ( )
3、算一算,想一想,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感受發現數學中的規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3.初步獲得探索規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自探找出規律
教學難點:
總結應用規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游戲鋪墊
師:同學們,開始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對對子”。老師說前半句(1只青蛙1張嘴),大家說后半句(2只眼睛,4條腿)。比比誰對得又對又快。
(師生對對子)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為什么對得這么快?
引導說出青蛙的只數與眼睛數、腿數都存在的倍數關系。
(預設:1只青蛙有2只眼睛4條腿,所以青蛙眼睛的.只數是青蛙只數的2倍,腿的條數是青蛙只數的4倍。)
師:根據青蛙的只數與眼睛數的倍數關系,請你們快速地算出6只青蛙有幾只眼睛?60只青蛙呢?600只呢?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6 = 12
2×60 = 120
2×600= 1200
師:我們再來根據青蛙的只數與腿數的倍數關系,快速地算出5只青蛙有幾條腿?10只青蛙呢?20只呢?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0×4=80
10×4=40
5×4=20
2、導入新課
師:其實這個問題的思考是有一定數學規律的,那么這其中的規律是什么呢?這就是這節我們要研究的——積的變化規律。(板書課題:積的變化規律)請同學們大聲把課題齊讀一遍。
3、圍繞課題質疑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問題?(預設:積的變化與誰有關?變化規律是什么?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師:大家提出的問題都很有研究價值。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吧!
【設計理念:我創造性地利用教材,將純粹的算式賦予一定的游戲樂趣,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從而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索新知
(一) 研究問題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組題,并借助老師提供的自探提示,比比看誰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1、課件出示自探提示【找學生讀自探提示】
(1)從上往下觀察第一組題:第一個因數有什么特點?第二個因數怎樣變化?積有什么變化?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把你的發現寫出來。
(2)從上往下觀察第二組題,第一個因數怎樣變化?第二個因數有什么特點?積有什么變化?你又發現了什么規律?把你的發現寫出來。
(3)你能用一句話將兩組題中已經發現的規律概括起來嗎?
溫馨提示:如果你覺得自己研究有困難,可以和同學一起研究。
學生自己獨立觀察與思考,根據自學提綱一步一步完成對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索。
2、根據自探提示,學生獨立解決,教師巡視。
(二)歸納規律
1、分層概括概括
(1)學生匯報自探提示第一題,總結變化規律。
(演示對比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得出結論: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要乘幾。)
匯報時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等生評價。
(2)學生匯報自探提示第二題,總結變化規律。
(演示對比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得出結論: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0除外),積也要除以幾。說明0除外。)
匯報時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等生評價。
2、整合概括規律
通過觀察、思考用一句話概括已經發現的規律。 學生總結不完整時,討論這個問題. 得出結論:(板書)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乘(或除以)幾。
匯報時找差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等生評價。
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記憶。讀規律,把關鍵詞加重著讀。
【設計理念:學生通過自探提示展開獨立觀察,小組交流,體驗自主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
(三)驗證規律
師:學生都看出規律來了,那么這些規律是不是適合所有的算式呢?下面一起來驗證一下。
①(課件出示)請根據你發現的規律填空。
45×20 = 900 12×5=60
45×10 =( ) 12×20 =( )
45×2 =( ) 24×5=( )
②自己舉例說明積的變化規律。每位學生各寫一組算式,每組2個,看一看積隨一個因數擴大、縮小的變化情況。
師 :既然許許多多的乘法算式中都有這樣的積的變化特點,它就是今天我們探究的積的變化規律。
師 :同學們,祝賀你們發現了積的變化規律,讓我們一起自豪地把這個規律再讀一讀,注意把關鍵詞加重著讀。
【設計理念:通過兩個練習,體驗驗證數學規律的過程。】
(四)小結探索方法
研究問題——歸納規律——驗證規律
【設計理念:學生通過對探索過程的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維策略。】
四、運用拓展
師:下面我們就要運用積的變化規律來進行一次數學大闖關,準備好了嗎?
第一關:火眼金睛
1、判斷
(1)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5,積應該乘4 。 ( )
(2)兩數相乘,一個因數除以10,另一個因數不變,積也除以10 。 ( )
(3)一個因數擴大4倍,積也一定擴大4倍。( )
第二關:靈活機智
2、根據8×50=400,直接說結果。
16×50=( ) 8×25=()
( )×50=1600 80×500=()
第三關:
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56平方米,如果長縮小4倍,寬擴大4倍,這個長方形就變成了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面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層次性、開放、靈活性、啟發性和挑戰性。通過小學生進行不同類型的練習,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談談你的收獲。
一:導入
師:在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唱一首數青蛙的順口溜吧。一只青蛙四條腿,兩只青蛙八條腿,三只青蛙十二條腿,四只青蛙十六條腿。同學們,你們發現這些算式是不是很有規律呀。那到底有著什么樣的規律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積的變化規律(板書課題)。
二:新授
(一)觀察第一組算式
師:請同學們看到黑板,從上到下觀察第一組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6×2=12
6×20=120
6×200=1200
生1: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了幾倍,積也擴大了幾倍。
生2:第1小題和第2小題相比較,因數6不變,2×10=20,12×10=120,第二個因數乘10,積也乘10。
生3:第1小題和第3小題相比較,因數6不變,2×100=200,12×100=1200,第二個因數乘100,積也乘100。
師: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怎樣的規律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
(二)觀察第二組算式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從上到下觀察第二組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小組之間合作討論。
20×4=80
10×4=40
5×4=20
生1:第1小題和第2小題相比較,因數4不變,20÷2=10,80÷2=40,第一個因數除以2,積也除以2。
生2:第1小題和第3小題相比較,因數4不變,20÷4=5,80÷4=20,第一個因數除以4,積也除以4。
師:你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你的發現嘛?
生: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也除以幾。
師:0可以做除數嘛?
生:不能,因為0做除數,商無法確定
師:所以,正確的規律表述是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0除外),積也除以幾。
(三)把規律合并
師:通過計算、觀察、比較,發現這兩組算式都是一個因數不變,積隨著另一個因數的變化而變化。即兩個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乘(或除以)幾。(板書)
師:那這個規律正確嗎?我們來驗證一下。第二組算式從下往上看一下,其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了兩倍,積擴大了兩倍;另一個因數擴大了4倍,積擴大了4倍,所以我們發現的規律是正確的。
師:光說不練假把式,請同學們利用我們發現的規律完成書本上的做一做。
三:總結收獲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實驗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5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展過程,感受發現數學規律的樂趣。
2、嘗試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積的變化規律,培養初步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多樣性的啟蒙教育。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概括規律,進而運用規律。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規律。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聽說你們口算能力很強,老師想和你們來個比賽。課件出示:
50×11 = 25×12= 25×24=
師:老師計時,比一比誰又對又快。開始!
課件出示:25×4 = 25×12= 25×24=
師:你來計時,老師也來算。
(老師比學生算的快。)
2、揭示課題
師: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會這么快算出結果嗎?你想不想跟老師一樣也算得這樣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積的變化規律,學會了這個知識,你一定能算得又快又準確。
板書課題:積的變化規律
二、自主探究,總結規律
(一)探索積隨因數擴大而擴大的規律。
1、課件出示
6 ×2 =
6 ×20 =
6 ×200 =
請你用最快的方法算出來。
誰來報一下你的答案。
2、同桌討論:
仔細觀察、比較這組算式,同桌商量商量,你能發現什么?
課件出示:
(1)觀察其中2個算式, 兩個因數有什么變化?乘積有什么變化?
(2)因數的變化對乘積有什么影響?
3、匯報交流。
你能把你的發現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師小結: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
一個因數不變,如果另一個因數擴大5倍,積怎么變化?舉例說明。
擴大30倍呢?100倍呢?
師點撥:擴大的倍數相同。
4、誰能把這些規律用一句話來概括?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幾倍,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隨機板書。
5、運用規律,完成練習。
課件出示:
12×5= 60 14×5=70
12×20=( ) 14×( )=210
學生填答案,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二)探索積隨因數縮小而縮小的規律。
1、導語:科學家在做實驗前都善于猜想,今天咱們也來一次猜想。(請看屏幕)
課件出示:
20 ×4 =80
10 ×4 =40
5 ×4 =20
2、小組合作探究。
師:根據以上三題,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怎樣的結論。
前后4人小組合作。
小組交流。
匯報。
3、驗證猜想。
老師給三道運用規律的題目,你們做做,看你的猜想正確嗎?
課件出示:
45×20=900
45×10=
45×2=
4、全班交流。
師:你的猜想正確嗎?
師:把你的發現用一句話概括。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縮小幾倍,積也要縮小相同的倍數。)
5、總結規律
師:數學講究簡潔美,誰能用一句話將發現的兩條規律概括為一條?
師板書:兩個數相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幾倍,積也要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小結:我們都是從上往下觀察,其實大家也可以從下往上觀察。你能發現什么?
同學們真了不起,用自己智慧的大腦發現了這么重要的規律,老師為你們而感到驕傲,這個重要的規律就是——積的變化規律。
讓我們用自信的語氣把剛才的重大發現齊讀一遍。
剛才通過觀察研究我們得出了積的變化規律,積的變化規律有什么用處呢?
6、運用定律。
課件出示:
16 ×1200 =19200
16 ×120 =
16 ×12 =
8×1200 =
7、你能再舉例說明你發現的規律嗎?寫幾個算式試試。
三、鞏固提高,拓展升華。
1、根據15×24=360,找出規律,再填空。
15×48=
15×12=
45×24=
( )×24=120
( )×24=720
15×( )=90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把這些算式,比一比,看你能找出規律嗎?
小結:很有數學頭腦,運用規律算得可真快。
2、買水果
導語:這些規律還可以用在我們生活中。上周末媽媽和小明去水果店買水果。
課件出示圖片和文字:
香蕉10元2千克,買4千克香蕉應付多少錢?
蘋果5元3千克,買6千克蘋果應付多少錢?
學生獨立計算,全班交流。
3、修建草坪
導語: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學校新教學樓前要建一個長方形草坪。
出示題目:下面這塊長方形草坪的寬要增加到24米,長不變。擴大后的綠地面積是多少?
師:請同學們默讀題目。
引導:“增加到24米”什么意思?包含8米嗎?
長不變,寬擴大幾倍,面積又怎么變化?
學生獨立計算,全班交流。
4、拓展題
導語:剛才我們發現積的變化規律中,總有一個因數是不變的。大家想一想,如果兩個因數都變化,積會怎么變呢?
算一算,想一想。
18×24=432
(18÷2)×(24×2)=
(18×2)×(24÷2)=
師: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一個因數擴大幾倍,另一個因數縮小相同的倍數,積不變。)
應用規律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在 里填上運算符號,在 里填上數。
36×24=864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36×4)×(24 4)=864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36 )×(24 )=864
小結:同學們的發現太偉大了,只要大家勤于觀察,善于思考,一定還可以發現積的其他變化規律。
四、總結回顧,歸納強化。
1、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新知識?
2、我們是怎樣學會這些知識的?
(研究算式——總結規律——解釋應用)
3、今天這節課你覺得自己發揮怎么樣?
我班誰表現最好?
總結:今天這節課,我相信大家不僅收獲了知識,更收獲了自信。你們每個人都能積極發言,專心聽講,你們每個人都是最棒的。為自己喝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