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4
這是氓優秀板書,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氓》優秀教案設計
1、了解有關《詩經》的常識:包含了那段時間的詩歌、內容、寫法和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詩的內容、中心、藝術特色和表現手法。
3、通過三首詩了解國風的寫作內容,體會民間的歌謠的特色。
4、了解衛、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體味獨特的文化內容。
第一首詩《氓》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了解衛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了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每節課40分鐘。
教學過程:
第一節課
教學目標:
1、請學生自己讀課文,不要老師來示范,讓他們自己親自體驗,老師不要代勞他們的工作。
2、明確字音和個別詞語的意思并牢記。
3、請學生示范讀課文,進一步明確字音和意思,請大家識記,當堂課掌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愛情永遠是不會變老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故事,今天,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們要結識的來個人,還有在那時的另外一些人。讓我們走近他們!
一、新授:
1、請一位學生讀文題。(2分鐘)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①讀對了字音,méng,
及時表揚,大家齊讀。通過注釋②,了解詞語的含義,明確這是古今異義,把古今異義四個字寫在注釋處。
第二種情況是讀成了máng,請其他同學糾錯,通過注釋②,了解詞語的正確讀音和含義,讀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對照課下注釋的內容讀課文。明確字音,讀到順暢為止。(15分鐘)
(一定要讓學生獨自的自己來讀,有的學生讀的快,有的學生會讀的慢。照顧多數學生,甚至于照顧到最慢的那個學生的速度。)
3、請基礎差一些的學生示范讀課文(10分鐘)
(請大家仔細的聽讀,用筆畫出有讀音出入的詞語,等同學讀完之后,一起訂正,不要打斷學生的朗讀的過程。培養學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請學生訂正個別字音。(5分鐘)
容易出現問題的字音是:(板書)
匪:fēi愆:qiān將:qiāng載:zài于:xū說:tuō
徂:cú湯: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6、集體讀訂正的字音,明確課下注釋的位置。(3分鐘)
7、體會四字句兩兩停頓的朗讀方法。
二、布置作業:(3分鐘)
1、回家自己讀課文,復習課堂上訂正的詞語,識記詞語的含義。下節課在聽寫本上聽寫。
2、通過注釋一,介紹詩經的相關知識。完成下面填空。
《詩經》是我國___的詩歌總集,又稱《》和《》,搜集了從公元前__世紀到__世紀的詩歌,《詩經》的六義是指:__、__、__、
__、__、__。
3、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本文的故事,至少寫300字。
第二節課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了解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故事。
2、了解衛地的獨特的文化,通過人物的言談舉止仔細品味。
3、了解賦、比和興的'具體內含和寫作手法并仿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當我們逆著時間的隧道走進他們的世界,你用你獨特的眼光看到了什么,你用你獨特的視角體會到了什么?我們等待著你的講述!
二、新授:
1、了解學生回家讀課文的情況,肯定有的學生沒有讀,課堂上請大家齊讀。(8分鐘)要求:讀準字音,彼此監督,而且要整齊,加進自己的感情,盡量把自己想像成課文中的人物。邊讀邊體會課文的內容。
2、請同學介紹自己讀完課文的感受,可以談一點,也可以談整篇課文。(15分鐘)
(總結學生的發言內容,對于有爭議的問題,可以考慮給以更長的時間進行深刻的討論。請同學們就課文中的人物發表自己的看法。)
4、介紹賦、比和興的含義,找出課文的例子,請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明確三種寫作手法,課堂上仿寫。(7分鐘)
5、從文化視角體會當時的風土人情。進行今昔對比,體會人物的特點。(5分鐘)
(明確:抱布貿絲原始的物物交換,造成了人與人之間交流范圍的狹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精神領域的道德方面,尤其愛情觀方面,少了更寬泛的選擇范圍,他和她上演了悲劇。她:溫柔體貼,情意綿綿,嫁作他婦,任勞任怨,遭受暴虐,失望決絕。他:喜請良媒,娶她為婦,感情變換,虐待其妻。)
三、布置作業:
1、再讀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3、預習下節課。
教學目標:
《氓》的優秀教案設計
一:知識與能力
1、 了解詩經的句式、體制、手法等常識及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2、 從敘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詩歌的內容,體驗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3、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感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驗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體察詩歌對個人追求與命運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思考人物命運。
難點:解讀、思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相關幻燈片
學生: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理解大意。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面對日月星辰,面對山川草木;面對家園和土地,面對人際和生活。每一個人都會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歷程,一旦這樣的心路被記錄,即使多么平凡,即使經歷幾千年,當我們重讀它,也許依然讓人心潮澎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衛風?氓》,去體驗一個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
二:感受課文
1、 在預習的基礎上重新感知,學生齊讀課文。
2、 在感知的條件下,理解詩歌內容,讓學生說課文大意。
3、 整合內容:
(1)要求學生找出一行詩句,概括本節詩的內容。
師生明確:第一節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第二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第三節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第四節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第五節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節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每節的內容:
例如: 第一節 許婚
第二節 迎娶
第三節 勸誡
第四節 控訴
第五節 傷自反省
第六節 決絕
三:對話作品
1、 教師切入
本文以女主人公為線索,以第一人稱敘說自己的一段人生經歷,作為悲劇的弱者的`她,我想在我們富有同情心的同學們中,必將激起一番感想。現在,老師要問的是,什么造成女主人公的這種命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2、 學生討論、準備、發言。
3、 在交流對話中,教師可視情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作品內涵。如
① 追察女主人公的歷程(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② 追察男主人公的行為目的(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③從女主人公追求理想的行為(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行為對命運影響。
④從性格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人的命運。
⑤從自由戀愛、自由婚姻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人的命運結局。
⑥從女主人公識人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⑦從容貌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容貌對人的影響。
⑧從經濟變化對女性的影響,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在思考人的命運,同時可引導學生適當聯系生活、歷史等相關內容)
四:總結課堂,布置作業(略)。
背景資料
《詩經》簡介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典,才稱為《詩經》,并沿用至今。
(2)《詩經》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板書)“風”指“十五國風”,屬于各地方的樂歌,即指當時15國的詩歌作品,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課文所選的三首詩作均出自“風”;“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即王畿地區)的樂歌,有“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3)《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
(4)《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
(5)《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實主義的《詩經》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相關知識,掌握《氓》中的寫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節,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是主題。
3.積累字詞,提高詩歌欣賞水平。
教學重點:
《氓》當中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分析人物形象及是個主題。
一、導入
愛情是千百年來文學創作中長盛不衰的話題,古往今來有很多詩句是描
寫美好愛情的,同學們能不能背幾句?詩經中的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樂府詩中的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那么是不是所有文學作品中的愛情都是美好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氓》這首詩,和兩千多年前的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她的另類的愛情故事。(板書:《詩經》兩首—氓。)
《氓》選自《詩經·衛風》。初中時我們學過《詩經》中的作品,例如《關雎》《蒹葭》,大家對《詩經》都已經有相對的了解了。《詩經》原名《詩》又稱《詩三百》。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儒家經典”五經”之一。共收錄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類。(板書:《詩經》原名《詩》又稱《詩三百》共305篇又分為風,雅,頌。)請同學們根據你們課下收集的資料來說說《詩經》的成書過程。關于詩經的成書現在有三種說法:采詩說,獻詩說,刪詩說。采詩說:“古者天子命史歌謠,以觀民風。”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采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匯集整理后給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獻詩說,天子為了考察民間習俗風尚的好壞就下令諸侯和公卿列士獻詩。刪詩說,傳說古詩原來有3000篇,孔子根據禮儀的標準選編了300首整理出了《詩經》。現在通常認為《詩經》是各諸侯國協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樂師編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參與了這個整理的過程。從我們以前學過的《關雎》《蒹葭》以及今天要學習的氓看大家覺得《詩經》中的作品有什么特點?以四言為主間以雜言,多用重章疊句,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創作的先河。同學們有誰給我們說說什么是《詩經》六藝?所謂詩經六藝是指:風雅頌賦比興。(板書:六藝: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是詩之體,也就是詩歌的體裁。賦比興則是詩之用,就是詩歌的寫作手法。風指十五國風,是經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共160篇,詩歌中的生活氣息比較濃厚,是《詩經》的核心內容,也是《詩經》中最有藝術價值的部分。雅又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是宮廷正樂。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是小雅中也有不少類似風遙的作品。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曲。賦:朱熹在《詩集傳》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就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比: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興: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 為“起興”,先言他物以引所詠之詞也。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對于詩歌中渲染氣氛、創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詩經中比興是經常連用的。
二、教師初讀課文,正字音。同學們一起朗讀一遍課文,看看這首詩大概講了什
么故事。好,同學們讀完了課文有誰能給我們講講大概的故事情節?本文以第一人稱“我”講述了一個女子戀愛,結婚。最終因為年老色衰被丈夫遺棄的愛情悲劇。
在具體學習這首詩歌之前我想先提出幾個問題,希望同學們學習詩歌的時候思考這幾個問題。
全詩的故事情節是什么,女主人公的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詩歌使用了那些手法,具體找出這些詩句。
詩歌塑造了兩個人物,他們的具體性格特征是什么?
同學們認為女主人公婚姻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女主人公與氓分手后還有可能獲得幸福嗎?
三、翻譯詩歌
同學們課下已經預習過課文了,在這里我們只對重點難懂的字詞作解
釋,由同學們根據注釋自己來理解翻譯詩句。
氓是指對一般男子的稱呼。蚩蚩:忠厚的樣子。“之”是主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沒有具體意義。“匪”通非,不是的意思。愆:拖延。“秋以為期”是倒裝句式“以秋為期”。載:是動詞詞頭,沒有意義。體:是卦象。咎:災禍。說通脫,擺脫。“三歲”并不是指具體的三年,而是指多年。爽,過錯。“靡”是沒有的意思。夙興,早起。夜寐,晚睡。“言”在這里是助詞,沒有意義。咥,是笑。泮通畔,邊,岸。
那個人老實忠厚,拿布來換絲。并不是真的來換絲,是到我這來是商量
婚事的。送你渡過淇水,直送到頓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時間,而是你沒有好媒人啊。請你不要生氣,把秋天訂為婚期吧。登上那倒塌的墻,遙望那復關。看不見復關,眼淚簌簌地掉下來。終于看到了你,就又說又笑。你用龜板、蓍草占卦,沒有不吉利的預兆。你用車來接我,我帶上財物嫁給你。桑樹還沒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新鮮潤澤。唉,斑鳩啊,不要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愛情中。男子沉溺在愛情里,還可以脫身。姑娘沉溺在愛情里,就無法擺脫了。桑樹落葉的時候,它的葉子枯黃,紛紛掉落了。自從我嫁到你家,多年來忍受貧苦的生活。淇水波濤滾滾,水花打濕了車上的布幔。女子沒有什么差錯,男子行為卻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愛情沒有定準,他的感情一變再變。多年來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兒沒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沒有一天不是這樣。你的心愿滿足后,就對我開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處境,都譏笑我。靜下來想想,只能自己傷心。原想同你白頭到老,但相伴到老將會使我怨恨。淇水再寬總有個岸,低濕的洼地再大也有個邊。少年時一起愉快地玩耍,盡情地說笑。誓言是真摯誠懇的,沒想到你會變心。你違背誓言,不念舊情,那就算了吧!
四、分析問題
1.請同學們根據詩歌的故事情節發展把詩歌分段。
詩歌的前兩章描寫的是女主人公的戀愛婚姻所以我們把前兩章分為第一部分,戀愛(1~2) 。
三四五章描寫女主人公的婚變過程所以我們把它分成第二部分——婚變(3~5)。
詩歌的第六章寫女主人公清醒堅決的分手,把它概括為詩歌的最后一
部分——決絕(6)。
女子的感情變化則是由戀愛時的熱情幸福—到婚變時的怨恨沉痛—最
后到決絕時的清醒剛烈。
2.請同學們用具體的詩句來列舉詩歌所用的表現手法。
這首詩是敘事詩通篇用賦的手法來敘述故事。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這兩句使用比興手法,以桑樹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誼深厚,用斑鳩貪食比喻自己深陷情網。“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這句也使用了比興的手法,以桑樹的日漸凋零比喻夫妻感情的淡漠。同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這兩句前后對比把桑樹落葉前的新鮮潤澤和落葉后的枯黃進行對比。暗喻了婚前的情誼深厚和婚后的感情淡漠。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這句用比的手法,比喻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
來越遠,不知回頭。
3.大家說說詩歌中塑造的兩個人物有什么性格特征?
男主人公沒有好的媒人就來求親從這里看他得性格急躁。求婚不成就
生氣說明他性格怎么樣?任性。婚后氓不僅不守誓言,三心二意,還因為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就“二三其德”甚至對女主人公拳腳相加,充分體現了他的易變,專橫暴躁。婚前真摯的誓言和婚后的變心也體現了他的不負責任。
女子在溫柔的勸告氓,不是拖延婚期而是沒有好的媒人不成后就堅定
地約好了婚期,雖然在《詩經》時代男女婚姻還沒有受到那么深的禮教束縛,但是娶妻還是必須經過父母同意,和媒人提親的。女子自己決定了婚期更顯她的有主見和一往情深。“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則描繪出了戀愛中女子的微妙心理和行為體現了她的癡情。婚后女子沒有抱怨貧苦的生活,夙興夜寐,任勞任怨,表現出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勤勞,專一。婚變后女子清醒堅決的分手也體現了她的堅強,自愛。女子從戀愛到決絕的過程也表現出了婦女追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生活幸福的強烈愿望。
4.同學們認為女主人公婚姻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同學說主要責任在于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說明女子并沒有
什么錯,而氓的行為卻前后不一了,這說明主要責任在氓的變心。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
也有同學說責任在于女子。她婚前對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的與他
成婚。婚后她每天都在操勞家務,忙于勞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變成了一個只會操持家務的機器人。一個單調乏味,沒有個性,沒有情趣的木頭人怎么能讓人繼續喜歡呢。
這場婚姻失敗的原因是復雜的,男子可以變心,女子不能改嫁,男女
社會婚姻中地位的不平等,導致婚姻不穩定這只是一部分原因。詩中說的“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但是這種說法是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去說的難免帶有主觀抱怨的成分,也沒有真正揭示出婚姻失敗的原
因。女子婚后任勞任怨,勤勞持家確實是一個賢惠的妻子。但是卻失去了原來的個性光彩,變成一個乏味,沒有情趣的木頭人導致氓的變心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關于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分析。
五、同學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詩歌三個部分不同的感情基調。課下背誦這首詩。最后,同學們下去思考,收集資料,下節課我們對分手后女子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這個問題進行一次課堂小辯論。
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下課。
板書
《詩經》兩首—— 氓
一.《詩經》原名《詩》又稱《詩三百》 共305篇 又分為風,雅,頌。
成書:采詩說,獻詩說,刪詩說。
六藝:風雅頌賦比興。
二.氓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情感: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手法:賦,比,興,對比
人物:氓:急躁,任性,易變,專橫暴躁,不負責任
女子:溫柔體貼,有主見,癡情,勤勞,任勞任怨,剛烈,自愛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2、品析語言,感知女主人公的藝術形象。
2學情分析
詩經重章疊句學生喜歡背誦
3重點難點
詞語的翻譯
4教學過程 4.1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教學
一、初讀——正其音
找生試讀全文,其余學生邊聽邊勾畫讀錯的字或易讀錯需重點掌握的字詞。
生交流糾錯。
(齊讀)正音:愆qiān期 乘彼垝guǐ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師作配音范讀。生齊讀。
二、再讀——懂其文
借助注釋,理解全詩的內容。
找學生將這首詩歌以恰當流暢的語言韻譯。
三、研讀——明其意。
思考:這首詩歌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生概括:一個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到婚變到最后被遺棄的內容。
師做引導:同學們這是從行文內容的角度的概括總結。從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稱呼的變化能不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變化呢?
氓——那個人——人生還只在初見。(初相逢)
子——古代對男子的敬稱——處于濃情蜜意的熱戀中,相敬如賓。(愛戀,相思)
爾——你——比子少了敬稱,多了隨意,更顯親密——今日我要成為你最美的嫁娘了。(幸福,甜蜜)
士——青壯年男子——那個男人——感情疏遠,視如路人了——婚變(悔,恨,怨)
爾——你——和你這樣的人白頭到老,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淇水還有岸,隰水還有邊,和你這樣的人白頭到老,這種痛苦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啊!(決絕)(補充詩經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四、品讀——識其人。
在這場重大的人生變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分組討論。
示例:
1、癡情——送子涉淇,至于頓丘——送哥送到大門外還不行,還要送過淇水來;送過淇水不罷休,還要送你到頓丘。這是又一場的“十八相送”啊!不過這次不是梁山伯送祝英臺,而是女子送男子。
癡情——不見復關,泣涕連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2、溫柔體貼,遷就男子——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討論:秋以為期,婚期早還是晚。)
反復誦讀本節詩,讀出情感。
(補充提示:遷就男子,子無良媒,男子易怒,都為后來的婚姻悲劇埋下伏筆。)
3、樸實,純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4、對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無良媒。爾卜爾蓍,體無咎言。
5、善于反思——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卻只是男子生活的調劑品,所以“寄言世間小兒女,莫將心事輕許人”。
引導:作者在寫奉勸女子不要沉迷于感情之中前,還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
桑葉沃若——比喻女子容貌美麗。
鳩食桑葚——喻女子沉醉于感情,引出對女子的慨嘆——比興。
思考:讀本節詩時,應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反復誦讀本節詩,讀出情感。
留5分鐘左右的時間,要求學生將這三節詩背誦下來。
繼續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
6、勤勞堅忍——三歲為婦,靡事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7、吃苦耐勞——師引導,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變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貧寒,男子施暴。
在這種種痛苦折磨之下,女子卻一心一意苦心經營著這個家庭,“言既遂已”,日子越過越富裕,女子卻容顏衰老——“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引導:“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你認為造成女主人公“鏡里朱顏改”的原因有哪些?應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出來?
(1)生活貧困(2)日夜操勞(3)男子變心(4)男子施暴。
思考:面對這樣一個三心二意,品行無德之人,女子是該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呢,還是該怎樣做?
齊讀最后一節。
8、清醒的認識,斷然的決絕,剛烈的性格。所以要讀出那種清醒和決斷的語氣。找生試讀,師范讀。
留5分鐘,學生試背這三節詩。
美讀——誦其文
學生齊背全詩。
質疑探究:
文中多次出現了“淇水”,你認為淇水有怎樣的作用?
1、“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初涉愛河,愛情的見證。
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淚水如淇水浩蕩,女子被休回家。象征悲傷的淚水。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對比,比喻。痛苦的生活漫無邊際。
淇水,就是這場愛情悲劇的見證者。
拓展提升:
讀這篇文章,我一直有個困惑。印象中,在很多愛情故事里,都要給男主人公取一個名字,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梁山伯,《孟姜女哭長城》中的萬喜良,《西廂記》中的張珙等,這首詩為什么不給男主人公取個名字呢?
明確:真情永恒只是個例,故能被人牢牢銘記,而負心忘義之人卻比比皆是。所以,這個女子所遇到的命運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群人,一批人,甚至是幾代人。這個女主人公的可敬之處,就在于她不愿屈服,而是敢于抗爭,勇于把握個人命運,勇敢追求獨立幸福的生活。她和我們將要學到的《祝福》中的祥林嫂無論是從行為上還是從思想上、精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活動2【作業】教學
你認為女主人公在斷然分手后,會獲得人生的幸福嗎?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推薦閱讀:
1、《孔雀東南飛》
2、《娜拉出走之后怎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