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2
這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學設計,是優秀的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學設計第 1 篇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滸傳》的有關情況。
2、理清情節,鑒賞林沖性格的發展變化。
3、探究林沖性格變化對認識當時社會的意義。認識封建社會尖銳復雜的階級矛盾,認識封建社會里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林沖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及社會意義。
難點: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要點】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滸傳》的有關情況。
2、理清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作家作品簡介:
1、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約1296~ 1370),生平事跡缺乏可靠記載,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說名耳,江蘇興化人。曾中進士,在錢塘做過兩年官,與當道不和,棄官回鄉,從事著述。
2、作品《水滸傳》:
《水滸傳》原名《忠義水滸傳》,甚至就叫《忠義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它藝術地再現了梁山泊農民起義的產生、發展、經過直至失敗的過程,歌頌以宋江為首的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敗。《水滸》最早為100回本,后來出現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嘆腰斬《水滸》,刪掉了71回以后的內容,又將第一回改為楔子,成為70回本,這樣故事性增強,情節緊張生動,引人入勝,語言簡練生動,人物性格鮮明,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節選自《水滸》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體地向我們展示了在封建統治者一逼、再逼、逼得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林沖終于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殺仇敵,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情節。
序幕(1自然段):林教頭滄州遇舊知。
開端(2—5 自然段):陸虞候密謀害林沖。
發展(6—9 自然段):林教頭接管草料場。
高潮和結局(10—12自然段):林教頭山神廟復仇。
2、分析文章線索
明線:林沖由忍辱負重到奮起反抗的思想發展過程
暗線:敵人對林沖的陷害
四、課堂小結:
五、板書設計:
逼上梁山
↑
殺死陸虞侯
↑
情節 林沖接管草料場
↑
陸虞侯密謀害林沖林
↑
林沖滄州遇舊知
六、課后思考:
林沖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的教頭,家境殷實,生活幸福,這樣的一個人,為何會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學設計第 2 篇一、導入新課
“路風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梁山好漢的作風,路見不平尚該拔刀相助,更何況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漢中也有人曾經有不平不能吼,舉起來的拳頭打不下,他是誰?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林教頭”。
標題板書:林教頭
二、相關情節,初識人物
當日在 東岳廟 前,奸臣高俅之子高衙內看上了林沖妻子,父子二人多番設計想霸占,后使林沖誤入 白虎堂 ,刺配滄州牢城。并買通董超、薛霸兩個差役,在 野豬林 內謀殺林沖,后來得到魯智深出手相救。但是幸免于難的林沖還反過來求魯智深放過董薛二人。
三張卡片排成一橫行,用虛線連接。
提問:從林沖一路以來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到他性格中的什么特點?
明確:逆來順受
在卡片下板書:逆來順受
三、閑話不閑,閑人關鍵
林沖就是這樣委曲求全,茍且偷生來到滄州。到了滄州后怎么樣?請打開課文。
1.用一個短語概括課文第一段敘述的事情。
明確:滄州遇舊 ,這是小說的序幕。
2.提問:大家是否留意,小說中稱這段“滄州遇舊”為“閑話”,既然是“閑話”,為何還要講?
明確:見課文注釋①,《水滸》中保留了宋元說書的痕跡,“閑話”只是說書人的慣用語,其實閑話不閑。
3.提問:那么,這段“滄州遇舊”在小說中起什么作用?我們可以從表現人物性格與推動情節發展兩方面想。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
①林沖對高俅理應切齒痛恨,但從林沖話語間能聽出他的仇恨嗎?由此可見林沖怎樣的性格?
明確:稱高俅為“太尉”,說自己“惡”了太尉,自稱“罪囚“,這些都看到林沖的安分順從。
點拔:“惡”一詞的意義。指出古代白話小說中保留著宋元口語與今天的不同意義。
在 滄州遇舊 下板書:安分順從
②再從推動情節的角度看,這段“遇舊”與后文有何關系?
明確:小二聽了林沖被高俅所害,所以陸虞候密謀時提到“高太尉”三字才引起了他的警惕,所以才有了小二偷聽陰謀,才有了林沖 暗曉殺機 ,才有了林沖頓生仇念 買刀尋敵 。
在 買刀尋故 下板書:頓生仇念
③小結:“閑話”帶出了情節的開端和發展,閑話不閑;李小二是個次要人物,卻推動了情節發展,閑人關鍵。
四、情節生波,性格依然
1.提問:情節繼續發展,看似風平浪靜,林沖對尋敵報仇一事態度有何變化?用課文原話回答。
明確:“三五日不見消耗,便 自心下慢 。”
點拔:“自心下慢“的意思。
2.第六天,殺身之禍未降,美差反而臨頭,而派林沖
接管草料場 的是受了陸謙賄賂的管營。
提問:林沖對此有沒有足夠的警惕?可見他怎樣的為人?
教學引導,學生討論:
①提問:他怎樣回答?怎樣想?
明確:他回答管營:“小人便去”。
他與李小二道別時說:“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
高俅三番四次要殺林沖,林沖仍對高俅心存幻想。
②提問:接管草料場后,他怎樣做?注意細節描寫。
明確:看到房子壞了,他決定雪晴后找人修葺;出門買酒御寒,不忘蓋火,掩門,上鎖;沽酒回來,看到草廳倒塌,第一件事是探身去摸摸火種是否熄滅。
點拔:滄州的草料場是北宋存放軍用糧草的重地,萬一有什么損失,可要犯死罪的。林沖深知這一點,他盡職盡責。但是他卻不知,正是這個草料場,正潛伏著一場殺人的陰謀。
③在接管草料場這件事中,再次看到林沖的安分順從,隨遇而安。
在 接管草料場 下板書:安分順從
3.小結:從“滄州遇舊”到“接管草料場”,我們用線一連,呈現了一個情節波瀾,而人物的思想性格也發生了起伏變化,但“安分順從”仍然是林沖性格中的主要方面。
以上卡片及板書應呈現為:
買刀尋敵
頓生仇念
暗曉殺機 自心下慢
東岳廟 白虎堂 野豬林 滄州遇舊 接管草料場
逆來順受 安分順從 安分順從
五、體會“大石、風雪”的細節及景物描寫的作用
1.簡要梳理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變化。
后面的路,安分的林沖怎樣走下去?他的性格發生了什么轉變?情節向哪個方向發展?
①請一位同學講黑板前續貼卡片。
要求:放在適當的位置,并標示出情節發展的方向。
②讓學生指出小說的發展、高潮、結局和尾聲。
分別是:夜宿山神廟、火燒草料場、雪地復仇、投東—上梁山
③提問:林沖在“雪地復仇”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用四字短語概括。
明確:奮起抗爭
在 雪地復仇 下板書:奮起抗爭
以上卡片及板書應呈現為:
雪地復仇 投東—上梁山
奮起抗爭
火燒草料場
夜宿山神廟
接管草料場
④小結:從這一幅圖,我們看到“夜宿山神廟”是把情節由低谷推向高潮的關鍵時刻,是使林沖性格由逆來順受、安分順從向奮起抗爭轉變的重要契機。
到底“山神廟”里有何機關,使林沖思想突變?我們來探討一下。
標題板書:山神廟
2.體會山神廟內外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提問:山神廟里有什么?這樣的環境給人什么感覺?
明確:有的是面目猙獰的三尊泥塑,卻沒有鄰舍,沒有廟主,這樣的環境給人陰謀荒涼之感。
②廟外又是什么環境?讀出寫雪的名句: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
點拔:這里寫雪只一個字“緊”,這個字歷來為人稱道,因為它極準確生動地寫出了雪勢之大。
③提問:同學們,此時外面日黑風高,大雪紛飛;廟內陰森荒涼。這里的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的處境。
④小結:
林沖是一身本領的堂堂英雄,只因妻子美貌而落得萬里為囚的境地,有國難報,有家難投,陪伴他的只有破廟一間,泥塑三尊,還有外面的漫天風雪。真是山神廟里好漢凄涼啊。
另起板書:山神廟,好漢凄涼
3.體會“林沖擱大石”這個細節描寫的作用。
①提問:面對落難的凄涼,林沖隨遇而安。然而他可以繼續隨遇而安下去嗎?為什么?
明確:因為草料楊起火了。
引導:同學們,陸虞候只是為虎作倀,幕后指使是誰?
前而說過,草料場乃軍事重地,現在竟然有人了為淫欲,為了私心,連草料場也敢輕易燒掉!
提問:由高俅的賊膽包天,我們可以透視當時北宋怎樣的社會環境?
明確:政治腐敗,社會極端黑暗。
②提問:同學們有否發現:促使林沖識破高俅陰謀的關鍵竟然是落在一個細節上,這個細節是什么?
明確:林沖擱在廟門邊上的大石。
板書:擱大石,驚聞殺機
提問:為什么大石頭這么關鍵?
明確:是大石頂住廟門,前來避風雪的陸虞候一伙推不開門,只好站在廟門外邊看火燒草料場,邊講起了放火的陰謀,正好讓門內的林沖聽分明,
追問:是什么把林沖從草料場趕到山神廟里?是什么使陸謙等人也趕到山神廟來?
明確:風雪。
標題板書:風雪
③小結:一場風雪,把不共戴天的仇人趕到眼前,妙!
一塊石頭,又把他們隔開,更妙!
門外講真相,門內聽分明;門外放火嫁禍,門內忍無可忍。一門之隔,這是何等驚心動魄的高潮?你看,風雪是環境,大石是細節,由此,我們看到了環境及細節描寫在推動小說情節發展上起的關鍵作用。
4.體會林沖這個人物的英雄形象的刻畫。
①一場大雪,救了林沖;一場大火,則改變了林沖。
現在我們來看“雪地復仇”一幕,作者怎樣刻畫這個覺醒的好漢形象?
板書:雪中火,英雄再生
點拔: 魯迅先生和茅盾都說過:寫人,動作、語言不必多,能夠寫出最緊要的,有個性的便足以表現人物。而《水滸》中正是這樣。這里寫林沖怒斥陸虞候,才是幾句,卻極有分量。
②分角色朗讀最后一段,體會林沖的英雄形象。
點拔:林沖從東岳廟受辱以來的種種新仇舊恨,種種酸楚義憤全都落到他的這幾句話上來。
③現在,草料場燒了,人殺了,被高俅害得家破人亡、一無所有的林沖,現在只有一條路可走——投東而去,最終投奔梁山,成為梁山泊上最勇敢最堅決的一員猛將。
六、提示主題,深化意義
1.提問:回首看看林沖走過的路,從東岳廟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這樣一個逆來順受的人走上了殺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個字概括嗎?
明確:“逼”。高俅一步一步逼,逼到野豬林,逼到草料場的火海。林沖則能忍則忍,忍過了東缸廟,忍過了野豬林,退縮到了山神廟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時,他如夢方醒,面對“逼”,“忍”不是辦法,唯有“反”才能生存。
2.體會林沖這一文學形象的深刻意義。
引導:由林沖的被逼造反,我們不妨想多一點。林沖當時在東京是保衛京城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逼起來反抗自己的階級。那么在同樣黑暗、腐敗的封建社會里,那些被壓在最底層的百姓是怎么個活法?那么,走投無路,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沖一個?所以我們說,林沖是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這一文學形象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七、文學影視,兩相參照
為了幫助同學們更直觀地體會這節課的內容,在此播放電視劇《水滸》里幾個有關片斷給同學們欣賞。
教師從旁點拔。
這一教程可視具體情況而刪取。
只要取能突出“風雪”“山神廟”“大石”的細節,“火燒草料場”的背景,“林沖怒斥并手刃陸虞候”及“雪夜奔梁山”的片斷即可。
八、交流讀書心得
我們提倡多讀名著,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些什么學習心得,大家談一談怎樣讀名著。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教師歸納:
1.讀名著,我們不能僅僅追求情節的刺激,應該學著觀察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由此來領會名著深遠的主題。
2.文學名著往往是鴻篇巨著而又細針密線,我們還應注意仔細品味作品中的精彩段落,如環境描寫、細節描寫等。
3.我們還可以看一些文學評論家對該書的評析,往往能提高我們閱讀的興趣,幫助我們更深更廣更細地理解作品。
不求全面、具體,只求結合這節課,能談一點心得,提高閱讀的興趣。
九、課堂小結,歌曲收束
一部真正的名著經得起世人的推敲與時代的考驗,都是沉甸甸的文化遺產,我們要是棄而不讀,那便是欠了一筆文化債。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只是《水滸》中一個小小的片斷,雖說窺一斑而知全豹,但是氣魄恢宏的原著還在等待著我們慢慢領略;108個英雄好漢鮮活的形象還在向我們招手。
教師朗誦一段歌詞結束全課:
英魂聚散轉眼是千年,山高水遠蒼茫有遺篇。
可圈可點如今重開卷,可歌可嘆公道在人間。
有條件可同時報告播放《天時·地利·人和》這首歌,有較強的感染力。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學設計第 3 篇教學目的
1、了解林沖由逆來順受、委屈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從而認識封建社會里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3、了解景物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分析林沖思想性的發展變化和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的作用。
2、在分析刻畫人物的方法上,應當突出心理活動的描寫。
第一課時
一、引入 “路風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梁山好漢的作風,路見不平尚該拔刀相助,更何況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漢中也有人曾經有不平不能吼,舉起來的拳頭打不下,他是誰?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林教頭”。
二、新課:
(一)文學知識:
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興化,生于平江(蘇州),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中進士。曾在錢塘一帶做過幾年官,其余時間一直以教書為業,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即為他的門生。他在教書期間根據民間傳說與話本戲曲,編著了一部著名的長篇小說——《水滸》。
《水滸》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水滸》中英雄人物斗爭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有的至今還展現在舞臺上,如“三打祝家莊”、“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沖發配”等等。這部書是作者在民間傳說、話本、雜劇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它藝術地再現了梁山泊農民起義的產生、發展、經過直至失敗的過程,歌頌以宋江為首的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
《水滸傳》最早為一百回體,后來出現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慶的故事。明末清初金圣嘆腰斬《水滸》,刪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內容,添上了“驚噩夢”的結局,成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滸》結構安排緊湊,人物性格鮮明,突出了其藝術價值。明代高儒的《百川書志》記載:“《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所以,一般認為《水滸》為施耐庵與他的學生羅貫中合著。
2.有關情節:禁軍教頭━━起義英雄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第九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
第十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侯火燒草料場
第十一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林沖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
(三)情節結構:
1.課文的標題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請將此標題加以擴展,寫成一句話,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被發配滄州的林教頭開始時隨遇而安,后來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賊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廟前手刃奸賊,投奔梁山。
2、本文的情節由四部分組成,文后的“課文簡析”中有具體分析,請大家根據這些分析,分別用七個字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
(1)林教頭滄州遇舊知(1-1) 序幕
(2)陸虞侯密謀害林沖(2-5) 開端
(3)林教頭接管草料場(6-9) 發展
(4)林教頭殺敵山神廟(10-12) 高潮結局
3.線索:全文以林沖思想變化為線索,通過四部分情節表現了林沖思想性格的變化過程。
4.情節特點:小說情節曲折巧妙,張弛相間,故事性很強。
(四)人物性格:
林沖是《水滸》里的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個由安于現狀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
林沖出身于槍棒教師家庭,是當時頗有名氣的八十萬禁軍教頭,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生活比較安定。正是這種社會地位和生活狀況,養成他安于現狀,軟弱動搖的性格。當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著善良正直剛強的一面,這兩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與委屈求全思想一直處于矛盾斗爭之中。本課正是這種斗爭最激烈并發生轉化的關鍵階段。
從課文情節可以看出,林沖的性格是隨著情節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誰能用比較簡練的句子,概括一下林沖的思想性格的變化? ——逆來順受,隨遇而安,大怒殺敵,逼上梁山。 讓我們來根據有關情節看看林沖思想性格的變化情況。
1 、提問:林沖刺配滄州,邂逅李小二,從言談中表現了他什么樣的思想狀況?在情節安排上這部分起什么作用?他雖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違心地說自己是由于冒犯了“高太才落得如此。他安于刑徒生活,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并無反抗復仇之意。課文開頭一段,為以后情節發展作了交代。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教學設計第 4 篇【教學要點】:
1、分析林沖的人物形象
2、分析鑒賞林沖性格的發展變化,認識林沖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與意義
【教學過程】:
一、回顧情節導入:
二、交流鑒賞:
(一)、根據情節分析林沖的人物形象。
1、林沖滄州遇舊知:
本段中主要插敘回顧了林沖的哪兩件事?分別表現林沖什么性格特點?
(1)、資助李小二——正義感,俠義精神。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滄州——忍受屈辱、善良安分、不愿反抗、軟弱動搖。
2、陸虞候密謀害林沖:
林沖無辜受害,被刺配滄州,遠離京城,高俅又指使人密謀陷害。林沖從李小二那里得知情況之后,是什么態度?表現出林沖什么性格?
(1)、那潑賊敢來這里害我……骨肉為泥。——怒火中燒,性格也有剛烈的一方面
(2)、買把解腕尖刀……“三尋”——當迫害在眼前時,具有了強烈的反抗意識。
(3)、不見消耗,林沖也自心下慢了——失去警惕性,反抗不堅決,幻想得過且過,委曲求全。
3、接管草料場:
林沖看守草料場,本是這伙人的陰謀,欲置林沖于死地,但林沖是什么態度?表現出他怎樣的性格?
(1)、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慮
(2)、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放松警惕、隨遇而安
(3)、神明庇佑!改日來燒紙錢——充滿幻想
4、山神廟殺敵:
林沖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奮起反抗斗爭,這個思想性格的轉變,是怎樣完成的? 當草料場起火,林沖在山神廟里聽到了陸虞候等人的對話時,他才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謀害自己的真相,也只有到了這時,他才清醒地認識到,高俅一伙留給他的只有死路一條。這殘酷的現實促使他覺醒,認清了反動統治者的猙獰面目。幻想徹底破滅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反抗斗爭。于是,林沖毅然殺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統治者的道路。
5、小結人物性格,引入問題:回看林沖走過的道路,從東岳廟到梁山泊,是什么大原因使一個逆來順受的.人走上殺人反抗的路?可以用哪一個字來概括?
明確:
(1)、林沖的性格特點歸集起來為:安于現狀、逆來順受,不滿于封建階級的黑暗統治,有正義感,有救弱濟貧的俠義氣概。
(2)、“逼”。高俅一步一步逼,①相國寺里辱嬌妻②白虎堂上遭陷害③野豬林里謀殺④火燒草料場斷后路。林沖忍過了東岳廟,忍過了野豬林,退縮到了山神廟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時,他如夢初醒。高俅一伙的步步緊逼,使林沖走投無路,終于走上了反抗斗爭的道路。
(二)、認識林沖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義 。
1、思考:回首看看林沖所走過的路,是什么原因讓這樣一個逆來順受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明確:原因:關鍵在于一個“逼”字 ①相國寺里辱嬌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豬林里謀性命 ④火燒草料場斷后路 。高俅一伙的步步緊逼,使林沖走投無路,終于走上了而反抗斗爭的道路。
2、思考林沖性格的發展變化,所走的道路,對于我們認識當時的社會有什么意義?
明確:有兩方面的意義, ①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會真理。《水滸》的主題就是“逼上梁山”,而林沖所走的道路則是體現這個主題的典型例子。
三、課堂小結:
四、作業設計:
課后第二題
第3課時
【教學要點】:
分析文中的細節描寫和景物描寫及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合作探討:
(一)分析文中景物描寫及作用。
1、課文題目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風雪”是故事發生的主要自然環境,文章也著力在“風雪”上作景物描寫。課文是怎樣描寫風雪的?
點撥:主要是從兩方面描寫——
(1)、直接描寫風雪。
林沖初到草料場時,寫風雪初起——“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
林沖去市井沽酒時,寫雪勢正大——“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
離開酒店回草料場時,進一步寫雪勢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
(2)、用側面描寫襯托風雪。
一是通過環境描寫襯托風雪。例如寫草屋,“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 “那兩間草屋已被雪壓倒了”。寫的是草屋,給人的印象卻是風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過人的動作、感覺襯托風雪。例如:林沖在草屋內“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廟里,“先取下氈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蓋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濕了”。吃酒時,林沖“把被扯來蓋了半截下身”。總之,作者在描寫人物的動作、感覺時,時時不忘風雪。
對風雪的直接描寫和側面襯托交替出現,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揉合在一起,使讀者感到,林沖時時處處處于風雪交加的環境之中。
2、關于風雪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
(1)渲染氣氛,烘托人物:這里的彤云、朔風、大雪,渲染了一種凄冷、悲涼的氣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機四伏的處境。
(2)暗示情節,推動發展:作品通過對風雪的描寫,暗示了將要發生的故事情節的趨向。比如,管營差遣林沖去接管草料場,這對不知管營陰謀的林沖來說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因為這個差事既比較自由清閑,又能有一些額外收入。可是,當他取路投草料場來的時候,迎接他的卻是紛紛揚揚的一天大雪,這就暗示著他將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再如,作品在寫雪的時候,兩次用了一個"緊"字:"那雪正下得緊""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這兩個緊字,不僅突出了風大雪猛的環境特點,而且暗示出林沖的處境越來越危險,形勢越來越嚴峻,而林沖又全然不知,這就使得讀者不能不隨著雪下得緊而感到緊張,替人物捏著兩把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