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4
這是斷章教學目標,是優秀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斷章教學目標第 1 篇
斷章賞析
詩的上節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觀景的畫面。它雖然寫的是“看風景”,但筆墨并沒有揮灑在對風景的描繪上,只是不經意地露出那橋、那樓、那觀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畫把那若隱若現的虛化的背景留給讀者去想象,而把畫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風景的橋上人和樓上人的身上,更確切地說,是落在了這兩個看風景人在觀景時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那種極有情趣的戲劇性關系上。
《斷章》看作是一首意蘊艱深的哲理詩,其實作為言情詩來讀,詩味才足呢!那優美如畫的意境,那濃郁雋永的情思,那把玩不盡的戲味,那獨出機杼的題旨,細細品來,的確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斷章》教案
一、整體把握
閱讀《斷章》,你贊同哪個觀點?
1、學者、翻譯家李健吾認為,這首詩是在“裝飾”兩個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過是互相裝飾,蘊含著無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卻不以為然,他說:“這是抒情詩……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寫一剎那的意境。我當時愛想世間人物、事物的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風景,也可能自覺、不自覺點綴了風景;人(你)可以見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覺不自覺地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又說:“我的意思是著重在相對上。”
《斷章》一詩中,詩人是怎樣用形象的畫面來闡釋抽象的哲理的?
《斷章》的4行詩,是4個形象的畫面。前兩個畫面,“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關,“橋上”“樓上”這兩個地點,卻在看風景時發生了聯系。后兩個畫面,“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窗子與夢互不相關,卻在“裝飾”這一點上又發生了聯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畫面,幾個毫不相關的事物,經過詩人精心構思與組合,變得耐人尋味。它闡釋了詩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關”的抽象哲理。
2、如果把這首詩當做情詩來讀,該如何闡釋?
關于《斷章》這首詩的旨意,歷來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橋頭的“你”在白天是樓上人心目中的風景,在夜晚是樓上人夢中的“裝飾”。一個是白天夜晚都在關注著、想念著心中的人;另一個是被別人深愛著,自己卻沒有感覺。詩人自己說他的意思著重在“相對”上。他通過對自己剎那間感觸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他多年來的哲學深思:在同一時空中,作為主體的人或物,有可能變成客體,客體又可能變成主體。原來,《斷章》的深刻哲理,就是通過兩幅生動、優美的畫面隱喻、暗示出來的,需要讀者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種創造。
《斷章》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的高超的結構手腕。全詩四行,分成兩節,恰似并置在一起的兩組鏡頭。
鏡頭一:“你站在橋上看風景”。鏡頭二:“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這兩個鏡頭攝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景象,分別來看各自只是一個肯定性敘述,告訴讀者一種狀態而已,很難悟出什么深意。現在把這兩個鏡頭并置在一起,構成一組并列蒙太奇,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在第一個鏡頭中,“你”是看風景的主體,到第二個鏡頭中,還是這個“你”卻成了被別人看的客體了。這種主體與客體位置的不著痕跡的轉換,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種相對性。事物處于某種狀態,總是有條件的、暫時的、有限的;如果從不同角度出發,用不同的參照物做比較,那么對處于同一種狀態中的事物,便可得出不同的結論。這種對事物相對性的強調,只要不把它推到極端,與事物的絕對性相割裂,導致相對主義,那么對于破除人們孤立地、靜止地、一成不變地看問題的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還是有所裨益的。
鏡頭三:“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鏡頭四:“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構成了另一組并列蒙太奇,是對前一組鏡頭顯示的哲學上的相對性的強化。不過細細體味一下,這組鏡頭與第一組鏡頭還是略有不同的。第一組并置的兩個鏡頭都是具體的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第二組,鏡頭三:“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還是具體的,至于鏡頭四:“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則只能是從想像中才得以展開的了。它虛一些,令讀者體味的余地就大一些。李健吾先生很看重這“裝飾”二字,認為這是“詩人對于人生的解釋”,“詩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卻埋著說不盡的悲哀”(《〈魚目集〉──卞之琳先生作》)。
卞之琳先生在答辯文章中則稱:“‘裝飾’的意思我不甚著重,正如在《斷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我的意思也是著重在‘相對’上。”(《關于〈魚目集〉》)對李健吾先生的解釋和卞之琳先生的辯白該怎樣看呢?優秀詩作的深層意蘊是不可窮盡的。因為凡優秀詩作都不是平面展開的,而具有多個層面,這不同層面之間又互相交織與折射,從而使詩歌衍生出不同的含義來。正像一道包含有無窮解的方程一樣,每個解都是方程自身所具有的,而不是出于解題者純主觀的想像。同時這種不可窮盡性也只有在讀者的審美活動中才能顯示出來,不同的讀者讀同一首詩,由于生活環境、文化傳統、藝術觀念、鑒賞心境等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審美期待,從而在詩歌中會有全然不同的發現。
這樣說來,卞之琳先生的自白我們當然應重視,我們把這首詩的主旨解讀為表達一種哲學上的“相對”觀念,便是充分考慮到卞之琳先生的自白的。那么對此詩的理解是否還可以有不同于詩人的見解呢?當然可以。作者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李健吾先生透過詩中的兩個“裝飾”,悟出了詩中蘊含的“說不盡的悲哀”,也盡可以有他的自由。正像李健吾先生所宣稱的:“詩人的解釋可以攆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釋嗎?不!一千個不!幸福的人是我,因為我有雙重的經驗,而經驗的交錯,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詩人擋不住讀者。這正是這首詩美麗的地方。”
斷章教學目標第 2 篇清澈的天空,是誰設下一個空明的意境,
斷章
。
荒蠻的土地,是誰潑灑一腔蔥綠的熱情。
在清風中搖曳的夢想,在朝陽中醒來,抖落了一身的露水,抓一把陽光,調進清澀的香酩。
一仰頭,飲盡的是昨日的憂傷彷徨。一閉眼,嚼碎的是今日的繁華與迷茫。于是幻想成長為希望,成長為藍圖,成長為腳步。
飛鴻聲聲,已換不回春天,我們要做的便是充實秋天的畫框。
二
什么時候,淚水化作一場煙雨,把整條大河醞釀成一壇老酒,這里有杜康,傳承千載,醉透古今,烽火狼煙染一點,長河落日染一點,鑄件青銅染一點,峨冠博帶染一點……染出多少曠達的生命,染出多少烈烈忠魂,染出多少壯烈,多少柔情。
醉了孟德,醉了劉伶,醉了青蓮,醉了易安,也醉了赤壁江月,醉了巴山夜雨,醉了沙場悍騎,醉了湖湘瑤佩,更醉了腳下這片熱土——化隱了多少慷慨的悲歌。夢回千年,豪飲著千杯萬盞,醉出精神,醉出靈魂。
三
為什么,幾根狼毫竟能鞭笞天下。
為什么,一滴水墨竟能漫沒江河。
我來過,我走了,一支筆,把人生壓縮成短短的一行,卻又是沉沉的一章。
斷章教學目標第 3 篇【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了解詩歌解讀“詩無達詁”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
2、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質疑的學習習慣,鍛煉交流、表達能力;
2、 理解并分析短詩的主旨;
(二)過程與方法
1、詩歌鑒賞教學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動交流——拓展升華”的過程進行;
2、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朗讀,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討論中理解詩歌主旨。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真、善、美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關注自我、關注生活、關心人民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
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分析詩歌主旨,寫鑒賞性小短文。
【教學設想】
布置同學預習五首短詩,并讓同學挑選一首詩寫了一點鑒賞性評論。從同學課前預習作業情況看,多數同學對于這五首詩的主旨把握均較為準確,也存在多種解讀,最大問題在于許多同學在闡述詩歌主旨的解讀過程時,表述還欠嚴密,賞析時還不能做到有理有據。因而,在組長匯報本組討論情況時,須特別強調在陳述本組觀點之后需闡明這些觀點是如何得出的,可允許組員補充說明,共同完成任務。
【教學流程】
一、新課導入
我國古代詩論中有所謂“詩無達詁”論,(“達詁”的意思是確切的解釋或理解)認為不同和讀者對于同一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西方也有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個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因此在文學閱讀過程中特別強調讀者參與。這些說法都說明了在文藝鑒賞中存在著理解和審美的差異性,即不同的鑒賞者對同一作品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二、解讀《斷章》
1、介紹作家作品: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蘇溧水,生于江蘇海門。詩人、學者。193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英文系,就學期間曾師從徐志摩,深受賞識,徐志摩不僅將卞之琳的詩歌在其編輯的《詩刊》上發表,還請沈從文先生寫題記。因為這段經歷,卞之琳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此外,在這一時期,卞之琳與何其芳、李廣田還合出過一本名為《漢園集》的詩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稱為漢園三詩人。以后,卞之琳擔任了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務,是莎士比亞和英詩翻譯名家。主要作品有:《漢園集》《雕蟲紀歷》《十年詩草》《人與詩:憶舊說新山山水水》《小說片斷》《莎士比亞悲劇四種》《英國詩選》等。
卞之琳于20世紀30年代出現于詩壇,受過“新月派”的影響,但他更醉心于法國象征派,并且善于從中國古典詩詞中汲取營養,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詩精巧玲瓏,聯想豐富,跳躍性強,尤其注意理智化、戲劇化和哲理化,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詩的內容并進一步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內涵,詩意偏于晦澀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尋味。詩人主張“未經過藝術過程者不能成為藝術品,我們相信內容與外形不可分離”。卞之琳創作態度嚴謹,孜孜不倦地探索“藝術過程”中的轉化與表現,即使對新詩的外部形式也刻意追求變化和創新,更不用說在詩的意象、內容方面。有些詩作被譯成多種文字,并成為海外學者專題研究的對象。在半個多世紀中,詩人堅持不懈地進行詩歌創作和理論研究,成功地實驗和引進了西方多種現代詩歌形式,對中國象征主義、現代主義詩歌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景觀,有著很大的啟蒙意義和重要的貢獻,并取得了相當的藝術成就。
2、整體把握
卞之琳是30年代現代詩派的重要詩人,《斷章》寫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這首詩雖只短短4行,卻試圖用簡明的意象闡釋深刻的道理。詩人通過對“風景”的剎那間感悟,涉及了“相對性”的哲理命題。“你站在橋上看風景”,而相對于樓上的人來說,橋上的“你”就是他們眼中的風景,他們“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而相對于夢見“你”的人來說,“你”則像窗外的明月一樣,“裝飾”了他們的“夢”。
這首詩從字面上看非常簡單,好像看一遍就懂了。但看完后又覺得不全懂,似乎簡單的字眼里藏著很深的道理。學者、翻譯家李健吾認為,這首詩是在“裝飾”兩個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過是互相裝飾,蘊含著無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卻不以為然,他說:“這是抒情詩……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寫一剎那的意境。我當時愛想世間人物、事物的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風景,也可能自覺、不自覺點綴了風景;人(你)可以見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覺不自覺地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又說:“我的意思是著重在相對上。”這樣看來,詩人的主要意圖是表現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不論自覺與不自覺都可能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相對關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卻能通過這樣一首極其短小、通俗易懂、畫面鮮明的小詩表現出來,其高超的表現技巧令人佩服。
三、問題探究:
1、《斷章》一詩中,詩人是怎樣用形象的畫面來闡釋抽象的哲理的?
《斷章》的4行詩,是4個形象的畫面。前兩個畫面,“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關,“橋上”“樓上”這兩個地點,卻在看風景時發生了聯系。后兩個畫面,“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窗子與夢互不相關,卻在“裝飾”這一點上又發生了聯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畫面,幾個毫不相關的事物,經過詩人精心構思與組合,變得耐人尋味。它闡釋了詩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關”的抽象哲理。
2、有人說《斷章》是一首情詩,還有人說它是一首哲理詩,你說呢?
關于《斷章》這首詩的旨意,歷來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橋頭的“你”在白天是樓上人心目中的風景,在夜晚是樓上人夢中的“裝飾”。一個是白天夜晚都在關注著、想念著心中的人;另一個是被別人深愛著,自己卻沒有感覺。詩人自己說他的意思著重在“相對”上。他通過對自己剎那間感觸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他多年來的哲學深思:在同一時空中,作為主體的人或物,有可能變成客體,客體又可能變成主體。原來,《斷章》的深刻哲理,就是通過兩幅生動、優美的畫面隱喻、暗示出來的,需要讀者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liuxue86.com才能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種創造。
3、 這是我中學時代很喜歡的兩首詩,當我讀著《斷章》和《錯誤》時,這兩首詩就在眼前晃著,同學們能不能說一說其中的原由?
明確:閱讀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很相似。(可就詩意與同學簡單進行交流)
教師點撥:讀詩若能抓住詩中意象進行聯想和想象,就能較準確地把握作者詩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了。
4、品讀《斷章》,討論小結:從字面上看,《斷章》極其短小,好像看一遍就懂,又似乎覺得簡單的字眼里蘊藏著很深的道理。仔細品味,你認為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5、學生分組討論,力求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1)請組長匯報本組解讀《斷章》的總體情況;
4、課件展示學術界對《斷章》的幾種解讀;
教師可提供幾組有關《斷章》詩意的資料:
A)學者、翻譯家李健吾先生認為,這首詩在“裝飾”兩字上做文章,詩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卻埋著說不盡的悲哀——人生不過是互相裝飾。
B)評論家章亞昕認為,《斷章》寫了一位絕代佳人。詩人不去說“你”如何美,而是去敘述她如何成為如癡如醉的審美對象、“風景”的一部分,而是去描寫她如何成為日思夜想的戀愛對象、“夢”中的花朵。不寫她的外貌,而寫她引起的癡情,就能造成抒情的內在,意味的微妙。(詩人臧克家也有同感)
C)《斷章》這首小詩,詩人回憶它的創作過程說:“此四行無意中得之,原擬足成一首完整的詩,接著感到說完了,也無需多說,可獨立成篇,故名《斷章》。”“寫于一九三五年十月,觸景生情,儲藏在記憶中,當還遠遠早于這個日期”。“這是抒情詩,當然說是情詩也可以,但決不是自己對什么人表達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寫一剎那的意境。我當時愛想世間人物、事物的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風景,也可能自覺、不自覺點綴了風景;人(“你”)可以見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覺不自覺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意味進一步體會,也就會超出一對男女相互關系的意義。”
小結:優秀詩作的深層意蘊是不可窮盡的,就像一道包含有無窮解的方程一樣,具有多個層面,不同層面之間又互相交織與折射,從而使詩歌衍生出不同的含義來。不同的讀者讀同一首詩,由于生活環境、文化傳統、藝術觀念、鑒賞心境等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審美期待,產生全然不同的發現。(教師要抓住“你”“風景”“明月”“夢”幾個意象作適當的補充。)
6、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當場背誦。
四、拓展延伸
補充余光中《連環》一詩,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詩無達詁、個性化解讀這種閱讀特點。
連環——仿卞之琳詩意
余光中
你站在橋頭看落日 /落日卻回顧 /回顧著遠樓 /有人在樓頭正念你
你站在橋頭看明月 /明月卻俯望/俯望著遠窗 /有人在窗口正夢你
斷章教學目標第 4 篇斷章
《1》每個星期去做禮拜的時候,坐在3路車(莆田涵江)上,總有種被窒息的感覺,所以,總喜歡看看天,而看天的時候,卻總喜歡不說話,這似乎直接地成為一種習慣。天空一如濃艷般甚藍,90度仰望,淚水卻因為疼痛而不可仰止地流出,淚流滿面。一如活瓣荒蕪的凋零,灑落一地。我,不曾知曉我們的生命里回有多少這樣仰或那樣的習慣,而所有的這一切,注定構成絕望的草垛,冬日的戀歌,被無情的擱置在時間的面前,漸漸地淡忘,縱使有多么不被遺忘的習慣。
很多事情發生地豪無征兆,感覺痛的時候,就已經是很痛很痛了。那些,那些沒有風吹的記憶;那些沒有來路的葵花;那些無法遺忘的畫面;那些開滿寂寞的森林;那些不可詮釋的秘密;那些時光壘成的碉堡;那些的那些;是否依舊在那些未知的遠方;埋葬!
《2》
風空空洞洞地吹過。一年又這么過去。而來年,還要這么過去。我不知道是安穩的背后隱藏著沮喪,還是沮喪里終歸有安穩。
其實,我們的生命就這樣一年一年地轉動過去,秒鐘,分鐘,時鐘,拖著長長的虛影轉動成無數密密嘛嘛的日子,最終匯聚成時間的長河,變成所生活的龐大時代。這個季節,漸漸落寂了起來。屬于這個季節的所有物件,都顯得孤寂異常,包括這座本就落寂的可以的城市(莆田)。時光無聲地蔓延過曾經的繁華,即使是第四季也不可能是終點,這似乎讓這座城市里的人不知曉下秒會遇到什么人,發生什么事,然后平淡抑或使傳奇的一生就此改變或者延續,而我,只是這座城市某個荒辟的角落里,扮演著一個平凡的角色(學生),做著一些平凡的事情(學習)。揮霍著只屬于自己的那份青春,傳說中,那些揮霍青春的人,都是在揮霍幸福。生命中的青春如沙漏般須臾,亦或如流星般璀璨,我不知道這個傳說是否真實,但我,但我依舊固執地相信。
斷章
下雪了,今冬的第一場雪。洋洋灑灑的,很輕很薄。
我改了QQ簽名,重新裝扮了空間。一切都是新的,只有心情,怎么也改變不了。是無奈,是諷刺。怎樣都好,反正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故事戛然而止,真的是“待續”了。其實是很突然的,就寫不下去了。說不清原因,很奇怪,也很無奈。
若若說,我的語言變得貧乏了。反過來倒過去的總是那幾句。可是她不知道,那是因為“近墨者黑”。
昨天,聽五月天的《突然好想你》,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原來,我還是如此的固執,如此的執迷不悟。
現在的你,過得還好嗎?應該是幸福的吧。我已經有了自己的新的生活。很幸福的生活。你也應該如此吧。有時,我還是會想起從前的日子,那些我們在一起的日子。真的很快樂真的。
“下雨天了怎么辦,我好想你”。我就這么淪陷在這句簡單的歌詞里。可是,今天下的.是雪。“其實,沒有我你分不清那些差別。接近還能多一些。別說你會難過,別說你想改變,被愛的人不用道歉。”就是這么簡單的幾句,竟然讓我有了錐心之痛。怎么辦?你說我該怎么辦?
下午,迎著溫和的陽光,走在街上。手是冰冷的。朋友笑說“手涼情人疼”。我微笑。浩東牽起我的手,很自然地放進他的口袋里。看吧,我多幸福。
兔子在早上突然放我鴿子,沒辦法,只好找其他人嘍。因為我很怕一個人,那樣我會更孤單。本想打電話給哥哥,可是長途好貴的,我心疼啊呵呵。
其實,我也不是太孤單的吧。至少還有一些交心的朋友在身邊。突然發現,身邊的朋友變得越來越少了。是因為長大了嗎?難道真的應了那句“越長大越孤單”嗎?
兔子,若若,小菲,豆豆,浩東,然然,白露,三叔,美麗,汀汀,曉,傻白,小壞,哥哥,阿楠,蟲子。謝謝你們在我身邊,我真的是幸運的。也許,四葉草真的就握在我的手中,我嗅到了幸福的味道。
雪停了,幾乎不留什么痕跡,可真的就是發生過,不是嗎?
有些冷,關上窗,回到電腦前,看到汀汀發過來的圖片,一支520安靜地躺在那里。煙,已經離我好遠了。我是個言而有信的人,真的!
天氣預報說,明天會降溫。可是,我卻不覺得明天會很冷。因為呵呵。
我找不到心情的源頭,只能隨性地寫下這篇斷章。
斷斷續續,瘋言瘋語。
斷章
一方斗室囚禁了歲月,生命便因此與單程約會。細節不再是重要的,那只意味著凝滯,你關注于結局,我卻在結界邊緣、局外之局、笑看云氣。執著是一種幸福,也是無可言喻的苦,不能從頭勾畫的,我們選擇斷章。再多未完,也只能待續。我不像你,有覆徹即填平而后行的勇氣,一件毛衣,如果拆了在結,結出的必定是悲苦囚衣,而非我今日之羽翼。明白人世之取舍兩難,再有錦衣夜行的傻氣。
傻氣也未必不是福氣。人世愈久,愈有懷璧的勇氣。渾俗和光,我不得不的下策。你亦然,你所堅持和付出的你未必懂得,可你有認同的胸襟,包容的氣度。
我不如你,天生的亂臣,只配披發放逐,不知歸途,卻刻意預留了生前身后,只待緣定,必有千年的弦歌為我彈起,那時我縱塵寂,也該于九泉之下偷笑不止。不是美德,天生貪玩而已!你當喟然,訓導:“女孩家,太要強不好”我委屈:“只有一回,人世一場,下輩子忘川情了,誰還會把誰記得?”只有一回而已,你忍心禁我?你不忍!我和你,原本是不相交不平行的異面曲線,命運卻為了莫明理由預設偶然,好在你有天生一種高明的交際手腕,而我,半矜持半瘋癲,卻也容易結得人緣。于是樂呵呵竟一見如故。
假設你我前緣未了,你可厲過忘川?莫勒莫休斯的瓢飲,原來抵不得人世執著!想來你我于是些時結了緣。我淡看!你的前情,她們為我做工,磨出珠圓玉潤,而我貝她們囑托,繼續完成彼之未竟,再于后日緣散,完美于你宿命中終結之緣,我的緣分。我的緣,與你大化而然,緣滅,我還我絳珠本身。而你化身為佛門舍利!舍得、舍得、不舍、不得!于是我極為溫婉。因只有一次。
生命種的任何歷程,從頭再走便如同嚼蠟,嘔出無謂的妝點笑意。不是自罰,定是前世相欠,憑盟約,為前世之滴水而涌泉,一個人,到底有多少眼淚可流,還一輩子,可否圓滿?無妨,總有塵定之日,縱無了時,便糾纏到下下世。有情下種,應地果生,世前緣便改坦然伸頸,赴刑之日,生殺有你!你世前生為我逃禪的佛門孽子嗎?為何今世偏是我參透機緣?或許你曾經失敗的,要經由我再證一遍。要不然今生便世我來度你,所有的緣起,于此生歸于無常。
不是少華偏白頭,只是天譴慧柳,催你我把機緣看透!你一定要明白,人世的道路,章法散亂,原不是為你我而設,當我為你而綰發,你要想像,哪掩藏淚眼,掩了寂寞的胭脂,世怎樣調發,我不遷就,所以這一顰一語,能讓我怎樣?
執著世一種幸福也是無可言喻的苦,不不能從頭勾畫的,我們選擇斷章。再多未完,也只能待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