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4
這是卜算子詠梅教學目標,是優秀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卜算子詠梅教學目標第 1 篇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十二月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詞中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這兩名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征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
下闋專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這里,詞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確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托物寓人;在對孤鴻和月夜環境
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卜算子詠梅教學目標第 2 篇與蘇軾一起體驗孤獨,學會成長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學設計
青水九年制學校 趙晨晨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詞作,初步感知內容。
2、通過品詞煉字,體會作者的情感。
3、聯讀《記承天寺夜游》,體會作者心境的變化,感受作者樂觀豁達的胸懷。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品詞煉字,體會作者的情感。
2、難點:聯讀《記承天寺夜游》,體會作者心境的變化,感受作者樂觀豁達的胸懷。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通過朗讀感知內容,以讀帶品,以讀促品。
2、講授法。在學生不理解或偏頗處,進行講解或糾偏。
3、討論法。在充分的自足學習基礎上合作探究,體會詞作的情感及其變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林語堂說:“孤獨兩個字拆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蓬下,細犬逐蝶深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唯我空余兩鬢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卻都與你無關,這就叫孤獨。”今天,我們走進《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起去感受曠達詞人蘇軾的孤獨。
(二)解題
結合注釋一,看看題目,你能從中讀出哪些信息?
【預設】“黃州”“定慧院”交代地點;
“寓居”此處意為“寄居他鄉的官員”
詞牌名——卜算子
題目——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三)感知
朗讀詞作,請用自己的語言把你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請用“通過這幅畫,我看到了 ”的句式回答。
【預設】通過這幅畫,我們看到了夜色蒼茫,冷月殘輝,幽人獨行,孤鴻縹緲;通過這幅畫,我們看到了孤鴻驚悸起飛,頻頻回頭,心懷幽恨,撿盡寒枝卻又獨宿荒冷沙洲。
(四)品讀
請同學們結合注釋再讀兩次,你還能讀出什么感情?要結合具體詞句分析。
提示:
讀上闕,讀出凄清、孤寂的感覺。
第三句要讀出問句的語氣“誰見幽人獨往來?”;幽人在月夜獨自徘徊,詞人在慢慢地走,我們也要慢慢地讀,再讀第四句“縹緲孤鴻影”
【預設】
下闕:詞語:驚起—害怕;恨—幽恨;不肯—堅守;
無人省—無奈、孤獨;寒枝、沙洲
情感:幽恨孤獨、孤高自許
【小結】通過品析詞句,我們體會了詞人豐富而細膩的情感,這首詞對月夜景物的描寫,營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圍,詞人以幽人自稱,以孤鴻為喻,表現出幽恨孤獨而又孤高自許的情感。
(五)聯讀
蘇軾慘遭貶謫,他是否就此沉淪?回顧《記承天寺夜游》,依舊在被貶之地黃州,蘇軾的心境有何變化?你是如何看待?
(請同學們瀏覽這篇短文,注意情感起伏。欣喜—失望—高興—自嘲。齊讀。)
【背景鏈接】
烏臺詩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獄。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與時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見不合,出補外官。他看到當時地方官吏執行新法,擾民,心中不滿,任杭州通判后寫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諷的詩,因而激怒新黨。被構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獄一百三十天。而且牽連甚廣,蘇軾的友朋故舊被連累處罰的達二十二人。蘇軾在獄時自度必死,曾作詩與蘇轍訣別。
被貶黃州。元豐三年,蘇軾被貶黃州,亦因罪廢之余,灰心杜口,謝絕交往。由于牽連甚廣,這時,“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彼此音訊盡絕,蘇軾不能不深懷幽居離索的內心隱衷。元豐五年,他寫下《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此詞以“幽人”自稱,就反映了他在這種特定環境下的處境與心情。初至黃州,一家二十多口人生活有問題,內心深處幽獨與寂寞借物(孤鴻)來表達。
(請同學們瀏覽這篇短文,注意情感起伏。欣喜—失望—高興—自嘲)
【小結】沒有誰的人生能一帆風順,每一場暴風雨都是一種修煉,一種成長。多少次艱辛的求索,多少次噙淚的跌倒與爬起,都如同花開花落一般,為我們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基礎。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輪熠熠生輝的圓月,不懼孤獨,追夢前行。
推薦閱讀:林語堂《蘇東坡傳》
附:板書設計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孤獨幽恨——樂觀豁達
卜算子詠梅教學目標第 3 篇教學目標:
學習詠物詩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判斷下面的詩句寫的是什么?
1、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 于謙
2、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梅花 王安石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竹石 鄭板橋
4、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菊 黃巢
5、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詠柳 賀知章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詠物詩,了解一下詠物詩的特點,以及如何來鑒賞詠物詩。
二 朗讀理解卜算子詠梅
1、寫作背景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有“小李白”之稱。他一生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幾度被朝廷任用,又極度被罷官。這首詞正是這種政治環境下的明志之作.
2、譯文:在驛站的外面,在斷橋的旁邊,無人過問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黃昏時候你已經受不起孤獨與憂愁,哪里還能在忍受狂風暴雨的摧殘?你無意苦苦爭奪在春天里爭妍斗艷,你任憑百紫千紅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謝后被踏成泥土,碾做塵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卻永遠不會消散。
三、鑒賞詩歌
1、作品描寫了梅花的哪些特點?
寂寞無主、風雨摧殘、群芳嫉妒、不屑爭春、清香如故
2、這些特點表明了詞人怎樣的內在品性?
凄苦困厄的處境——-堅忍不屈的品格
潔身自好、堅守高尚的品格
3、梅花在詞中象征著什么?詩人的人格。
4、在詠物詩中,詠物是詩的內容,比興寄托才是詩的靈魂,這首詞是如何用梅花的意象來表現自己情操的?
驛外斷橋邊、黃昏風雨比喻他一生艱難的政治處境和他所遭受的嚴酷的政治打擊。爭春無意、妒任群芳象征他不屑媚俗邀寵,有別于一般官僚政客的傲岸性格。成泥作塵、香猶如故象征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堅持愛國理想、民族氣節、君子操守的頑強意志。
四、總結詠物詩的鑒賞技巧
①“讀清”全詩。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環境特點和內在品性。
③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④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賞析時要重點把握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五、拓展應用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孤 桐
王安石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①,愿斫五弦琴②。
卜算子詠梅教學目標第 4 篇教學目標:
學習詠物詩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判斷下面的詩句寫的是什么?
1、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 于謙
2、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梅花 王安石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竹石 鄭板橋
4、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菊 黃巢
5、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詠柳 賀知章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詠物詩,了解一下詠物詩的特點,以及如何來鑒賞詠物詩。
二 朗讀理解卜算子詠梅
1、寫作背景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有“小李白”之稱。他一生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幾度被朝廷任用,又極度被罷官。這首詞正是這種政治環境下的明志之作.
2、譯文:在驛站的外面,在斷橋的旁邊,無人過問的梅花寂寞地舒展花瓣,黃昏時候你已經受不起孤獨與憂愁,哪里還能在忍受狂風暴雨的摧殘?你無意苦苦爭奪在春天里爭妍斗艷,你任憑百紫千紅去妒忌恨怨,即使凋謝后被踏成泥土,碾做塵埃,沁人心脾的幽香卻永遠不會消散。
三、鑒賞詩歌
1、作品描寫了梅花的哪些特點?
寂寞無主、風雨摧殘、群芳嫉妒、不屑爭春、清香如故
2、這些特點表明了詞人怎樣的內在品性?
凄苦困厄的處境——-堅忍不屈的品格
潔身自好、堅守高尚的品格
3、梅花在詞中象征著什么?詩人的人格。
4、在詠物詩中,詠物是詩的內容,比興寄托才是詩的靈魂,這首詞是如何用梅花的意象來表現自己情操的?
驛外斷橋邊、黃昏風雨比喻他一生艱難的政治處境和他所遭受的嚴酷的政治打擊。爭春無意、妒任群芳象征他不屑媚俗邀寵,有別于一般官僚政客的傲岸性格。成泥作塵、香猶如故象征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堅持愛國理想、民族氣節、君子操守的頑強意志。
四、總結詠物詩的鑒賞技巧
①“讀清”全詩。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環境特點和內在品性。
③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④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賞析時要重點把握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五、拓展應用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孤 桐
王安石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慍:疾苦、怨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據《孔子家語》記載:帝舜曾一面彈著五弦琴.一面唱“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1)前六旬表現了桐樹怎樣的特點?
(2)詩人借孤桐形象表達怎樣的人生態度和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天生枝葉繁茂,雖孤獨卻樹干筆直高聳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強,越是暴曬越是茁壯。
(2)表達了詩人正直向上、虛心扎實、堅強不屈的人生態度及關心百姓疾苦.甘愿為解救百姓疾苦而獻身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