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7
這是壺口瀑布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壺口瀑布說課稿一等獎第 1 篇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朗讀課文,感受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
能力目標: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學習寫景細膩,運用多種方法描寫壺口瀑布氣勢磅礴、雄偉有力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發對黃河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做國河山河文化歷史的美好情懷。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品味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壺口瀑布的特點。
難點: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發對黃河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學與學法
1.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啟發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2.學法指導:自主探究學習法、小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境導入:面對美,人們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師這里有兩幅瀑布的圖片,請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歡哪一幅?喜歡第一幅的同學請把你的手高高地舉起來,讓老師看到。喜歡第二副的同學也請你把手高高地舉起來讓老師看到。非常好,希望大家再這一節課中都能夠積極投入。第一種瀑布是柔美和諧的,給人舒服的感覺,這種美很容易被人接受。第二種瀑布是粗獷豪放的,這種美則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第二幅圖片中的瀑布因為含沙量之大,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也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上唯一的瀑布----壺口瀑布。它的磅礴氣勢震撼著無數人,作家梁衡就曾兩次到過那里,并寫下了自己的所見所感,今天我們就走進梁衡先生的《壺口瀑布》,去領略它那別樣的美。
(二)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明確學習目標)
(三)自主檢測: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推搡( ) 漩渦( ) 汩汩( ) 霎時( )
怒不可遏( ) 出軋( ) 挾而不服( )
(四)文本學習:
1.整體感知:
枯水季的壺口瀑布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詞概括)
2.品讀感悟:
品讀:“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而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教師引導,學生賞析)
讀出壺口瀑布的氣勢磅礴,總結賞析句子的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賞析:“當然這么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盡管這樣,壺口還是不能盡收這一川黃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回的,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
合學指導:可從修辭、動詞、句式等角度來賞析;先獨立思考,做好批注;小組交流解疑,需要老師幫助可舉手示意。
(賞析完成后,配樂誦讀。板書“壯美”“情”“贊美”“熱愛”)
作者寫了壺口瀑布的水后,為什么又寫“腳下的石?
3.探究主旨
請同學們齊讀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描寫壺口瀑布這一勝景來抒發什么樣的情感?(板書“情景交融”)
(五)拓展提升:
觀看壺口瀑布視頻,示范所思所想:羅丹曾說過:美麗的風景之所以使人感動,不是由于它給人或多或少舒適的感覺,而是由于它引起人們的思想。面對這樣的壺口瀑布。我想到了在黃土高原上,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后生們,忘情的、沒命的擊打著的安塞腰鼓!想到了在陜北高嶺上,那曲調高亢,旋律奔放的信天游!想到了在關中地區,那大喊大叫,喜怒哀樂皆形于色的秦腔!這些文化體現的就是黃河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
思考:面對這樣雄偉壯美的壺口瀑布,你想到了什么?(比如:人生啟迪、歷史、文化……)
(六)小結:
《壺口瀑布》寫景細膩,通過多角度觀察,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抓住景物特征寫出了壺口瀑布的聲勢形力,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壺口瀑布透視了黃河博大寬厚的雄壯之美,再由黃河的性格聯想到挾而不服、壓而不彎、遇強則抗、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抒發了對黃河的熱愛,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贊美之情。這不僅是一篇有新意的游記,更是一篇帶給人啟迪的哲理散文。
壺口瀑布說課稿一等獎第 2 篇1.品味語言,感受力量之美,感悟作者在贊美黃河中融入的對中華民族歷盡艱辛、寧壓不彎、勇往直 前精神的贊美。
2.理解黃河剛柔相濟的特點與中華民族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精神之間的聯系。
?
?
一、導入新課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 孕育了璀璨的華夏文明。因此 , 黃河是中華民族名副其實的母親河。如 果要去瞻仰這位母親 , 那么黃河壺口這一處景觀是不可不看。今天我們通過梁衡的游記散文《壺口瀑布》 去一同領略“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奇特景觀吧。
二、作者簡介
梁衡 , 當代作家 , 山西霍州人。著名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 , 現任《人民日報》副 總編輯。其作品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 , 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 《新聞綠葉的脈絡》 《新聞原理的思考》 , 散文集《夏感與秋思》 《人杰鬼雄》等。有《晉祠》 《壺口瀑布》 《夏》 《武侯祠 , 一千 七百年的沉思》等多篇散文入選中學課本。
三、文本鏈接
壺口瀑布位于晉陜兩省的邊境上 , 為國務院 1988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黃河像一條騰飛的巨龍 , 穿行在西北黃土高原的秦晉大峽谷中 , 當流經壺口時 , 寬約 500米左右的河 水突然收束一槽 , 形成特大馬蹄狀瀑布群。主瀑布寬 40米 , 落差 30多米 , 瀑布濤聲轟鳴 , 水霧升空 , 驚 天動地 , 氣吞山河 , 為黃河第一大瀑布 , 也是我國僅次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四、整體感知
觀賞圖片 , 初讀課文 , 初步感受壺口瀑布。
1. 說說作者幾次游覽了壺口瀑布?分別在什么季節?
第一次 雨季;第二次 枯水季節
2. 壺口瀑布在不同的季節 , 表現出的特征各是怎樣的?
第一次 雄壯偉大
第二次 氣勢磅礴 柔和細碎 剛中帶柔
?
3.請用簡練的語言說出什么是“壺口”以及壺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溝底的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當地人叫“龍槽”,槽頭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
(2)黃河的河床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從高達幾十米的斷面沖下,就形成了壺口瀑布。
五、課文精讀
1.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感受壺口瀑布與其他瀑布的不同之處表現在何處?
“壺口瀑布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觀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2.品讀第2、3、4自然段,感受黃河剛柔相濟的特點。
(1)試比較一下壺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不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其聲、其勢、其景均不同。
(2)結合2、3、4自然段的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作者兩次游覽壺口的不同之處
季節聲勢景感
雨季(鋪墊和渲染)略寫隱隱如雷,震耳
欲聾(剛)
“上面的水還是
一股勁地沖進
去,沖進
去……”
水浸溝岸,霧罩
亂石
危險、氣勢磅礴、
令人膽戰心驚
(驚心動魄)撼人
心魄的壯美
?
枯水季(借物喻
人,賦予水以人
的情感)詳寫
隆隆沖去、轟然
而下(剛)汩汩如
泉、潺潺成溪、
哀哀打旋、如絲
如縷(柔)
“其勢如千軍萬
馬,互相擠著、
撞著、推推搡搡、
前呼后擁,撞向
石壁,排排黃浪
霎時碎成堆堆白
雪。”“凝
重”“猛烈”
“龍槽”“深不
可測”;大水
“向龍槽隆隆沖
去”時“被跌得
粉碎,碎成點,
碎成霧”。大水
“向兩邊涌去”
時,“平平的,大
大的,如飛毯抖
落”。
(波瀾壯闊)“柔
和之中只有寬厚
絕無軟弱,當她
忍耐到一定程度
時就會以力相
較,奮力抗爭。”
有堅忍不拔的精
神。雄偉壯闊、
剛柔相濟
4.朗讀第五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寫腳下的石頭。用石頭來襯托黃河水與命運抗爭的意志力之堅強。
一、復習提示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最能體現黃河奔騰的氣勢的,莫過于黃河壺口瀑布了,讓我們繼續品讀課文,領略壺口瀑布的磅礴氣勢。
二、鞏固理解
繼續品讀第3、4、5自然段。
1.作者第二次到壺口看黃河是在枯水季節,他看到了與雨季不同的景象。當狹窄的壺口容不下黃河排排涌來的河水時,有什么奇特的景象發生了?
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運用了比喻句,將柔而無形的水比作“一卷飛毯”“一卷鋼板”,傳神地體現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勢變化之大,將黃河博大的胸懷、壯闊的氣勢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2.作者第二次在壺口見到黃河,對它產生了不同于前次的感受,他想到了什么?
黃河既有令人震撼的剛強的一面,也有如歌如畫的柔美的一面。
用一個成語概括,可以稱之為——剛柔并濟。
3.“我突然陷入沉思”,黃河以她寬廣博大的胸懷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找出“喜、怒、哀、怨、愁”,指代的是哪些具體描寫?
喜:“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
怒:“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
哀:“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
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回的”。
愁:“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
4.作者為什么會將水的各種形態與人的各種感情聯系起來的?
作者將水的各種形態的特點與人的各種感情的特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利用兩者的相通相似:如海、河、瀑激越奔涌,與喜、怒、愁相似;水流經不同的地點有不同的形態,人碰到不同境遇也會有不同的情感相似。作者將思辨融入山水之中,通過描寫黃河,贊美了中華民族剛柔并濟、百折不撓的偉大精神。
研讀第6自然段
1.說說下面句子有什么特點和含義?
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運用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并運用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和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表現了黃河水寬厚的雄壯之美,前仆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贊美之情。
2.作者在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這樣寫道: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出來被我們看見。“這偉大”指什么?是哪些偉大的性格?
“這偉大”指黃河偉大的性格,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3.思考黃河的偉大性格與中華民族有著怎樣的聯系?能借助一個實例具體說明嗎?
黃河的偉大性格是柔中有剛或剛柔相濟,具有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這也是中華民族的性格。“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作者贊美黃河,正是贊美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
例如: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國人民小米加步槍打敗日本鬼子;建國后“兩彈一星”建設祖國;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等。
4.總結全文,作者筆下壺口瀑布的壯美表現在哪幾個方面?請分點說明。
(1)瀑布迸濺形成的飛霧形成了一道令人驚駭且永不消散的奇景。(2)瀑布發出的不絕不滅的震吼撼天動地,包容萬千。(3)統一和團結使狂放不羈絆的黃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4)黃河水流的前仆后繼的獻身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三、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紹壺口瀑布的位置。
第二部分(第2~5自然):作者介紹兩次游覽壺口瀑布所見到的勝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贊美黃河偉大的性格,贊美中華民族的精神。
四、寫作特點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寫景是為了抒情言志。常見的寫法是:一將贊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體的描寫之中;二是在寫景時加以聯想。作者由小小的壺口瀑布概括黃河博大寬厚的雄壯之美,再由黃河的性格聯想到民族歷盡艱難、寧折不彎、勇往直前的精神,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
2.文辭優美,意境雄渾。
作者在描寫壺口的水時,運用了多種修辭,創設出雄渾意境。如“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一句,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寫出了瀑布的聲響、形狀、態勢、力量,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壺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氣勢,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又如“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這里運用排比寫出了河水纖細、柔和、優美的形態,其中“鉆”“覓”“淌”“夾”等動詞的運用十分貼切,使文章靈動多姿。
六、板書設計
?
?????????????
???????????
?
雨季??????
???
?聲:震耳欲聾勢:一股勁沖進去景:水浸溝岸、霧罩亂石驚心動魄
枯水季節水?
????????????????
??????
聲:隆隆沖去、轟然而下
汩汩如泉、潺潺成溪
哀哀打旋、如絲如縷勢:千軍萬馬、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擠著撞著
凝重猛烈景:深不可測、碎成點霧
平平大大、飛毯抖落雄偉
壯闊
剛柔并濟石: ?
???
?窟窟竅竅蜂窩雜陳
反襯:水奮力抗爭百折
不撓勇往直前 七、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有了如下心得:
1.教師的讀是為學生服務的,不應該喧賓奪主。
2.文章的解析應著重于關鍵語句的理解玩味,在讀懂關鍵語句,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再激發學生的感受,不應該要求學生空發議論。
3.對于文本的處理要站在學生立場上,大膽設計,反復思考,防止不恰當的設計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
壺口瀑布說課稿一等獎第 3 篇【教學目標】
《壺口瀑布》優秀教學設計范文
1.感受壺口瀑布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感受黃河壺口瀑布壯闊、雄偉的氣勢。
【教學難點】
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壺口瀑布》(板書:壺口瀑布)。說起瀑布,我想問問大家看,你們看過的,或者比較熟悉的有哪些瀑布?(提示,仙巖三瀑,“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等)這些瀑布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知道黃河的壺口瀑布是怎么樣的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二、學習課文
(一)初識壺口
1.默讀全文,用一兩個詞語形容一下壺口瀑布。
明確:壯闊、雄偉、急促、可怕等等。
2.幻燈片:壺口瀑布位于山西吉縣,是我國的'第二大瀑布,浩渺的黃河水流經這里的時候,由500多米寬突然收縮到40多米,從30多米落差的壺口飛流直下,奔瀉于十里龍槽,據說,此景如壺注水,故名“壺口”。
這是瀑布之名的由來,書上其實也提到了:查找第三段,一起朗讀這個句子。
(二)品味壺口
1.古人所說的“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 講的也就是這個壺口瀑布。“天下黃河一壺收”,先不說壺口如何,大家一起講講我們的黃河,黃河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引導:氣勢──“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其實黃河的這些氣勢都是來自“壺口瀑布”,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咆哮的黃河水,奔流的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說課稿一等獎第 4 篇教學創意:
《壺口瀑布》是“部編版”教材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游記散文,“了解游記的特點,把握作者的游蹤、寫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語言,欣賞、積累精彩語句。”作者在文中不僅精細地描摹了壺口瀑布洶涌澎湃之景與壯麗開闊之境,更由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特質聯想到人的經歷,想到中華民族的艱難歷程,由對黃河的歌頌升華到對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歌頌。因此,將體悟作者通過壺口瀑布表達的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堅強的贊美確立為本課的學習目標之一。
另外,本文的語言優美,意境雄渾,感情真摯,應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感受到壺口瀑布的氣勢,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方式,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味語言,感受壺口瀑布的壯美與柔美,進一步去體驗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所以將“多角度賞析文章的語言是如何營造出磅礴氣勢的”確立為本課的另一個教學目標。
總之,設計時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關注學生的讀書體驗,讓教師的教學行為的有效性落到實處,強調學生自主探究文本,學生合作交流,并輔以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課堂效率,已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1、多角度賞析文章的語言是如何營造出磅礴氣勢的;
2、體悟作者通過壺口瀑布表達對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精神的贊美之情。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用多媒體播放壺口瀑布的視頻,用直觀的影像讓學生初步感知壺口瀑布磅礴的氣勢。
2、朗讀教學法。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文章語言優美,意境雄渾的特點,深入品味壺口瀑布的壯美與柔美。
3、比較閱讀法。通過刪、改、換等多種形式,理解文章語言大氣磅礴的特點,并通過散文與詩歌的不同文體形式,來共同體悟作者對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精神的贊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說起“瀑布”,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么,壺口瀑布是否也如詩中所描繪的那樣,如一道白練從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點?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當代作家梁衡的寫景散文《壺口瀑布》,去感受那里別樣的風景。
圖片展示,資料助讀,直觀地展示壺口瀑布磅礴的氣勢。
二、初讀,感受寫景之奇
請同學們走進文本,自由朗讀課文,并做好圈點勾畫,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
1、壺口瀑布與其他瀑布有什么不同?
明確:壺口瀑布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觀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2、作者曾兩次去過壺口,雨季和枯水季節的壺口瀑布分別有什么特點?
明確:雨季的壺口瀑布:危險,氣勢磅礴,令人膽戰心驚;枯水季節的壺口瀑布:雄偉壯闊,剛柔并濟。
3、課文寫水,為什么第五段又寫“腳下的石”呢?
明確:寫如鋼似鐵的石被水鑿得窟窟竅竅,目的是為了寫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壓迫到一定程度時會以力相較,奮力抗爭,從而表現黃河之水無窮的力量。
自由讀課文第二至五段,再次感受作者筆下壺口瀑布的奇特、壯麗。
三、細讀,欣賞表達之美
剛才,我們跟隨作家梁衡細膩的筆觸,感受到了壺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節不同的美,下面我們將從寫作手法和語言特點等方面繼續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和精神,讓我們一起將目光投向描寫枯水季節時的壺口瀑布,請大家看這個句子:
“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下面我們看看這幾組句子,比較一下,看看梁衡為何要這樣描寫河水。
第一組:換動詞。
改句:“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點撥:“擠、撞、推、搡、呼、擁”羅列,準確地表現出水的種種動態,將“撞”的情態寫得非常細致生動。
第二組:刪疊詞。
改句:“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搡著,前呼后擁,撞向石壁,黃浪霎時碎成白雪。”
點撥:疊詞的運用,增強語言的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美。
四、誦讀,感悟哲理之深
1.同學們,一篇游記散文,“所感”是它的靈魂,也是游記的生命力所在。最后,我們來背誦文章最后一段,欣賞其深刻的哲理美。
學生先自由背,再全班齊背。
2.作為最后一段,它有點題的美妙作用。這一段,作者想表達什么?
明確:這里寫出了黃河博大寬厚、頑強不屈兩個最重要的特征。寫出了一個人、一個民族危難的時候應該表現出的精神。
3.誠如同學們所言,黃河水正是在和山石的搏斗中,匯聚了各種各樣的情感,也正是她與山石的搏斗中,鑄就了偉大的性格,她博大寬厚但絕不軟弱,我們齊讀第六段第一句,黃河博大寬厚,柔中帶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其實,贊頌黃河的作品有很多,我們來齊讀《黃河頌》中的片段,感受黃河的磅礴氣勢和她的偉大堅強。
全班配樂齊讀:
啊!黃河!/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五、教師總結
如果黃河是中華民族一部讀不完的史詩,壺口就是這部長詩的驚嘆號!如果說黃河是我們民族之魂,壺口就是黃河之魂!
課后反思:這篇課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特點,欣賞精妙的語句是學習的重點,所以在初讀,感受景物特點的基礎上,反復品味語言文字的細膩與獨特,將眼前之景用文字再現,使讀者也能身臨其境,然后體會情感,感悟黃河之美所寄予的內在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盡管輔助了多媒體手段,但學生對黃河磅礴的氣勢仍然感受不深,對作者語言文字之美的體悟也相對膚淺,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這才是語文真正的內涵。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