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6
這是壺口瀑布第一課時教案,是優秀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壺口瀑布第一課時教案第 1 篇
教學目標:1.積累優美的四字短語;
2.朗讀品味,感受文章遣詞造句的特點;
3.學習借景抒情手法,理解作者主張的“三境美”寫法。 教學重點:朗讀品味,理解“三境美”寫法。 教學難點:“三境美”寫法的理解。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要求:
預習課文,理解內容,積累典雅的四字短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壺口瀑布簡介》視頻導入
2.看了這段視頻,對于壺口瀑布,你心動了嗎?的確,正如這個視頻里介紹的一樣,季節不同,壺口瀑布的景致也不同,自然觀感也有區別。著名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梁衡先生就是如此。下面,就讓我們緊隨梁衡先生的步伐一起來再神游壺口瀑布吧。 二、檢查預習
各組同學交流自己所積累的四字短語。 三、概說課文
1.三言兩語概說課文,用“這是一篇
的文章”說話。 提示:內容、結構、語言、表達方式的運用、寫法等等角度。 2.學生活動
1 3.總結展示:
這是一篇寫景型游記;
這是一篇描述“我” 兩次游覽壺口瀑布的所見所聞所感的游記; 這是一篇生動描繪壺口瀑布既有磅礴氣勢,又有柔和優美特點的文章;
這是一篇借描壺口瀑布之景抒發對歷盡艱辛、壓而不彎、勇往直前民族精神的贊頌之情的文章;
這是一篇結構精巧的文章;
這是一篇既有“形境”,又有“情境”,更有“理境”這三境美的文章;
……
梁衡先生在寫作上有自己的主張,他認為文章,尤其是散文寫作,其美就要具有三個境界美:“形境”美、“情境”美、“理境”美。今天,我們就重點來理解這三境美!
四、選點精讀
1.趣味練習:為圖配“詩”。
從課文中第3、4段中提取描寫壺口瀑布的文字為投影的五張圖片配一段詩意的文字。
① 學生自由活動;
② 師展示預設的文字分角色朗讀
A(男)河水排排涌來,
其勢如千軍萬馬, 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碎成堆堆白雪。
2
(女)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
B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
C(男)這邊洪流沿著龍槽邊沿轟然而下,看,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扎,那樣凝重,那樣猛烈。
(女)那邊黃浪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
小結:同學們,剛剛咱們所讀文字,生動逼真地再現了壺口瀑布的景象,這就是文章的“形境美”。
2.美點品析
精讀第3、4段,從字詞句、修辭手法、描寫方法、表達方式、寫作手法、寫景角度等方面任選一點作美點品析。 ① 學生活動
小結:這兩段美點多多:用詞準確之美、句式運用之美、修辭手法之美、色彩搭配之美、以靜襯動之美、移步換景之美、穿插用典之美、映襯手法之美、情感抒發之美。
透過語言的品析,我們既讀到了壺口瀑布在枯水季節的特點,又讀到了作者的情感,這情融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就是“情境美”。那體現“理境美”的在哪里呢?讀背最后一段。
3 五、背誦積累
1.師生合作共讀最后一段。
2.理,就是哲理或者道理。在這段中你讀到了什么“理”? 明確:作者由壺口瀑布剛柔相濟的特點中,感悟到黃河精神,再由物及人,升華至中華民族的精神。這樣一深化,“理境”就水到渠成了。
3.展示變形的文字,讓學生背誦。
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這就是黃河精神!
這就是中華民族之精魂! 六、總結
羅丹說過:美麗的風景之所以使人感動,不是由于它給人或多或少舒適的感覺,而是由于它引起人們的思想。我想,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讀到這樣境界高遠的文章。
七、板書
壺口瀑布 形境 情境 理境
八、課后作業
嘗試著運用“三境美”的寫作理念來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
4 文,題目不限。
5
壺口瀑布第一課時教案第 2 篇教學要求
《壺口瀑布》教學設計
一、感受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了解壺口瀑布的特點。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領會課文運用多種手法描寫壺口瀑布的妙處。
二、學會引申和聯想,領悟作者借自然景觀所表達的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民族精神的歌頌,體會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
課文分析指導
《壺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運用多種手法,細致地描繪了壺口瀑布的情狀和態勢,并由此引申聯想,耐人尋味。
一、內容解讀
全文描寫了作者兩次在壺口瀑布看到的景象。
第一次看瀑布著重寫瀑布的雄偉磅礴。這一部分,寫的是雨季的壺口瀑布,也是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壺口瀑布。文章運用了多種描寫手法,從聽覺、視覺等角度展現瀑布的壯美。先寫瀑布的聲,“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雖然還是隱隱的,但如雷的聲響還是有一種震撼的力量。接著寫河谷里的霧氣,它是“彌漫”著的,有一種朦朧和神秘。下到灘里,就會感覺到那河“像一鍋正沸著的水”。那隱隱的雷聲和彌漫著的霧氣,仿佛是瀑布的前奏,人們還沒有看到瀑布,瀑布的磅礴已略見端倪。然后直接寫瀑布的特點:“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觀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作者用比較的方法,把壺口瀑布的與眾不同之處展示在讀者面前,一個“吸”字,形象地凸現了壺口瀑布不可抗拒的力量。最后,作者還通過自己的感受來側面描寫壺口瀑布,進一步渲染它的雄渾。“一個可怕的警覺:仿佛突然就要出現一個洪峰將我們吞沒”,“我”“匆匆逃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心還在不住地跳……”作者內心深處產生的恐懼,極好地渲染了瀑布的氣勢,也為第二次描寫瀑布作了巧妙的鋪墊。
第二次描寫的是枯水季節的瀑布。這是文章的重點,作者全方位描繪了壺口瀑布的.特點,寫得十分細膩。
枯水季節的黃河“像是一張極大的石床,上面鋪了一層軟軟的細沙,踏上去堅實而又松軟”,“一直走到河心,”便有了新的發現:“原來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這便是“壺口”。作者的介紹看似十分隨意,實際上是精心安排的,“原來”一詞輕輕一點,表現出作者在不經意中發現壺口的喜悅。接著作者便大筆揮起,洋洋灑灑地描繪起了瀑布:但見“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接下來,“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著時,突然腳下出現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涌、更擠、更急”。“深溝”照應上文丁字形“龍槽”的描述;“來不及想.
壺口瀑布第一課時教案第 3 篇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壺口瀑布的美。
2.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特點。
3.學習作者從聲響、形狀、態勢等不同角度來描寫壺口瀑布的特點的方法。
4.領會文章蘊含的深刻意義——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民族精神。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最能體現黃河奔騰的氣勢的,莫過于黃河壺口瀑布了,教師簡單介紹壺口瀑布的位置與形成。出示3張有關瀑布的照片,請學生判斷哪張為“壺口瀑布”。請學生用一個詞語,描繪一下3張中最喜歡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時的感覺。
今天我們學習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筆下的壺口瀑布,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
教師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聽讀,一邊聽一邊畫出描寫壺口瀑布的語句,感受語言的魅力及壺口瀑布的氣勢。
學生自由朗讀,根據剛剛聽讀的體會,帶著感情朗讀課文,再次體會壺口瀑布的意境美。并說說文章兩次寫到壺口瀑布的情景,分別是什么季節。在文中標出兩次所在的段落。
明確: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節,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標導學二:分析壺口瀑布的特點
1.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雨季和枯水季壺口瀑布的語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點?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點?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明確:(1)雨季壺口瀑布特點: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從下面句子可以看出來:
①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里霧氣彌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里,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②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
③我在霧中想尋找想象中的飛瀑,但水浸溝岸,霧罩亂石,除了撲面而來的水汽,震耳欲聾的濤聲,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只有一個可怕的警覺:仿佛突然就要出現一個洪峰將我們吞沒。
(2)枯水季瀑布的特點:氣勢磅礴、雄偉壯大、堅韌不拔、剛中帶柔的特點。
從下面句子可以看出來:
①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目標導學三:體會黃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1.小組討論: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這段文字?
明確:語氣應該由平緩漸漸提速,帶著驚嘆、贊美的語氣朗讀。
2.看到這黃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由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懷。正因為如此,在作者筆下黃河之水也被賦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對黃河之水的描寫之中。這種寫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請繼續朗讀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黃河之水想到人之外,還想到了什么?
明確: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黃河的“柔中帶剛”“遇強則抗”“勇往直前”聯想到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借對黃河的贊美,表達對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頌。
小結:作者描寫了黃河之水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性格特點及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由黃河的性格想到中華民族雖歷經艱難,但寧折不彎,堅忍剛強,勇往直前的精神。通過議論和抒情,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贊美之情。
三、板書設計
第2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跟著作者一起感受了壺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體會了黃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請同學們一起來回顧黃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請學生發言)。這節課我們將從寫作手法和語言特點方面繼續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和精神。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體會側面描寫的表達效果
1.在寫雨季的壺口時,作者寫“只急慌慌地掃了幾眼,我便匆匆逃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心還在不住地跳……”這一感受,有何用意?
明確:側面描寫,從“我”的感受出發,間接寫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懼的氣勢,使人感受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無窮。
2.你還能找到運用側面描寫的例子嗎?
明確:第三自然段,“當地人說,曾有一頭黑豬掉進去,再漂上來時,渾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寒噤。”引用當地人講的“豬毛被拔光”的事,側面體現壺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寫了壺口瀑布的水之后,為什么又寫腳下的石呢?
明確:寫腳下的石被水鑿得窟窟竅竅,旋出光溜溜的大坑,側面表現出河水遇強則抗,堅韌的特點,表明水的剛強和抗爭精神。
4.作者的重點是要寫枯水季的壺口瀑布,為什么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壺口瀑布的感受?
明確:第一次是遠觀,寫壺口瀑布給人驚心動魄的感覺,為后文具體描寫第二次觀看壺口瀑布波瀾壯闊的氣勢起到鋪墊和渲染的作用。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目標導學二:品味本文語言特色及效果
1.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繪雨季瀑布的特點的?
明確:①聽覺角度:在半山腰“濤聲隱隱如雷”,近處濤聲“震耳欲聾”。
②視覺角度:“河谷里霧氣彌漫”“像一鍋正沸著的水”“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
2.作者描繪雨季壺口瀑布時的語言具有怎樣的特點?請找出你認為最有表現力的一句具體分析。
(1)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里霧氣彌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里,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明確:本句運用比喻,將濤聲比作雷聲,把洶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壺口瀑布驚心動魄、氣勢磅礴的特點。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時,正是雨季,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
明確:句中用了“跌”“吸”“灌”“沖”一系列動詞來描寫河水,突出河水險急、洶涌澎湃的氣勢,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體可感。
3.作者描寫了壺口上游的河水和腳下的深溝,找出相應的語段,仔細品味其語言特色,體會其意境。
(1)上游:“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
明確: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將枯水季仍然氣勢磅礴、洶涌無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點展現了出來,令人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回味無窮。
(2)龍槽壺口:
①“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著,頓然攏成一束……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
明確:運用“吸”“攏”“沖”“跌”“碎”“升”“跨”“穿”一連串的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黃河奔騰至此由于地理環境的改變,一下從河床跌入深谷,碎成點,碎成霧,充滿靈性與生命力量。
備課筆記
【學法指導】
分析描寫壺口瀑布的語言特點,應該從多種角度入手,修辭手法、用詞角度、句式特點等。
②“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中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
明確: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時奔騰的黃河之水已變成了飛流而下的瀑布——渾厚、壯闊、猛烈、凝重。
③“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
明確: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和長短句結合的語言,形象地寫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礙后尋找其他的出路,成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目標導學三:學習本文寫景的語言特點
作者調動多種感官,運用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并運用一系列具有表現力的動詞,結合自身的感受,描寫了壺口瀑布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性格特點及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請你選取生活中的一處景物,仔細觀察,結合內心感受,寫一個描寫景物的片段。不少于200字。
示例:站在湖岸的觀景臺上,我激奮的心情幾乎躍出胸腔。試想,面對這一湖藍得“暈”人的碧水,撲面的芳香水汽,哪有生命不振奮呢?哪有意興不飛揚呢?我盡全力把身子往前傾,脖子向前伸,瞪大眼睛向湖中望去。湖中間的水域,似乎有一臺一刻不停運轉著的機器,生產出粼粼清波,后頭的清波驅趕著前面的,一齊向四面遞進,奔向湖岸;陽光照在清波上,粼粼閃動,有些晃眼,像薄薄的金片鋪于太陽底下;清波一波連著一波,波波相依,蔚為壯觀,就像天上掉下來的一塊布滿無數皺褶的綠色大布;藍色的湖面映托著湛藍的天空,天空高遠,朵朵白云如只只綿羊,悠閑自得,似乎是不愿意離開這人間美景;湖面上水霧氤氳,繚繞著彎扭著盤旋著往天空升騰,但到了一定高度就不見了蹤影。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課堂的主人是學生。一方面,教師教學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有層次性。另一方面,注重讓學生從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特點。注重教師指引下的學生的自主閱讀和自主思考。真正滿足學生對語文的需求,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不足之處;由于按照知識點來劃分課時內容,導致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把握不夠。將語言特點分析和景物特征分開,不利于學生掌握通過分析語言來總結景物特點的能力。
壺口瀑布第一課時教案第 4 篇【教學目標】
1.感受壺口瀑布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感受黃河壺口瀑布壯闊、雄偉的氣勢。
【教學難點】
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壺口瀑布》(板書:壺口瀑布)。說起瀑布,我想問問大家看,你們看過的,或者比較熟悉的有哪些瀑布?(提示,仙巖三瀑,“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等)這些瀑布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知道黃河的壺口瀑布是怎么樣的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二、學習課文
(一)初識壺口
1.默讀全文,用一兩個詞語形容一下壺口瀑布。
明確:壯闊、雄偉、急促、可怕等等。
2.幻燈片:壺口瀑布位于山西吉縣,是我國的第二大瀑布,浩渺的黃河水流經這里的時候,由500多米寬突然收縮到40多米,從30多米落差的壺口飛流直下,奔瀉于十里龍槽,據說,此景如壺注水,故名“壺口”。
這是瀑布之名的由來,書上其實也提到了:查找第三段,一起朗讀這個句子。
(二)品味壺口
1.古人所說的“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 講的也就是這個壺口瀑布。“天下黃河一壺收”,先不說壺口如何,大家一起講講我們的黃河,黃河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引導:氣勢──“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其實黃河的這些氣勢都是來自“壺口瀑布”,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咆哮的黃河水,奔流的壺口瀑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