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1
這是《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古詩朗誦,是優秀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教學目標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的教學設計
1.知識目標:積累相關文學常識。
2.能力目標:(1)有感情的朗讀詩文。(2)理解詩文內容。(3)體會作者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2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孟浩然的詩《過故人莊》,對作者簡介有一定的了解。(2)學生已有一定的古詩文朗讀、理解和鑒賞能力。
3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內容。2.體會作者感情。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相關文學常識。
2.能力目標:(1)有感情的朗讀詩文。(2)理解詩文內容。(3)體會作者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二、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的內容。2.體會作者感情。
三、教學方法
1.問題疏導法。2.合作探究法。3.討論點撥法。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師:同學們,我們八年級上冊學過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這首詩,那么,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呢?生:孟浩然。師:那么我們能不能再背誦一下呢?生:能。師:《過故人莊》孟浩然,背。生:《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師:大家背的很好!同學們,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孟浩然的詩文《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板書課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ǘ┳髡吆喗?/p>
孟浩然(689--740),襄陽人(今湖北襄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首開唐代山水田園詩歌創作的.先河,與王維并稱“王孟”。早年閉門苦讀,曾隱居鹿門山。四十歲到長安應進士舉,不第返鄉,東游吳越。開元25年(737)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應聘為從事,但不到一年即辭職返鄉,兩年后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隱居,寫下了許多山水田園詩。主要著作有《孟浩然詩集》。這首詩是孟浩然寫給右丞相張九齡的一首干謁詩。詩題也作《臨洞庭湖贈張丞相》、《臨洞庭》等。詩的前半部分寫“望洞庭湖”,后半部分寫“贈張丞相”,“贈”因“望”起,為感興之作。
?。ㄈ懽鞅尘?/p>
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前后,詩人赴長安應試時,張九齡(即詩題中張丞相)官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王維在他手下任事,三人為“忘形之交”。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張九齡出任宰相,詩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薦,出仕做官,就寫了這首詩寄給張九齡。由于詩人顧慮多、愛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說,所以只好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愿望。
(四)詩文朗讀
1.聽錄音讀課文,并指導朗讀方法。
2.學生朗讀課文:抽讀、男女生讀、齊讀等。
(五)內容理解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秋水漲滿,與岸齊平。水天相接,渾然一體。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水氣蒸騰,籠罩云夢澤。波濤洶涌,撼動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欲渡湖去,卻無船槳。想要隱居,愧對圣上。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坐觀別人,釣到了魚。我只空有,羨慕之情。
(六)合作探究
1.這首詩內容緊扣詩題中的那兩個字展開?這兩個字分別統領哪幾句詩,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寫出了什么內容?
首聯
望比喻描寫——詩人登上岳陽城樓所看到的洞庭湖波瀾壯闊的景象。
頷聯
頸聯
贈典故抒情——詩人渴望出仕,施展才華,干一番事業。(主題)
尾聯
2.反復朗讀首聯頷聯,想像一下,這幾句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仲秋八月的一天,詩人登上岳陽城樓,觀賞洞庭湖。放眼望去,只見湖水漫溢,都快跟堤岸齊平了,天空倒映在湖面上,天水一色。
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天空白白茫茫一片,吞沒了云、夢二澤,洶涌的波濤沖擊著岳陽城。
3.詩歌的頸聯和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愿望?
后兩聯委婉地表達了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舉薦,能夠出仕,一展才華,做一番事業的愿望。
4.這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特點?
比喻:把“欲濟無舟楫”比喻為想做官但無人引薦。把“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比喻為想做官而沒有途徑。把“坐觀”者、“垂釣者”、“羨魚情”分別比喻為“自己”、“居官位者”與“希望引薦出仕”。
典故:引用《淮南子·說林訓》)的“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典故。表達詩人希望張九齡引薦自己出仕,自己從此不再做“坐觀”者,而也變為執竿垂釣的人。
動靜:視覺,聽覺寫洞庭湖磅礴的氣勢。
雙關:“濟”:“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直掛云帆濟滄海”委婉寫自己想做官而無人引薦,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做官,為民謀利,深感慚愧的苦衷。
?。ㄆ撸┱n堂小結
請同學們結合詩文內容概況本詩的內容感情?
通過描寫洞庭湖波瀾壯闊的景象,表達詩人渴望出仕,一展才華,做一番事業的愿望。
?。ò耍┎贾米鳂I
1.背誦默寫。
2.賞析:“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中“蒸”“撼”兩個動詞用的好,好在哪里?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詞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欣賞詩詞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整體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詩詞所表現出的詩人情懷,學習詩詞中一些不同的表現手法,領會這些詩詞所具有的深厚的藝術感染力。
3.了解與這些詩詞有關的文學常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詞的方法。
2.語感的培養和表現手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品的寫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給作品的'整體感悟帶來某種困難。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陶淵明的《飲酒》詩,好比我們這個旅游團觀賞了陶淵明經營管理的一處田園風光,領略了它特有的風味。今天我們繼續旅行來到我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唐詩和宋詞。這兩座高峰郁郁蔥蔥,蔚然深秀,美麗的景色令游賞者目不暇接。由于時間緊,我們在這兩處景觀中,重點欣賞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馬觀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學們,同意嗎?
(解說:這個導語既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交代了這一課的教學安排,同時引發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事,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范仲淹所處的北宋時期,其主要邊患是遼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等職,抵抗西夏侵擾。其間他作了《漁家傲》詞數首,寫邊鎮勞苦,今只存這一首。詞中著力渲染了邊塞的悲壯氣氛,抒寫了思念家鄉的情緒和抗擊侵擾、鞏固邊防的意志。此詞首開邊塞詞之作,其格調蒼涼悲壯,感情沉摯抑郁,一掃花間詞派柔靡無骨、嘲風弄月的詞風,成為后來蘇軾、辛棄疾豪放派的先聲。
【教學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詞“徒”,理解詩歌大意,并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洞庭湖景象”。
2.反復誦讀,感受律詩整齊的節奏美,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3.了解詩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大意,尤其是對“委婉地自我推薦”的四句詩句的理解把握。
【教學設想】
1、學生說說他們見過的湖。引出孟浩然對洞庭湖的描寫。
2、學生自讀三次,參照注釋理解每句詩歌的意思。
板書:“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3、找出對“洞庭湖“具體描寫的詩句,并引導學生用一個詞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鏡、湖水平靜
涵虛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氣蒸云夢澤——水氣氤氳、水氣迷漫
波撼岳陽城——湖水洶涌、波濤洶涌
4、以上是“望洞庭湖”的詩句,那么題目中“贈張丞相”表明什么?詩中有沒有寫到張丞相?
分析后四句的意思,能夠認識到“垂釣者”暗指進入仕途的人,尤其是張丞相,“舟楫”隱喻仕途引見的途徑。
突破口:“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到底是“羨魚”還是“羨釣魚”
(1) 有兩種意見,分別給自己的觀點找出支持的'理由。(2)一般情況下兩派意見爭持不下,理由都不充分。
(2) 此時教師給出“孟浩然”的作者簡介,提示學生思考方向。
解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事,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關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與王維并稱,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前往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游于吳越。張九齡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 ),被李林甫排擠,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這首詩是張九齡在荊州任上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
(3)得出結論:羨慕釣魚,此處“垂釣者”指進入仕途的官員,表達了自己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幫助。
5、反復朗讀、嘗試背誦。
作業:批判性地學習詩人“含蓄地自我推薦的精神”,鼓勵學生敢于“自薦”。
古人孟浩然推薦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推薦自己更應該大膽而勇敢,像古人“毛遂”那樣自薦,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優勢,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勇敢地說:我能行!。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興趣,嘗試用“唱詩”的新方法進行詩歌的背誦訓練。
2.引導學生初步把握賞析詩歌的方法,學會收集詩歌的有關資料。
3.批判性地學習詩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薦”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的教育。
2學情分析
色彩和諧的背景畫面,曲調優美的音樂,使美的空氣彌漫在課堂的每一個角落,啟動了學生美的情感體驗,學生學習的興趣很高。
3重點難點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賞析詩歌的方法;2、對學生進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華”的教育。
2、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賞析詩歌的方法。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自主學習:
(1)學法指導:[多媒體出示] (學生齊讀) 賞析寫景抒情詩歌的基本方法:
朗讀(初步感知詩情)——收集(詩歌的有關資料)——品味(詩歌的語言)——想象(身臨詩中之境)——聯想(體會詩人之情)
(2)幫你充充電:[多媒體出示] (學習收集詩歌的有關資料 )
關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
代表作《過故人莊》,生活在盛唐開元年間,當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政治清明。詩人一生基本上過著隱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來到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關于詩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這種詩又稱“干祿”詩。
以上資料摘自(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5月第六版)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查找工具書的習慣,明確工具書在生活中的用處,從而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
(3)根據方法學生賞析詩歌 :
第一步、學生進行多種形式地朗讀(初步感知詩情):
第二步、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詩歌的前言介紹,對照課文的注釋疏通詩意,將捕捉的重點信息和不懂的地方分別作好記號。
第三步、小組合作學習,質疑問難,小組進行交流,解決疑問,感受小集體的力量。
[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活動,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五、檢測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多媒體出示] (學生默讀)
1)請你品味:(詩歌的語言)
搶答: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筆力千鈞、千古傳誦的名句是: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它描寫的對象的是洞庭湖。寫出景物水氣蒸騰、廣闊浩大、波濤洶涌……的特點。*詩人婉轉地向張丞相表白心愿的詩句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詩人的心愿是:渴望能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說一說:
你對詩中的哪些句子或詞語最為欣賞,為什么?*朗誦——背誦——默寫名句。
2)請你想象和聯想:
*聽“唱詩”閉目想象詩中之境,體會詩人的情懷。
*討論:望著滾滾的洞庭湖水,一生懷才不遇的詩人此時此刻會想些什么?
(明確:洞庭湖波瀾起伏、動蕩廣闊,激發了詩人的信心和豪情,詩人會想:我自己空有滿腹經綸,空有滿腔抱負,而進身無路,求官無門,多么地希望張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給我一個機會,好讓我報效朝廷,報效國家……)
[引導想象,加深印象;營造氛圍,烘托情感。]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自主學習:
(1)學法指導:[多媒體出示] (學生齊讀) 賞析寫景抒情詩歌的基本方法:
朗讀(初步感知詩情)——收集(詩歌的有關資料)——品味(詩歌的語言)——想象(身臨詩中之境)——聯想(體會詩人之情)
(2)幫你充充電:[多媒體出示] (學習收集詩歌的有關資料 )
關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陽人,唐代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之一,
代表作《過故人莊》,生活在盛唐開元年間,當時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政治清明。詩人一生基本上過著隱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來到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關于詩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官,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這種詩又稱“干祿”詩。
以上資料摘自(游國恩等主編《中國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5月第六版)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查找工具書的習慣,明確工具書在生活中的用處,從而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
(3)根據方法學生賞析詩歌 :
第一步、學生進行多種形式地朗讀(初步感知詩情):
第二步、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詩歌的前言介紹,對照課文的注釋疏通詩意,將捕捉的重點信息和不懂的地方分別作好記號。
第三步、小組合作學習,質疑問難,小組進行交流,解決疑問,感受小集體的力量。
[創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活動,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五、檢測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多媒體出示] (學生默讀)
1)請你品味:(詩歌的語言)
搶答: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筆力千鈞、千古傳誦的名句是: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它描寫的對象的是洞庭湖。寫出景物水氣蒸騰、廣闊浩大、波濤洶涌……的特點。*詩人婉轉地向張丞相表白心愿的詩句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詩人的心愿是:渴望能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說一說:
你對詩中的哪些句子或詞語最為欣賞,為什么?*朗誦——背誦——默寫名句。
2)請你想象和聯想:
*聽“唱詩”閉目想象詩中之境,體會詩人的情懷。
*討論:望著滾滾的洞庭湖水,一生懷才不遇的詩人此時此刻會想些什么?
(明確:洞庭湖波瀾起伏、動蕩廣闊,激發了詩人的信心和豪情,詩人會想:我自己空有滿腹經綸,空有滿腔抱負,而進身無路,求官無門,多么地希望張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給我一個機會,好讓我報效朝廷,報效國家……)
[引導想象,加深印象;營造氛圍,烘托情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