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2
這是外國詩二首教學反思缺點,是優秀的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外國詩二首教學反思缺點第 1 篇
關于作者:
外國詩兩首的教案設計
普希金,俄國的偉大詩人。
本詩主題:
這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讀了這首詩后同學們一定會有像高爾基所說的我開始讀普希金詩時,好像我走進了樹林中的一片草地,到處盛開著鮮花,到處充滿著陽光的感覺。
首先朗讀全詩,了解詩的大體內容。
一、讀準字音
憂郁 向往 瞬息
二、詞
解詞:
憂郁:憂傷,愁悶。
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
三、學習本詩
思考:
1、這首詩蘊含著什么人生哲理?
生活是本教科書,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才能戰勝挫折,真正學會生活。
2、概括這首詩的內容。
詩人用誠摯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生活的體會,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騙,不要消沉,要積極面向未來,戰勝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選擇的路》
關于作者:
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著名詩人。他出版過十多部詩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頓以北》集,另外還有《山罅》、《新罕布什爾》、《西流的小溪》、《見證之樹》、《在林間空地》等。他的詩歌獨具風格,以口語人詩,生動樸實地描寫了田園風光和農村日常生活。他的詩充滿了美國的鄉土氣息,流傳廣泛,深為人們喜愛。
先朗讀本詩,熟悉全詩。
一、讀準加粗字的音
佇立( ) 涉足( ) 萋萋( )
誘人( ) 幽寂( ) 人跡( )
二、解詞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范圍。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三、學習本詩
思考:
1、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這句話象征了什么?為什么?
我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象征了如何抉擇人生的道路;這條路上人跡罕至,代表著這條路也許更艱辛、更需要開拓,正因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本詩能寄寓著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哪些?
一片樹林里分開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這首詩語言有什么特點?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情感真摯,讀來親切。在樸素自然的語言中蘊含深刻的哲理。
外國詩二首教學反思缺點第 2 篇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濟慈和葉賽寧及其田園詩的特點。
2.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歌的構思藝術。
能力目標
1.誦讀體會詩歌的情景、意蘊和詩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主旨。
2.揣摩精美語句,領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3.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學習詩歌,培養學生自學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察詩人對自然的感應,深入理解生命底蘊,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反復誦讀,在誦讀中用心領悟田園詩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突破方法: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蟈蟈與蛐蛐》,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學習抓住詩歌意象并激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來賞析詩歌畫面,體會詩人情感。
難點自學《夜》。
突破方法:教師引領學生學習《蟈蟈與蛐蛐》,時刻提醒并總結詩歌鑒賞的方法。然后,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自學《夜》,也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自主閱讀。目的是利用好自讀課,讓學生自主閱讀,充分體驗各種自學方式所帶來的閱讀快樂。
教學方法
1.誦讀感悟法: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把握詩歌主旨及詩人的情感意蘊。
2.小組學習法:采用小組 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學《夜》。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在這個單元學習中我們一起賞過了雪,聽過了雨,看過了星,今天我們要來一個壟上行,到田園中去走走。復習田園詩的知識(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多以農村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提示學生背誦《過故人莊》《飲酒》《歸園田居》等田園詩,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
設計(二)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當我們將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時,她會以博大的胸懷賦予我們靈感與力量。英國詩人 濟慈的《蟈蟈與蛐蛐》和俄羅斯詩人葉賽寧的《夜》,就是他們用身心和自然熔鑄而成的美的贊歌。
二、研讀賞析《蟈蟈與蛐蛐》
1.濟慈簡介。(見“資料鏈接”)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在課文里標記出節奏、重音與情感。師生交流朗讀體驗,選取自己最喜歡、最拿手的片段作朗誦示范。如開頭要讀得緩慢深情,“那就是蟈蟈的樂音啊”,感嘆句要語調上揚感情強烈,“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反復出現,可以讀得快讀得高些,結尾句里“鳴叫”要讀得悠長些。
分小組朗讀比賽,調動學生的情緒。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個性。比如:男同學讀這詩就可以讀得激情滿懷...
外國詩二首教學反思缺點第 3 篇[教學目的]
七年級語文下冊《外國詩二首》教案
1、學習和借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通俗易懂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理解《未選擇的路》中“路”的象征意義。
2、熟讀成誦,背誦中要賦予自己的理解,做到有表情背誦。
[重難點]
重點——因文悟情,如何面對困境以及如何選擇人生的'道路。
難點——《未選擇的路》的象征意義,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設想]
熟讀、有感情地朗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感受,老師最后總結點撥。
讓學生積累精彩的語句,充實語言倉庫。
[計劃課時]兩課時
[教學環節]
第一課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導入
師: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我們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
生自由抒發。
師要親切地傾聽生的抱怨。
二、誦讀
1、師范讀,讀出節奏來
2、生練讀
3、生有感情讀
4、說題目:“欺騙”——理想與現實的一種距離
5、生齊讀
三、賞析
1、語言:通俗易懂,“勸說的口吻”,又富有哲理
?。ú迦肜首x)
2、這首詩中詩人對生活是什么態度?
強調“熱愛、積極樂觀”
3、生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師提及句子“相信吧”“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四、小結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當堂背誦)
五、作業
仿寫詩《假如……》
第二課時《未選擇的路》
一、生讀自寫的詩《假如……》。師多肯定。
二、誦讀
三、賞析
1、哲理詩。“象征手法”
2、討論“路”以及象征
3、“未選擇”的理解
4、蘊含的人生哲理:引導——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與困惑,那我們該怎么辦?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但也要有魄力,敢于創新和進取。
5、詩句提醒:“久久佇立”“荒草萋萋,……顯得更誘刃,更美麗”
四、小結
弗羅斯特。“象征”
五、課外拓展
1、聽配樂詩朗誦《致凱恩》、《海濤》
2、抄寫汪國真的《生活》(生活、遺憾)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選擇了清醒/也就選擇了糊涂/你征服了別人/也就被別人征服/你贏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
你擁抱了晨鐘/怎么可能拒絕暮鼓
外國詩二首教學反思缺點第 4 篇【教學目標】
1.了解萊蒙托夫的經歷及其創作。
2.領略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3.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情懷。
4.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涵。
【教學重點】
1.詩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及詩人由此抒發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并深入詩中的意境。
【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研討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學生活動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恒主題,更是詩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祖國》,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的吟唱。(板書文題、作者)
邊聽邊想,進入情景
二、資料助讀
1.密哈依爾·萊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紀俄國繼普希金之后的偉大詩人。十四歲開始寫詩,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斗而死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由于反抗專制統治,因此屢遭流放和入獄,最后死于預謀的決斗,年僅二十七歲。
注意聽講,了解作者及作品
《祖國》發表于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志。1839年俄國斯拉夫派詩人霍米亞柯夫發表一首《祖國》,認為俄羅斯的偉大在于人民的溫順和對東正教的虔信,沙皇統治集團的御用文人也借愛國主義來炫耀他們的文治武功,萊蒙托夫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把祖國美好的大地和勤勞的人民視為祖國概念的真正內涵,表現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與共的強烈愿望。
了解作品寫作背景,幫助理解詩歌深刻內涵
三、研讀《祖國》
1.學生聽讀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詩句“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是解讀詩意的關鍵。詩人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統攝全詩。
認真聽讀錄音體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由誦讀,認真領會詩句、詩段所表達的意思,思考:從詩歌內容看,詩人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指什么?
自由誦讀,認真領會詩意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詩人沒有用豪言壯語去盛贊祖國的光榮歷史、英雄業績,也沒有去歌頌名山大川,無盡寶藏,而是以平實的筆調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在詩人把自己對祖國的愛和對俄羅斯大自然、對普通百姓的愛糅合,化為一體;即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各抒己見,互相補充
3.思考:《祖國》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詩中構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畫?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