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7
這是石灰吟拓展延伸,是優秀的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石灰吟拓展延伸第 1 篇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石灰吟》,背誦《石灰吟》。
2.學會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憑借詩歌內容,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并簡介作者。
1.指名讀題,問:以前還學過哪些古詩?你們是怎么學習古詩的?
2.釋題: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
3.簡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詠物詩。作者于謙,明代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為官清廉,深受人民愛戴。他曾率領京城軍民擊退外族入侵,后卻因此受屈被殺。他的詩歌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
(二)初讀課文。
1.錄音范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借助漢語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指導學生按古詩的音韻節奏讀好詩句。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錘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讀課文《石灰吟》
1.指導學生邊讀邊劃出不理解的字詞。重點理解“千錘萬擊”、“焚燒”、“若等閑”等詞語的意思。
2.用“增、刪、調、補”的方法讀懂詩句。
(1)逐字逐句理解,難以理解的可聯系上下文理解。
錘:敲打。擊:撞擊。若:好像。等閑:平常事。人間:人世間。
(2)把省略的詞語補充進去,調整詞語順序,逐句說說句子意思。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師啟發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什么樣的?作者見此情景有什么表現,會怎樣想、怎么說、怎么做呢?
4.指導朗讀。(用高亢、贊美的語調來表明詩人的堅貞、高潔的志向。)
5.學生練讀,指名試讀,齊讀。
6.小結并嘗試背誦。
石灰吟拓展延伸第 2 篇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點。
2.聯系作者生平,了解詩句托物言志的特點,體會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間”志向。
3.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了解詩句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難點:
聯系作者生平,體會作者的志向。
課前準備:
學生閱讀的資料;PPT。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讀題導入,直指所吟事物。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石灰吟》。讀題。吟,是古詩的一種形式。這首詩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謙)從題目中,我們知道,于謙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讀詩句,讀出詩歌韻味。
(一)讀出詩的節奏
1.自由讀詩
石灰,是一種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謙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讓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詩。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古詩,讀四遍。前兩遍,讀準字音。后兩遍,要讀出詩歌的節奏,最好讀出點詩的韻味來。
2.多種形式讀:
指名讀。
自由讀。指導讀出詩的節奏。
師生對讀。
(二)了解“石灰”其物
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使于謙為它寫下這首詩呢?請同學們聽一段介紹。
師引讀詩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錘擊,在熊熊烈火中焚燒,它卻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女同學讀前兩句——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間。男同學讀后兩句——
(三)初識“托物言志”
過渡:這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同學們大概都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了吧?
1.《石灰吟》,吟的應該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種沒有生命、沒有感覺的事物,可是詩中有幾處,卻讓人分明覺得石灰好像活了起來,具有了人的情感。請你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哪些地方,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2.生自由談。
師小結:是的,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將人生中千萬次考驗視若等閑,決意把清白留在人間的,卻是詩人——于謙。雖然他沒有直接寫出自己的志向,但透過那被賦予了生命,賦予了情感,賦予了像作者一樣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們分明看到了在詩句的背后,站著一個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謙。這就是古詩中“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引明志詩,創境讀懂詩意。
過渡:我們深入地讀詩,就要從讀詩句到讀詩人。現在,我要講于謙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一)聯系生平,讀懂詩意
1. 講述背景:
于謙像你們一樣大的時候,在書齋中掛了一幅畫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視著畫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問他這是何故。于謙應聲答道:“將來,我要做像他那樣的人。”畫像上的人是誰?這個人在南宋滅亡時,面對元世祖給他的高官厚祿,他卻寧死不屈。一首《過零丁洋》,便是他臨終前以詩明志的絕筆,這個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謙一次次吟誦著文天祥的詩句,讀——
他一次次在心中許下承諾,讀——
2.于謙從小就決心做文天祥這樣的人。正因如此,他在少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抒發自己的志向,讀——
成年后,他有怎樣的人生際遇呢?請同學們拿出資料。
(二)結合資料,深悟詩情
1.學生看資料。邊看邊想,你對詩中的哪些地方有了更深的理解?
2.學生匯報。
生對哪一句有新的感悟,就帶著這種理解再讀詩句,師指導讀。
3.如果你是于謙,你會在什么情況下吟起自己年少時所寫的這首詩?指名讀。
(三)入境誦讀
【播放音樂,出示簡介,生自己看】
【繼續播放音樂,師講述】
這一天,北京烏云壓城,悶雷滾動。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攜幼,來為于謙送行。(指名讀書最好的一生讀)你就是于謙,刑場上,你輕輕吟道——
此刻,于謙很坦然。他已經無愧于自己,無愧于百姓,無愧于國家,無愧于天地,死亦何懼?但他分別聽到,身后的`百姓們,也在輕輕地吟誦著——(指名一個大組讀)
那聲音一開始是輕輕的,也許是對當權者還有絲絲恐懼,漸漸地,應和的人越來越多——(指名兩個大組讀)
于謙的鮮血染紅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聽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動地的吟誦聲在天地間久久回蕩著——(齊讀)
那聲音越來越輕,越來越輕,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齊讀“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要留清白在人間”)
那聲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沒有消失,幾百年來,那聲音一直在每個人心中響起著。這一刻,讓我們默默地把詩中的一字一句都銘記在自己的心中。
四、讀詠物詩,激蕩“清白”之音。
(一)介紹其它詠物詩
在文學史上,還有一些詠物詩,正如《石灰吟》那樣,表達了詩人的志向。我們再來讀兩首,體會這類詩歌“托物言志”的特點。
【出示】《墨梅》《竹石》
用我們剛才學過的朗讀古詩的方法,揣摩一下怎么讀這兩首詩,讀好了,就說明你基本讀懂了。指名讀,師指導讀。
小結:梅蘭竹菊被稱花中“四君子”,往往代表著人們高潔的品格。課后我們還可以找找這樣的詠物詩來讀一讀。
(二)吟詠“清白”民族魂
1.串讀三首詩
【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
愿意再讀讀這三首詩嗎?
這三首詩中還有許多奧秘。自由讀一讀,從詩句中,你有什么發現?
2.生匯報
(師可以提示:從表達的志向的角度,從詩人的朝代,從文字的角度,從選擇“物”的角度等)
3. 揭示“民族魂”
讀著讀著,我們把三首詩讀成了三句詩。我想請在這節課上認為自己的朗讀有進步的同學來讀一讀。
【出示】只流清氣滿乾坤 要留清白在人間 千磨萬擊還堅勁
讀著讀著,我們把這三首詩讀成了三個詞。指名讀。誰能把這三個詞的涵義讀出來。
【出示】清氣 清白 堅勁
如果這節課,《石灰吟》這首詩,于謙這個人,讓你深深讀懂了兩個字,讓你永遠難忘兩個字,那么,這兩個字是——(指名讀兩次)這兩個字是——(齊讀)
是的,清白是于謙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讓我們把這首《石灰吟》,讀進自己心里,讀進每個人的心里去吧!(全體起立背)
板書設計:
石灰吟
清白
石灰吟拓展延伸第 3 篇教學目標:
《石灰吟》優秀教案
1、學會3個生字,認識“乾、坤”兩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焚燒、千磨萬擊、千錘萬鑿。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了解于謙,交流于謙的故事。
二、講讀古詩《石灰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吟:歌唱。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注解。)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讀詩句“烈火焚燒若等閑”,說一說“若等閑”在這里的'作用?
②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方法,說一說在這里的作用?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這種感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欣賞三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三首古詩。
四、總結:
這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的三首古詩。這三首詩語言質樸,感情真摯。同學們,我們要在讀懂詩句、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掌握詩人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詩人樸實無華的文風。
石灰吟拓展延伸第 4 篇《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課前先學:
1、搜集有關于謙的資料(老師也做適當的準備,可以準備一些書面資料)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識、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產過程等。
一、直接揭題
1、我們今天將學習一首古詩:石灰吟(師板書課題)
2、大家知道這是誰的作品嗎?簡介于謙。
(1)同學自身說一說。
(2)老師做適當小結、概括。
3、釋題:
(1)看題目你覺得這是一首寫什么的詩嗎?
(2)理解“吟”(是一種文體,有贊揚、贊頌的`意思)
(3)師小結:這也就是一首贊頌(石灰)的詩。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看看到底贊頌了石灰的什么?
二、讀準古詩
1、同學自由讀一讀,老師行間指導。
2、指名試讀,老師、同學相機更正、強調。
3、齊讀
三、理解詩意、讀懂古詩、讀好古詩
【1、2句: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1、小組交流
2、師先重點指導“千錘萬擊”、“烈火焚燒”(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過程的艱辛、困難重重)
3、指導“等閑”的意思(結合《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或者《滿江紅》:“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4、同學自由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
5、這兩句是贊頌石灰的什么呢?讀了這兩句詩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說說)
6、那我們應該如何讀這兩句詩呢?(指導朗讀)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運用剛才理解詩句的方法,小組來交流一下這兩句的意思。
2、同學自由說說,(相機說說這是贊揚石灰的什么?)
3、我們再來讀這兩句詩(指導讀一讀)
4、讀好整首詩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
(3)小組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